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9科学共同体杜培峰专帖 [复制链接]

1#
新学期开始,先发个帖,占个位。学年目标:

主要措施:





上虞区2019学年共同体杜培峰专业发展研修自评得分



(一)理论研学:得 分
评分标准:阅读有关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著作或者纲领性文件,阅读的每本书必须有一篇原创的300字以上读书体会上传至论坛,每篇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

得分内容:


(二)教研研修:得 分
1.参加活动:分
评分标准:参加各级各类现场教研活动,每现场参与1次活动得5分,现场承担开课任务、讲座,区级得20分,市级得30分,省级得40分,现场交流点评活动得10分。参与各级各类网络教研活动,如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发言、上虞小学科学E教研互动评课、共同体网络例会等得3分,参与、补看、补评得2分,网络经典发言交流等再得3分。及时完成活动体会、感悟等专题任务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
得分内容:


2.论坛研讨:分
评分标准: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学论坛的研讨活动,积极发帖回帖,在本学学年内每累计发5帖得1分;努力提高发帖质量,每个精华帖加20分。
得分内容:


3.报道宣传:分
评分标准:在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等相关网站媒体上发表区级、校级等报道得15分,合作参与得10分,同一内容多个网站参与不累计。
得分内容:


(三)教学研究:得 分
1.撰写文章:分
评分标准:积极进行教学思考,主动撰写论文,撰写得20分,区级获奖得30分,市级获奖得40分,省级获奖得50分,发表得40分(同一篇文章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2.课题研究:分
评分标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者执笔的课题立项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课题结题区级得40分,市级得50分,省级得60分;课题获奖区级得50分,市级得60分,省级得70分(同一个课题结题和获奖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四)课程开发:得 分
评分标准:为主参与拓展课程开发,每学年汇报进程,争取3学年有1个课程。有课程意向,提出课程体系目录得20分,完成三分之一初稿以上得40分,有完整课程稿得50分,区级获奖得60分,市级获奖得70分,省级获奖得80分。(同一课程不累计得分,在一个课程开发完成前不计其他课程思路)。
得分内容:


(五)技能竞赛:得 分

评分标准: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自制教具、科技创新、专项技能比赛、征文等活动,参与得20分,获奖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同一次比赛不累计得分)。
得分内容:


(六)辅导学生:得 分
评分标准:辅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在区级获奖每人次得10分,市级获奖每人次得20分,省级获奖每人次得30分,同一项目获奖3人次及以上按团体获奖,团体获奖按3倍个人奖计,非教育系统举办最高按区级获奖计(包括模型比赛和非现场比赛项目等);辅导学生发表每篇文章得10分,同期3篇以上算专版,得30分。
得分内容:


(七)活动组织:得 分
评分标准:用心思考积极提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意见被采纳得10分,为主承担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工作1次得15分,坚持承担共同体团队项目建设和省市区相关学科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工作得120分。

得分内容:
最后编辑三小阿杜 最后编辑于 2019-09-24 18:19:04
分享 转发
TOP
2#

请多多支持
TOP
3#

消失的蚯蚓

   今天,上了一节《蚯蚓的选择》的实验课,看着课堂上的气氛,感觉还是挺好的。同学们都玩的挺开心的,不少人都被蚯蚓吓得高声尖叫了。这点挺让我无语的,现在的小孩怎么都这么胆小的!




    不过,实验过程中还是出了不少意外的。第一次意外,出现在实验一中。在验证:蚯蚓喜欢阴暗还是潮湿的环境?这个实验时,当同学们第一次打开小黑屋,发现好多组的蚯蚓都待在原地。这明显出乎意料的结果,同学们都纳闷了。
我下去
一看,才发现很多实验前没预料到的情况。




   原来,有些同学抓的蚯蚓没有放在泥土里,抓出来一把就放进去了,没分开,结果团在一起,根本不会动了。还有的同学,把蚯蚓放在了小口的容器里或是蚯蚓钻进了泥土里,用小铲子、镊子时,不小心伤到了蚯蚓,有的甚至只剩下半条了。  查明了原因,实验继续。这会的实验结果就很接近我们的预测了。


    突然,有同学高喊:“杜老师,我们的蚯蚓不见了!!” 不见了???什么情况?我过去一看,也有点傻眼了。

    小黑屋里的蚯蚓真的消失了。正纳闷呢,有眼尖的同学发现了端倪,“杜老师,盒子的缝隙上有条蚯蚓露出来了!” 仔细观察,大家才恍然大悟。我说:“这个小组,才是做的最成功的一组了。蚯蚓全都钻到黑暗的缝隙里去了。”

    一堂意外不断的实验课,在大家的不断思考,恍然大悟中愉快的结束了。课后回想,总结了一下这趟课的经过,发现这个实验中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

1.蚯蚓的准备上,应该把蚯蚓存放在疏松的泥土里,容器要选择敞口的大容器。这样方便抓取。
2.实验中,要把蚯蚓逐条逐条的分开放置,不能让它们团起来。这样实验的进度才能加快。否则,要等蚯蚓缓过劲来,先分开再选择,实验的等待时间就要加长了。
3.工具箱提供的黑盒子还要改进,应该设计成塑料的。这样不但能避免蚯蚓消失的尴尬,还能清洗后反复利用。实验中的黑盒子,在上完俩节课后,基本不能再用了,实在浪费。
最后编辑三小阿杜 最后编辑于 2019-09-24 19:55:45
TOP
4#

先自己给自己点个赞!
TOP
5#

回复 6楼风過无痕#的帖子

农村里蚯蚓方便的,还是干燥的泥土晒了两三天。
TOP
6#




经过几天的清洗,打扫,整理,仪器室总算干净点了,像个样子了。现在就等着新柜子到了,就可以整理上架了。
最后编辑三小阿杜 最后编辑于 2019-09-25 15:29:20
TOP
7#

来自学生的智慧


   今天上的是《轮轴的秘密》一课,课前花了半小时准备的材料,没成想课堂上还是毛病多多。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实验中的线很容易脱轨、滑落,要反复的重绕。2.在挂钩码的时候,不容易挂上去,经常挂了这个掉了那个。3.绕线的长度过长,不能挂很多的钩码。其实这些问题在课前也有预料到,为此还做了些相应的改变:1.组装前我把棉线浸湿,防止脱轨。2.棉线的两端我打了两个活动结,方便挂钩码和调节线长。但是,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很大的改观。
    不过,课堂上一个小小的发现,让我有了意外的惊喜。在查看同学们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组的操作很方便快捷。走近观察,才发现同学们对材料做了个小小的改动,效果明显。


  左边是我提供的组装器材,右边是同学们的改进组装。看上去差不多,但是钩码倒过来使用,很好的避免了一些麻烦。固定的钩码不会拿下来,有重物挂着,线就不容易脱轨。在挂钩码的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挂法,我尝试过后,明显右边的容易挂,还不会掉下来。看来学生的智慧要比我大的多了。
最后编辑三小阿杜 最后编辑于 2019-09-26 15:31:00
TOP
8#

绍兴市品质课堂专题研讨活动

   今日参加本次活动,获益良多。两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上的生动有趣,严谨有深度。两位专家的讲座幽默风趣,深入浅出,令人难忘。线上线下的互动参与,同僚的各种见解,也令人开阔思路。希望今后这样的活动能多多益善。
IMG20191104110337.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4 19:39:09 上传)

IMG20191104110337.jpg

IMG20191104110932.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4 19:39:09 上传)

IMG20191104110932.jpg

IMG20191104135904.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4 19:39:09 上传)

IMG20191104135904.jpg

TOP
9#

这个题目做错了,爸爸要表扬你!

          
  
    今天女儿给我看她的第一次科学考试,看到这个选择错题,得到了我的表扬。

    我说:“如果你碰到了题目中的情况,最应该做的就是马上逃跑,及时警告同学们撤离,并立即找老师来处理。千万不要试着自己去没火。”    


    女儿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老师说正确的是B啊!”
    “对,你们老师的选择没错!但是,这个问题是针对有能力处理的大人才能做的选择。你们小朋友最应该做的就是及时远离危险,并告诉老师。你的网上安全教育的作业中,不是都警告你们了么,发生火情要怎么做?”
    “立即远离火灾,马上告诉老师。”
    “对嘛,所以你做的没错,爸爸要表扬你。明天,你也可以跟科学老师去说说你选A的理由,相信你们老师也会同意爸爸的说法。”
    ……
最后编辑三小阿杜 最后编辑于 2019-11-05 20:12:59
TOP
10#

第一次室外实验课


          今天第一次上室外实验课,同学们特别开心,一个个做的都特别认真。虽然实验的过程中碰到不少的问题,但是实验的预期还是完成了。同学们都体会到了光的强弱会影响温度的变化。
    总结今天的实验,有几点值得注意:
    1.课本的实验示范是拿着镜子,现在一般都改进为放在地上。这样更能稳定的反射阳光,又解放了双手。理念是没错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样的改动,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聚集反射光,没有手拿来的快。所以这样的改进是好是坏就说不准了。只能说仁者见仁了。
    2.实验的设计看著简单,实际操作才发现其实很费时间。实验设计中没有提及时间的问题,有的小组花的时间短,有的小组花的时间多,得到的温度有明显的差别。我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等到温度不上升了再增加镜子的数量。结果一节课有的小组都没完成实验。在这有必要加入时间的限制。
    3.课本示范中的操作顺序是先固定温度计,再把反射光照射到温度计上。(1)班我是按顺序操作的,发现这样去把光斑重叠起来很花时间。(2)班我让同学们先把光斑重叠起来,再放上去,这一来明显操作更方便快捷了。这点有必要在课本上做出改动。
    4.器材的问题在这个实验中还是有很大的影响。课前尽量挑选了温度显示相近的温度计,结果还是有很多的温度计显示不正常。这点真心无奈,只希望器材供应商良心点,提供质量可靠产品。
mmexport1572939138239.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5 20:48:43 上传)

mmexport1572939138239.jpg

mmexport1572939157605.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5 20:48:43 上传)

mmexport1572939157605.jpg

mmexport1572939166708.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5 20:48:43 上传)

mmexport1572939166708.jpg

mmexport1572939175518.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5 20:48:43 上传)

mmexport1572939175518.jpg

mmexport1572939193825.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5 20:48:43 上传)

mmexport1572939193825.jpg

mmexport1572939224181.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5 20:48:43 上传)

mmexport1572939224181.jpg

mmexport1572939243736.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5 20:48:43 上传)

mmexport1572939243736.jpg

最后编辑三小阿杜 最后编辑于 2019-11-05 20:48:43
TOP
11#

趁着好天气,多做几个户外的实验

  昨天,趁着天气不错又做了户外实验。同学们玩的挺开心的,也学到了知识。回顾一下,发现其实凸透镜点火柴的实验没有几个小组点燃。可能是时间在下午了,阳光不是很强,实验器材提供的凸透镜倍数也不高,所以很难点燃。在这想请教下,有什么方法能让实验的效果改善下?
   另外,组装潜望镜的器材与书本提供的图片,与同学们认识中的有所出入,花了好多时间才拼凑出来。感觉器材的设计还是要改进下。
IMG20191106105528.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7 22:08:07 上传)

IMG20191106105528.jpg

IMG20191106111808.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7 22:08:07 上传)

IMG20191106111808.jpg

IMG20191106111818.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7 22:08:07 上传)

IMG20191106111818.jpg

IMG20191106150051.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7 22:08:07 上传)

IMG20191106150051.jpg

IMG20191106150100.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7 22:08:07 上传)

IMG20191106150100.jpg

最后编辑三小阿杜 最后编辑于 2019-11-07 22:08:07
TOP
12#

这个器材不错

    这个器材是自己淘宝找的,演示效果不错。哎,苦逼的科学老师,都自掏腰包的!
1 (1).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7 22:28:54 上传)

1 (1).jpg

1 (3).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7 22:28:54 上传)

1 (3).jpg

33).jpg (, 下载次数:0)

(2019/11/7 22:28:54 上传)

33).jpg

最后编辑三小阿杜 最后编辑于 2019-11-07 22:28:54
TOP
13#

这个立方体的制作有点难




    这个立方体的制作,学生们花了不少的时间。没有增加斜杠的立方体都立不起来,更不要说放书本了。不知道有什么诀窍,分享下。
最后编辑三小阿杜 最后编辑于 2019-11-08 20:54:14
TOP
14#

温度的统计结果有点五花八门的,哪里出了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