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集体备课的含义及相关内容 [复制链接]

1#

[转帖]集体备课的含义及相关内容

集体备课的含义及相关内容


张希望


 


什么是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本教研室集体研究、讨论该教师讲课内容,帮助该教师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常规的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来集中教师课堂教学智慧,提升教师群体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三人以上(含三人)任教的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成立备课组,两人以下(含两人)任教的年级学科可与不同年级同学科的任课教师组成备课组。


概念: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文案。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班数较少的学校)同学科老师坐下来,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备什么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益。然而由于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两种误解:


(一)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


      具体表现为:为应付检查,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


(二)集体备课是网上资料的拼盘


      具体表现为:集体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在组长的倡导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加以选择和取舍,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


那么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


(二)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1.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2.集体备课的要求。


1四个统一。既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提倡四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


2)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发言,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三)集体备课备什么?怎样备?


1.备教材


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


2.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


3. 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集体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的原则:


1、尊重性原则: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友情交流。


2、全员参与性原则:要求集体备课组成员应当全员参与集体备课。


3、目标定向性原则:组织集体备课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目标,集体备课的内容必须适合集体备课这一教研形式。


4、过程有序性原则:有明确的指向、有组织的顺序、有活动纪录。


5、适用性原则:注重实效、适合教学需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6、反思性原则:内化和理性提升。集体备课强调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反思贯穿于集体备课的全过程。


7、系统针对性原则:集体备课的组织者要眼光长远,联系实际,注重长效。


二、集体备课的主要类型:


集体备课的类型呈现多样化:以活动的形式为标准可以分为:汇报讨论式,辅导点评式,论坛交流式。


汇报交流式的特点是:先由教师就自己承担的集体备课任务所作的准备工作向集体作详细的汇报,然后由集体成员进行研讨、完善,形成共享资源。


辅导点评式的特点是: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或专家针对集体备课组中的特定成员的某个教学活动在备课组中进行评点,使大家受到启发,形成共享资源。


论坛交流式的特点是:首先集体备课组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然后教师依照计划分头准备,之后集体备课组成员集中进行交流,教师们在交流中,形成共享资源。


上述三种活动形式在集体备课实践中应用范围都比较普遍,具有代表性。三种形式在应用过程中三种形式往往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少孤立存在。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显性行为是听、说、记。这种分类法的局限是仅关注集体备课的交流环节。


以集体备课活动的过程为标准分为:三段式、四段式。


三段式集体备课是指准备活动、集中活动、教后活动。准备活动的工作要点是:制定计划、组内分工、个人为集中阶段做好准备工作。集中活动的工作要点是:围绕备课主题说、听、思、记,形成共享资源。教后活动的工作要点是:结合集体备课的共享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反思、钻研、探索。


四段式集体备课即指把集体备课分为课前个人初备、集体说课和课后的议课、研究探索四个阶段。个人初备的工作要点是:教师个人根据集体备课组的计划,为集体说课做准备工作。集体说课的要点是:由备课组确定的主备人汇报自己的准备情况,其他教师针对主备人的汇报进行质疑,发表看法,形成共享资源。课后议课的要点是:备课组针对备课组成员利用集体备课资源授课后,对之进行评议活动。研究探索的工作要点是:备课组成员对根据上述三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


这种分类法相对要科学一些,这两种形式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集体备课操作流程的现状,具有典型性。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个人准备、集中研讨、活动后的再备课活动。集体备课的操作关键是集体祖备课成员把每一阶段的工作做实。


以集体备课组的成员组成情况为标准分为:同学科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跨学科综合教研组集体备课等。其中前两种在操作中,还有单校和多校两种情况


同学科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的特点是:学校同学科同年级教师组成集体备课组,然后经过共协商制订备课计划,然后按计划进行备课活动。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特点是:集体备课组成员是学校相同学科的全体教师。集体备课的具体实施是学校的各个教研组。跨学科综合教研组集体备课的特点是:根据学校教师编制的特点,把一些任教教师很少的学科并成一个综合研究组施行集体备课。


这种分类有助于学校在实施集体备课时为本校实施的集体备课选择定位。几种形式各有利弊,多校参加的集体备课比较受老师欢迎,因为他们可以从集体备课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单校的集体备课便于组织和管理评价。同学科同年级形式的集体备课针对性强,对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急于解决的问题帮助大;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尤其是在单校集体备课时作用更大,因为它可以汇聚学校该学科的全部智慧;跨学科的集体备课优势在于可以聆听其他学科教师从新的视角审视我们的备课,进而发现我们教学过程中熟视无睹的问题。


以集体备课的内容为标准分为:以一堂课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以单元为主题集体备课活动、以一册教材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以某个教学难点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以某个研究课题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多样,以一堂课为主题的集体备课可以是说课、也可以是评课;以单元主题的集体备课可以是未学单元的教学框架设计,也可以是学过单元的要点梳理;以一册教材为主题的集体备课和单元集体备课的特点大致相同。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集体备课的组织者在对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时对活动内容的筛选,避免活动的盲目、低效。


三、备课能力的构成


从上述的备课工作的全过程看,备课能力可以包括以下要点:


(1)材料占有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得、资料的搜集、积累、分类、加工和使用等等。可以说材料占有越多,备起课来越会从容裕如,备课质量会越高。


(2)教材驾驭能力:能否在深入分析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站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高度驾驭教材,是达到优化并转化教内容为教学内容的关键。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也就谈不上正确地处理教材和有效地组织教材。因此这又是一个重要能力。


(3)教学决策能力: 一堂课教什么,怎样教,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虽有大纲、教参为指导,有教材、学生为依据,但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决策能力。教学决策集中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


(4)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是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规划蓝图。教学设计既要符合教学论的一般原则,又要讲究艺术性、创新性;既要体现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又要切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性、现实性。是教师教学理论修养和教学经验技巧的集中体现。


(5)了解学生能力:教学决策及教学设计离不开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分析,否则只是一种闭门造车的行为而已。了解学生至少包括三个层面: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或阶段特点;学生的学法类型及其现实适应性;学生的知识、智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现实水平或状态,包括集体的和个人的。了解学生要靠平时大量细致的观察、对话及教学反馈,也要靠理论学习和理性分析。


语文教师集体备课备什么


语文教师明确语文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后,下一步就要分析教材,分析该备些什么内容,才能达到集体备课的目的,使学生更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一)备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实现新课标这一要求,使学生对语文能学以致用,语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时就要注重对课程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课程资源不仅仅包括书本、教参、练习册等课堂教学资源,也包括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课外教学资源,还包括每个学生所生活的社区、家庭等环境资源等等。


语文教师应通过大小语文的沟通交流,把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等作为课外教学资源,先引进来走出去。归纳起来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可从以下三方面备环境资源:


1、具有适应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需求的教学空间。


力求让学生得以在各种机会和场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可能在学中做。这种教学环境主要在对谈式教学、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中创设;这种教学环境的创设,在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主要应注意的是小环境的设计和现场处置,如谈话线索和导向、问题预设和答问应对、合作组织的活动、选题评价、学习方案建议等等。


2、具有利于学生与周围进行交互作用的场景。


学生在学习中与各种信息、与他人、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经验共享、协商讨论等交互作用,以加强在对学习内容的意义理解,并在这一基础上更新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实自己的学力。这类场景的特点是群体活动、相互协作、资源共享,是通过学习者群体的智慧与思维成果促进学习个体完成意义建构的。语文教学中的这种场景,主要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和社团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就要商讨、交流应该怎样创设这些场景做到恰到好处。


3、具有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习的情境。


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这些媒体和资料主要的并非考虑教师辅助自己的教学,而是考虑如何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学习经验的丰富。在这方面,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除了讨论怎样安排、引介、设计相关的资源支持外,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选择、使用和控制信息资源。在语文教学中,信息资源情境的设置主要应加强的是:学生应获取哪些信息的指导,信息获取渠道的开拓和指引,信息利用方法的辅导。其中信息利用问题最为关键:语文教学的相关资源的来源渠道较为复杂,资源内容有时真伪、良莠混杂,对资源的文化品质高下、雅俗、正误的筛选、判别水平往往决定着资源情境的效应。这就需要老师在集体备课时提出、判别和选择了。


(二)备课件


21世纪是一个计算机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沟通、交流。教育这一行特别是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制作高效精美的课件,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现代教学技能;同时课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手段。一个好的课件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以前要用两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有了课件辅助后,一个课时就能完成的很好了。语文教师应该把搜集了的相应的课程资源,通过课件合理有效地制作呈现出来,使课件充分发挥其辅助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备课件时,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观念,持有生活处处皆语文、社会在在皆与语文课程习得有关的资源眼光。要把在生活化的备课中随时积累的素材性资源,同时结合网络资源灵活地引进课件里。具体做法是老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寻尽量多而且对教学有用的资料,借鉴一些优秀课件,但绝不能照搬照抄,就算是集体备课时中心发言人制作出来的课件,其他老师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特点爱好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修改,才能更好地发挥课件的作用,更能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最优的教学效率。如我去实习的那所学校,人手一台手提电脑,要求老师上课时要用课件上课。但那些老师为了节省时间,贪图方便大多都是在网上直接把课件下载下来很少做修改,甚至不做修改就拿去用来给学生上课了。这样就达不到有效地辅助教学的真正目的了。


总之,教师只有切实领会新课标精神,做到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才能备好课,上好课。而备课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又不应拘泥于事先的教学设计,而应该视具体的学情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备知识的呈现形式


教师在备课时的角色,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的参与者。作为知识型的参与者,教师当然要备知识,充分地占有多种资料;还要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是孤立静态的知识,因为新课程标准已不再刻意追求教材内容呈现顺序和形式,可以实施因材施教,大胆处理教材。老师不光是让学生在教室里标本、仿标本,还要让学生到动物园去看活本、明活本,更要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亲历体验,从而活用。这是知识的活呈现形式,生活化的呈现形式。要以这种形式呈现知识,单靠老师个人闭门造车很难造出一辆近乎完美的轿车,要使学生能敞开心怀驾驶到舒服的高质量的轿车,要想把标本尽可能完美地活化集中每位教师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能把知识呈现得活灵活现。同时,老师在集体备课时要强化在言语实践和技能训练中学习和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使语文知识的掌握过程活动化、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生活化、语文知识的价值体现切身化、语文知识的意义认同“‘功利、语文知识的习惯经历趣味化,以期使语文知识教学长期以来的应试原料性质和死呆状况得到改变。


当然,除了这种形式还有其他很多呈现形式也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这就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中多想办法,力求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备学生的“可能”


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只备好上述三点是不全面的,因为备课有三要素——“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课标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所以备学生永远最关键。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笔者以为,从教学过程的启动阶段——集体备课开始,语文老师除了备知识,备教法,备环境,更要备学生的可能。一些老师在集体备课重教轻学,教师只重视如何教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与探索。教师要研究如何运用教法,学生如何运用学法去突出重点、突出难点;同时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认识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一定要一起研究预设学生在学习此课文时由于一些什么因素,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哪种可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如很多课文学习完都要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对于积极向上的体会,应该怎样让学生学习;对于有些学生谈了些不健康或不那么正确的体会,又应该怎样去指导他们等等。这样备课就较胸有成竹,做到运筹帷幄,不至于在课堂上遇到突发情况,一时不知所措而出现尴尬场面。


——转载自“肥西县长岗学区中心学校”网站


 

分享 转发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

这个资料好,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但很多人对集体备课存在误区!


 


我觉得集体备课就是讨论着备课,但大家都不经过研究直接来听主备的人讲,效果会差得多!


 


其次集体备课我觉得同年级的比较好,学期、单元的集体备课更好!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