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时间单元第3课:关注数据
第1课作为单元导入课比较简单,第2课又与上册光单元有重复之嫌,就不细说了。
第3课的滴漏实验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一节课上下来,发现学生对数据的关注程度太少太少了,而且,他们分析数据的能力也很低,似乎大家习惯了这样一种模式:实验归实验,结论得出只要一两个思维发展快的学生说了,自己附议一下就成了,所以,实验以玩为主的学生还不在少数。而这一课,由于实验耗费了大量时间,本课来不及得出结论,我就让学生自己根据记录在作业本中的数据得出结论,然后下节课一起来评议自己得出的结论,结果,作业本中甚至出现了完全不着边际的结论。认识到这一点实在是让我很痛心,接着,我决定要慢慢地改变课堂过于浮,过于快的现状,就这一课,又上了一节课,专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当然,对学生来说,这堂整理课是思维参与度很高要求的课,可以看得出来,一些思维发展慢的学生要跟上大家的步伐显得比较吃力,所幸的是,孩子们的态度都还认真,这节整理课至少让他们意识到了,自己实验得出的数据并不是一个摆设,而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五下时间单元第5课:误差与错误
本课最重要的结论是“单摆的等时性”。要得出这个结论应该不难,可是课堂实际并非如此,不止一组,测得的15秒内摆的摆数是不同的,有些甚至的两下之差。
这已经不是用误差所能解释的了。只好再回头去反思自己的操作细节,回放、定格之后,大家发现,凡摆数不同的小组,或是计时员和计数员没有配合好,或是摆到什么位置数出一下不统一,或是15秒到的瞬间只摆到一半的地方,让数数的同学数乱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一一解决之后,终于得出了“单摆具有等时性的结论”。后续的教学证明,本课得出这个明确的结论非常重要,要是这个结论没有得出,后面几课的深入研究中就会出现混乱的数据,将给学生分析数据带来麻烦。
五下时间单元第6、7课:厚积而薄发
以前听这两课的公开课时觉得这是非常难上的一课,同年级组备课时大家也对这一课多少有些恐惧心理。而实际上,这两课的内容思路比沉浮单元清楚很多,对比实验要控制的条件也不比种子发芽实验或是土地侵蚀实验等复杂,再加上已经得出了“单摆具有等时性”的实验结论,因此学生控制变量实验设计不成问题,实验操作得出的数据也很有规律性,这两课反而是上得比较轻松的。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而薄发吧。
五下时间单元第8课: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
上这课是在听完省优质课之后,一轮三堂课听下来,觉得一分钟计时器要拿下它,也不是很难。可是,上这课期间刚好是自己十分忙碌的时间段,自己没能下水做一做。按省优质课其一的脉络上了一遍,要求学生课外去做,并许诺成功的学生可以得到本学期科普星名考的资格。结果,一周过去了,一个喜讯都没有传来。确定考科普星的内容进,一砂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制作一个一分钟记时器定为考星内容。这下,总有每班10个学生一定要去做了吧。结果,天天被代工的家长问得烦。看来,制作一个分种记时器,真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决定这一轮忙完后,这个暑假一定要自己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