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参加省优课一等奖获得者教学观摩活动诸暨市小学科学成长者团队听... [复制链接]

1#

参加省优课一等奖获得者教学观摩活动诸暨市小学科学成长者团队听课后感帖

诸暨市小学科学成长者团队听课后感,请大家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2#

 

一次小学科学的饕餮盛宴


 


——参加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城东小学 袁革霞


 


    五月的阳光没有了春的温柔和妩媚,随着夏的悄然而至,阳光中夹杂着夏的明亮和灼热。我们诸暨的小学科学教师正如这灼热的阳光,充满了热情和渴望。五月的下旬,我们在市教研员俞老师的带领下,相约来到了美丽的湘湖之畔——萧山,在萧山朝晖小学享受了一次科学教师的饕餮盛宴——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萧山区朝晖小学举行,在那里我们亲历了6位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领略了喻伯军、徐和平、钱金明等几位特级教师精辟独到的点评。如果说6位省优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这次盛宴的6盘大餐的话,那么几位特级教师的点评就是大餐的佐料。如果没有佐料,大餐的味道一定会谈了很多。让我们一起回味这次小学科学教师的饕餮盛宴。


    味道之一——乘课前预热之舟,尝轻松幽默之味


6位老师来全省各县市的小学,在朝晖小学借班上课,和朝晖小学的孩子们之间缺乏了解和沟通,每位老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在课前做一会儿预热操,和孩子们之间有进行一些有效的互动和交流。


面对是陌生的老师,需要教师给孩子们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让孩子们感觉新来的老师不是那么难以接近,他很随和。在课前、课间师生谈话中,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有可能超出教师头脑中的定式,对此,可以公开宣称“向你学习,老师还不知道呢”“老师落后了”其实这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因为这是缩小师生之间距离,使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依赖情绪中解放出来,把老师当作可以信赖的朋友。借班上课,让学生从对老师敬畏、难以接近的情绪中解放出来,我们来看看这次盛宴中几位老师的做法:


浙江省湘湖师范附小 杨春晖老师执教《磁铁的两极》开头和孩子们是这样聊的:


师:真高兴,老师又见到了你们这群能干的、可爱的小朋友,一回生二回熟,老师想跟这边的同学握个手,(老师走向后边)和中间的同学握个手,(老师继续往后边走)再和最远的同学也握个手。(和同学亲切地握手,消除同学刚进会场时那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和同学亲切地握手,给孩子一个心理自由和安全的环境,感觉老师的随和和亲近。)


师:老师这里有个东西,(老师握进拳头,高举过头)看一看是什么?


生:看不见。(因为老师握紧拳头。)


师:请近一点的小朋友来看看,(老师慢慢张开握紧的拳头)睁大眼睛,一、二(老师张开手)手里有什么?


生:什么也没有?


师:老师的手里什么东西也没有,可是我们的周围有什么?


生:空气。


师:对啦,我们的周围有空气。让我们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漫入科学的殿堂吧!


……


用一个拳头就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课的开始用趣味活动或者游戏调动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给整堂课铺上一层鲜亮的底色。杨老师的“课堂预热”极具亲和力,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母亲在引领孩子们在科学的殿堂里遨游。


如果说杨春晖老师的课堂预热属于那种慈爱亲近型,那么义乌市上溪镇溪华小学楼曙光老师的课前预热操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楼曙光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年级的教学内容《比较水的多少》,用他自己的话说选择这一内容在全省科学教师面前展示,需要足够的勇气。因为上过这一内容的人实在太多,包括我也曾经在学校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上过这一内容。而这一内容又是三上的内容,现在是火红的五月天,现在的三年级早已经上过这一内容,因此,楼老师只得选择在二年级上这一内容。手里拿着三年级的教学内容,面对的又二年级的孩子,楼老师对教材进行大胆的修改,融入自己的思考和风格,课上得很成功。我们来看看,课前楼老师是这样和二年级的孩子互动的:


师:这里上课和别的地方上课有什么不一样?


生:台上的黑板和教室里的不一样。


生:这里说话要用话筒,声音很响。


师:你估计台下有多少人?


生:1000多人。


生:500人。


师:几类人?


生:两类人。


师:哪两类人?


生:台上的人和台下的人。


生:男人和女人。


师:你是男人还是女人?


生:当然是男人。(台下大笑,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笑后会场上一片安静,大家都为楼老师的幽默感染,孩子们也从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变得随意起来。)


师:哦!你是男人。还有哪几类人?


生:戴眼镜的和不戴眼镜的。


看还有孩子举手,教师继续叫孩子说。


生:有两类人,大人和小孩。


……


或为调节气氛需要,或为拉近和孩子的距离需要,或为课堂铺垫需要,或为吸引孩子眼球的需要……上课的几位老师因为是借班上课,都精心设计了课前预热这一环节,为下边的课堂教学铺上了一层合适的底色。


    味道之二——借精彩点评之风,尝思考探索之味


    活动一共安排了2天时间,27日上午和28日下午各两节课,每两节课之后安排了上课老师与台下教师的互动提问和特级教师点评。如果说6位上课老师的课堂给我们听课老师留下了菜肴的色和香,那么点评和互动的老师则给我们嚼出了这其中的味道和营养。在义乌的楼曙光老师给我们上完《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后,特级教师徐闻音老师在点评时,说到听课的关注点。听课老师你在关注什么?徐老师说,他在听课的时候更多会关注学生,关注孩子的表情是微笑还是沉闷?关注孩子的活动。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上,孩子们思考时的专注,比多少的投入,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在科学课堂上的那种在活动中思维,在思维中发展的那种成长。


浙江省特级教师,小学科学教研员喻伯军老师最后所作的总结发言,引发大家思考的东西就更多。这次活动的主题——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我们的思考。提醒我们科学应该不断地思考,我们在思考什么?我们应该思考:怎样让孩子更好地发展?怎样让教师更好地发展?小学科学教学怎样走得更好?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思想,有自己的思想,这是课改的火种。在科学教学的思考中,我们要追求有效的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活动与科学概念的构建有机结合,材料的设计和使用成为常用的教学手段。我们还需要让孩子们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过程,掌握假设——验证的科学方法。喻老师还提出了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一些共性的问题,如: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还是指令?选择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40分钟是不是一条不能踩到的红线?兴趣与严谨的要求如何协调兼顾等。并对这些问题做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科学的课堂,科学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引领而不是指令,教师应该避免使用一些指令性的语言,高效的演示是科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


喻老师在最后提到的给大家的几条建议中讲到,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科学的课堂应该向简约的方向努力,把教学目标做落实,把每个环节做扎实,简单     复杂     简约。我想喻老师提出的“迈向简约”不仅仅是指活动材料要具有结构性、精简性,更是对一线科学教师提出了日后的教学要求: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精力从“关注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上来。这个观点与许多知名教育专家呼吁的“平实的课堂”不谋而合,也将是我们日后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主题思想之一。


五月的阳光明亮而灼热,虽然那天会场里气温高达35℃,里面没有电扇和空调,但是与会的科学老师犹如五月的阳光一样灼热,他们顶着会场的闷热热情高涨地参与互动评课,与大家交流自己的一些思考。愿科学老师保持这份灼热的激情和热情,为孩子们更好地、健康地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2008-6-2

TOP
3#

 

参加“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后的思考


活动主题——小学科学改革:我们的思考


 


                                         浣江小学   楼迪波


 


      5月27、28日,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小学举行。我也有幸参加了本次观摩活动。我们共观摩了6节课,听取了我省十位特级教师的点评,以及一个科学讲座。作为一个年轻的科学教师,我期待得到前辈们的指导,本次活动我是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每节课的一些思考。期望得到大家的帮助与指导!


    课一:《磁铁的两极》杨春晖


1、杨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他的语言很富感情色彩,用儿童话的语言鼓励他的孩子们,对我触动很大。我想一个科学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杨老师的个人素质就很不错,值得学习。


2、杨老师在让孩子用实验方法探究磁铁磁力时,孩子们用了在磁铁各点挂回形针的方法,这个活动我曾经在一位科学老师执教时也经历过,她在执教时,很多孩子想到了另一种方法:用了小钢珠、磁铁、尺子测距离的方法比较磁铁两端和中间磁力的大小,远距离能吸引小钢珠的,磁力大,近距离能吸引小钢珠的,磁性相对弱。我想,课堂上要给孩子充分多的思考时间,孩子们会想到更多的方法。


3、杨老师在让孩子表达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的环节中,要求孩子自己用图画的方法表达,结果,孩子有的用木条根数多少表达,根数多,磁铁磁力大,根数少,磁力弱。也有用细线长短,水的满浅等全部在黑板上展示,是一种很好的、全新的课堂后测。


喻老师是这样评价的:这样的方法有效检测了孩子研究成果;练习了用图画描述;检测了预测水平;了解了学生如何思考。我想这样的设计,是杨老师思考所得,确实,科学课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


4、引入的特别之处,小钢珠在磁铁上滚动(投影下),磁铁有点斜放,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际,蕴涵着教师无穷的智慧,孩子更能看出小钢珠的走势,磁铁磁力的强弱,细心!!!


5、在本课最后的设计是教师给孩子出了一道题:铁和磁铁各一根,在不用其他工具的前提下,想办法怎么分辨哪块是铁,哪块是磁铁。这样的设计也与本课的教学重点:研究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相呼应。妙!!!


    课二:《抵抗弯曲》何波


1、我很欣赏何老师这个环节:在让六年级展示想法的时候——老师问,你们觉得我们的纸桥可以载多少个螺母,用你们的手指告诉我,孩子用手势表示,这样做直观而且节约时间。值得学习!


2、演示放螺母的方法,演示是一种很有效的(介绍、实验、过程)方法,这样做也很直观而且不出错,边做边解释,孩子比较容易理解。让孩子观察教师演示也可以亲眼所见,令孩子信服。


3、同样的课老师可以自己想办法,如教材上安排把螺母叠在纸桥上,何老师却用一次性杯装螺母,这样做既省时间又不会倒下来。一举两得。


    课三:《北极星不动的秘密》谢小立


1、在本课的开头,谢老师用谈话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牢牢吸引孩子注意力。是啊,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孩子也是很愉快的。科学不就是这样的吗?


2、自己执教两年,还没有上过六年级的课,可是在看到孩子用心的学习状态和短信平台上接连不断的言论中,我渐渐感到“宇宙”单元对科学老师是有压力的。可是在前辈们的指导后,我知道了本单元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材料不成熟;它是新知识版块;教师自身天文知识储备不够;没有实际可以观测的东西,需要空间想象;空间概念少,数学知识储备不足等。可是谢老师对宇宙知识了解的丰富程度,让我折服。


是啊,我们还是需要去更多的学习,做到心中有底,脚下不虚。把教材研究透了,设计就不会吃力,操作更加简单,深入浅出, 难上的课不要上那么难,多研究一下自己的孩子们,他们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就因人而异地上到什么程度,这样,上面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人定胜“天”嘛。


    课四:《磁力的大小会改变吗》沈跃群


1、沈老师的普通话的亲和力和震撼力,把我也带入了孩子们的世界,真的很有吸引力。和第一堂课一样,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养,给每一堂课带去一种特殊的氛围。融入孩子,也融入自己。(课堂语言一二:“哦,是的真棒”,“现在怎么就掉了呢”,“哦,是的,真是个能干的小子”)


2、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低年级,需要老师分配明确的任务,沈老师是这么做的: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1、2、3、4),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待会实验结束后把材料恢复原状……


3、在孩子学习挂回形针的方法时,沈老师用了幻灯出示图片,让孩子看图,明白操作方法。孩子在接下来的过程中都没有出错了。我想这是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方法。值得学习!


4、当孩子无法回答时,沈老师及时帮孩子解围,孩子会有一种安全感,也为下次的再次回答播下种子。如:师:为什么你会这么想呢?生:……师:哦,你觉得就是这样的,是吧?请坐,谢谢你。


5、在后来沈老师在说课时,我了解到,她在最后关头颠覆了自己原有的想法。这样的颠覆,是对教学深入的思考过了才有的自信和勇气。思想深刻了,以前不足也就自我否定了。我看到的是一名优秀教师孜孜以求的精神。也是对教学真理的不断追求的体现。回望自己,真实汗颜。


感谢沈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一课,也感受到了沈老师幽默、轻松、自然、亲和的风格!


    课五:《轮轴的秘密》林建峰


1、在用实验数据探索轮轴的秘密时,林老师初次尝试了没有阶段性小结的课堂,但是他的实验层层递进,对六年级的孩子信心十足。虽然后来的课堂有点沉闷,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孩子们在思考,这也从后面的检验中的到了证实。喻老师的一句话说的好:课堂沉闷不等于学生没有兴趣(在思考)课堂活跃不等于孩子有兴趣,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多的去研究孩子。对于材料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根据学生实际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2、科学教师要注意“活动”与“探究”的区别,活动的核心是操作,探究的核心是思维,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活动是一种探究。问题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如本课就需要知道的问题是“轮上用力省力,还是轴上用力省力”,带着老师这样的问题去活动,就不会出现课堂中这样的情况:玩螺丝刀的游戏,分别在螺丝刀的轮上和轴上拉一瓶水,哪一个更省力。课堂情况:有的学生用两只手,一只放在螺丝刀细的地方(轴上),一只放在螺丝刀粗的地方(轮上),两手并用,转动螺丝刀,使水瓶往上。


思考: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们会忘记老师的提示和注意点,原因就在这里,对自己的活动目的不明确,是单纯的活动而不是的探究。


3、老师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没有采用回避的措施,如同样的轮轴拉钩码,不同组出现了5、5、6、6个,这四种情况,老师把结果一一写在黑板上,把它展现出来。这样的处理很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提升,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尊重了科学的真实性。


    课六:《比较水的多少》楼曙光


1、充分展示孩子的答案:多21点,多8格,多0.5厘米,多3勺,多1瓢,多半个瓶盖,差一点,多2格。多么色彩斑斓的答案!孩子在黑板上看到自己的结果,就会有自己的思考。在真实的基础上,自然地进入自己的思考世界……思维,永远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开始。


2、在我看来,这样的课是完美无缺的,可是徐闻音老师在深入研究了孩子以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关注孩子的思维,它会疲劳。观察孩子思维兴奋点,兴奋点是否突出,对别人是否有依赖。这时就需要教师设计好实验,不用让孩子连续地思考,有时设计及格让他们仅仅去体验的试验,减轻他们的思维负担,也是很有必要的。让孩子们享受浓缩的艺术。


3、课的开头,楼老师充分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教师的这种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做法,我想,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常态。孩子如果缺乏兴趣,再好的设计也是枉然,有兴趣,不让他学都挡不住的。


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不求完美,我们在路上;教师成长也是慢的艺术,不求完美,我在路上。和那么多把科学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的前辈们在一起,思考怎样让孩子更好的上课,教师如何发展才能更好这样的问题,对我的专业水平发展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课堂教学需要思考,而这次前辈们自己展示思考,以启迪大家更多的思考,让遗憾的教育艺术趋于完美。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在最后的讲座中,喻伯军老师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希望,我铭记于心:科学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语言追求简练,教案松弛有度,要努力改变现在“科学教师上课好,但对学生了解少”的现状。最后达到这样的共识:追求有效的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探究,学生的思维发展。充分了解孩子的前概念,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要努力塑造简约的课堂,把教学目标做落实,把每个环节做扎实。让教师的教学的程序环朝着简单——复杂——简约的方向发展。从原来关注教学技术的层面,上升到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进而让学生心灵中扎下科学文化的根。最后,喻老师说,作为一个现代的科学教师来说,需要关注网络,网络中有广阔的天地。海风就是一个好榜样。


    喻伯军老师还指出,现在的科学教师还面临着这样的一些问题:1.不能很好理解探究的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他说,其实两者是分不开的,小环节有小目标,大环节有大目标,一视同仁才有助于学生发展。2. 是指导还是指令?探究活动的指导,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科学教师,要防止指导过细,学生成功指令下的活动,会失去探究的本意。3.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都不可以忽视,有时,演示实验更高效。本次活动中经典的演示实验要算何波的《抵抗弯曲》中的“演示8倍厚纸桥的抵抗弯曲能力”了。学生真正体会到了8倍厚纸桥的抵抗弯曲能力。高效的演示也是非常有效的!3.注重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投入,投入了,才会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再配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的思维,这就是一堂对孩子有益的科学课了。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思考,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因为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思想,它们都很可贵,这就是课改的火种。那其次是什么呢?就是需要我们的实践去实现这种思想。

TOP
4#

 

                                                                                  听课反思


                                                                                                                    


 


                                                                                                         天马学校: 杨新萍


 


    前几天,在杭州萧山的朝晖小学举行了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采用现场直播和网络直播相结合,现场互动与短信评论齐上阵,理性思考与激烈争论相映辉的方式来进行。有7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从中我也有幸目睹了6位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与10位特级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点评。6位教师执教的科学课深度与宽度齐备,教学目标准确,思路清晰,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专家的点评更是精典、到位、生动,真的很让我佩服。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我们的思考。听取的这6节课在不同层面上都展示了优秀教师对于课改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我省小学科学改革前进的方向与步伐。引起了在场许多教师的共鸣。本次活动真让我收益匪浅。


六堂课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楼曙光执教的《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楼老师是一位很有经验老教师,语言幽默,课一开始,他就问了学生几个简单的问题以此来熟悉学生,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这是他们第一次触及科学课,所以他们对于科学课还是比较陌生的,但通过楼老师细心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性随之得到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师生间的默契感也是油然而生。我想这堂科学启蒙课将会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


楼老师讲课,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时刻关注学生。一开始楼老师用趣味性的数学应用题导入课题,然后出示材料,一个大瓶水与一个小瓶水,谁多?答案当然是大瓶的水多,可这与学生的前概念“一等于一”引发了矛盾冲突,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人天生就具有好奇心理,楼老师经过一系列的引导,学生掌握了“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如果瓶子大小一样就看水位的高低;如果水位一样,就看瓶子的大小。那么如果大小水位都不同呢?经过楼老师阶段性的,由简入难的问题引导,学生想到了很多种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并亲自做了尝试,得出了1号杯的水要比2号杯多,那么多多少呢?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这为他最后引入了毫升奠定了基础。只有标准统一了,两者才能相互比较。我觉得楼老师这样引导,能从学生出发,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在场的教师拍手叫好!


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教授就可以实现的,其中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楼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能选取与学生周围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在看、做、玩、想中,学会知识与技能,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科学的方法与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更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没有读懂教材,所以要么把自己束缚在教材上,要么把教材改编得体无完肤。而楼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他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发现问题,提出不同意见及解决的办法,把三个瓶子换成了两个瓶子,从中学生探究的效果没有改变,但达到的效果可谓是事半功倍。


   《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比较难上,以前也听过多位老师上这一课,但总感觉有些美中不足。正像有位老师所说的那样,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楼老师他敢于挑战自己,敢于挖掘教材,突破教材,真让人佩服!楼老师的这堂课可谓简约而不简单。他那亲切幽默的语言,朴实而精巧的设计,活跃而高效的课堂氛围获得了在场教师、专家们的热烈掌声和一致好评。特级教师徐闻音、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也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楼老师的这堂课,可以说真正上出了心意,上出了特色,上出了科学教师的心声,不愧为是一堂“经典的常态课”。为此,在场很多老师都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原来科学课还可以这样上!


    这次萧山之行让我对科学课有了更多的更深入的思考。特别是活动的最后,喻伯军老师在场的一番总结,让我对课改的思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怎样让孩子更好地发展?怎样让教师更好地发展?小学科学教学怎样走得更好?首先课堂教学要有思想,才能出现课改的火种。其次是让我们的思想用教学手段与方法得到更好的体现。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与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让学生在心灵中扎下科学文化的根。课堂要向简约的方向努力,把每个教学环节都做扎实。科学探究活动要与科学概念的构建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是分不开的,两者都很重要,40分钟并不是一条不能踩踏的红线,演示实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多么精彩的发言,多么独到的见解!


 


 


 


 


 


 


 


 


 

TOP
5#

 

萧山行的一点点体会


 


实验小学:应 翼


 


    此次萧山行,有幸听了省小学科学一等奖获得者的课,感受颇多。


    影响较深的是有位教师的课,教学设计很好,实验设计,材料的选择也很不错,可整堂课下来,教师很被动,气氛却很沉闷。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


    其实课堂教学情景极为复杂,我们每位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不同的班级教授相同的内容所呈现出的教学效果会不一样。教师和学生的心态在变化,不同班级的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不一样,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地点,课堂的物理空间同样也会出现一些变化。所有这一切,都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各样的信息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根据教学情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课堂上就会显现出真正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我们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教学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过程的开放也许会影响某些课时的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但我们应该意识到,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感觉教学活动前要做好如下两项工作:


    一是读懂教材,领会编者的意图。只有读懂教材、领会了教学的意图,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灵活、有效、有针对性、有弹性的教学方案,才能抓住学生具有创造性的、生成性的火花。二是精心设计,充分预测。没有精心、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障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的备课要以学生的基础、兴趣、能力为出发点。备课前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回顾、反思以往的教学经历,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充分的预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灵活并具有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学设计留有空间,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

TOP
6#

 

听课体会


 


浣 江 小 学:王孙义


 


    5.27-28号,省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萧山朝晖小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我们的思考。杨春晖老师的《磁铁的两极》、谢小立老师的《北极星不动的秘密》等共6位教师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以这六堂观摩课为平台,与会老师做了积极的探讨,对科学教学中我们在思考什么、该思考什么、该怎样才能走的更好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路。


我们搞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一线教师更好、更快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求让学生更好的发展的途径。如何去达成?从关注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思考自己今后的教学之路该怎样去走!


    6位老师的课都上的很精彩,剖析每堂课的细节,对以下几点老师们都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一、科学学习应联系社会生活,而又应用与社会生活。


二、实验数据是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显示屏”,也是提供学生数据分析的“显示屏”。科学面队数据中的误差。


三、课堂向简约方向发展。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做到心中有底,学生浅出,即根据学生储备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系数。向简单-复杂-简约的课堂程序靠近。


四、对教学目标的思考不能仅停留在一节课的层面上,而应停留在学生的整体水平上。真正去听学生的理解。


    会上,省教研员喻老师还归纳了我们科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明确了:


1、  教学中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每个活动都该有清晰紧凑的过程去 达成明确的目标。


2、  教师的指导应把握好度,防止学生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活动实践者。


3、  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可因人、因情况而异,没有特别的规定。只要能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如当条件不允许时,就可退一步,做好演示实验。


4、  让激发兴趣成为课堂的常态。


    我们以上的思考所得,其用意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从关注教学技术方面上升到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进而在学生心灵中扎下科学的根!











   2008.5.

TOP
7#

诸暨市小学科学成长团队的听课感想写得很好,诸暨市这样的教师培养模式值得大家学习!加精!
TOP
8#

一次活动,诸多收获,写得真好。学习了。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9#

同样参加了这次活动,诸暨市的成长者团队能写出如此深刻课后感,令人佩服!学习了!
TOP
10#

学习、思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