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请大家一起做导演 [复制链接]

1#

[讨论]请大家一起做导演

 

萧山区第五周将有一次科学教研共同体活动,这次活动与以往的教研活动有所不同,其区别就是将尝试“网上教研”的一些新做法,在正式开课之前,先把要上的教研课的原始教学设计晒到网站上,寻求老师们的智慧,为初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执教者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开完研究课后再广泛听取老师们的意见,相关的信息资料在网上再次交流。


这次活动在萧山区城东小学进行,由萧山区城东小学陈斌、萧山区所前二小钟琦钢、萧山区所前一小娄洪乔三位老师执教,现在他们的教学设计就晒在下面了,希望老师们针对教案提提意见和建议,在为他们出谋策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7 19:23:3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2#

 


三年级: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简案)


萧山区城东小学 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水槽、毛巾、塑料圆柱、木制圆柱、铁制圆柱、铝制圆柱、铁片、铝片、塑料泡沫、          象棋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提问:如果不用小石子,用小木块乌鸦能喝到水吗?引导学生得出小石子与小木块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不同的结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常见材料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出示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材料的沉浮


1、分发实验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塑料、金属、木头)


2 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出示温馨提示:


1)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 


2)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3)做完实验,请把物体从水中拿出来放回盘子里,并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


4)听到音乐声响起,马上停止活动


4、分发水槽,小组进行实验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6、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一些东西,研究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三、认识木头


1、导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1)可以做家具和筷子,说明是坚硬的


2)能做梁柱,说明承重力是很强的


3)造船,能浮在水面上


4)枝条编筐,说明有一定的柔韧性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结语: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我们在平时应该注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才能够让资源更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7 19:24:17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3#

 

四年级: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萧山区所前二小 钟琦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可以溶解和不可以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材料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白糖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白糖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1、出示食盐和沙,分别取一小匙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中。


不搅拌,静静地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搅拌,并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要求:边观察,边记录现象


2、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3、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4、小结:食盐分散到水中看不到了,溶解了;沙沉在水下,没有溶解。


三、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1、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汇报: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


4、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5、为了进一步观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过滤的实验。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过滤实验的方法,强调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盛滤液的烧杯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受器的内壁)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结果。


滤纸上留下了面粉和沙的颗粒,食盐却没有留下颗粒,流到了下面的杯子里。


8、小结:通过过滤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水中溶解的物质不会和水分离开来,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会和水分离开来。


四、归纳总结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回家调查,还有哪些物质也能被水溶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7 19:24:48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4#

 

五年级:             我们的小缆车


萧山区所前一小 娄洪乔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的小车一辆、棉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或回形针)、铁垫圈若干、记录单。


三、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来探究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师(出示小车):平时玩过吧,今天我们科学课也要来玩一玩小车。


师:我们科学课玩小车是有讲究的,现在小车放在讲台上是静止的,你能让它动起来吗?


1:用手推。


2:在后面装个气球,把气球吹大,放掉气就可以动了。


3:装个马达。


4:吹一下也会动。


……


(一)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师:不管怎么样,要使小车运动,都要使小车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板书:)


师:(出示一根线绳)用这根绳子怎么让小车运动起来?


生:拉。


师:是什么力使小车由静止状态变成了运动状态?


生:拉力(板书:拉力


师:如果老师不用手推、拉,可以让它自己能动起来吗?


生:不能吧。


(师演示,小车从木板倾斜下来,自由落下。)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木板斜了,小车很重就掉下来了。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要使小车运动,必须要让它受到一个力的作用,这又是什么力呢?让我们先看一段资料吧。(出示课件:重力)


生阅读资料。


(二)认识重力转化成拉力


师:现在我们明白了,原来小车自己能动起来的原因是受得了自身重力的影响。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机械化、自动化,你看小车用手拉着多么麻烦。根据我们刚才看的资料,你能不能改造一下我们的小车,让我的手解放出来,并且使拉力变得可以测量又容易控制呢?


生:用重力,在一端挂重物。


师:挂什么重物。


 石块行不行?(大小不同)


   书本行不行?(大小相同,但吊上去很麻烦,况且太重了,不能精确地表示)


师:我这里有一个东西,(出示垫圈),它倒是大小相同,轻重一样,而且比较轻,又容易挂上去,我们用这个试试看。(师演示:挂一个垫圈)小车没动,怎么办?


生:继续挂。


师:那大家看好了,最少要挂几个垫圈,小车才能由静止状态变成运动状态。(师演示)。


师:在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师板书: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师:同学们,在这个装置中,是谁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生:垫圈。


师:垫圈为什么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呢?如果把垫圈放在桌面上会不会使小车运动起来?


生:不会。(由于有桌面的支撑,不会往下掉)


师:为什么要把它挂在边上?


生:放在边上垫圈受到向下的力就会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小车运动。


师:通过这样的思维碰撞,使我们明白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终力量是垫圈受到的重力。那么是谁把这种向下的重力转变成水平方向的拉力的呢?


生:绳子。


师:对,绳子在这个装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当于这个缆车上的缆绳,(出示缆车图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装置叫做小缆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我们的小缆车。


(师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师:我们的小缆车最少要挂几个垫圈,才能运动起来呢?


生:2个。


生:不一定的。


师:刚才,老师的小缆车是2个。大家的可能就不一定了,那么,拉力的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速度又有什么关系?


生: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吗?


(学生谈谈如何进行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师引导:(采用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理解实验的科学因素,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A、            怎样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用什么方法?


B、            如何表示拉力的大小?用什么方法表示拉力变大?


C   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A引导:出示秒表,演示正确使用秒表。秒表有两个键,按右边的开始计时,再按一次,计时停止。看清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读作:几秒几。最后按左边的键,归零。


    秒表是用来计时的,能测速吗?想想我们数学课的知识,知道了时间,要求速度,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个什么量?(路程)


    为了使每次测出的速度都接近,我们最好使路程相等,看我们的木板,找到起点和终点。


这样,路程相等,用的时间越少,速度就越快。


B引导:拉力大小怎么改变?


生: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拉力的大小,要一个个地加垫圈。


C引导: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①对比实验,只能改变垫圈数量,其他条件不变,比如:起点、终点、小车等。


②第一次实验的个数可以一个一个地加,直到小车开始运动,以后要多个多个增加,最好成倍增加。


③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分工:一个记时、一个放垫圈、一个起点放车、一个记录。)


④每次加垫圈时都要至少做三次实验,取你们认为合理的值。(因为在做的过程中也许会出错,这样多做几次的实验就会准确些。)(教师提示:出示记录单,讲解在每次垫圈数相同的时候,做实验至少3次,取我们认为合理的值,不是平均值。)


教师出示实验报告单,并将实验时要注意的事项用幻灯片放出来。


(1)    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好实验表格。


(2)    学生交流、汇报(本过程让学生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来汇报和讨论,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鼓励学生用数据分析,学会用事实说明问题,验证假设。)


(3)    师生小结:


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必须要有一定的拉力,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大到一定程度,小车才开始运动。


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慢;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四)拓展延伸


1)对各组不同的实验数据做一些分析:如,有的挂1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而有的小组却要2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学具整理


  现在请大家把小车等实验材料整理好放到塑料盒里,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来研究小车。(学生整理实验材料下课)


板书设计:


                           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小车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速度越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7 19:25:19编辑过]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