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聆听,总有满满的收获
——绍兴市小学科学研学共同体主题研修活动体会
5月4日,阳光明媚,又一个美好的周末,我们上虞小学科学教育同行十来人在教研室朱钻飚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美丽的西施故里——诸暨浣东小学,参加了绍兴市小学科学研学共同体主题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是一场基于新课标的课题研究主题活动,活动主要分三部分,一是省级课题研讨课展示,二是2018年绍兴市教研项目反馈,第三是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主题讲座。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是整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环节紧紧相扣,与会老师思维激情碰撞,充分展示了科学人追求高效课堂教学效率、认真探求科学教学技艺的精神。通过听课、评课、交流和聆听主题讲座等教研活动,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上午是两节省级课题研讨课的展示。第一节是诸暨市浣东小学吴英老师执教的《认识一袋空气》。这课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7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的探究方法对一袋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发展自己在物体方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本课主要包含三个活动。(1)用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气,从整体上观察它的特征。(2)将这袋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3)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体打下基础。从整节课的教学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一是教师统领课堂教学的手段比较新颖。在学生收集空气和空气与木块、水比较中探究空气特征以及嘉年华游园活动中,吴老师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巴克队长布置任务和提出要求,我们看到,当巴克队长发声时,课堂上异常安静,孩子们听得十分专注,都生怕自己漏下什么好玩的活动,这极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比老师喊破喉咙的说教效果不知要好出多少倍,这也说明吴老师对低年级的孩子心理研究比较透彻,知道孩子的心理需求。第二是安排孩子最喜欢的“玩空气”环节——嘉年华游园活动。什么“空气变形记”、什么“火箭飞天记”等等,每个项目都很新颖有趣,不要说对孩子具有十分巨大的“杀伤力”,就连我们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耳目一新,都想跃跃欲试,这个活动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虽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但是孩子们学习还是很有秩序的:他们先是认真阅读玩的方法,然后再逐项体验项目。从这里可以看出两点:一个是吴老师是一个很用心的老师,她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探究活动,所以精心布置;二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很好,如果平时不注重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达到今天课堂的效果:暨热闹又不乱。但遗憾的是这么好的环节,在总结的时候,没有深入探讨空气的某些特征,特别是要让孩子们说说对于有些空气特征是怎么看到的(或者感受到的),这样就让这节课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
第二节是诸暨市直埠镇小的顾宝成老师执教的《“冷”PK“热”》。这是一节基于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和第二单元《热》的拓展课,通过冷水与热水的混合,知道冷水和热水的运动变化,并通过查阅资料,获取冷热水运动变化的原因。本节课的课前游戏“建高塔”设计很巧妙,这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后面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两瓶冷热水互相接触,这和有些老师在课前总是谈(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事)相比,显示出极大的价值。还有本节课中对于科学资料的阅读,获取相关的科学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做法。课外的资料一般有两种:一种的科学课本上的“资料库”,它与本单元的课文知识有很大的关联性,是一种课文知识的有益补充。另一种是课外的资料,可以是课外书籍上的,也可以是网上的。这两种资料如何有效的穿插在课堂中的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顾老师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这节课有一个商榷的地方就是第二个探究活动“空气的热对流”,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教学,理由有二:一是这个环节操作比较难,而通过活动得出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比较牵强;二是“空气的热对流”对于冷热水的流动变化也没有递进的关系。我认为可以作为课外探究的任务,比较合理。
下午还听取了省教研员喻老师的主题讲座。喻老师首先对上午的两节课作了精彩的点评,然后着重对如何开展新课标下一年级科学的教学作了详细而通俗易懂的讲座。但遗憾的是本人没有教一年级的科学,不太熟悉一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对喻老师的讲座不能做到深刻的领会。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感触很大,收获也颇为丰盛,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学习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竭尽全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2018年5月·诸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