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定海区屠琴2022年学习与反思专帖 [复制链接]

1#
教师工作第6年,教好书,育好人。继续学习及时反思,努力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在2022年,读书再多点,孩子多顾点;工作不拖沓,做事有效率。
最后编辑屠琴 最后编辑于 2023-02-13 14:00:22
分享 转发
TOP
2#

浅谈项目化学习实施的几点建议

浅谈项目化学习实施的几点建议

——定海区小学科学2022年3月新教材培训体会

   项目化学习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相比较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它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正如教研员林老师在培训中所讲到的,项目化学习最核心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应对充满不确定性、包容性和创造性的未来生活。

   近两年在丁老师、林老师和袁特的指导下,我也多次尝试了在教学实践中融入项目化学习,如六年级上册老教材“工具和机械”单元的复习课;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最后一课《做一顶帽子》;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用《浮的材料造船》;以及学校拓展课程等。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项目化学习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保持项目学习的连贯性

   人才的培养是一以贯之的,项目化学习也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内容、技能、方法的叠加性,而不是割裂的教育。我们在实施项目化学习时,应整合多种资源,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使学习者的能力和素养在不同学段中得到逐级上升。

   2.注重项目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项目学习注重学生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老师在发布项目要求的时候,要将每一个项目问题转换成适合学生可以操作的活动主题,即使这个活动主题在现实中是虚构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对于学生应该是真实可操作的,这样才能真正驱动学生去完成项目。

   3.基于兴趣的项目学习

   基于学生自身兴趣的基础下,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科知识在项目化学习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项目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同时对老师也创造了更多的设计空间。从课程设计到项目实施、评价,这也对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唯有多学习、多尝试,才能在项目学习领域驾轻就熟。

TOP
3#

欢迎开出个人反思专帖
TOP
4#

屠老师特别有自己的想法
TOP
5#

有目标,就有前进的动力
TOP
6#

屠老师加油,2022年会越来越好
TOP
7#

目标为引,走好每一步。
TOP
8#

2022年4月每月研修——课例观摩

   2022年4月的每月研修迎来了三位较为熟悉的客人,分别是宁波市名师丁言君老师和贺慈满老师,还有海宁市特级教师姚伟国老师。宁波是离舟山最近的城市,丁老师和贺老师也曾多次到访我们舟山,与舟山的小学科学老师分享他们的精彩课例和教学实践经验。此次每月研修丁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他的一节非常出彩的展示课——《运动的小车》。自从听过他的三节课之后,丁老师一直就是我非常崇拜并且敬仰的老师,再加上此次他上课的内容,也曾是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在打磨设计的一节课。所以,本期的每月研修让我有了很多学习和反思的机会。

   现在谈谈我的几点学习反思:第一,丁老师的情景创设非常真实。丁老师出示了自己亲生经历过的赛车运动,瞬间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这为后来教学设计中的认识冲突(学校门口的限速标记)埋下了伏笔。第二,丁老师通过神奇的小风扇轻松解决了“能量”这个概念理解的难题。回想自己试教时,有关“什么是能量”让我困恼了很久。不得不佩服丁老师在学情上所下的功夫,为了了解学生对能量的前认识,他跑了五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第三,多次观摩丁老师的课堂之后,我发现他将“学以致用”发挥地淋漓尽致,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最易被忽视的。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常被教学所累,为了教而教,学生学的无趣,老师教的心累。第四,丁老师的课堂总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这离不开他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但又不是一名科学老师的严谨。

   非常感谢丁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学习课例,也要感谢两位专家老师的讲座,更要感谢我们的每月研修平台让我在学习的脚步上,越来越好。

TOP
9#

2022.04.15 优质课比赛反思

   虽然还在休假中,但还是鼓起勇气报名了优质课比赛。这是我第6次参加定海区的优质课比赛,虽然已经有了很多公开课的上课经验,但是每次等待林老师发布上课课题还是非常焦虑的,再加上近半年没有进课堂,这份焦虑就更加严重了。课题公布之后,焦虑也就慢慢消失了,换来的是全身心的备课投入。

  今年抽到的课题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容——六年级下册《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这节课内容跟老教材《我们身边的物质》非常相似,但又有所改动,情境聚焦到厨房里。在对本课进行重新解读之后,我发现自己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有了新的理解。

   1.弱化非常难搞的“物质”概念。区分“物质”和“物体”是本课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如何解决呢?在教学预设中,我希望通过学生举例物质的过程中,如果他们提到的是“物体”,我会追问学生“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是什么呢?”此时,学生基本能说对物质的名称。如此几个回合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什么是“物质”了,无需老师去强行纠正学生的回答。

   2.借助项目化来串连教材内容。解决了第一个难题之后,我又发现这一课的交流很多时候都是空对空,虽然有了“厨房”这一具体情境,但是交流厨房里的物质及其变化,学生多数只能通过图片和鲜少的生活经验来填补,这样根本不适合学生的学。为此,在丁老师的指导下,我尝试了以“做馒头”这一项目活动来支撑整堂课的观察活动,实践活动。从学生上课的效果来看,这样的处理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仅仅两天的磨课,虽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还不是非常完善,但通过这次的优质课让我对教材的解读又更进一步。只有肯钻研,总会有所获,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回忆确是幸福的,希望自己一直做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

最后编辑屠琴 最后编辑于 2022-04-17 23:48:11
TOP
10#

《人是如何学习的》——袁优红名师工作室读书交流2022.04.22

   跟随袁优红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一起共读《人是如何学习的》。《人是如何学习的》从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出发,做了很多的研究,向我们说明了人是如何理解和学习的。

   初读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学术化的书,里面的“背景资料”大多也是数学学科知识,再加上是国外翻译过来的,有点生硬,文字不好理解。但是听了袁老师和其他三位老师的学习分享,才知道自己的阅读障碍,源于自己没有更深层次的学习。就像书里所说的,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一种学习迁移。迁移的程度取决于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经验。而我正因为缺少了这些接触点,所以很难读懂。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学习、交流,一定程度上也为我的学习之路搭了一座桥。再细读、精读,我发现书里的很多内容对教学实践非常有指导性。

   1.在学习一个新知识之前,先学习一个前概念,这个概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旧知识,新知识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所有的学习都会涉及到原有经验的迁移。

   2.了解原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果不了解科学概念或科学原理,只是一些操作性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比如我们新教材中很多项目化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动手解决问题。

   3.元认知对迁移很重要。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识,换言之,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这是一种内在的觉察力,知道自己正在学习什么。当你对自己的无知是无知的,这时你就不会反思了。

   我只举例书本中记录的部分内容,这本书还向很多维度向我们诠释认识如何学习的,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消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