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支点的2013 [复制链接]

11#

实验室很好学生很少


今天去了一个学区的学校搞教研,因为本市有一个科学课说课活动在准备中,学区研训员和我交流让我给学区参加选拔的老师说一下课。和两个老师分别谈了谈,他们都是任教数学兼科学,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很高让我感动。其中有一位是仪器管理员,我提出希望看一看学校的仪器室,进去后实验台的漂亮让我惊讶。在市区实验室也没有这样的实验桌,据他讲有时会带学生到仪器室来,他反映在这里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在班上几节课也得不到的。但也仅仅限于他来,仅仅是少数的学生有幸来到这里。老师说每次搞卫生时会叫学生把实验台甚至地面都用抹布擦一遍,我才发现地面真的也是很干净。但仅限于让实验室保持干净吗?没有学生的实验室是寂寞的,我心疼很好的装备没有很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实验材料前用心地做一做吧,我知道他们原本很好奇。




20133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3-27 22:56:54编辑过]

TOP
12#

一天的说课活动速记


我发觉最近比较忙,自己像上紧了发条正活在倒计时中。


因为今天计划好举行全市科学说课,昨晚电视上播出今天停电的区域有好多条街道,尽管白天已经让同事问过了可还是担心有问题,马上叫爱人又问了一遍,结果单位没有停电的计划。今天一早一开灯就停电了,在上班的路上眼睛就不时搜寻路边的灯光,接近单位路口的红绿灯是亮的,单位旁边的超市也是亮灯的,我放心了。一天的比赛终了,有意外、感动也有教训。


感动:这次说课比赛给我的印象超过了预期。要求脱稿说课绝大多数老师都做到了,尽管有些背的痕迹想到老师们在繁忙的工作间隙还能做到这些肯定付出了很多。难得的教学设计的亮点出现在了最后一位出场的老师,竟然将语文课文的情节和科学课整合了起来,既告诉了学生科学道理又有一种感情的渗透在里面,真的非常棒!有的老师上午说了课下午可以不来了,但还是来观摩了。本身我就把科学当做一个事做,所以我特别敬重敬业的老师。因为停电水都没有了,上午的一壶水喝完了下午就没有水了,各单位领队做的评委们坚持了一下午到18点,非常感谢领队老师的付出。


意外:在比赛前一天有个老师想提前在比赛场地拷课件,谁知播放的上课视频没有声音。马上请同事帮忙处理,故障排除了,要不是这位老师来试课件第二天的比赛就全砸了。原计划说课人数是18人,就安排了上午各10人下下午8人比赛。比赛前两天又有两位老师报名。这样下午就成了10个人,谁知下午抽签时发现又多出了两位老师,一查是没报名直接来参赛的。只能临时加到最后两位,现做评委的分数单,上午一位老师缺席,昨天接到老师所在学区研训员的电话说家里有了急事不能来参赛,遗憾的同时表示理解。


教训:这次是我第一次组织活动比赛,很大程度上经验不足。因为说课课件中要求有上课的视频,现场调试的时间不长,所以要对几位因为课件播放不顺利的老师深表歉意。下次要吸取教训提前半天让选手老师来调试课件。


 今天的活动结束了,明天还要去学区中学去巡视监场。人呐,其实有些事做也不错,人生的意义没有其他,就是有无数的事情排队等候,让人如此充实。


2013412

TOP
13#

以下是引用曹文佳在2013-4-13 19:00:00的发言:

    
    支点老师此话颇有哲学大师之深意,呵呵,想想确实如此。另外,忙碌的日子里注意劳逸结合哦!
    

感谢认同
TOP
14#

以下是引用海儿在2013-4-14 16:28:00的发言:

    
    

支点老师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引领大家看待科学的教学,看待科学这门课程。真好!


    

从你的工作中,我们更感受到了一个认真负责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样认真的。感动!


    

相信你这个支点定能让你们区域的科学腾飞的。


    

确实感到现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为别的老师服务的责任心在慢慢给我压力。
TOP
15#


今天上了一节全市公开课


今年学期初局里就定下了研训员上课的计划,我选定了《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对这节课也是断断续续准备了很久,把第一遍教学设计又删减补充改得面目全非,最近一个月时不时要拿出稿子来看一看。准备材料也是一项前期准备,开始局里讲要上成引导课,压力还是有的,我就设想要带给老师们一些什么样的启发呢?想到了用全部的自备材料来上本课,因为我设想到了最困难的情况,即学校里没有足够的标准科学仪器来帮助教师教学。如果这样还能上好科学课那其他有教具的学校就更没有理由来找借口了。另外我没有用到多媒体,多媒体不是全市每个教室都有的,相当一部分教室是不具备的。没有多媒体能不能从其他方面来弥补?比如用教师的形象化语言、简练板画、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的事例等等。按照这样的思路我设计了本课框架。


在准备材料时,总是想不到能代替烧杯的适当材料,后来猛然想到了方便面纸桶,吃很多桶方便面不是不可以,最后是爱人帮我想到了在小吃摊买了八个类似的纸桶,代价就低了很多。去批发市场买了一大袋气球回来,原来在外面卖一块钱几个的气球其实才八分钱一个。找不到合适的透明吸管,后来出门在天津偶然买到了。今天上完课后吸管和气球给上课的学生每人分了一个。关于冷水的准备我却失误了,在上课前一天我就把冷冻的几罐头盒冰块放到了上课会场的大水桶里,当时水很凉。结果今天上课前再检查时,发现还不如自来水里的水凉,我来不及了,冷水出的效果不如我想象得明显。我想到了制作冰水但把冰投放得早了一些。


没有试讲,学生有好的想法也有我没料想的问题拖延,课拖堂了。但我把教学设计贯彻成了教学实景,以前我经历的几次录像课都是一小时左右,原来我很享受不是四十分钟的课堂,四十分钟的课堂容不下我讲的内容,但反过来说以后我还是要精练环节设计,为达成简洁高效课堂而付出努力。


 


201342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28 11:11:16编辑过]

TOP
16#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3-4-26 10:49:00的发言:
支点写了自己准备这节课的过程,材料的,思考的,场地的。。。我们都没有全面、完美,但是我们有的是对自己的反思,谢谢分享你的感受,也促进我成长!

课没有至美,尽力就好,从深入研究一节课中我也学到了很多,这就是反思的力量吧。

TOP
17#

今天上完一节录像课


425上完本市教师观摩的公开课后,几乎没有休息两天又接到上一节录像课的任务,今天521终于完成了这一任务。选定教学内容,写教学设计,找教学材料,同时还要考虑出新。上一节中规中矩的课不难,难的是对课的理解有创意。上这节课我体会到了教学材料对教学设计定稿的重要作用,因为材料是要在设计中安排位置的。我要找的材料苦苦难觅,开始是要找厚的泡沫板,找了多家装修的门店说没有,甚至还在市场问过装蔬菜的泡沫箱人家说不卖,后来想到用纸盒,没这么大的,在家里一顿翻找,终于找到了买洗衣机时做包装的厚瓦楞纸板,虽然小了一点但准备动手设计了。不管是原来想用的泡沫板还是厚纸板原设计都是教师做演示的教具,这样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就不够。后来我改变思路想做学生活动的学具,突然想到了原来工作学校仪器室的两样材料是可以用的,借了来我又买了一种材料,经过周末的组装效果很好。上周末和本周一把自己闷在微格教室里备课,一遍遍看自己的录像,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发现哪里的课件和教学语言不协调需要修改,各个环节怎样讲才能顺利过渡。直到讲课前一天我又改了课的导入,不到上课那一天心里始终有想法。


上周计划好了今天开讲,提前通知了学生带好材料,又到微格教室里考虑课桌的摆放、摄像机的位置,借到一个同事的三脚架让另一同事帮忙录像,感谢同事和同学们对我的大力配合。早知道今天会很热,但讲过了热过了是一种释然。人总是有任务要完成,完成了就不再去想因为还有其他的目标需要你瞩目。


2013521

TOP
18#

以下是引用曹文佳在2013-5-22 9:03:00的发言:

    
    支点老师为上出一堂好课,考虑周全,为材料奔波,自制教具,学习了。
    

现在不经常上课了,有一些时间可以充分准备一节课。
TOP
19#

20135月参加参加沧州市说课比赛回顾


52930日两天,我带队陪同三位科学老师参加了在沧州举行的科学说课及微型课展示比赛,三位老师都发挥了应有的水平。


很难忘的两天,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转换角色带教师出来比赛。以往我都是作为参赛教师来比赛的,现在是作为评委和参赛教师的参谋出现在比赛活动中,但我脑子的紧张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自己参赛。


我不比赛但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我的老师们交流,当通过我指导的教师呈现出来时我感到了一种释放的满足感,这是一种别样的幸福。我很享受和老师们交流想法的过程。三位老师表现都很棒,我尤其要说一说其中的韩老师。最后的结果还未知,但其中所经历的曲折也值得一说。韩老师在说课前播放课件时发现有两个视频链接有问题,我知道怎样修改链接马上操作给改了过来,说课结束我对韩老师竖起了大拇指,非常棒。这和韩老师比赛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有趣的是每天在家里练说课,她家八岁的孩子都习惯了妈妈每天这样说,有一天还没练,孩子就说:“妈妈你该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了。”


通过精彩的说课韩老师进入了现场课的环节。本来吃饭时是安排教研员一起吃的,那天比赛完我主动和韩老师坐到了一张桌上,边吃边讨论现场课的环节。韩老师拿出手写的教案和我讨论,吃完我到房间里洗手时,突然又有了一个导入的想法,马上短信发过去,韩老师很快也有了回信:“你的灵感又来了。”


30日下午现场课比赛,我们早早来到会场,韩老师和刘老师忙着准备课件,我到楼下打水给烧杯中加水,又调制盐水测试马铃薯的沉浮,上课前给每桌发材料,我在场上完全成了一个服务者,我这时所做的也应该是一个服务者。服务也有服务充实、幸福的一面。因为我为一节好课的产生提供过想法、材料,只不过是借另一位教师之手之口实现了。


2013531

TOP
20#

从良构到劣构的思考


前几天听了江苏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视频直播,特别对于吴向东老师的《从良构到劣构——情境导向的设计》讲座有感触。吴老师例举了《电磁铁的磁力》一课,本来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两个(电池数量和线圈圈数),但教师准备的材料限制了学生思维,对学生的思考缺乏挑战性。有的课直接帮学生绕好线圈,过于完备的设计,只是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这样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吗?


如何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真正探究?现有的结论用标准材料验证一下与科学应用差距很大,脱离真实情境。学生没有自主发挥空间这叫科学探究吗?像斜面一课给学生木板和支架叫学生去试并得出规律,这样结构良好的叫良构,设置情境解决问题挑战性大的叫劣构,激发学生自己解决,这样的好处是形成的方案多,运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知识也多。


难能可贵吴老师敢于批判现有教材,现有的用探究方式教让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时自信心不足。(探究过程)教师对探究控制太多设计太完备挑战性低,容易让学生信奉权威。这样按部就班严丝合缝的教学(学生的收获在哪里?)要给学生大的活动时间、自主地探究,教师要自问给了学生多少时间?不存在非情境化的学习,所有的学习和认知都处在特定的情境中。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真实情境中不断推进的应用知识的活动。真实情境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它包括问题或难题情境、虚拟、模拟的情境、故事情境和视听情境。它的特征是有吸引力、真实。


劣构问题是和真实情境联系在一起的,特别要强调真实情境是教学情境,要降低复杂性。(在课堂上)要聚焦少量科学概念避免浅显的主题,数量的减少是为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调查中去,少学一点学生会学得深入一点,(这也就是吴老师说的少即是多吧。)


吴老师结合课例提到了关于对梁的材料改进,一般课堂都是用纸,用软性的纸来模拟现实中石头等硬质材料是不科学的,他用泡沫板研究模拟梁,把梁竖着放加重物不变形,横着放变形了。学生发现梁竖着放不稳,在竖梁下面横着放一个梁,这就成了工程性问题,工程问题就是要不断优化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在学习工程问题过程中学生也会获得少量科学概念。


在讲座最后吴老师提到了“在学习方式变革之后应是学习内容的变革”这一观点。


我是边听吴老师讲座一边笔在纸上疾驰,很久没有听到这么新颖的观点,恨笔在纸上的摩擦力太大遗落了不少内容,情绪在整个听讲过程中是一种激昂忘我的状态。关于学以致用的话题并不新鲜,问题是怎样实现科学与现实的衔接。吴老师直指现实课堂之弊让一切为学生想周全的教师警醒,我们不但能在学生前面做指引,还能有时在学习支架的帮助下在学生一边起扶助作用,最后慢慢大胆到让学生走到老师前面去。很多老师还在课堂上做学生一贯的引导者,岂止引导,简直事无巨细的“保姆”。我希望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不再高大,高大到足以让学生惟命是从;我希望教师不再扮演无所不能的先知,留一点余地让学生思索;我希望教师不再成为课堂的明星,留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的思维闪耀。这一刻久远吗?


201362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