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1学年松阳县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卷及我校答卷分析 [复制链接]

1#

2011学年松阳县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卷及我校答卷分析

 我县小学科学毕业统考卷


 


2011学年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2012.6).doc (, 下载次数:86)


 


我校2012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考试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王海花


第一部分 知识检测站


知识检测站之一:填空题


填空题共612个空格,每个空格1分,考查学生对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第23题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第1456题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题,考察学生对水银温度计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热胀冷缩”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正确答案是“热胀冷缩”,本题正确率为85%。出现错误的学生主要是题意没有读懂,如填写了“物理变化”、“热能”、“高低”;有的是对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不理解,如填写的答案有“腐蚀”、“水”、“水晶”。


2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卵生繁殖方式的理解与分类,能正确列举三大类卵生动物,如鸟类、鱼类、昆虫类等。但是本题的题目表述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容易理解为哪三种动物名称。如果按出题者的原始意图,题目应该这样表述“        类、        类、        类等动物一般通过卵的孵化繁殖后代。”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没有按照标准答案阅卷,只要学生能写出正确的卵生动物名称即可,相比原来的答案降低了难度,正确率为97.8%


3题,主要考察月球表面环形山的主要成因,属于识记方面的内容,难度不大,正确率为95%


4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是否有一个比较系统而清晰的了解,属于识记类题目,答案为“阿波罗11号”和“嫦娥二号”。本题是填空题中失分最多的一题,第一空格得分率为60%,第二空格得分率仅为5.3%,非常不尽人意。学生的错误情况,第一空格竟有21.7%的学生填写了“阿波罗1号”,其他还有少数学生的答案是“阿姆斯特朗”、“嫦娥一号”、“长江一号”、“航天”。第二格的答题更是离谱,有70%的学生答案是“嫦娥一号”,其他五花八门的答案还有 “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天宫一号”、“嫦娥六号”、“探月号”……从学生的答案可见,多数学生对这些内容只是大概的了解,相关内容混淆比较严重。第二空格得分率这么低还有一个原因是平时很多教师复习时并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多数资料是书店或网络中得来的,而这些资料中提到的有关“嫦娥一号”的内容较多,却极少提到“嫦娥二号”。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去区分这两个发射的时间,所以填写“嫦娥一号”的特别多。可见,平时教学或复习时,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链,不然学生获得的只是一些零星的知识点,特别容易混淆。


5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太阳系、恒星、行星的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实际加以区分。此题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第一空格得分率为90%,第二空格得分率为92%。此题出现错误的多数是死记硬背的学生,这些学生知道太阳是恒星,但是拐个弯他就不知道“()是太阳系里唯一的恒星”了;同样,他们知道太阳系里只有地球是唯一有人类居住的星球,但是,换一种方式问“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是什么?”就又茫然了。在平时教学时,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自己思考,尽量避免死记硬背。


6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当今世界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的了解。但是命题者可能是为了阅卷时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所以在题目中添加了一个限制条件“小学科学最后一篇课文中提到的”。我们在阅卷时经过讨论,认为这样命题有点像背语文书,不怎么妥当。于是在批改时放宽了要求,只要学生填写的是目前世界上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都能得分,所以得分率还是比较高的,为98%


知识检测站之二:判断题


判断题共10个小题,满分为20分。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总体情况尚好。第245689题没有什么问题,学生错误比较少。


1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拱形或圆顶形能增强抗压能力这一特点的理解,并知道在生活中的应用,得分率仅为58.3%。应该来说本题难度不大,为什么会失分这么大呢?其实仔细审题发现,这个题目存在一点问题。原题“安全帽做成拱形,能提高抗撞击能力。”我们平时在教学时,拱形和圆顶形是有区别的,特别是他们的抗压能力是有显著区别的。圆顶形受压时不会产生外推力,因此能承受更大的压力,书中提到的安全帽正是作为圆顶形的例子出现的。因此学生认为,安全帽是由多个拱形组合而成的圆顶形,并非是单个的拱形,正是这种理解导致失分的较多。所以根据教材上的知识点,这个题目在表述上应该稍加修改:改为“安全帽做成圆顶形,能提高抗撞击能力。”


2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不同能量之间能相互转换的理解,得分率为98.3%,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比较到位的。


3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理解与运用,正确率为86.7%。学生失分主要是对物种多样性的片面理解,认为同一个地方物种越多越好,而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又欠考虑,没有考虑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4题,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使用显微镜,平时有过显微镜操作经历的学生一般都知道,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观察到精细结构。此题得分率为93.3%,说明还有少数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一知识点。


5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生物的范围和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结构单位的理解,“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此题得分率为98.3%


6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变化会伴随哪些现象的掌握情况,得分率为93.3%。此题失分的部分学生估计是对题目理解上有些偏差,原题为“柴火燃烧会发光发热,这些都是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学生可能会把题目理解为“有发光发热现象的都是化学变化。”此题可稍作修改为“柴火燃烧会发光发热,这是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消耗煤、石油这些能源之后,会转化成什么的理解,得分率为90%。分析此题失分原因主要有两个,学生对于书本上提到的内容没有巩固;消耗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后能否转换二氧化碳,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有点难度的,毕竟他们没有对这些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只靠机械记忆容易遗忘。


8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特别是对恒星能发光发热的特点以及恒星一生边变化的理解,得分率为96.7%。失分的学生应该是对恒星一生的变化欠了解。


9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污水处理后能达到怎样的洁净程度,可以处理过的水能运用于哪些方面?此题得分率为100%,比较不错了。但是此题在表述上出现了暗示性词语“只要”,题目可稍作修改,改为“工业废水经过沉淀后就可以成为无害水回归自然环境了。”


10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有害垃圾中的过期药品如何处理以及在生活中是否实施,此题得分率为90%。失分的学生主要是缺少生活中这方面直接经验和对这一常识欠了解,这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处理这些药品的习惯是相关的。


知识检测站之三:选择题


选择题共8个小题,9个空格,满分为18分。


1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所形成自然现象的了解并能根据这些现象进行推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一个空格得分率为60%,有30%的学生错误地选择了“C、星座绕地球公转”说明学生对于宇宙天体相对运动这一抽象知识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就如他们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而认为是太阳绕着地球公转一样,认为每天晚上的星座移动也是星座绕地球公转形成的。第二空格得分率为83.3%,错误选择“B、地球自转”的学生占13.3%,说明这些学生对于四季成因还是缺乏理解的。在教学时,对于抽象的宇宙空间知识的建构,尽量采用模拟实验或先进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修正错误的前概念,加深学习印象。


2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电磁铁特点的了解,特别是如何才能改变电磁铁磁极方法的掌握,正确率为85%。说明少数学生选择了BC,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已经掌握,少数学生还有待加强。教师需注意,这类知识主要靠平时的实验操作来加强感性认识,再适当加以记忆。


3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同一相貌特征的几种不同性状进行排列组合的能力,得分率仅为25%,选择“B 6类”的学生占58.3%,选择“A 3类”的学生占16.7%。分析原因,可能是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对“如何计算”这一教学目标的疏忽,为了达到“多个不同的相貌性状能组合成很多种不同的相貌”这一目标,中间的组合推算过程往往是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多数学生的思考,或直接由教师通过课件进行一番演示来完成。这种走过场式的教学,是很难让学生有较大收获的,所以平时教学时还是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4题,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使用显微镜,能否熟练地进行相关的操作,得分率为95%,可见学生对于显微镜的使用能力还不错。


5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物质变化这一内容的理解,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辨别发生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得分率为85%。说明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还有少数学生有混淆的现象。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一看到米饭被嚼碎,就可能没加思考地认为米饭被咀嚼就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说明平时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


6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理解,知道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最终依据是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得分率为91.7%,说明多数学生掌握地还是可以的。


7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垃圾填埋的认识,以及对垃圾填埋场这种特殊环境的认识。此题得分率为83.3%,有1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A 修建房屋居住”。这么多学生选着了A,可能是学生审题比较粗心,把“可以在上面(  )”看成了“不可以在上面(  )”;也有可能是对于修筑房屋需要坚实的地基这个知识不是很了解。


8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在考察家乡自然水域这个实践活动中是否明白该做哪些事情?得分率仅为68.3%,有25%的学生选择了“C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有6.7%的学生选择了“B观察河水的沉淀物”。从学生的答题可以发现,在平时教学中这个实践活动没有得到有效地重视,有可能只是照本宣科地讲一讲书上的内容,并没有真正的带着学生去开展考察活动。


第二部分 实验探究园


实验与探究题共两大题,包含5小题,满分36分。


本大题主要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探究活动开展和落实情况,同时也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记录习惯和实验的设计、分析、概括能力,尤其突出读表读图作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答题情况分析:


第四大题第1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认识和工作原理的理解,能准确作图,并且分析省力情况。


用线代替绳子,画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上绳子的缠绕方式这一内容,第一幅图得分率为98.3%,第二幅图得分率为83.3%。第三幅图得分率为91.7%。从中可见,给动滑轮组装绳子这题,学生错误最多,错误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不清楚要把绳子的另一端系在哪里?”所以出现了随意缠绕成圆圈的现象。


分别写出每种滑轮的作用这一内容答题情况,定滑轮作用得分率80%,动滑轮作用得分率80%,滑轮组作用得分率90%。从答题中可见,还有不少学生把定滑轮的作用和动滑轮的作用相互混淆。其实,这题只要学生能正确画图,然后学会读图,学会分析,再加上平时的实验基础,应该是不难的。但是很多学生即使图画对了,但是作用却写反了,说明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还是有待加强的。


第四大题第2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日食、月食、月相变化成因的理解,并能正确加以区别或正确地作图。本题把这三个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很有创意的,题目相当灵活,能完全正确地回答此题的学生思维能力确实不一般。


第①题的第一空格,主要考察学生对日食的理解,得分率为78.3%,有11.7%的学生选择了“A”,少数学生选择了“B”、“D”或其他内容。可见,这些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日食的成因。


第①题第二空格主要考察学生对月相变化成因的理解,得分率仅为36.7%,有41.7%的学生错误地选择“B”,10%的学生选择了“A”,10%的学生选择了“B”。从学生的答案可知,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主要以书本中的示意图为蓝本,习惯画图时把太阳画在右边,这样月球自西向东逆时针围绕地球公转,运行到“B”这个位置时刚好是初八的上弦月。此题太阳位置画在左边,学生可能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没有进行太多的思考,就习惯性的选择了“B”,也有些学生对月相变化的成因或是初八月相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导致了错误。此题学生出现了这么严重的失误其实也提醒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死死地教教材,而应该是在教材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多种手段不同的教学思维落实知识点。


第②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月食成因的理解,并能正确地画出示意图。从学生答题看,画图正确的学生占78.3%,三球位置画错的学生占18.3%,三球大小比例画错的学生占3.3%,说明多数学生还是能比较正确画出月食示意图的,少数学生把月食和日食相混淆,不能正确区分。


第五大题第1小题,主要考察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玻片标本这个过程的实验顺序,本题综合了材料准备、玻片标本的制作、运用显微镜观察、记录和交流的顺序,与单纯的显微镜运用操作顺序相比难度大大增加。本题的正确答案是“346251”全部排列正确的学生占60%。有这么几种错误:有些学生先取镜安放再准备材料,接着制片观察;有些学生先准备材料,再取镜,接着再制片观察。可见学生对准备材料、制片、取镜这几项任务的先后顺序是比较模糊的。分析原因,主要是我们上课时很少有时间让学生长时间地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操作是有关的,同一节课里面要么侧重制片操作,要么侧重显微镜使用操作,要么侧重观察和记录操作。所以把这几项事情综合在一起时,很多学生就不清楚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了。


第五大题第2小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表能力、分析能力、概括与推理能力。此题来源于三年级下册使用温度计测量温水和热水的变化,并分析测得的数据寻找水温变化的规律。试卷为学生提供了温水和热水在25分钟内的温度变化情况,并且告知了当时的室温为24,让学生从两组数据中寻找出3条水温变化规律。此题能写出3条变化规律的人占28.3%,能写出2条规律的人占46.7%,能写出1条规律的人占18.3%。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多数学生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审视这些数据,只是看到了一些浅显的表面的变化,并没有深入思考;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概括能力不够,只是进行了一些表面现象的陈述和罗列,没能用概括性的语言加以总结;寻找和书写变化规律时,有些学生看似写出了好几条,其实,他们所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可见,平时教学时,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都有待加强。


第五大题第3小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要考察学生对二氧化碳气体特征的了解,要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检测二氧化碳气体的方式,还要考察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此题得满分人数占60%,得6——7分的人数占26.7%,得0分的人数占8.3%。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对这几个知识点与实验方案设计能力还是有待加强的。失分的情况有这么几种:①检验雪碧饮料中产生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时选择的器材不合适、方法不正确;②检验是否为二氧化碳时,使用的方法不严谨;得零分的学生主要是审题不仔细,写上来的实验方案是关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吗?”完全是答非所问。少数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上的“问题”与“假设”的句式表达上还需要规范些。


第三部分:实践应用场


实践与应用题共1个大题,包含2个小题,满分14分。


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题情况分析:


1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铁生锈实验理解和在生活中的运用。能根据实验场景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能根据实验结论推断还会继续发生的实验现象。运用实验获得的结论在生活中采取一些防锈措施,并能说出这些防锈措施的理论根据。此题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得分率为93.3%,实验推测得分率为76.7%,知识运用得分率接近100%。从学生答题情况可见,多数学生对于铁生锈实验掌握得较好。但是实验推测却有13.3%的学生错误的选择了C这个答案,推测原因,可能是学生理解题意上有了偏差,把“水和油中一般会含少量空气;碱石灰吸水能力特强。”理解为“B试管中含有少量空气,C试管中含有大量水分。”属于审题比较粗心的学生。


2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平衡以及自身的环保意识,此题得满分人数为91.7%。大多数学生的环保意识较强,能用自己的语言制止一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从学生的语言陈述中不仅可以看出他们的环保意识较强,还能看出我们的孩子非常有爱心,从他们的劝说理由中流露着爱护小动物的思想。


(注:本分析报告是从毕业班考试卷中抽取两个考场的60份试卷分析所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9-1 16:01:1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已经把海儿的试卷和分析都大致看了一遍并保存下来了,先行谢过啦!海儿真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19 20:41:08编辑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3#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2-8-19 20:14:00的发言:
已经把海儿的试卷和分析都大致看了一遍并保存下来了,先行谢过啦!海儿真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19 20:41:08编辑过]

不用谢!


做着自己该做的事而已。

TOP
4#

试卷怎么下载不下来啊!!请将试卷发邮箱syzhangjunanan@163.com

TOP
5#

以下是引用张俊安在2012-8-28 22:53:00的发言:

试卷怎么下载不下来啊!!请将试卷发邮箱syzhangjunanan@163.com


 


对不起!可能是编辑帖子时出了一点差错,所以导致不能下载,现在已经处理,谢谢你及时指出。


另外你提供的邮箱地址有误,邮件无法发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