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十四节气知识 [复制链接]

1#

二十四节气知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分享 转发
TOP
2#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TOP
3#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TOP
4#

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5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4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3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7 10:01:34编辑过]

TOP
5#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 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TOP
6#

去年教过的。
TOP
7#

内容可真丰富呀,现在还用不着,但还是收藏了,下次需要时就不用满世界去找了.谢过!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8#

节气与农谚


立春:春季开始,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农谚说:“立春一日,水暖三分。”“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雨水:大部地区严寒已过,雨量逐渐增加。农谚说:“雨水节,结柑桔。”“雨水有雨压病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惊蛰:开始响雷,冬眠动物复苏。农谚说:“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雷打惊蛰前,四十九个阴雨天。”


春分:春季中分,昼夜平分。越冬作物大生长。农谚说:“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冻了春分,才有夏雨。”


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万物开始生长,春耕春种繁忙。农谚说:“清明竹笋出,谷雨笋出齐。”“光清明,暗谷雨。”“植物造林,莫过清明。”


谷雨:降水量增多,对谷物生长十分有利。农谚说:“雨生百谷。”“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夏季开始,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农谚说:“立夏日晴,蓑衣斗笠随身行。”“立夏不干,干死鱼虾。”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农谚说:“四月八日晴,油菜麦子长两层。四月八日落,油菜麦子光壳壳。”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又称“忙种”。 农谚说:“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


夏至:白天极致,万物旺长。农谚说:“夏至风西南,路上水成潭。”“夏至见晴天,有雨在秋边。”“夏至雾茫茫,洪水漫山岗。”


小暑: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农谚有:“小暑南风十八朝,吹得南山竹叶焦。”“小暑头上一声雷,四十五天野黄梅。”


大暑:一年种炎热之最。农谚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


立秋:秋季开始,气候下降,作物将熟。农谚有:“立秋天渐凉,处暑谷渐黄。”“雷打立秋,干死泥鳅。”“立秋天雨秋是旱。”


处暑:一年炎热即将过去,但江南一带仍炎热不减。农谚说:“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白露:我国各地气温从此明显下降,天气由炎热转凉爽,日夜温差较大,使人感到舒适。近地面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农谚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雾迷迷,秋分稻出齐。”“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


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农谚说:白露看花,秋分看稻。”“白露过去是秋分,忙过秋收忙秋耕。


寒露:昼夜温差增大,天气明显转凉,早晚和夜间露凝地冷。农谚有: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寒露蚕豆霜降麦,种了小麦种大麦。”


霜降:表示广大中原地区开始有霜。天气已冷,农作物易受冻害。农谚说:寒露不出终不出,霜降不黄终不黄。


立冬:冬季开始,气候变冷,农谚有:“立冬小雪到,鱼种池塘管理好,组织劳力积肥料,来年饵料基础牢。”“立冬花(卉)衰护根苗,剪枝壅土根覆草。”


小雪:进入了降雪季节,只不过雪量还不大,次数也还少,气温继续下降。农谚说:小雪雪满天,来岁定丰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大雪:此时的天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和量也将增多,北方地区可见积雪。农谚有云:大雪冰封山,大干不停闲,积肥管麦田,改地又换天雪花好比银钱,雪披子盖麦田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冬至:我国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其后太阳北移,白昼渐长,是季候变化的一个转折的时日。农谚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无霜,确臼无糖。”“头九没落雪,九九如六月。


小寒:是一年中温度已到严冬的节气,偏北的广大地区已是滴水成冰,天寒地冻。农谚说冷在三九,意思是说进了三九,才算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农谚: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大寒:意为寒气逆极,一中气候最寒冷之时期。农谚有:寒冬过后万物春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这些是我以前博客中收集的一些节气与农谚的资料,也贴在这里。这里的农时是古代黄河流域的,可能与现在的和其它流域的有所偏差。

TOP
9#

资料很丰富啊!收藏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