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师范大学提升工程线下校本研修环节专场活动暨下城区小学科学...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放大镜》教学设计

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
吴娇媚


【教材分析】

《放大镜》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顺序编排的。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由浅入深逐步展开。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

基于教材的单元编排体系和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作了适度的二度开发。提供七种有结构的材料,让孩子们自己探究放大镜的特点,以及通过辨别老花镜和近视镜、自制放大镜,学以致用,激发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凸显单元起始课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也称为凸透镜。生活中具有放大功能的物体具有和放大镜相同的特点。

3.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2.通过实验比较,归纳具有放大功能物体的共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比较,归纳具有放大功能物体的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放大镜、白板课件、钱币一张

学生活动材料:1.七种镜片:平面镜、平玻璃片、平凸镜、放大倍数不同的双凸透①、②、平凹镜、双凹镜、学习记录单;2.滴管、载玻片、圆底烧瓶、水、观察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趣中揭题

1.课前欣赏片段视频,引出放大镜。

2.用放大镜观察人民币上的细微之处,了解放大镜的功能: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二、分组活动,探究特点

1.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那具有放大功能的材料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呢?ppt出示7种有结构的材料的图片。

2.展示实验记录单,讲解怎样用图示表示材料的结构特点,再提出实验要求。

3.学生分组活动。

4.小组汇报,展示记录单,其他组补充交流。

5.小结。具有放大功能物体的共同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由于放大镜同时具有“凸”和“透”的特点,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三、微课交互,学以致用

1.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放大镜。比如,出示图片:老花镜和放大镜,它们具有放大功能吗?

2.人手一平板,交互式微课。

3.师生研讨:老花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功能。近视镜的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具有缩小功能。

四、基于原理,动手制作

1.师提供材料:水、滴管、玻璃片、圆底烧瓶,我们来自己制作放大镜。

2.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

3.交流展示:你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它们具有放大功能?

五、依托网站,即时评价

1.学生用平板登录56class网站做题。






















最后编辑一品轩 最后编辑于 2016-04-20 16:43:13
分享 转发
TOP
2#

课堂实录《放大镜》
执教:大成实验学校  吴娇媚
时间:2016年4月20

T这些漂亮的图片很美妙,你们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
T出示20元钱背面的条纹有什么发现?
S发现纸币最下面的有一个花纹一直循环着。
T你们回去也可以用放大镜来看看,它能让我们用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T用放大镜把什么放大了?通过眼睛看过去物体的图像被放大了,放大物体的图像就是放大镜的功能,到底怎么样的物体才有放大的功能呢,老师带了7中材料来研究,看实验记录单,我这里有一片玻璃片,透明的,平的,从侧面把它画出来,你们看到了什么?(教师板演)
S是平的
T如果中间凸起的怎么画呢?请同学来画
S生画图

T你们把自己看到的镜片图像的样子画下来,并用这些材料去看字体,有什么发现。接下来开始实验。
(时间大约4分钟)
汇报请看图
S第一和第二材料无变化,第三个材料发现字体变清楚了。第四个两边都突出了,看到字体更大了。第五个是缩小了图像,第六个也缩小了图像,第七个能能放大,放得更大。

T观察3、4、7三个放大材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S它们有向外凸起的特点。
T哪里有突起?
S中间凸起
T中间相对比较厚,边缘比较薄,这就是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还具备什么共同特点吗?
S它们必须是透明的。
T它们都能放大,它们放大的倍数与什么有关呢?
S与镜子的厚度有关。
T与哪里的厚度有关呢?
\S中间的厚度有关
T我们把中间凸起的程度叫凸度,这样一来,放大镜的特点是:……(板书,用白板笔画出重点)
T出示老花镜和近视镜,它们凸起吗?它们透明吗?
S是透明的,同学的近视镜是中间厚的。
T没有关系,老师给你们提供的平板电脑里可以学习到有关近视镜和老花镜的视频(微课显示,学生自主学习,并做相应的练习,练习中有互动部分,中途有问题提问,学生即时作出相应的选择)
学生开始使用
请以学生来大屏幕做微课互动练习
T近视镜和老花镜有什么区别吗?
S近视镜是边缘厚中间薄,有缩小的功能,老花镜是中间厚边缘薄,有放大的功能。
T小挑战:老师带来了一支滴管、水、玻璃片、平底烧瓶,你能用这些材料做一个放大镜吗?温馨提示:开动脑筋,创作尽可能多的放大镜;听到音乐声就停止实验,收拾材料,坐端正。
T请你们挑战自己,实验材料在材料框内,开始实验。
(实验时间大约4分钟)
汇报
S我们发现将烧瓶里放一些水,将玻璃片放在烧瓶下面会变大。
S把水放到烧瓶中,圆形的地方灌满,能放大。,把玻璃片上面滴一滴水也可以放大。
T老师相信你们回去肯定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来放大。
T最后来检测我们的学习成果。登录56教室网址,现在吴老师把题目发送给你们,你们开始练习,练习后直接提交,刷新页面即开始作业。老师在屏幕上收作业,学生就能看到错题。
T做好的同学可以查看自己的错题。
T讲解错误较多的题目,共同分析。
T关于放大镜还有很多要研究的,希望你们课后能观察到更多的东西。
最后编辑一品轩 最后编辑于 2016-04-20 16:34:27
TOP
3#

说课环节:
赵瑞雪:材料的选择非常好,体现了充分的动手,后面的网络运用用得非常好,体现了新事物的运用。
郑建华:板块很清晰,思路很明确,吴老师的整个素质非常高,与信息技术充分结合,56教室的系统就在我们身边,用得如此好。大家一起来借用信息工程来探索。板块已录像引入非常好,很吸引,板块二有结构的材料用得很好,板块三用微课来解决这个问题,板块四运用原理,非常好,我也有一点想法:我认为这个板块缺少一点跟进,不足一:组织缺少有效组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纸头上的内容没有充分运用,孩子还缺少一定的提示,对他们的广度无法展开。不足二:指导稍微乏力了一点,学生汇报时说我想不出办法了,有相当长的时间,老师可以充分指导某个组。
叶晓林:组织非常重要,指导非常重要,很难的活动必须要组织非常好,才能充分应用。
王雯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不是很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如果学生有错题会怎么办呢?56教室就弥盖了这个弱点,当场就能解决问题。疑惑就是设备的问题如何解决。
裘小青:56教室作业平台上的选题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选择一些比较好的题目来做会更好。
余敏雅:吴老师对学生如何使用放大镜,学生的解决能力会有些偏差,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能力有些些偏差和问题,重心放在了信息技术上的时候可能就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前面的学习了。













最后编辑一品轩 最后编辑于 2016-04-20 16:40:2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