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评课专贴:楼曙光《比较水的多少》 [复制链接]

1#

评课专贴:楼曙光《比较水的多少》


个人简介


楼曙光,男,1973年10月20日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义乌市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名师培养对象。义乌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分会会长,现任义乌市上溪镇溪华小学校长。2001年获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近年来积极参加小学新课程的实验,参与了教科版小学科学新课程录象课课例的拍摄,主持了多个科学教学课题的研究,撰写的论文已有有10多篇在市级以上发表、获奖。2005年开始到农村学校支教,关注农村学校的小学科学教育,2006年到义乌西部偏远山区任教,承担了提高山区学校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2007年被选拔为浙江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

分享 转发
TOP
2#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义乌市上溪镇溪华小学  楼曙光


                           教    材:教科版三上第四单元第四课


教材分析


教科版三上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共有7课内容。前4课涉及关于“水”的内容,分别是:1“水”;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谁流得更快一些”;4“比较水的多少”,后3课涉及关于“空气”的内容。


关于“水”的内容,教材的安排是希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认识液体的典型代表物质—“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同时,为和气体的典型代表物质“空气”进行比较学习做好准备。通过4课关于“水”的内容学习,学生可以从颜色、气味、流动性(黏度)、没有固定形状(表面张力)以及体积等性质上去更全面地了解“水”,并让学生对“水”从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所以,关注什么是“水的基本特征”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是希望学生能从关注“水没有固定形状”这一概念目标向关注“水有一定体积”这个概念目标过渡。活动让学生通过解决“比较水的多少”这一实际问题,引发“表述水的多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并在测量工具的产生过程中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这个不同于固体和气体的特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水(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可以测量;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     过程与方法:亲历“比较水的多少”的科学探究过程。


学会在整理图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比较“水”(液体)的活动产生兴趣。


意识到方法可以有很多,但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才便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亲历“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水”是有一定体积并可以测量的。难点:自主探究表述“多少水”的科学方式。


教学准备


小组:大〈1号〉杯内装有100ML的水,小〈2号〉杯内装有90ML的水;一次性塑料杯子;直尺;塑料滴管;塑料量杯;量筒;黑色记号笔;


教师:玻璃量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小明有1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谁多谁少?


(2)小明有1瓶水,小红有2瓶水,谁多谁少?


     出示1大瓶水和2小瓶水。


(3)小明有1瓶水,小红有1瓶水,谁多谁少?


分别出示两组水:1.瓶大小一样,水位不一样


                2.瓶水位一样,大小不一样


 (4)如果瓶的大小和水位都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1.比较水的多少


(1)观察、判断


A.学生讨论:桌上有2杯水,哪一杯水更多一些?


B.师生交流:说说你的判断。


(2)方法、比较


A.师生讨论:能用科学的方法比较出哪一个杯装的水更多一些吗?


B.方法交流:比较哪些方法“既科学又适合实验室小组操作”。  


(3)操作、交流


A.分小组比较出1号杯和2号杯水的多少。


B.交流结果


 2.多多少


(1)用自己的方式表述


A.交流:1号杯比2号杯多多少水


B.记录我们各组的表述方式


C.分析这样表述存在的问题,提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2)用长度单位来表述


A.选择画刻度的方式再次比较水的多少,并用长度单位表述多多少水


B.记录我们各组的表述结果,分析数据


C.提出问题:长度单位适合表述水的多少吗?


             水的形状发生变化了吗?


             水的多少会发生变化吗?


D.讨论:“水有多少”该怎么更好的进行表述


E.回忆:生活中,我们是怎么描述牛奶、矿泉水的多少的呢?引入毫升


(3)用毫升进行表述


A.出示量筒,学生熟悉量筒


B.讨论毫升和毫米表述意义的区别


C.用量筒测量2杯瓶水的多少,并用毫升进行表述


D.汇总数据,进行分析


3.延伸


   A.教学量筒的使用方法;  B.试取10毫升、5毫升的水

TOP
3#

 

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鉴于上课时间的限制,本课可能以二年级学生为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与三年级学生会有一些差异,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科学课的经历。但是如果教师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作为上课的主旨,那么我么就可以理解课堂的定位了。不管是二年级学生还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知能力,也有了一些生活经验,教师所要起到的作用是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理顺和串联,把他们原本认识错误的观点,在冲突和矛盾中分析化解,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对于本堂课,还是有诸多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         关于科学概念。


不管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如何,科学概念都是不可忽视的,只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水平差异。本课的科学概念:水(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可以测量;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二 、关于探究


     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的,其中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较为有限,教学中选取与他们生活周围有关的内容,在教学进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开展活动,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让学生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本课的教学设计选取的实验材料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测量——结论——延伸”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体验并内化,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学生能从中切身体会到学习科学的方法和学习态度,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在探究过程中,将重点放在设计研究方案这个环节上,如“我们可以有什么办法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呢?”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启发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大胆地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地发展。


三、关于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工具和依据。多年以来,我们的小学自然(常识)教学,教材一直顶替着课程,自然(常识)课就是“教课本”,老师把自己束缚在教材上。当新课程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之后,许多教师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大肆修改教材,这在我们平时的研究课和公开教学中会经常看到。其实任何教材的编写都凝聚了许多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尽管在某些方面还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毕竟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认真研读了本课的教材,认为教材中教学活动的安排张弛有序,器材的选用和活动的设计也非常合理,所以我尊重本课教材。同时,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爱护、尊重教材的另一种表现,当然这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载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个体的认知能力,对教材进行再制造,对教材内容适当进行调整或增减一些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活化教材,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认知条件。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教材选择三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瓶子作为探究材料,然后分别在三个瓶子中装入不同量的水进行比较。我认为安排三个瓶子,学生研究起来比较繁,时间紧,改为两个瓶子,2个杯子更加简便,漏斗也不要用了,学生探究的效果并没有改变,同样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关于学生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是学生自己学与做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的。在探究过程中,探究问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途径和手段的选择,实践研究并取得研究结果,也都由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等方面的支持而已。


一节好的科学课重要的观察评价标志就是孩子们的参与状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当中去,做到面向全体。人人都能积极参与,可见教学活动要对孩子们有足够的吸引力,除了活动本身是有趣的之外,老师还要适当进行“包装”。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把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这是十分重要的。


五、关于教师


科学教师应从传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应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学生研究”,是学生科学探索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想方设法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民主、和蔼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


总有一种感觉,科学教师应该真正置身于科学教学的状态之中去,以一种常态化的方式去进行科学教学,上好每一节课。

TOP
4#

听了楼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就是:


原来一节经典的老课还可以这样上;


一节三年级的内容还可以在二年级上;


使我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

TOP
5#

其实上课老师对自己课的感觉是最细腻和最有体会的,


那天课后说课我并没有说自己的课中的问题,


怕说多了影响大家评价。


本课,我有两处硬伤,不吐不快。


但很先想听听大家的想法,就忍着了。


再忍一些时间吧~~~~

科学种田,番薯丰收,土豆丰收! 与孩子一起追随科学的脚步! QQ:4541082
TOP
6#

不知道有没有这堂课的课堂实录啊,求助中!
TOP
7#

怎么只有一页呀
TOP
8#

上次听过楼老师的课,简直神了!上的太好了,这么“熟”的课,听着竟然很享受。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9#

的确记忆犹新,很经典。
TOP
10#

期待能看看录像...
湖州市爱山小学:周斌 qq:15635786 E-mail:mufu0826@163.com “学科学、做探究”博客:mufu0826.blog.163.com 湖州小学科学论坛:http://hukexue.5d6d.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