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3南湖区小学科学“课堂转型”展示活动导研稿 [复制链接]

1#

2013南湖区小学科学“课堂转型”展示活动导研稿





本次活动重点探讨“基于核心问题引领的探索性学习”,参加课例展示的学校来自:七星镇中心小学、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吉水小学和嘉兴市实验小学。具体安排如下:

9301010

三下《磁铁有磁性》

陆惠芳

10351115

五下《摆的研究》

沈敏杰

13:0013:40

五下《让火烧得更旺》

李张宇

基于核心问题引领的探索性学习要以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产生自己的体验、理解和思想,发展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造个性;适当平衡“书中学”和“做中学”,突出实践活动经验的学习和人文精神、基本思维方式的培养;适时组织交流研究,适时点拨引导。一般的学教结构有:1、提出问题——独立探索——交流反馈——点拨释疑——拓展延伸;

2、准备和聚焦——执行探究——综合和沟通——评估和延伸。

请老师们研讨:

问题1:在一般的学教结构中,我们可以在哪些环节中进行课堂转型?

问题2:结合三位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你看到了怎么样的转型?

问题3:说说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在课堂转型方面做过怎么样的尝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18 10:39:1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

科学课堂教学转型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一、对现在“三中心”(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情景进行转型,让教科书成为配角,代之以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二、转变教师的作用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服务者。三、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重心从单一为得到实验数据、结论而进行实验转型为更多地对实验中的操作、有异于其他小组的“异常”数据的取得来进行反思。四、课堂评价从只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到师生可以共同来进行评价。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在对学生实验数据的不再是像以前让那些“异常”数据强迫改过来,而是和所有的同学一起分析数据,再次让他们在全班前再演示,并及时进行肯定,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课堂教学转型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一、对现在“三中心”(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情景进行转型,让教科书成为配角,代之以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二、转变教师的作用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服务者。三、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重心从单一为得到实验数据、结论而进行实验转型为更多地对实验中的操作、有异于其他小组的“异常”数据的取得来进行反思。四、课堂评价从只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到师生可以共同来进行评价。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在对学生实验数据的不再是像以前让那些“异常”数据强迫改过来,而是和所有的同学一起分析数据,再次让他们在全班前再演示,并及时进行肯定,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蛹中毛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18 10:39:54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3#

课堂转型可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科学问题从生活中引出,用科学实验来解决问题,将科学知识运用的生活中去,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生活是科学的起点,科学为生活服务。课堂转型可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科学问题从生活中引出,用科学实验来解决问题,将科学知识运用的生活中去,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生活是科学的起点,科学为生活服务。( 沈敏杰)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4#

 本人现在在尝试和研究“概念教学”,提出“多轮认知”的实践理念,所谓“多轮认知”,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动情况,采用多种跟进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科学概念的定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建构新的概念体系,并通过多轮认知深化训练达到灵活运用,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概念教学模式。本人现在在尝试和研究“概念教学”,提出“多轮认知”的实践理念,所谓“多轮认知”,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动情况,采用多种跟进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科学概念的定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建构新的概念体系,并通过多轮认知深化训练达到灵活运用,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概念教学模式。(徐文良)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5#

 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活动方式展开探究活动,或组内交流,或全班探讨,或辩论,或报告等等,这些方式并不单单只是形式,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需求进行组织,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式。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活动方式展开探究活动,或组内交流,或全班探讨,或辩论,或报告等等,这些方式并不单单只是形式,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需求进行组织,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式。(马方)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6#

 我觉得科学课课堂教学转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第一:尊重学生学习的起点,课堂做好前概念的调查。第二:课堂教学由教给学生知识到陪着孩子走向知识的转变。第三: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做好概念图,帮助梳理所学的科学知识。
    这三位老师都尝试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科学课课堂转型的尝试,我觉得这样的活动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我们参与活动的老师也能带来不少的启发。
    平时我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着在做一些课堂转型方面的探索,例如:做一些前测的工作。与科学知识相比更重视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和训练等等。我觉得科学课课堂教学转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第一:尊重学生学习的起点,课堂做好前概念的调查。第二:课堂教学由教给学生知识到陪着孩子走向知识的转变。第三: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做好概念图,帮助梳理所学的科学知识。
    这三位老师都尝试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科学课课堂转型的尝试,我觉得这样的活动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我们参与活动的老师也能带来不少的启发。
    平时我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着在做一些课堂转型方面的探索,例如:做一些前测的工作。与科学知识相比更重视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和训练等等。(吴建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18 10:41:33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7#

课堂转型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所以在一般的教学结构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转型,主要看是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在李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李老师一步一步的层层深入以及桌子和椅子的分开教学形式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场所这就是课堂的转型。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尝试着转型,例如在教学四下《营养与均衡》一课时,我主要以怎样搭配食物才能使自己的营养均衡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参考膳食宝塔以及自己喜好、生活特点自己设计一天的食物搭配,学生设计的食物搭配各具特色只要合理就好。通过学生大量时间的设计让他们在设计中明白怎样合理搭配食物。我想这就是解决核心问题的课堂转型。课堂转型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所以在一般的教学结构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转型,主要看是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在李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李老师一步一步的层层深入以及桌子和椅子的分开教学形式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场所这就是课堂的转型。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尝试着转型,例如在教学四下《营养与均衡》一课时,我主要以怎样搭配食物才能使自己的营养均衡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参考膳食宝塔以及自己喜好、生活特点自己设计一天的食物搭配,学生设计的食物搭配各具特色只要合理就好。通过学生大量时间的设计让他们在设计中明白怎样合理搭配食物。我想这就是解决核心问题的课堂转型。(贝会祥)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

 从一般的学教结构来说,每一个环节都能进行课堂转型,教师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可以根据实际进行不断的尝试。
    在三位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有很多的地方都进行了课堂转型的尝试。比如在沈敏杰老师五下《摆的研究》一课中,在提出和聚焦问题的环节中,教师就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教师不是按常规出示不同摆的摆动,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类似于摆的物体的摆动,从而发现不同的摆摆动的速度是不同的,然后聚焦到研究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摆摆动速度的不同。
    在我的平时教学中,也时常进行课堂转型方面的尝试,比如在教学五下《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时,当出现问题“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会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时,很多的学生已经知道现实中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方式,会将这种方式讲出来。这时,教师该怎么教?教师对于有学生知道,又有学生不知道的现象怎么教?在我的课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当学生在课堂上讲出已经知道的,那我们就先将这种假设进行验证,然后再进行探究;如果没有人提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的设计与以往的课堂进行了一定的转型,对于“学生已知的知识该怎么教”这个问题作出了一定的尝试从一般的学教结构来说,每一个环节都能进行课堂转型,教师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可以根据实际进行不断的尝试。
    在三位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有很多的地方都进行了课堂转型的尝试。比如在沈敏杰老师五下《摆的研究》一课中,在提出和聚焦问题的环节中,教师就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教师不是按常规出示不同摆的摆动,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类似于摆的物体的摆动,从而发现不同的摆摆动的速度是不同的,然后聚焦到研究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摆摆动速度的不同。
    在我的平时教学中,也时常进行课堂转型方面的尝试,比如在教学五下《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时,当出现问题“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会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时,很多的学生已经知道现实中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方式,会将这种方式讲出来。这时,教师该怎么教?教师对于有学生知道,又有学生不知道的现象怎么教?在我的课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当学生在课堂上讲出已经知道的,那我们就先将这种假设进行验证,然后再进行探究;如果没有人提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的设计与以往的课堂进行了一定的转型,对于“学生已知的知识该怎么教”这个问题作出了一定的尝试。(蜗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18 10:43:11编辑过]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