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扬长避短 静等花开 [复制链接]

1#

扬长避短,静等花开



——听张俊教授《低段儿童科学的认知特点》后的反思







      昨天,桂馨在线邀请了张教授讲关于小学低段儿童科学的认知特点,其中讲到低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先发展动作逻辑,然后发展语言逻辑。这一点在低段科学教学中尤为要紧。很多教师抱怨低段科学课难上,很大原因是没有掌握这个儿童的认知特点。
      语言发展滞后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什么?首先,儿童讲不清楚,教师咋一听,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其次,是听不清楚,教师以为自己讲得很明白了,可是学生操作失误非常多。这就是低段学生语言逻辑发展滞后的表现。于此相反,学生的动手操作却是出乎意料的强,什么东西拿来都可以玩半天。面对这样的学生,应该怎样上好科学课,八个字——扬长避短,静等花开。
      扬长就是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避短要避语言发展滞后的短。课堂上学生操作之前的交流一定要少,先做后说,不要先说后做。请老师注意这个做是“泛化操作”(上虞吴彬的成长专帖30#的描述)不是精细化操作。给学生一堆东西,你让学生先来说说怎么操作,注意什么,他说不出来,你直接给他,他马上动手操作起来,操作中会与同伴交流,这时他的语言逻辑会依据他自己的操作慢慢说出来,这就是我讲的“静等花开”。
      语言逻辑还有一个环节能发展,就是研讨。研讨必须在学生充分探究(活动)后进行,教师在学生的研讨中一定要保持中立,否则学生马上都会向你一边倒,聪明的学生马上会想教师期望的答案。诸如“这样对吗?”“你讲对了。”这些评价语千万不能出现。研讨就是让所有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在这个过程学生的语言逻辑会慢慢发展。不信你可以试试,一节课在探究活动后,让学生来说说发现,把整个过程录下来,你会发现学生讲的越来越精彩。研讨不仅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更重的意义是让学生在研讨中相互受到启发,发展科学概念,这中间由于需要语言的支持,所以“逼迫”学生语言逻辑发展(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20-03-02 07:59:00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0/3/2 13:33:5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感悟很实在,学习了!
TOP
3#

吴老师总是行走在思考中,学习了。
TOP
4#

有深度的吴老师
TOP
5#

先做后说,教师在学生的研讨中一定要保持中立,观点非常赞
TOP
6#

就是这样,有的学生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成熟的缘故吧。
TOP
7#

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TOP
8#

教师尽量不去参与学生的探究,少管一点“闲事”
TOP
9#

“研讨不仅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更重的意义是让学生在研讨中相互受到启发,发展科学概念,这中间由于需要语言的支持,所以“逼迫”学生语言逻辑发展(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非常赞同。
TOP
10#

总而言之,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