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奉化区小学科学竺静丽研修专帖 [复制链接]

1#
研修帖
分享 转发
TOP
2#

研修心得

3月25日我参加了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一次团队研修暨醍魔豆智慧教研活动,三位教师各自展示了非常精彩的课。
范蕾老师展示的《凤仙花开花了》虽然没有开花的凤仙花,但是油菜花完全可以替代。油菜花的结构完整,而且寻常易得。作为植物类的课,要把一节课上好个人感觉比其他实验类的课有难度,范老师分别设置了解剖油菜花的四部分结构、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百合花的雄蕊和雌蕊展开,活动设置安排合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但是整节课听下来,感觉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太自然,跳跃性有些大,语言过渡方面还需要改进下。
庄梦雅老师展示了《点亮小灯泡》,上课给人的感觉非常理性,课堂的逻辑思维很强,并且在学生汇报环节出现小问题时也是不慌不忙,冷静沉稳。学生在做完点亮小灯泡实验后的汇报环节,庄老师是把学生设计单上的方法进行整理,然后展示到了黑板上。感觉这部分环节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教师用了比较多的时间用来询问学生画的和想的并不相符的图画,而且学生收获的可能也并不是很多。分析下,一个原因是学生在平板上画图存在困难,这个可以通过纸质上画图然后拍照上传等方式解决。还有一个原因是,许多相似的连接方式,其实是可以让学生在一组汇报后在自己组的记录单上排除掉,留下不同的连接方法。然后等到下一组汇报展示记录单时学生可以直接说“我们组会亮的还有第*个连接方法”,这样子也许可以省下些不必要的时间花费。
郑玲巧老师展示的《比较不同的土壤》,整节的课感很舒服,教师在刚开始上课前说“表扬每个组同学能安静地等待设备的调试”,作为听课的我也好想表扬郑老师真会夸学生。一句简单的话说到了点上,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郑老师把原先传统科学课的汇报环节换成了问答的形式,设置了4道选择题。因为在记录单上学生也只需进行一个排序,换成问答后可以将每个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学生参与度更广了,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思维变化一目了然。在学生汇报3种土壤渗水性时出现了不同的情况,个人想法,如果原先试教每次都会有这样的小组出现,可否小组中专门安排一个人拍视频,既有郑老师希望的示水膏展示不同渗水性,又有全程的操作。一旦出现不同了,我们就点开视频,放一边,看看哪里出错了。如果小组都统一,那就不放视频。
对于醍魔豆这个新技术,它有许多自己的优点,如参与度广、能动态展示、生动多元等等。对于新技术,个人认为好的适合的可以利用起来,让技术辅助教学。                                    
                                                                                                                                                       2021.3.25
TOP
3#

科学研修心得

5月28日我参加了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二次团队研修,三位名优教师各自展示了非常精彩的课。
张宁素老师的《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这一课,整体感觉是非常亲切自然的,课堂的内容、教具、包括课前的日全食视频都非常地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的参与度高,对于我们听课老师来说模仿学习起来相对来说难度降低了些。张老师,在整节课中非常注重科学性,不断地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如“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些猜想与实际情况一样吗?”
李宏勇老师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这一课,整体感觉逻辑思维非常清晰。在课堂的设计上是有一个层次上的递进的,先是问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接着是水中,最后是从空气进入水中以及从水进入空气中。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递进,降低了难度。接着教师刻意制造了一个矛盾:筷子在水中弯折与之前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光线的偏折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尝试着解释,这样结论解释清晰明了。
马水娟老师的《增加船的载重量》这一课,整体的感觉是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以项目化学生的方式,将这节课转化成微项目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设计、制作和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中,每个小组有多种方案可以尝试,基本上让每位同学的设想都能进行设计、验证。整节课中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表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发表想法反而要“征得”学生的同意,正是教师这样的一个理念,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大胆表达想法、大胆进行质疑。
难得有机会听三位名优教师的课,收获满满,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

                                                                                                                                              2021.6.1
TOP
4#

研修心得

6月18日我参加了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三次团队研修,我有幸代表我们共同体和四位老师各自展示了一节课。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项目化学习研究。
王敏老师的《火星登陆器》这一课,可以感受到王老师语言的幽默,非常会调节气氛。在课堂导入环节,学生被老师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是导入部分过于冗长,是否可以适当进行删减,为最后的研讨活动,多留一些时间。
金琦琦老师的《设计小杆秤》这一课,可以感受到他们选择课题的时候考虑非常周到,既体现了传统文化,又非常适合项目化学习。金老师在整节课上,时间把握非常精准,每次活动的时间都进行了规定。把全班分为了8组,每个小组都进行汇报,应该是经过多番尝试后拟定的,既尊重每个组的学生,又不至于让环节过长。在小组展示环节,每个小组汇报时都讲得头头是道,可见老师在之前的铺垫很是成功,才能够出现让我们听课老师感受到惊艳的回答。
王茜老师的《让蝴蝶飞进团扇》这一课,原本在听课前我有些担心,怕男生不会喜欢,可能会觉得有些过于女性化。但王老师讲述了团扇的历史时,并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通过把蝴蝶制作成标本,然后观察蝶翅的排布,然后张贴加上艺术补充的方式,将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了融合。学生最后的团扇展示,对自己组的作品介绍,可以感受到学生是真正喜欢上这节课的。
本次活动,老师们都是设定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有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个人感觉自己的课虽体现了传统文化,但项目化学习部分确实体现得还是不够,但由于能力问题,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案,需要其他老师多提建议多指正。

                                                                                                                                            2021.6.2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