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三下科学教学随记 [复制链接]

1#

[原创]三下科学教学随记

温度与温度计


 


    对于一个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生活中学生都有用手触摸的经验。但是精确地说出到底多少热多少冷,就无法准备的描述了。在生活经验中,学生都知道温度计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但是很少有学生独自使用过温度计去测量物体的温度。


 


    基于此,课前我准备好了很多温度计,便于学生观察,从而认识温度计。观察活动中,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出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也准确地读出了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温度。用手捂着温度计的玻璃泡使它变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温度计的制造原理。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学生掌握得比我想像中的好。教过几年三年级,每年都有学生对零下温度的读写出错。可能生活中没有接触过,总有学生不知道用“-”表示零下,而写成“0下”或者“0.”,今年的学生几乎没有出现这样的错误,我很开心。但是,零下温度的认读还是不可避免地出错了,这也在我意料之中。虽然课堂上已经强调了零下的温度要从0℃住下数,交上来的作业还是有全错的。这个问题还得继续讲解,学生如果没有正确掌握认读零下温度,那后续的学习活动便难以展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0 9:22:3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影之影先上第三单元的啊,看来我可以参考了哈哈!


下个星期我也上第三单元了,第一单元第三课就上不下去了,我的绿豆才刚刚冒芽.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3#

我计划是先上第三单元,之后再开始第一单元,中间穿插第三单元。


这么说,第一单元的我也可以参考下你的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0 12:46:36编辑过]

TOP
4#

  测量水的的温度


    在学习了《温度与温度计》的基础上,学生对这节课第一部分的认识不难,能很快掌握测量水温的方法,准确选择需要的温度计。


    第二部分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以及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根据以前上三年级时的经验,我发现,要让学生同时测量“凉、温、热、烫”四种水温,且继续对四杯水进行每隔2分钟一次的测量,很多学生往往手忙脚乱,而完不成任务。


    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1、每个小组测2杯不同温度的水,其中一杯是自来水。这样一来,小组里面正好是两个同学负责测一杯水,对于掌握得不好的同学可以相互提醒、帮助,也避免了一人测量时出现问题还不知道的现象。


    2、教材上是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水温,但是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基础差的学生可能2分钟测量一次在速度上是来不及的。而这项活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巩固和熟练测量水温的操作技能;二是通过对测量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所以,我把2分钟改成了3分钟,分别测量3分钟后、6分钟后、9分钟后的温度,加上最初的温度,共四个温度比较分析,同样也能得出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这一规律,而且经过四次测量,学生都能掌握测量水温的方法。

TOP
5#

  水结冰了


    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物体,知道这节课老师准备了冰,个个都很兴奋,当然表现也很好,生怕拿不到材料,观察不到冰。


    冰也是学生熟悉的物体,平时生活中常见,冬天的时候可以看到,家里的冰箱能做。


    正因为此,对于第一部分的观察活动,学生很容易发现冰的一些特点。不过可能是我准备得不够仔细,水在结冰得时候可能含有空气或者杂质,因此有几块冰看起来像白色的,还好,这样的冰不是很多,学生观察到的大部分是无色、透明的。偶尔出现的一两块白色的冰,通过解释,学生也知道了原因,联系平时生活中看到过的“白色”的冰,他们猜测,可能也是因为水中有其它物体造成的。有点弄拙成巧的感觉。


    第二部分,“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这个实验操作起来有点难度,我选择了演示。不过学生提出,为什么冰里加盐能制造更低的温度,这个问题准备得不充分,对于解释学生可能不是很明白。还有,可能是冰里加的盐太多的缘故(其实是怕实验现象不明显),加盐的冰水混合物温度太低了,用实验室里最低可测-5℃的温度计还无法测出。

TOP
6#

  冰融化了


    把冰从冰箱取出,放到外面,在室温不是特别低的情况下,冰就会逐渐融化。这一点,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就知道。但是冰到底在什么条件下开始融化呢?为了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我特地让学生猜测了一下。得到的结果有两种:一部分学生因为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水结冰了》之后,猜测冰融化的温度是0℃;而另一部分学生猜测冰融化是在0℃以上(如:1℃、2℃)。有不同答案,先开始实验再说。


    原本按照我的设想,学生通过测量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可以观察到冰在0℃时开始融化,而且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但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实验室的温度质量参差不齐,有三个小组的学生测出冰融化时的温度分别是1℃、2℃和6℃。这是我预料不到的。


    听到他们的汇报时,第一反应是这几小组是不是没有正确使用温度计,可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应该没什么问题了,但也不排除这个可能,所以让这几个小组又做了一次实验。突然多出的等待时间,只好让其余小组先测量杯子内的空气温度、杯子外壁的空气温度以及远离杯子的空气温度。这个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测量这些温度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从而说明冰融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第二个活动很成功,学生测得的数据没什么大错误,但是那三个小组第二次做的实验结果依然如此。那应该是温度计惹的麻烦了,但是在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时并没出现这种情况,一到低温就有问题了。看来下次上课还要更仔细的检查好材料。

TOP
7#

  "物新生命的开始"后记


    第三单元终于结束,持续了近一个月的雨水也渐渐完成使命,天气终于转晴。这是种植植物的好季节。这时候不开始第一单元的学习,更待何时?


    植物一般都会开花结果,而且很多植物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凭着生活经验,孩子们都知道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芽并长成一棵植物。但是,书本上介绍的“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孩子们都都答不上来。在我再三的启发下,才有个孩子说见过“宝石花”是可以用叶片繁殖的。没办法,只好把课前准备好的图片给孩子们看,分别介绍了几种用根、茎、叶繁殖的植物,很多都是学生之前并不知道的。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太少了,这些在我们小时候很平常,很多见的植物对于他们来说却是特别的陌生。


TOP
8#

 

“植我们的植物”后记


    凤仙花终于种下了,就种在孩子们自己带来的花盆里。现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摆着一排花盆,看着这些花盆,我和孩子们心里都充满着一种成就感。


    但是,我的担心也开始渐渐滋长。这一节课是这个单元后续学习的基础,从种植植物开始,要求学生观察一株植物一生生长变化的一系列过程,并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约要经历五个月的时间,而这一期间的探究活动,观察记录显得至关重要。


    观察什么?记什么?怎么记?这些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还需要学习,但是我相信了孩子们是可以学会,并可能掌握得很出色的。但是,对于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是否能够坚持下来?


    这里面,不仅仅是坚持观察,坚持记录,还有能否坚持把凤仙花养大,养到开花,养到结果?


    去年我也带三年级,也是这个单元,种植凤仙花时,我想了很多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目的就是让他们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坚持下来。的确,一部分孩子坚持下来了,作了仔细的观察,写了详细的观察记录,但是没有完成这一任务的孩子也不在少数。我调查过,并不是所有没记录的孩子都是没有恒心,而是其中有些孩子的凤仙花中途夭折了,当然无从观察,更不能写观察记录了。


    如果凤仙花夭折了,怎么办?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过养花的经历,对于种植的技术,孩子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今年班里就有很多孩子是从来没有种过植物的。


    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想到,今年让孩子们把凤仙花种到教室外面。以往都是让孩子们带回家种的,本来是想让大人帮忙,但是效果并不都理想。现在,教室外面摆着一排花盆,几乎每个孩子种了一盆凤仙花。这些花盆中的凤仙花如果都成活下来,等到开花那天,肯定异常美丽。万一哪盆花不幸夭折,这盆花的主人还可以观察同学的花,帮助同学管理凤仙花。这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希望今年的凤仙花都能成长到结果的那刻。

TOP
9#

 

此贴收集至教学反思汇总贴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441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