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想做厨子的芒果大大 [复制链接]

101#

第二届南师奖15位老师获奖词

1、龙林章——湖南省凤凰县阿拉乡中心小学

从小喜欢画画,却买不起画笔和颜料;在村小当老师后,他一心想教美术。不仅在乡村学校开设了精彩的美术课,还挖掘乡土文化和资源进课堂。他的课程超出了简单美术课的概念,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文化情怀方面有着难能可贵的价值。

2、谭桂珍——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小学

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人做了小学语文老师,把自己比作在校园里播种阅读的花婆婆,她快乐地宣告自己“四十岁刚发芽”。刚发芽的谭老师,带领孩子阅读世界,孩子的世界因为阅读变得美好。

3、陆则聘——福建省屏南县岭下乡岭下中学

岭下中学的乐和之家,给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们建筑了一个热闹的大家庭。这个家给予学生细致温暖的生活教育与实践,弥补另一个家不可及的陪伴与关爱。大山之中,坚持教育的根本价值,为留守儿童保留家的温情。

4、盘晓红——湖南省蓝山县楠市镇中心小学

在瑶寨,只要有国旗升起的地方就有一群老师陪伴留守的儿童。盘老师的美心德育课融入传统文化,滋养孩子心灵,以美开发孩子追求幸福的能力。这正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

5、祁翠花——甘肃省肃南县马蹄藏族乡马蹄学校

妇唱夫随,驰骋河西走廊的教育行者,在戈壁滩播撒绿洲,为乡土教材树立典范。耕耘多年编著乡土教材《诗韵祁连》,汇聚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乡土课程带领学生贴近牧区,阅读家乡,养育乡土家国情怀。祁老师是孩子们回到故乡的领路人。

6、王木良——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达祖小学

作为农村为数不多的民办学校的负责人,王木良和他的同事不拘泥于规定课程的约束,在实践教育的真正价值——为当地文化与社区的发展、为学生的生命成长与生活所需方面做了积极而有价值的探索。在凉山州,在泸沽湖镇,在达祖小学的坚守,蕴育了希望和未来。

7、彭措——四川省马尔康县马尔康镇第二中学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教育中,坚持并有效地实施双语教学、把本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中并长期坚持,非常不易。从一个偏僻乡村学校的教师成长为中学校长的彭措,坚持着不简单的教育行动,改善藏区的教育环境,提升乡土教育质量。

8、袁战海——贵州省天柱县高酿镇中学

“侗族大歌进课堂”,这是很多侗族老师在做的事情,袁老师不仅做了,而且和他的侗家师长编写侗歌教材,组织校园侗歌队,让文化的传承不脱离村落。从校园中激活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妥适的特色校园文化,为守护传承先民文化走出活路。

9、李海洋——山西省绛县安峪镇安峪小学

李海洋不是简单的语文老师,结合多门学科特点和乡土设计农历课程,既可吟诵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也可以清明探春,端午包粽,中秋赏月,冬至踏雪。一个乡村教师,不仅坚持大量阅读,还拥有广博的生活知识和社会阅历,更可贵的是对教育工作的热忱、思考和践行。

10、肖忠勇——湖北省松滋县洈水乡西斋小学

肖老师是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他集合当地自然与人文环境,带领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编写充满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从教二十多年,从科学课到综合实践课程的坚守与创新。让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老师成长为这个学科凤毛麟角的乡村特级教师。

11、余道容——重庆市垫江县永平乡永平小学

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为语文老师自觉的认识和任务,她的学生从容自信,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余老师想成为学生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她说到做到。

12、李铁军——湖北省秭归县磨坪乡长海希望小学

一个由9所乡村小学撤并而成的学校,要形成融洽、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其难度可以想象;而师生关系的重新塑造,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又都是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品质的薄弱之处。李铁军校长的努力让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改观,长海希望小学正走向新的希望。

13、谢彦——重庆市九龙坡区含谷镇小学

晨读、午阅、暮诵,他每天的生活都有阅读陪伴;五年里坚持一日三读,陪伴孩子们读5000多册绘本、故事书。谢老师在自己班级的一亩三分地上播撒悦读的种子,做辛勤的儿童阅读播种人;他是光明的使者,点亮孩子们的心灯,照亮前行路。

14、丁志平——浙江省义乌县上溪镇溪华小学

谁逛过棋娃超市?棋是象棋的棋,娃是娃娃的娃,这是丁老师的创新之举,在溪华小学知道象棋围棋五子棋太普通了。听说过西瓜棋牛角棋吗?这是民间棋。以棋启智,以棋育志,以棋养德。民间棋文化活动在校园开展地有声有色,为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注入活力。

15、朱利锋——浙江省永嘉县沙头镇花坦小学石公田校区

石公田校区只有一幢房子,依山而建面朝四野。这里的课堂没有边界,稻田里、小溪边都是学习场所;这里的学科可以跨界:语文与科学课结合,体育与数学相关。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们从学习中得到的快乐更宝贵。这就是石公田校区田园创新课程的魅力,朱利锋老师和他的同事们做到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16 15:29:20编辑过]

TOP
102#

和团队成员一起制订了教研联盟首次教研计划。六校联盟校长的亲自参与、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的大礼支持,都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带动六校所有科学老师一起往前走,这是我们联盟的目标!期待下周的活动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TOP
103#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5-9-20 6:24:00的发言:

    
    你们科学联盟的实力太强了!真棒!
这几天又收到4所学校申请加入的意向表。开心! 

TOP
104#

一起交流和沟通,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TOP
105#

 

怎样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推进学科发展?怎样破解教师、学科发展的瓶颈?怎样提升校际之间的交流以求共同发展?由瑞安市虹桥路小学、玉海中心小学、塘下实小、塘下镇小、马屿镇小、马屿二小等六所学校组成的“瑞安市小学科学创智联盟学校”作出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2015年10月10日,瑞安市小学科学创智联盟校首次活动扩大会议在学风蔚然的花园式学校——塘下实验小学举行,会议时间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潮涌动,憧憬美好的未来。与会人员有教育局义教科高明永科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黄文甫老师、学区小教干部翁森勇老师及联盟校校长、六所学校所有专职科学老师参加了这次会议。
     
名校长分享教育理念


    瑞安市塘下实验小学胡志宇校长对到会的嘉宾致欢迎辞并分享《阳光教育理念》,胡校长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从校舍的向阳设计到阳光教育理念提出的目的和实施意义,让与会的每个人感受到教育阳光与美好生活的重要关系。


    虹桥路小学潘权威校长则分享了《把校门打开,让课程资源进来》的主题发言,潘校长强调做课程需要有品牌意识、方向意识、成果表达意识,特别分享了虹小在做“1+1”课程时经历了从“孤独”走向“结盟”,并将总结的两条经验与大家共享,引发了与会者的思考。
     


名师展望联盟教研未来


 联盟校发起人、小科创意团队首席导师瑞安市虹桥路小学黄国胜分享的《一路向前》中指出,小科创意团队成立到现在才一年,团队就参与了两个国家级基金会的夏令营,自行组织了三期联盟校夏令营、为合作单位编写了20个科学探究案例、为省教育技术中心编创了12个资源包,其中每位参与者的成长都是有目共睹的。现在小科创意团队的第一目标已经达到,接下里的第二目标就是要成立联盟校,让六所学校的专职科学教师共同参与进来,共同发展,共同提升。对于联盟校课改和学生方面的评价,黄老师还提出了“阿拉丁神灯计划”。
     
科学教研组长论坛共谋发展


每个学校的教研组长都各具特色地分享了各自教研组的建设、教研旅程及对课改理解与实践,有激情高昂的、有理性淡定的、有诗情画意的、有幽默风趣的,让在场的每一位嘉宾都眼前一亮。


虹桥路小学项岳柑老师分享了市小学科学龙头教研组一路成长的《科学路上我们且歌且行》;马屿镇第二小学张蓓蕾老师分享了乡村小学教师拥抱梦想的《坚持就有希望,合作才有力量》;塘下实验小学潘良晓老师分享了新建城郊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活动的《联盟教研,为梦想助力》;塘下镇中心小学吴一锚老师分享了为了同一个目标、团队合作的《做诗意的科学守望者》;玉海中心小学高末老师分享了集团化教研带来系列变化的《合作共成长,改变为学生》;马屿镇小林肖静老师分享了山区学校坚持教改获得丰硕成果的《风雨之后现彩虹》的主题发言。
     


领导关怀  期盼满满


    瑞安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联盟校学科顾问黄文甫老师做会议总结。黄老师祝贺联盟校的成立并为六所联盟校的所有科学老师提出三个希望: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每一位成员都要务实,基于学情和校情互补发展,静心专研,寻找适合的方向和路径;课改方向要从学科走向课程。


    瑞安市教育局义务教育科高永明科长全程参加了会议并做重要讲话。高科长感慨:教育情怀是一种力量,热爱和执着是永远的感动源泉,感动于校长们的远见和智慧,感动于科学老师们的执着于创造。同时高科长也给在座的每一位科学老师寄予希望:坚守,才会在课改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更快!坚守正确的教育理念、职业的操守、专业精神,尊重每一个孩子,我们联盟校将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果实!





     

TOP
106#

最近一直在试课——一堂课改的课,变化比较大的课。


已经两次试水,效果慢慢在变好。


等成熟了,放上来给大家看,请大家指导。

TOP
107#

本周是最忙碌的一周。12节常规课,1节实验培训课,3节不同的公开课,1次科学剧培训,自己试教和听别人试教7节,参加温州陈素平老师名师工作室1次,团队例会1次,参加温州教育装备中心拍摄微视频半天,拍摄《科学风》第11期,周日参加网络管理员会议……
TOP
108#

第10周,在襄阳跟着南章北路做科学课培训。

上了一堂科学课。

说实话,效果并不理想。

找原因吧。

1.对当地孩子的学历基础研究不足。

孩子们很少做实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步骤也需要教师花比较长的时间去讲解。原定5分钟讲完的内容,多花了6分钟,使得最后交流时间大大减少,数据分析不能很好完成。

2.应对超大班教学经验不足。

一个班达到70多人的规模,之前有心理准备,实际上课时各种困难因素就出现了:指导困难、纪律难抓等等。

3.没有做到以生为本。

当学生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摆动X次摆绳不可能是X厘米长的时候”,没有现场验证,却因为赶时间却直接往下一个环节走。教师还是活在自己的教案中,囧!

TOP
109#

第11周

天天下雨,烦透了。

只好上第三单元。在实验室里做各种模型,研究水流侵蚀的问题。

看了朋友圈信息。

有老师在学校操场的“沙坑”做水流侵蚀实验。

突发奇想,为什么要分成这么多的小组呢?

直接分两组(两个沙坑),做对比实验。

制造出来的“模型”帅气又霸气!类似“都江堰”的模型,也很震撼,可能给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呢?

TOP
110#

第12周

开运动会啦!万岁!

天天下雨,心情也发霉了!

尽管接下来周三到周五是阴天,对于我来说,够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