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桂馨奖学金“馨梦小组”黄宛槿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1#

。。

.......
e7cd7b899e510fb33193e79eda33c895d1430c34.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3 16:59:11 上传)

e7cd7b899e510fb33193e79eda33c895d1430c34.jpg

最后编辑馨梦黄宛槿 最后编辑于 2019-10-03 16:59:11
分享 转发
TOP
2#

 

导师初印象:


黄宛槿:大黄,女汉子,打字飞人,运动达人,17岁运动美少女!这么多的标签都指向一个人――黄宛槿!她的快人快语,她任务的完成率,她的灵性都是我爱的!大黄,加油!小妈疼你!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3#

......

......
最后编辑馨梦黄宛槿 最后编辑于 2019-10-03 16:57:44
TOP
4#

再BTW一下..因为不知道chrome浏览器下怎么调兼容模式,所以现在发帖必须加一长串代码才行= =这是不是表明我的又一个特质——朝着技术宅的方向前进吧少年!

TOP
5#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5-4-17 22:51:00的发言:

    
     

导师初印象:


黄宛槿:大黄,女汉子,打字飞人,运动达人,17岁运动美少女!这么多的标签都指向一个人――黄宛槿!她的快人快语,她任务的完成率,她的灵性都是我爱的!大黄,加油!小妈疼你!


    我要来试一试怎么引用回复。。顺便,小妈,我是话痨= =

TOP
6#

感觉到了!引用后,在方框外面在写上自己的话可好!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7#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5-4-19 13:31:00的发言:

    
    感觉到了!引用后,在方框外面在写上自己的话可好!
    


好的啦~每到月末就要写各种月评材料,搞得这个月的研修活动木有及时学习吖真是抓狂..现在终于有空啦!学习去QAQQQQQQQ

TOP
8#

成长之路感悟


在一附小见习的第一天,我们仅听到一趟优质的语文课,而各类分享会、讲座等占了见习流程的绝大部分版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董玲老师的《成长之路》。


一、亲切


初次见面,她便让我们依据她的普通话猜猜她是哪里人,全班同学兴致来了,但是恼于董老师乡音并不明显,大多数同学都是胡猜一通,这便是董老师初次见面亲切的代入感了。后来经介绍,才知道她也是第一师范毕业的学姐,不多说,留下的又只有亲切二字。而最开始,她便采用了聊天的方式展开今天的分享会,她这是想将“亲切”二字从头贯彻到尾了。


二、成长


董老师用她的亲身经历给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刻苦学习文化知识


在校生活相对于今后在岗时的生活总会显得安逸些许,许多以尖子生身份进入第一师范的学生难免产生惰性,久而久之,那些懂得争取机会、刻苦学习的学生毕业时总是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这便深刻地反映了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董老师特别指出,今后,高中教育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成为义务教育中的一大模块,这意味着基础文化知识在今后会越来越受重视。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为今后走上教学岗位打好基础,是应该从现在就开始行动的。


董老师还特别提到了提升文学素养,除了阅读名著之外还应注意多读专业书籍、名人传记、教育家的书、现代科技书籍、当代文学类书籍、反映文学方法的书。


2.努力锻炼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可以狭义理解为个人管理能力,即个人面对突发事件、组织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协调能力。


而董老师在广义上,把综合能力理解为苦练基本功、做到一专多能、锻炼管理能力三个方面。


董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她在一师范读书时的工作经历。并提出了私以为她的经历最能说明和印证的观点——成功没有捷径。

对啊,董老师便是靠着脚踏实地,心中有信念,能坚持,才走到了今天的一步,成为了一名成长得较为顺利的教师。


成长之路上,董老师建议我们做一本成长手册,每每自己参加了什么样的赛课、写过什么样的教案、获得过什么样的奖项,都应该录入其中不仅起到收集整理的作用,还给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博弈论中有一种倒推博弈法,其中提出人应该列出自己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计划,有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这也是董老师写进个人成长手册中的。


董老师刻苦钻研、脚踏实地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任何一个人学习。尤其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21世纪,我们更需要具备这种优秀的品质来帮助自己在大批优秀的人才中脱颖而出。说实话,“刻苦钻研、脚踏实地”八个字好像被我们说烂了,但是能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当代社会有太多不肯下功夫又渴望出人头地的人存在了,还没学会走就想跑,基本功都没有打牢,这样的人,真是太多太多了。在此,我愿意向董老师学习,脚踏实地学习我所需要的,学习我想学习的,为今后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5 13:32:10编辑过]

TOP
9#

这几天越发颓废了,提不起精神来做任何事情,吃饭都是草草了事,有时候甚至一天不吃。我不禁问自己:“当初那个对一切事情充满好奇心和好像有永远也用不完的精力的元气少女去哪里了?”

不知道。

忘不掉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想不起当年模样。

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曾想过,让自己开心就行,管别人绕多少花花肠子,你便是过得让自己开心快乐,也不枉在世上走一遭了。

后来我居然发现,我是一个很贪心的人。

不甘啊...

原来是不甘。

本来没想写这么多负能量的话的= =既然字已经码好了,再删除好像有点浪费感情了吖

2015.4.25随笔

TOP
10#

声音的变化

喻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整堂课给我最大的感觉便是,喻老师充分和学生互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把“发现真理的权利”交给了他们,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而且时时推陈出新地拿出新东西,让学生不知道下一步喻老师想做的是什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还值得一提的是,喻老师深知仅由一门乐器推导不出“振动物体短——声音高;振动物体长——声音低”的规律,他设计了让孩子们观察和使用多种乐器,让孩子们做记录并概括,来回答“声音高低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问题的解决倚赖学生,喻老师只起从旁指导的作用。


喻老师应该是一位心中充满爱的资深老教师吧。正因为心中充满爱,他的课堂才如此有活力,他才能达到他的目的——启发孩子动手寻找,动脑思考的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小小科学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5 13:52:41编辑过]

TOP
11#

大黄,运动少女,你现在不是缺少事情,也不是缺少精力,你缺的是规划,好好想想,有那些事情是你这个月要做的,这周要做的,今天要做的,还有那些你没有完成.一件件做去就是了!等着你小宇宙爆发的时候!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2#

五一回趟家有很多感触,觉得应该写就开始敲键盘写。但是这个题目很大,我只能按照我的理解来写,有些东西,自己明白,但就是做不到,有些道理,明明我们懂,轮到我们自己时总会抛之脑后。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那么,这牵涉到一个中国大众没有多少人考虑过的问题——何谓信仰。
信仰属于人的精神生活,真正的信仰应该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层次。精神层次的提高尤其体现在人的自由的水平、自由的层次。信仰的种类也很多,姑且按照形态来分,可分为原始信仰、宗教信仰、哲学信仰、政治信仰以及科学信仰。
信仰这么多种,却没有哪一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康德曾说:“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的惊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那么,中国人到底是不是有信仰呢?
我认为,是“有”的。
中国人的信仰,不够坚定。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还真有。无论是氛围,声势,还是动静,比任何宗教都来得狂热,来得炽烈。以上提到信仰是形而上的精神领域的,而中国人的信仰则是实用主义的,很多时候是基本上是与神做个交易。
若是学生要考试了,拜拜考神;商人要做生意了,拜拜财神爷;要转行做房地产生意了,拜拜土地爷也是可以的——所以说,我们一直都是生活在梦里的人,没有坚定的信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看似自由——没有宗教束缚,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其实,这种没有束缚便是最大的束缚——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活着,要去哪里,心境浮躁。这便是身心不自在了。
有多少人习惯刷空间刷微博,把生活中的事情发布出来只想让大家给他一个好的评价,用评价来装饰自己的人生,用评价来支撑生活,在精神上追求这种极大的满足感,像是在自欺欺人,又像是在浪费生命。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谓是悬挂在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赋予我们坚定不移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它让我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至于虚虚度过人生在世短暂的几十年。
既然信仰让人感到真正的自由,也可以让人身心自在。
每个人都希望开开心心地生活,好像有的人很轻易就做到了,而有些人却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那么快乐?为什么别人烦恼那么少?真正的大乐是什么?快乐的奥义又在哪里呢?曾经看到,“身心自在,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大乐”。是啊,若想要真正的大乐,则必须做到身心自在。
不必在意别人看自己的目光,不必迎合他人,只要不是跟全世界作对,便坚定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所作所为,勇敢前进吧,因为,既然不能改变世界,便也要保证自己不被世界所改变,只要自己身心自在,无欲无求,不做长期生活在“梦”里的人,不做人云亦云的人,不做乌合之众,有一个信仰——哪怕是向往守候住心灵中那一小块净土,坚定地前行。
TOP
13#

电影《集结号》记录
1948年淮海战役,国共内战陷入苦战僵持,双方都损失惨重,刘团长下令命一三九连死守旧窑厂,不听到集结号声决不能撤退,而一三九连连长谷子地和他46名兄弟的故事,也由此铺陈展开。
冯小刚执导的战争题材影片《集结号》于2007年在各大影院上映,影片以国共内战、朝鲜战争、建国初期三个阶段内发生的事件为背景,主要突出共产党一三九连连长谷子地穷其一生为给兄弟们正名的感人事件。影片开头便以激烈的枪战吸引了观众们的注意力,指导员的英勇牺牲让观众们对战争又是唏嘘一阵。上面指派了新的指导员——王金存,他是国民师范学校的学生,刚开始有些胆小怕事,但在战场上却逐渐铁血起来,在接到死守旧窑厂的命令之后,谷子地和兄弟们便在窑厂厮杀,而那“承诺”的集结号声迟迟不响起,战争中谷子地伤了耳朵,几乎就要听不清了,眼看着谷子地的左右手——焦大鹏、金茂才等战士一个个牺牲,谷子地开始怀疑是自己没有听到吹响的号声导致兄弟们丧命,懊恼不已。在最后谷子地深入敌营,而一三九连也全部壮烈牺牲。强烈的声音效果也震撼着观众的心,战士们酣战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让观众对战争残酷的事实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众所周知,战争,犹如一场死神的盛宴,战士们要准备好随时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于谷子地,侥幸生还之后才得知自己部队以前的番号都已取消,而那47个牺牲的兄弟,也只能算作失踪人口。此时,就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是一三九连和新指导员王金存计47人的最高荣誉!在第一阶段的铺垫下,影片由此进入第二阶段——朝鲜战争时期。在朝鲜,谷子地结识了赵二斗——这个在后来帮他良多的人。然而在这个时期,他并没有什么收获,他便一直抱着希望生活下去,也一直尝试写信把集结号的事件告知上面的领导,收效甚微。这件事便一直搁置了下来,上面的“领导”口口声声说些好听的话给谷子地听,却不理解谷子地对兄弟们的情谊,对谷子地不屑一顾,可见《集结号》也或多或少带一定政治色彩。
时间流逝,转眼到了建国初期,也就是影片的第三阶段。
这些日子,谷子地遇到了王金存的遗孀——孙桂琴,这个“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的孙桂琴,是整部影片唯一的女主角,也为战争的残酷和冰冷的事件增添了一丝暖色。看着孙桂琴,谷子地回想起回荡在窑厂里的那句话——“下辈子,还做兄弟。”得知孙桂琴是个有情有义的女人,他便着手撮合了赵二斗和孙桂琴,期间二斗和桂琴也在不断探听原一三九连的消息,终于找到了刘团长身边吹号的战士,也找到了刘团长的坟头,也得知了根本不存在集结号的真相。他几近崩溃,便住在旧窑厂改装的煤场铲煤,试图把那47具残骸挖出来,可见其有情有义。观众潸然泪下之中,冯导妥协了,谷子地迎来了迟到多少年的集结号声,战士们也获得了烈士称号,并且有鸣枪致敬的待遇。
谷子地等待了多少年,寻找了多少年,他本是没爹没娘的谷子地里捡到的孩子,如此有情有义实乃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全片泪点颇多,却又包含冯氏特殊的笑点,情节紧凑,人人有戏,环环交错,并不让人感到有冗余之处,感情真挚,让人直觉震撼之处便在这里——声音效果、画面效果和谷子地那不懈寻找的精神。
最终,谷子地病死于汶河县军人疗养院,这无疑是最孤独最寂寞的死法。他只是中国那么多因内战洪流、朝鲜恶战的一个本无名的连长,最后,他身着军装,背背军袋,还有军袋旁的水杯……他的背影,永远定格在这里了。而孙桂琴,便也是那百万已婚在前线厮杀牺牲的烈士遗孀中,一个好运的缩影吧……
TOP
14#

读《教育漫话》
1.近来大家又常有一种感慨,说青年人年纪轻轻就堕落了。
→不仅洛克在当时写到的社会现状,现代化的21世纪也同样如此,过于太平,年轻人——生活在无忧无虑环境下的年轻人喜欢玩乐,诸如国家大事或是家务事不用他们操心,若是被家里娇惯惯了的孩子,必然被保护地很好,若是家教不好,在“中二病”泛滥的现代社会中,难免有一条路走到黑的人。或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被榨干,对生活有强大的怨念,也有可能一条路走到黑的。
TOP
15#

2.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电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徒,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这样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势,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这段话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段电影,大致讲了20年前因故意杀人未遂而被关入大牢,20年后被释放的陈志明,出狱后由于受陌生人无意唆使,杀了人又被人杀。但世事难料,这个男子本该去和唯一疼他的哥哥团聚,哥哥记得他今天出狱,已经在家里摆好饭菜在等待了。
TOP
16#

3、他习惯了吃面包,他就会吃面包了,因为我说过,我们的口味和肠胃都是爱吃惯吃的东西的。
→我认为爱吃惯吃的东西只能让我们有安全感,并不会让我们觉得有多喜欢吃,人们天生就有一种好奇精神——尤其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有喜欢冒险的精神的。
TOP
17#

4、一个善良的、有德行的、能干的人是要从内心去演养成的。→有些时候,我们总会被逼迫去赶一下需要自己伪装的事情,大抵是那些单纯的,善良过头的人被他们的家人保护得太好,中下层人们由于大环境较差,为了生存、奋斗,不得不衍生出一些心计,使原本单纯的心灵蒙受灰尘更可怖的是,通常父母我i饿了让孩子早早明白这些道理,在孩提是便灌输给她们优胜劣汰的观念与思想,大多数父母迫不得已这样去做,所以在大环境差的今天,要从心灵上养成善良、有德行这样的人确实是个难题。
TOP
18#

5、儿童一旦懂得羞辱金额尊重的意义之后,尊重和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
→这没错,人们大多追求的就是一个面子,有时候,人们为了争一个面子,不惜去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为了比谁的面子更大,学会了陷害。这种方法很冒险。
TOP
19#

相貌各异的我们



杭州市天长小学陈甜老师



                              
课前询问同学们:“是不是所有同学都拿到了‘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确认所有同学都拿到了统计表后,陈老师开始了新课的导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上显示了陈甜老师自己的照片,发问:“这张照片是谁啊?”

-“是老师您。”

-“你们怎么知道是我?这个人明明是短头发啊,我是长头发的吧?”

-“眼睛鼻子嘴巴像你,头发长短没有什么重要的。”

-“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刚刚是不是从相貌判断出这个人就是我?但是语文课中有一个描写的词叫‘外貌’,‘外貌’和‘相貌’一样吗?”

-“一样!”“不一样!”(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但是在我们等一下的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可能要把‘相貌和‘外貌’等同在一起’,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正是同学们刚刚认出我来的这些相貌特征,我称它们为——‘性状’。”

二、新课教学



PPT展示“耳垂”、“前额V发际”、“双眼皮”、“卷舌”等五个性状,它们分别链接到相对应的图片展示中,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有这些性状和没有这些性状分别是什么样的。

-“这两幅图片一样吗?”(PPT上展示有耳垂和无耳垂的图片。)

-“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不能光说不一样,还要说哪里不一样。”

接下来老师让同学们拿出“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同时PPT展示接下来要做的三个活动。

?    活动一、查看自己的相关性状(-“除了求同伴,还可以求镜子。”)

?    活动二、调查小组内其他成员的相关性状

?    活动三、调查一位现场老师的相关性状

-“陈老师这里有范例,通过范例你们会填了吗?”

“哪位同学阅读速度特别快?告诉大家我们要做哪些事。”

活动时间长达十六分钟,其间陈老师一直在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前两件事儿做完了的组,小组长先过来录入数据,其他同学可以先做第三件事儿。”

统计完成后,老师让同学们汇报自己组的数据,并有小组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性状都不一样。”

统计表的内容由白块和黑块组成,师由此引出如果把相对应性状的白块黑块竖向拉长就很像条形码了,今天我们用五个性状特征给每个同学都画了一个条形码,如果我们有更多的特征,条形码就会愈加复杂,相同的道理,二维码也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制成的。不管是条形码还是二维码,它们最初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今天同学们做的事情——统计数据。

接下来问同学们,要是把全班同学按照有无双眼皮来分,可以分为几类?以此类推:

1种相貌特征可以分2类

2种相貌特征可以分2×2=4类

3种相貌特征可以分2×2×2=8类

4种相貌特征可以分2×2×2×2=16类

5种相貌特征可以分2×2×2×2×2=32类

10种相貌特征可以分2×2…(共十个2)=1024类

20种相貌特征可以分2×2…(共二十个2)=1048576类

40种相貌特征可以分2×2…(共四十个2)=1099511627776类

(媒体报道,2014年全球总人口77亿)

-“那么问题来了,世界上有没有两个人长得一样啊?”

-“没有。”

-“为什么呢?”

-“双胞胎是一样的。”(但同学们举例子推翻了。)PPT出示双胞胎。

-“克隆人是一样的。”(师解释克隆人的社会伦理问题。)

-“自然生产的人中,会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人呢?”

-“没有。”

-“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数据推理得出。”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断,从数据上说是可行的。”

师出示成龙和房祖名的图片,并让同学们找出他们相似和不同的地方。PPT出示“父子(兄弟姐妹)间的相似来自遗传,父子(兄弟姐妹)间的不同来自变异”。

最后,陈老师说要给同学们来一个微小说大赛。(解释“微小说”)

题目:

?    假如遗传消失了……

?    假如变异消失了……

对本堂课的思考:陈老师声音宏亮,语言幽默风趣,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思路清晰,对细节和教学侧重点的把握也十分到位。

1、教师提问“世界上有没有一模一样的人?”,当同学们都回答“没有”时,教师并不是顺口说出“对,没有。”而是反复询问学生,质疑学生:“真的没有吗?”这时候同学们就很迟疑了。教师想要传达出来的观点便是,“没有”这种结果只是一定数据之内的必然结果。当数据变得庞大,从数据的层面上说,不一定是不可能的,使同学们初步接触到“科学概念在一段时间内是正确的”的观点。

2、学生长达16分钟的课堂自主活动体验,是现在大多数地区只知道“教师说,学生听”的课堂所不能比的。陈老师的课堂锻着重炼学生的调查能力,让他们初步接触到“统计”和“调查”的概念。

3、有考虑到学生的回答。同学们举出“双胞胎是一样的”的例子时,PPT上显示出一对双胞胎,而且是陈老师在自己学校拍摄的。

4、最后一个40种相貌特征的例子,教师问,若人数达到1099511627776人时,会有一模一样的人吗?学生的回答很迟疑,会让学生误以为40种相貌特征就是极限了,到40种相貌特征时,世界上是不是就会有一模一样的人了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1 20:28:30编辑过]

TOP
20#

食物链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是大草原上的动植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观看,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动植物?它们在干什么?(依旧是视频导入)

-这只豹子在猎食食物

-豹子在追赶鹿,羚羊是旁观者(教师纠正)

-还有青草

你能:(PPT)

尝试用简单的文字、符号来表示出这些动植物在干什么,以及它们的关系;试着把你的文字符号描述给同伴听,仔细听取他们的意见。当然你也可以邀请老师来参与你的讨论。14.42

(同学们在进行安静的思考,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14.44(2.30)

-猎豹   羚羊   草

-猎豹→羚羊→野草

-老师也有一种写法

-草→羚羊→猎豹

-你们表达的是谁吃掉了谁我表达的是谁被谁吃了,它们表达的都是食物间的关系

-科学上,我们应该表达成这个样子。

-在这条食物链中   羚羊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从草里来。

-羚羊被猎豹吃了,就能获得营养。

-这条食物链中,还有草,但是草的营养师从哪里来的?(土壤、阳光、雨水)

-这是你们的观点,大家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

PPT展示: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制作营养   它自己靠自己制造营养

-在食物链中,像草这样自己制造营养物质的,叫做生产者,羚羊和猎豹会不会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不会。

-像他们这样的,我们把它们叫做消费者。

-在这条食物链里,食物的能量是怎样传递的?(生回答)

-箭头指向谁,就表示营养物质传递给了谁。

-接下来要考考大家,你能找出下面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并写出一条食物链吗?11.02-12.15

-草→兔子→鹰

有一个学生箭头打反了。(两位学生回答反驳)

老师又说:“箭头指向谁,就表示营养物质传递给了谁。”

挑战!(PPT)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出一条食物链并写出来吗?15.20-16.23  1min

-禅→螳螂→黄雀

-都需要营养,禅吃什么呢?(生回答露水)

-禅吸食树的枝叶。

-大家注意,黑板上的三条食物链至少有几种动物参与?(3种)

-这里的动植物,你认识的有?

-这些动物存在关系吗?你们能从中找出吗?

-说一说你找出的食物链是什么,声音小一点,不要打扰其他小组。22.20-29.39    7min

-水稻要被蝗虫吃,要被稻螟虫吃,要被田鼠吃,这样复杂的食物关系,我们叫它食物网。

-真是个有**意识的孩子。(表扬的语言)

-(青蛙)保持生态平衡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举手回答。

课堂内容合适,课堂掌控良好,取消了上一堂课中让孩子给事物“取形象的名字”的环节,而且对学生的回答也有了评价。


-师: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达成学习目标。

四年级学生在食物的认知不是特别丰富,教学目标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知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难点在动物和食物之间有能量传递的关系。

学生不知道“食物联系”是什么意思。搭桥梁?

概念由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学生认识概念是认识名字身上所承载的意义。

青蛙的大量捕捉,导致食物网中有一环缺失,十分直观。

“课后改正”→教师的承诺。


-王平老师:

大量采用交流的方式。

用文字或者符号,配合学生的表达方式和认知程度。

获取的“营养”,应该用营养吗?是不是应该用物质和能量这样的概念?


-章鼎儿老师:

猎豹羚羊草同学们都听说过,直接摆在黑板上问:“有什么联系?”

了解食物链的过程要多花点时间。

不建议举稻田的例子,因为稻田是人工制造的环境。

青蛙没了,自然界会通过另外的东西来修复。
TOP
21#

沙尘暴  江海军老师



PPT上展示了一张沙尘暴的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这段视频讲了什么?

-沙尘暴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沙尘暴,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应该减少放牧,减少开垦

-说得好不好?给她一点掌声。

(此处,同学们已经知道教师要上的内容,并已经达到了教师期望的水准,这节课环节设置的意义和价值就不甚明朗了。)


任务一:填写交流统计图表  3.49→10.10(现在推荐比较好的与同学交流)-13.00   10min

1、阅读课本46页小资料

2、填写统计表

3、画出统计图

4、各小组推荐一份都认同的记录单和其他小组交流一下。(还要进行评价。)

交流顺序是:1→2→3→4→5→6→1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填好统计表,汇总统计图

-有个点写错了、画图不够清晰、字写错了(生指出)

-把数据统计清楚,才能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


任务二:从折线图中发现了什么?    17.05-21.08    4min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越来越多,土地沙化面积越来越大。(从图表中真的能得出这种结论吗?)

-过度开垦造成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生回答)

-既然这样,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


任务三:沙尘暴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24.00-26.42   3min

1、阅读书中45页小资料。

2、独立思考,然后组内小声地交流。

生回答(课后搜集了很多资料,很用心)

师口头解释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哪些是我们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的?

-那么有了这么多行为,沙尘暴的次数越来越多,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能不能放任不管呢?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回答办法

-谈谈你上过这节课之后的收获,大胆地说。

-应该多植树造林,知道了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知道了怎么防治沙尘暴,知道了沙尘暴的危害 36.00结束本堂课。



看到记录单,内容丰富,从文字中手机相关数据,然后将统计表的数据反映到统计图中,实际上是对数据的处理和观察。酒记录单来看,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曲线图的设计、等分,线条应该再细一点。

画完统计图之后,小组内交流,推荐,拿到其他组,通过引导,有师生的互动。

学生在最开始评价时,都是在挑毛病,这时候老师是不是可以通过引导,我们也喜欢别人的优点……

学生的能力提升  数据的搜集→图表→分析

评价语还是不够丰富。


师:

主要研究四个问题

1、沙尘暴现象  2、我国的情况(调整到了前面)  3、怎么形成

问题提出之后,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回答和交流,老师只是做一下总结。评价较少(课堂气氛)


陈甜老师:

能不能胆子再大一点,给孩子一大段复杂资料,完了之后孩子交流。防止孩子们只是在课堂上读,应该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


黄国胜老师:

这样的课适合很多课程的类型(提取信息,搜集处理的方式)

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上一节课的感受:“我们在听一堂水平较高的语文课。”孩子们自己思考的时间比较少,今天开始了用教材。

学习方式有了改变,这节课开始主动获取知识。我要让你知道下面的课我要教你什么东西。

孩子们开始有意识在小组内讨论,哪怕他发出的声音是微弱的,我们也要静待花开的时候。

学习评价的改变,折线图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应该继续往下思考,00年代呢?10年代呢?这才是图表区应该反映出来的东西。

很多知识同学们不学都会知道。


阮翔老师:

教师的角色在发生变化,怎么来应对慢慢变化的学生?

学习时,老师该做些什么?图表生成时,学生的学习也在生成。教师也应该相对应做出改变。

学生交流时,教师该怎么做?评价不能太便宜。“这是你的观点,这是你的想法。”不带褒贬的评价,才能把孩子们的视野拓宽。表扬和批评都要对事不对人。


王平老师:

你从折线图中怎么样发现跟开垦有关系的?

教学中要经常追问孩子。HOW是很重要的。(WHAT IF)这样的问题学生必须思考。

阅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探究手段,那么怎么让孩子合适有效的阅读?你要经常性提取出科学的论点,哪里支持了这个论点?还要对其进行统计。

得出的结论显示学生不知道怎么分析,图表打出来应该使用。

“明白了没有?”就没有后话了。教学用语不好商量。

有相关性不代表有因果关系,这是我们经常忽略的东西。


章鼎儿老师:

不是统计图表中发现的东西都写上去了,这是不合适的。

沙尘暴次数逐年增加,沙化面积也逐渐增加,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这可以说是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提出来让孩子们一起讨论,多让孩子们说。

统计表的设计有错误,而且数字应该让孩子们自己标示。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记录单,得出我们应该做什么。

建议:

不要低估孩子们已有的知识水平。

资料的学习,一般的方法就是读,没有让孩子们参与进来。

评价的环节有没有意义?很有意义,首先要读懂人家的表格。

孩子们的图做得很好,PPT中显示了老师的图,孩子们无意识回去对照。

孩子们的发言,老师应该仔细听。“你们三个说得都很好”(明明是三种不同的说法。)图表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什么叫随意放牧?什么叫科学放牧?

课堂仔细回顾仔细分析仔细留意。
TOP
22#

玩乒乓球  宜城市实验小学 王辉老师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乒乓球大家都认识,今天我们来换一下,玩一玩(贴上准备好的剪纸标题)

-老师这里有(漏斗&乒乓球)

-漏斗下部很尖锐,小心不要被划伤,每一个漏斗下面都有橡胶套,一定要注意专人专用,万一划伤了要马上报告老师。

(PPT没有变化,还停留在封面)

随便玩   2.00-4.09

-刚才我们玩了漏斗和乒乓球,谁来说一说,怎么玩?

-乒乓球放入漏斗,开始吹

-吹的过程中把乒乓球放入漏斗

-这是你们组的办法(不分褒贬的评价)

二、新课教学



-老师这里的这种办法同学们看一下

PPT出示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6.24-7.20

活动三:按照示意图的要求吹气,把你看到的现象和小组讨论的结果,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玩的过程中同学们不妨观察一下小球是怎么动的

-现在三种方式都尝试过了,现在同学们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玩(同学们上台领取实验记录单)7.54-17.38

(课堂还是比较吵)

-有的组已经记录完了,请各小组把记录单交上来,下面我们来进行一场解说会。

(交记录单的过程中还是很吵,同学们还在向漏斗吹气,教师把记录单用小磁铁粘在白板上,整个过程也很吵   直到22.12)

-现在要请同学们把你们组做的记录来解说一下。

-你们组的是哪一张?第七小组。同学们看着啊。(强调在解说时其他同学不能没事做,要看着,注意倾听。)

生解说。(直到31.00)

-我这儿有只笔,能不能画一下?(回答已经提到气流等,这是同学们自己得出的结果)

-(基本上每个组发表完意见)这是他们组的结果。(不带褒贬的评价和回应)

-总结,跑了没有?掉下来了没有?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懂这样的例子。同学们桌子下面都有两张白纸。

生自己玩(没有达成目的)

-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往中间吹气。

-倾听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玩的时候大家十分吵闹)

-同学们说到杯子,老师这里正好有两个(杯子重叠在一起,往接口处吹气,杯子跳了起来)36.00-37.00

生解释(气流吹进去把杯子挤出来了、回旋的气流等)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每人发一个。

-下课之后同学们找同桌,找别人探究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如上现象。39.56结束本课。


师:

重过程、重体验、轻结论

给孩子这么多体验,起码要给孩子研究的方向,其实孩子们自己已经达成了共识,孩子们画出来之后后面孩子都跟着他(着重考虑孩子们怎么学)。

孩子们在思考,在理解别人的解释。

人的认知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错误和偏差,会慢慢改正的。


王平老师:

如果有后续课程,这节课可以不给解释。但是一定要最终给出正确的解释,必须要有科学的解释。


路培琦老师:

能不能做到给一个正确的解释?今天的课能做到而没做到。没结论要有交代,大家回去要思考,球不掉下来是什么原因?我们回去思考思考,下节课再接着说,有个交代就行。没有结论,这不是科学课。有没有知识目标?或者科学概念的目标?如果有,那就达成了。

PPT上已经有课题了,白板上又贴了一个课题,多余了。

王老师在起着哪些作用?教师得有些话引导孩子“气流拐弯不拐弯?什么东西把纸托起啦了?”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孩子朝这个方向去思考。

所谓教,就是要引导孩子。


阮翔老师:

争议越是大,这说明这节课的价值就越是大。

伯努利效应应不应该出来?我认为是可以出来的。

课程目标首先是让孩子们玩,其次是让孩子们解释,第三是分享,第四是把课程延伸到课外去。过程中孩子们还是在思考的。

一个孩子说了“分叉”其余四个孩子也跟着说了分叉。


章鼎儿老师:

这节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没有给孩子具体的问题。(为什么乒乓球不会掉?)

往下不吹气的时候,乒乓球是会掉的,为什么会掉?因为有重力。那为什么吹气了就不会掉了?孩子们自己会顺着“有个力顶着它” 的方向去解释的。


黄国胜老师:

课改是很艰难的,一定都是趣味在先,意义在后。分析与共享、勇于表达,都做到了。

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渗透到各个地方。但这节课就像科学嘉年华,但是没有一点值结论留下来。玩的过程中他们在想什么?玩完之后又有什么样的问题产生?
TOP
23#

水结冰了  襄州区  龙云老师



-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东西对吧?(师出示露珠)(露水)

-什么时候能看见?(早上)

-那这几幅图呢?(师出示霜图)

-那这张图上有没有这样的现象?(有)

-大家看到这样的现象有没有认真去思考呢?

-摸到了以后会怎么样?(化)

-变成水了,也就是说霜能化成水。

-这节课我们来想想露和霜是怎么形成的。

-怎么想就怎么写。(写的过程同学们都很安静)

教师板书                  霜   露4.36-8.13

(教师统计完成人数)

-实际上啊,不管是露也好,霜也好,都是水的一种状态,自然界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水的状态呢?

-还有水蒸气,冰。

-小组长上去拿实验记录单 11.30-27.43

温馨提示:(PPT)

1、请大家拿出实验记录单,仔细阅读实验方法步骤,认真实验,把你看到的现象如实的记录在表中。

2、在观察的过程中,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问题请马上记录下来。可以现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再问老师。

实验记录单:

实验材料:烧杯、易拉罐、一次性杯子、冰块、水、盐、小木棒等

实验方法步骤:

1、用温度计测量空气中的度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2、在装有水的一次性杯子内放一些冰块。

3、将盐全部放入装有冰块的玻璃烧杯内。

4、将冰盐混合物倒入易拉罐内,用小木棒搅拌一下。用纸巾将一次性杯子和易拉罐的外壁擦干。用温度计依次测量一次性杯子和易拉罐内混合物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静置观察,一次性被子和易拉罐的外壁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测量的数据及所看到的现象如实的记录在表中。



-千万不要握住温度计的红色部分,不然温度计很快就会变了。

-记住,是两个实验,一个是往水里面加冰就可以了,另一个是往冰里面加盐。

小组汇报:

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我想知道为什么加了盐之后易拉罐外面会形成霜。

(增加了“我想问、我想知道”的环节,意义非常。)

冬天路上积满了厚厚的雪,消防战士们要往地面上加盐。(帮助雪融化)

(快速下降到零下二十多度)32.42

大家考虑一下我们刚才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会结成霜呢?32.18-34.54

生回答,提到易拉罐外面由露珠/水。

露珠是从哪里跑出来的?(穿透出来的)

师举起第一个活动,是不是从里面跑出来的?

空气中有什么?(水蒸气)

水蒸气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变成露水,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变成霜呢?42.39下课。



黄国胜老师:

同课异构并不是要比谁的课比较好,是为了寻找一种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孩子的思考过程,学生的体验

重点:霜和露的形成和区别

1、书写,探寻孩子内心深处最深刻的想法

2、露和霜的成因

3、对露和霜的再认识

思维的惰性和惯性


王平老师:

所有的课,你想回答一个什么样的科学问题?

解决为零下结霜找支持依据的问题。

搜集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解释规律

《Frist days of school》教学必须挑战学生的智力,不能光是玩一玩。


陈甜老师:

是不是可以把提前能解决掉的问题尽量解决,尽量避免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1 20:54:21编辑过]

TOP
24#

事物的色香味  南漳县九集镇完全小学 郑华老师



-上课了,同学们不要站起来,只要坐在座位上打招呼就好了。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食物……(板书 食物的色香味)

-老师这里有五种食物,可是老师不知道它们都是什么,请同学们从食物的色香味这些方面按顺序观察,着重在观察,不要像猪八戒一样,吃人参果,还没吃出味就吃完了。(师说猪八戒的时候班上有部分同学笑出了声,这样的提醒很好,让同学们的课堂重点放在观察上,而不是像猪八戒一样囫囵吞枣。)


活动一

1、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字不要写太大,留出一部分空白做修改,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2、请用牙签戳取食物。4.00-18.10



                
                
-第一种食物,哪个小组通过色香味的顺序告诉我?(我?)其他小组应该干些什么?

-色香味的特点,在旁边空白的地方改过来。

-同学们帮了老师一个大忙。分辨出了这些食物分别是什么。

-分辨的过程中你都用了哪些方法?

-先用眼睛看,用鼻子闻,再用舌头尝(板书 眼 鼻 舌)

-不用这三种器官,能不能知道袋子里是什么食物?

-能,用手。


活动二29.00-32.30

请同学们说,自己摸到了什么。

同学们打开袋子的时候,孩子们完全失控了,兴致很高。

-这一次我们又用了什么办法?

-用手摸,用耳朵听。

(板书手 耳)

-可以用感觉器官观察食物。

-用感觉器官观察家里,冰箱里都有些什么样的食物。37.43下课。



一开始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高,以前是对直接告诉学生食物名称,现在是给食物编号,让学生通过食物的色香味,来推测出分别都是什么食物。

重点应该是在食物,教师在某些环节有点包办。


路培琦老师:

味道还不够,问题在哪儿呢?三下五除二就把食物讲出来了,学生面对食物不知道该干什么。在动手之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引导,从几号开始都可以,用牙签叉起食物,先看是什么颜色闻是什么气味最后尝。(下操作定义)三年级,以前还没有上过科学课。

学生的表达还不够——凡是写了的就举手,应该启发他们说话,交流。

本课重点应该是观察描述表达交流。

黑袋子里的东西,不许看,让组长来掌握,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完了大家一起翻开来看,作业:厨房里的花椒大料把色香味描述一下,不会的问问妈妈,明天到学校把作业交给老师。这么说具体了,孩子才知道这个活儿还挺重要。

把黑袋子放在前面可不可以?整个儿的食物一看就知道了,只有一块儿的话,不能光用眼睛确定,要用上鼻子,舌头等等。


章鼎儿老师:

一堂好课:

1.观察这节课的学习/教学活动的价值意义,它的效果,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价值;

2.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有的只是感官参与)

3.观察教学投入

学生对伯努利效应已经产生了一个感性认识。思考了没有?思考了,有结果没有?在他们的知识层面上来看,他们也得出了结论。

呈现出来的孩子达到的目标,让孩子们摸出来东西,这样的目标明显是低了的,只用感觉器官并没有上升到科学层面上去。

活动的内涵目标是什么,要达成的目标是给孩子的发展有意义。

可以从程度上,很甜的,稍微有一点填的/综合来说,咸甜的……

课上到某一个程度,请一个同学来描述食物的色香味,其他的学生来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1 20:54:35编辑过]

TOP
25#

出门匆忙。从10月25号大早得知要前往宜城观摩培训和学习,一整天都在忙着向学校领导和带队老师请假,下午整理好行李、买好票,回过神来时,我已经在前往宜城市的火车上了。
夜色渐浓,火车外镁光灯一般明亮的黄色路灯总给我一种萧条感,加上离家离校是孤身一人,手边又正好放着一本小鹏的新书——《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心情总愁愁的,好不起来。而转念一想,就像小鹏新书里写的一样,无论现在怎样在外奔波,心里踏实是因为背后总有个家等我们回去。是啊,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又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呢?现在在外奔波,不就是为了今后能以一个更好的姿态回到家乡吗?对于我们定向师范生而言,今天我们在外学习,就是为了今后能以一个更好的姿态回到当地小学,为推动当地小学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此前我一直期待着、思考着此次宜城的培训能带给我什么东西,后来仔细想想,于我而言,此趟行程最大程度上能培养的,就是我的专业认同感吧。想到这里,我踏实了很多,困意也逐渐上来,火车车厢并没有多少乘客,我和衣躺下,思维渐渐模糊了。

再次醒来,火车已经到站,和肖爱玲学姐会合之后,我们一齐下榻到和美艳姐约定好的酒店,经过简单的休息,熟悉了当地的环境,便和大家一起吃完晚饭,早早上床睡觉了。


TOP
26#

参与桂馨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原本像楼上所说,我以为,有这么多为科学教育专业奉献着的专家们,老师们存在,他们的热情一定会感染我,让我有更深的专业认同感,然而几天的培训下来,不仅仅他们的热情感染着我,他们对于“探究”的理解也让我在脑海里反复思索,久久不能忘怀——章鼎儿老师和路培琦老师以及王平老师提出了一个点:课堂探究并不是单纯的加入活动,追求热闹的课堂。问题提出之后,不仅通过活动,我们还可以通过采访,阅读提取信息等方式得到数据,得到数据需要解释,发现什么规律,并解释这个规律。

现在国内的科学课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现在把exploration翻译过来,成为探究之后慢慢变成了只是活动、追求课堂的热闹。很多时候课堂的热闹都只是一个表面的东西,孩子们很有可能知道你想要什么,想要他们得出什么结论,在逗你玩儿呢。而你还认为孩子们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是他们是不是真的在认真地思考?

活动只是科学课走向探究的一个途径。既然决定采用课堂活动的方式进行科学探究,那么考量课堂活动本身的价值就显得极为重要。什么样的活动是有价值的?慢慢地我开始意识到,有价值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是在活动的,对提出的问题、不明白的现象是有思考的,是有学习在不断生成的,他们的前方是未知的。并不是玩一玩,玩过了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活动的过程就是孩子内化的过程,这样学习到的知识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不是教师灌输的。

正是因为对“探究”二字有了新的认识,我十分期待本学期接下来三周实习生活里,我能够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带来的东西,一定不会像以前一样肤浅。

在接下来的课上,我想在上课过程中逐渐学着融入老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把探究的理念慢慢融入课堂。在教学中,首先做好5E中的Engagement这一环,勇于尝试。我知道真实的课堂远不像我想象中那么理想,但我愿意接受挑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1 21:12:17编辑过]

TOP
27#

深受感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