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奉化区小学科学江刘研修专帖 [复制链接]

1#
奉化区小学科学江刘研修专帖
分享 转发
TOP
2#

                                                                                                                       四年级下册科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  江刘
        3月25日,我在奉化区实验小学认真聆听了新教材的培训,此次培训还深度融合了醍摩豆智慧教学系统,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帮助科学教师们更好地展现素材、搜集数据、交流汇报。通过此次科学教材培训,使我对如何进行四年级新教材的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关于软件应用方面,醍摩豆讲究全体学生的互动,这种互动的有效性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它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快速、高效,学生可以通过答题器选择自己的答案,而教师通过软件处理后的数据图,能够迅速了解全班的答题情况。第二,学生在课堂上全程参与程度更好,因为教师拥有了随机抽选学生答题的操作,每个学生都必须要集中注意力全程参与。第三,绘图功能有别于传统的纸笔,不同的颜色便于差异化区分,修改功能比以往的写字工具更加迅速,不仅便于教师观察,也能便于学生修改。此外,还能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颜色,当老师在统计绘图时,也会更加方便。第四,强大的统计功能,能够快速收集学生的观点,数据与图表之间的转化很人性化,方便全体师生直观了解数据。拥有高效的信息统计功能后,教师就能有选择地进行放大、分析少部分学生的答案,不易忽略个别学生的反馈。
       思维的可视化,学习的自主化,引导的个性化是醍摩豆智慧教学系统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的教育追求目标,深度应用这款软件想必能够为我们的学科教学带来很大助力。
       本次培训上的三节研讨课,分别是《凤仙花开花了》、《点亮小灯泡》、《比较不同的土壤》,关于这三节课我也有一些个人的观点与建议。首先范老师的课堂气氛非常活泼,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效果很不错,应用了大量的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感受、回忆大自然中植物开花时的美丽与生动。但对于这节课,我认为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可以适当改进,学生观察油菜花后可以继续深度观察百合花的雄蕊与雌蕊,讲述了雄蕊和雌蕊的结构、功能以后,再通过百合花花萼的缺失过渡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分类。其次,关于庄老师的课,我认为可以在第二个绘图后的交流环节进行一些改进,由于教师在删选不同种类的画法时,需要耗费的时间较久,而且此时学生的参与感很弱,因此学生容易降低关注度。我认为可以在挑出三类典型电路连接的图后,直接介绍通路、断路、短路,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绘图进行分类,在分类后小组之间交叉互相批改,看看大家对于三类电路特征的理解是否到位,如果存在错误,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指正,由此软件的功能应用可以帮助教师缩短此环节的时间,提升课堂效率。最后,关于郑老师的课,我认为首先关于含沙量这个概念没有必要一开始就在板贴中展现,教材中并未出现这个科学概念,而且从书本的饼状图中可以发现,土壤中的颗粒被分为了沙粒、黏粒两类,那么含沙量其实包括了三类沙的总量,学生无法通过肉眼将沙的量统计清楚。因此,我认为在实验环节只要将1号、2号、3号土壤的颗粒大小、粗糙程度、黏性、渗水性比较清楚即可,最后延伸环节出示三种土壤的饼状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示对于含沙量进行描述,这样会更加科学、准确。
       本次培训的最后,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简短而精彩的讲座,让各位老师对于四下新教材的内容优选、排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对于四类教学目标如何在新教材的背景下进行落实也有了全新的见解,短暂而充满经典实用理论的讲座让所有人受益匪浅。
TOP
3#

看了江老师的培训心得,也是再一次重温回顾的过程
TOP
4#

感谢分享,不知道哪里可以看到视频
TOP
5#

反思很深入
TOP
6#

反思写的不错哦
TOP
7#

                                                                                                                                     培训心得体会
                                                                                                                                                                                                                                 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  江刘
       12月25日,我参加了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三次团队研修项目暨醍摩豆智慧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此次科学教材培训,使我对如何进行五年级下册新教材的科学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莫盈盈、竺佳、范蕾三位教师分别对《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热在水中的传递》、《哪个传热快》这三节课进行了深度解读,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课堂,醍摩豆智慧教学系统在课堂上的应用给师生互动带来了较大的模式转变。运用智慧教学的手段,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具有“数据意识”、“差异化意识”,这有助于发挥更多学生的主体性。醍摩豆支撑的信息技术促进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提升了教学效果。
        竺佳老师执教了《热在水中的传递》一课,竺老师首先让学生对试管中水的热量传递进行推测,学生们提出了四类不同的推测,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将相似的推测归类到一块,这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思路。推测后对实验材料——感温粉末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微视频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环节中,学生一边实验,一边使用醍摩豆智慧教学软件上传实验结果,这为后面师生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带来了便利。通过实验验证,学生普遍认同“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降”的推测。第二部分的实验,虽然看上去只是将试管改为了烧杯,但由于水量增加,以及容器容量的增加,会导致热量传递的方向更加多维,而学生绘制热量传递方向时却是二维的平面的,不仅学生观察的难度有所提升,逻辑思维难度也是提升的。因此,这个环节对于学生巩固认知而言很有必要。在第二个实验活动中,竺老师首先对学生的推测进行了统计,然后介绍了新的实验药品——高锰酸钾。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空间的扩大,学生能够看到高锰酸钾微粒在横向运动,这是不同于上一个实验的新发现。通过实验,学生的脑海里对之前的实验认知,进行了补充:热水不仅会上升,也会横向流动,冷水不仅会下降,也会横向流动,由此形成了对流的路线。最后,竺老师对其他的液体以及气体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除了应用醍摩豆智慧教学软件,今天与以往的课不同的是,3位老师都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课后习题训练,这些题目确实能够快速检测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今天学习的新知。但是,是否能够通过抢答练习题的方式,持续、有效地激发、维持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还未可知,这需要更多的时间与课堂的检验。此外,这个软件能够让学生形成更加强烈的“数据意识”是非常明显的。它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参与课堂的程度,让每个学生的推测与结论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展现。但是,这个软件对于硬件的要求较高,经常会遇到无法正常运行功能的现象,而且相对其它交互式教学软件来说,界面也并不十分简洁,这给紧凑的教学时间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为了提高应用效率,是否能够让不常用的按键进一步隐藏?是否能够让功能界面更加简单明了?是否能够推出一个功能简化版的应用,从而缩短软件运行的时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加高效地应用这个软件,应该需要软件的设计者与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TOP
8#

回复 4楼聂慧英的帖子

很可惜,我也没有能够回看的视频呢
TOP
9#

回复 6楼sxzxcsj的帖子

谢谢陈老师!
TOP
10#

回复 5楼湖州熊二的帖子

谢谢您,会继续努力的!
TOP
11#

                                                                                                                     第二次团队研修项目培训心得体会
                                                                                                                                                                                                                  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  江刘
        5月28日,我在龙津实验学校认真聆听了五年级新教材的培训,通过此次科学教材培训,使我对如何进行五年级新教材的科学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本次培训共有3节研讨课与一个关于观点论证式探究主题的讲座,第一节是张宁素老师执教的《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是新五上《光》单元第3课,精心优选的教具和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验证活动中。之后,李宏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是新五上《光》单元第4课,本节课李老师采取化繁为简的方法,简化了实验操作、简化了板书设计、简化了活动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辩论。最后是马水娟老师的《增加船的载重量》,属于新五下《船的研究》单元第4课。
        我能够从三节专家执教的课中学到许多,比如《增加船的载重量》就让我获得了许多方面的启发,关于如何将STEAM教育的理念融入常规的科学课我有了新的理解。第一方面,在一般的STEAM课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一组学生设计一种,或者4人分别设计后挑出一种,但是在马老师的课上,每个组都有机会设计3种,由于每个亟待验证的方案都来源于学生自身,与自己紧密相关,因此探究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强化了许多,这从后面学生对于展示设计的热情度上可以发现。第二方面,通过《船的研究》单元前三节课的学习,学生有设计小船的经历,但是按照尺寸设计仍然有难度,所以马老师通过4个步骤降低了设计转变为操作的难度,首先是将船的底面设计为正方形,这就比传统的梭形船更方便制作。第二点是平面展开图的应用,第三点是将材料精加工,在原有的铝箔纸上很贴心地为学生画好了方格,精确测量材料长宽高的复杂任务一下子就变成了学生熟悉的数格子。第四点是通过微课演示视频,将方形船转角处的处理难度降低。第三方面,对于数据的采集,马老师没有强求面面俱到,而是按照学生想要验证的方案直观呈现了数据,对于一些冷门的设计没有去推倒,虽然最后数据量不大,但是在论证解释环节也得到了应用和分析,相信这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求证行为都是很有价值的。第四方面,课堂气氛轻松,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么轻松呢?我发现马老师对偶发性的发言进行顺其自然地进行了追问引导和适时的介入评价,把握了生生互动的教育时机。当课堂的发展超出原有预估时,马老师并没有试图将预设的结论手把手带着孩子引导出来,而且顺着学生的观点去引导学生相互质疑,并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论证,去确立或者是推倒最初的观点。
       在3节课结束后,教研员王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观点论证式探究主题讲座,讲座从如何“让猜想到底,让观点更清晰”、“把探究到底,让证据更充足”、“让研讨到底,让解释更合理”、“把论证到底,让结论更科学”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关于第一方面,王老师提出重点是让学生说猜想,抛观点,通过深思熟虑后的思考与描述,推动学生提出现象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亲手验证了猜想的正确与错误,从而把猜想进行到底,让观点更加清晰,体会验证观点带来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与完善自我。第二方面提到了探究的深度,王老师告诉大家实验前的指导是否到位是关键所在,清晰的实验现象能够让描述更加科学,让现象数据更加容易记录。其次教师要培养孩子的证据意识,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有证据意识,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也产生这样的证据意识,学生有了证据意识才会去思考辩驳,从而诞生高阶思维。第三方面是让研讨到底,让解释更加合理。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课堂上要适当留白,便于孩子们把研讨进行到底。最后是把论证到底,让结论更科学,教师们鼓励学生们相互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自然而来就会形成新的观点。
        希望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坚持将深度学习进行到底,这是科学教师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使命!短暂而充满经典实用理论的讲座让所有人受益匪浅。
TOP
12#

                                                                                                                          第三次团队研修项目培训心得体会
                                                                                                                                                                                                                                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中心小学  江刘

        6月18日,我在岳林中心小学认真聆听了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三次团队研修项目暨项目化学习研讨活动,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如何展开项目化学习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本次培训共有5节研讨课与一个关于项目化学习主题的讲座。每节课的设计都别出心裁,柯巧敏老师的《我们来抽丝》依据泡蚕丝、找丝头、绕丝线的顺序让学生体验了古代抽丝技艺,竺静丽老师的《古法造纸》一课中,学生体验了拌浆、抄纸、贴纸的造纸过程,看似都是让学生去学习传统文化,但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同,柯老师的课更多的是强调了体验抽丝的过程,感受了丝线和绸缎的来之不易,而竺老师的课上学生反反复复抄纸、贴纸,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训练技能,学生们仿佛一个个手艺人,带着坚定的制造精神反复尝试,不断探索。王敏老师的火星登录器从如何让着陆器安全着陆的问题出发去设计和制作,他的课与第四节金老师的《设计小杆秤》一样,都围绕一个产品进行方案设计,整节课上科学探究的氛围非常浓厚。最后是王茜老师的课《让蝴蝶飞进团扇》,她给了学生很大的创新创作的空间,艺术创作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在团扇上我们能够看到古今智慧灵感碰撞的火花。
       通过认真聆听和反思这五节课,我有很大的收获,原来项目化教学也可以有更多的模式,除了常规的围绕某一问题的探究学习型课堂以外,还可以有感受体验型,比如《我们来抽丝》,也可以有技艺训练型的课,比如《古法造纸》,也可以是创新创作型的课,如《让蝴蝶飞进团扇》,五位老师借助古典的传统文化带给了我们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5节课结束后,教研员王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项目化学习主题讲座,讲座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王老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项目化研究,他认为项目化研究是一种尝试,项目化学习就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对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从而达到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开展成功的项目化学习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要有基于学生实际需求的驱动性问题,进而将问题转化为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第二方面多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设计跨学科解决方案,以此提升综合素养。第三方面,课堂上要有基于学生动手实践的可持续项目探究过程,进而将探究过程转化为具有趣味性的动手实践。第四方面,要有基于问题解决的指标性的产品问题与评价,以可视化的产品为目标,能让孩子们像工程师那样去大胆设计,小心制作,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全面地去评价产品能够促使孩子们坚持将项目学习进行到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