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桂馨奖学金“馨梦小组”李婕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11#

袁优红老师网络研修课所思(二)


——与孩子的“前概念”交朋友


一、研究主题——关注孩子原有认知


在学习一门学科之前,孩子对这门学科并非一无所知,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孩子们的原有认知,也称之为“前概念”,是每位老师在制定自己的教学设计时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孩子是一张白纸,任教师描绘绚丽多彩的图画”的说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不存在的。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概念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儿童是自己知识的设计师,儿童新的经验是在和现存的心理图式的联系中被解释和理解的,知识、概念的获得是儿童积极建构的过程。


这也是袁老师的网络研修课中所说的“学习需要孩子自己的内化”、“自主建构”、“关注原有认知”。


二、研究过程


(一)观摩视频


观摩袁老师的网络研修课程,重点关注袁老师所提到的有关“建构主义”方面的内容。


(二)查阅资料


查阅有关“建构主义”、“儿童前概念”等相关知识,为研究学习奠定基础。前概念具有广泛性、顽固性、负迁移性、反复性、层次复杂性等特点。


(三)实例分析


以自己之前所写的一份科学课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教学设计方案附于文后。


此教学设计中,学生分析和教学过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一般来说,五年级学生对气球中的物质是气体,已经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无需在此花费过多时间。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对“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概念存在认知,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前概念的特点进行教学。


三、研究问题和策略


(一)研究问题


如何结合前概念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处理?


 


四、个人心得(感悟)


本次学习、研究,并没有得出一个很好的策略。我想这个问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得出,同时需要“实战”的经验,理论的支撑。这次学习,让我开始重视“前概念”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影响与作用。对“用十年准备一堂课”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谢谢桂馨。


                                                  2015年5月4日馨梦李婕


                              

TOP
12#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四课时“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教学设计方案:魔术导入—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原理分析—作业巩固。即运用物理实验器材表演魔术并提出问题,学生分成小组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器材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利用游戏以及多媒体进行原理分析,最后布置作业进行巩固。


【教材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当中的第四课时的内容。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由此分析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对教师来说,如何将抽象的空气“具体化”是观察方法设计的难点;对学生来说,了解热胀冷缩的本质原因是难点。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本质原因,探究热胀冷缩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并获得结论,验证空气存在热胀冷缩的性质;利用PPT或游戏,调动学生感官,形象的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自行探究,自主思考的好习惯。同时,鼓励积极地去发现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的例子,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分析


学习者是五年级的学生,整个班级整体较活跃,自主探究能力较好。在学习本堂课之前已经在第三课时学过“液体的热胀冷缩”,对“热胀冷缩”这一概念有初步了解。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对常用的实验器材有重返了解,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并多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能针对实验现象进行概括。但是,发现本质问题并解决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


 空气存在热胀冷缩的性质,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


 热胀冷缩是由于空气中气体分子的运动导致。


【教学形式


全班32人,分成8各小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引导总结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


PPT,烧杯、试管、小气球各一件,适量热水


2.学生实验


烧杯、试管、广口瓶、乒乓球、熟鸡蛋、小气球各8份,适量无安全隐患的热水


过程


一、导入


(一)魔术引入、提出问题


在空的试管口上绑一个小气球,然后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会观察到小气球慢慢鼓起来。(在之前的课程当中已经了解到液体的热胀冷缩,由此引出问题,试管中没有液体,那其中有什么?小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呢?)


二、探究


(一)布置任务、提出问题


    每组桌上都放有烧杯、试管、广口瓶、扁乒乓球、熟鸡蛋、小气球各一份,适量无安全隐患的热水,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魔术,让扁乒乓球鼓起来;让卡在广口瓶口的鸡蛋掉入瓶中。


提出问题,为什么扁乒乓球回顾起来,鸡蛋能掉入瓶中呢?


    (二)学生发言、总结结果


    根据每组的实验结论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对实验现象进行概括。


三、原理


(一)概念讲解


    首次跟学生提出微粒分子的概念,针对空气的热胀冷缩讲述空气分子的运动情况。


 


(二)游戏深化


    让班级同学围成一个圈,假设每一个学生都是微粒分子。老师喊冷,同学们便挤在一起,喊热,便散开。深化气体分子运动的概念。


四、拓展


    讨论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热胀冷缩有何优缺点?


五、总结与延伸


    总结概念以及空气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观看有关热胀冷缩的视频。


评价


    与家人合作完成验证空气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并写出简单的步骤及实验现象。


设计后记


    设计遵循了《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情景。利用实验器材,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教学重点。五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重,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等方式充分学习热胀冷缩的概念。这样,不仅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4 14:17:59编辑过]

TOP
1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4 14:15:41编辑过]

TOP
14#

馨梦小家


在与馨梦小家共同成长的这一个月里,收获知识、感动、离别、不舍还有爱,小妈严厉而温暖的爱,小伙伴们真挚而善良的爱。馨梦小家中的每个成员都不同程度的努力着,不知不觉中早已和馨梦建立不可割舍的感情,让馨梦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是一个小家。


但在我们的小家里,缺点东西,这点东西很重要,它是主人翁意识,在馨梦小家中的主人翁意识。我们的思想各不相同,但我们的目标应该不谋而合。是与馨梦共同成长的心愿。我们和馨梦早已不可分割,馨梦小家不应该是客栈,而应该是家。我们都是主人,都有权利、有义务让它更好。某种程度来说,在桂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和馨梦荣辱与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5 23:36:23编辑过]

TOP
15#

小记


康德说过一句话:理性的成熟运用,在于自由而负责的言论,在于不怕启蒙的“讹诈”。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启蒙,更应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批判。我们不应该把这种权利交付给其他人,用他们来丈量自我。我们下定决心去做的事情,就不怕为此所犯的错误,敢于直面批评。


我需要别人的理解,但绝不活在别人的理解里。希望我始终宁静致远、恬淡为上。


                                              2015.5.12


 

TOP
16#

别人的人生


我们在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见识到别人励志或者成功的人生,我们从小也被教育要有远大理想。我总想,有了远大的理想,我是否知晓什么是追逐梦想的驱动力。


我们是不是经常面临这样一种困境?我很想向某某一样出国交流学习被委以重任,但是,只要一想到在此之前,我需要考托福,读博士,发表文章,做很难的研究,还得在职场摸爬滚打很久,我就没有动力。远大的理想在这时却成为了阻力,当我们发现现实无法承载理想时,我们很容易焦虑,最后无奈放弃。高远的理想成为幻想。


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所期待的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更是一种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情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正如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米哈利提出的“福流(flow)”,指“迷”一件事儿的状态。米哈利把这种状态看作我们的最优体验,是平静和满足的来源。


都在说“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更大的世界应该在眼前,福流是由内而外,是专注当下,这就是难得的福报。


     2015.5.1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12 21:39:55编辑过]

TOP
17#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小学年级下册第单元“宇宙”第四课时“日食与月食”的教学设计方案:课前复习—视频导入—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即利用日食和月食的视频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孩子进行探究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利用课前收集好的资料和准备好的器材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利用游戏巩固,利用PPT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内容分析】


日食与月食》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日食与月食现象,由此分析日食与月食的成因


学生分析


学习者是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对地球、月球、太阳的大小以及“日食和月食”有一定了解。也初步了解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不过,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前概念较为凌乱,没有系统的知识。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实验的开展阻力不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知道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和成因


【教学难点】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形式


全班分成小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引导总结。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


PPT(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资料,其他星球的运动等)、小锣鼓、绸缎花


2.学生实验


手电筒乒乓球玻璃球日食和月食的资料卡


过程


一、课前复习


问:同学们是否对上节课所看到的月亮的魔术印象深刻?聪明的你们肯定知道月亮可以将这个魔术变得更快,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其实太阳也可以像月亮一样变幻呢?


、导入


(一)视频引入、提出问题


观看准备好的日食和月食的视频,提出问题。


问:月亮的魔术是不是变得更快了?太阳的变幻有哪几种?它们的魔术是怎样变得呢?


二、探究


(一)布置任务


    每组桌上都放有手电筒乒乓球玻璃球各一份,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中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进行试验并在实验报告纸上画出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和每个小组所能得出的日食(日食的三种现象)和月食的成因。


 (二)学生发言、总结结果


    根据每组的实验结论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并上交实验报告单,然后教师对实验现象进行概括。


三、讲述


板书“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根据同学的结论画出现象


板书“月全食、月偏食、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并画图)”


根据学生们的结论和板书的图形讲解成因(问:为什么月亮没有月环食?)


四、拓展


    利用PPT了解宇宙中其他星球的运动(问:宇宙中是不是只有地球、月球、太阳会运动?)


五、总结


    总结日食和月食现象及成因


评价


    为家人演示日食和月食的过程并充当小老师为家人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设计后记


    设计遵循了《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情景。利用教具,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教学重点。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重,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等方式充分日食和月食并且这样,不仅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TOP
18#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小学年级下册第单元“宇宙”第四课时“日食与月食”的教学设计方案:课前复习—视频导入—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即利用日食和月食的视频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孩子进行探究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利用课前收集好的资料和准备好的器材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利用游戏巩固,利用PPT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内容分析】


日食与月食》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日食与月食现象,由此分析日食与月食的成因


学生分析


学习者是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对地球、月球、太阳的大小以及“日食和月食”有一定了解。也初步了解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不过,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前概念较为凌乱,没有系统的知识。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实验的开展阻力不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知道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和成因


【教学难点】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形式


全班分成小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引导总结。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


PPT(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资料,其他星球的运动等)、小锣鼓、绸缎花


2.学生实验


手电筒乒乓球玻璃球日食和月食的资料卡


过程


一、课前复习


问:同学们是否对上节课所看到的月亮的魔术印象深刻?聪明的你们肯定知道月亮可以将这个魔术变得更快,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其实太阳也可以像月亮一样变幻呢?


、导入


(一)视频引入、提出问题


观看准备好的日食和月食的视频,提出问题。


问:月亮的魔术是不是变得更快了?太阳的变幻有哪几种?它们的魔术是怎样变得呢?


二、探究


(一)布置任务


    每组桌上都放有手电筒乒乓球玻璃球各一份,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中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进行试验并在实验报告纸上画出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和每个小组所能得出的日食(日食的三种现象)和月食的成因。


 (二)学生发言、总结结果


    根据每组的实验结论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并上交实验报告单,然后教师对实验现象进行概括。


三、讲述


板书“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根据同学的结论画出现象


板书“月全食、月偏食、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并画图)”


根据学生们的结论和板书的图形讲解成因(问:为什么月亮没有月环食?)


四、拓展


    利用PPT了解宇宙中其他星球的运动(问:宇宙中是不是只有地球、月球、太阳会运动?)


五、总结


    总结日食和月食现象及成因


评价


    为家人演示日食和月食的过程并充当小老师为家人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设计后记


    设计遵循了《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情景。利用教具,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教学重点。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重,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等方式充分日食和月食并且这样,不仅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TOP
19#

我们都会加油!
TOP
20#

相如姐姐夸奖了~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