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虞小科课例研享】浅析教学引导举措,创造深度学习课堂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2024年3月10日晚,进行了上虞区小学科学网络品质研修第三轮第6次活动,我在这次活动中进行了课例研享。
分享的课例是2022年全国优质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分享 转发
TOP
2#

这节课的内容选自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三节内容。


来自河南的何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些教学目的地实现,则是教师在课堂上将引导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作为教师,课堂上需要从哪些方面发挥引导作用,才能形成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呢?我将以这节优质课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TOP
3#

.学生做主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将探索发现交给学生,真正的深度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而教师在课堂中打好“辅助”,帮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以这节优质课为例,需要探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其中包含3个实验。何老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探究,通过一句“那有什么方法验证呢?”开启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过程的道路。

3个实验方案均由学生自主思考与设计。老师仅提出:“在经历两个探究实验后,你还想研究什么呢?”这句话,让学生自主提出最后一个探究问题—“探究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对学生的方案提出改进与补充。

在设计“液体能否传播声音”的实验方法时,学生提出用石块扔到水盆中的方法,由其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需要在水下放一块石块再扔,最终经过讨论,形成在水下碰撞石块的最终方案,让学生充分的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



TOP
4#

.提问有方法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整体以提问的形式呈现,陈述性话语多出现在得出结论环节。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探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内容需明晰

何老师在这节课中提出的问题内容明确,指向清晰,表述清楚。

比如说,点明课题时,说的是“声音是怎样从1个地方传播到另1个地方的呢?”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目标。

声音是怎样传播这一问题,其实包含了声音的传播方向、传播介质、传播方式这3个方面的内容。何老师将其进行分解提问,从各个“小方面”来突破这个“大问题”

比如,在课堂引入环节“你们觉得声音是向哪些方向进行传播?”来明确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方向。

在探索环节,提出“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到你们的耳朵里的?”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介质。

那么小结环节,学生总会出现“不知从何说起,或者想到什么说什么的”的情况,因此小结时教师的提问内容也间接的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与方向,以及表达的内容与方式。

在利用钟罩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通过空气”这一实验中,何老师则通过“仔细思考你观察到的所有实验现象”这一个明确的指令,来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思考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一方法来进行小结。而在实验小结的表达内容上,何老师也进行了引导“随着罩子里空气的抽出与进入,声音是如何变化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的思考有方向,回答有条理。

2.追问要犀利

学生的回答可能出现表达不到位、内容宽泛不精准、偏离回答方向等问题,此时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追问。而追问的问题不能再是重复前一问,追问需要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并结合所提出的问题,迅速抓取学生回答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点,从而引导学生答出有价值的回答;或者快速分析学生的回答方向,将偏离的方向拉回到原问题上来。

以本节课为例,何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声音是向哪些方向进行传播的?”,学生回答“像wifi那样传播。”这一回答形象的展示了学生心中声音的传播形式与方向,但是他没有点明方向,因此需要结合回答与问题,进行追问。“WiFi是怎么样的?”先由学生详细描述以此来补充回答内容。再次追问“它的方向是?”帮助学生点明回答的关键点。

例如需要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来验证猜想时,提问“那有什么方法验证空气能传播声音呢?”学生回答“太空中没有空气听不到。”这一回答可见学生是提出验证这一猜想的证据,但是没有提出如何验证的方法。所以教师的追问“在科学课如何验证呢?”点明思考的是实验方法。

在这节课中,何老师还频繁使用的一个追问,是追问依据、证据。比如追问“你是怎么发现的?、什么原因导致的?”在追问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TOP
5#

三.评价可多样

1.教师评价语言多样

我们提倡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教学,在课堂中丰富的评价语言更能有效调控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学习热情。

在这节课中,何老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多样,评价语气真诚恳切。

比如“老师相信你一定有机会去太空中验证”、“你的推测有理有据”、“你不光善于发现,还善于总结”等,都是值得学习的评价语言。

2.学生互评方式多样

评价主体不止是教师,还有学生。生生互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意识,也可以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在实验设计环节,由学生对学生的实验方案提出评价、改进。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提出建议,更有利于科学素养的提升与深度学习的发生。



TOP
6#

.支架不可缺

学生的学习支架往往不可缺少,在一些教学难点上,可能需要学习支架的帮助,才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

1.抽象概念形象化

这节课中,何老师针对空气—“看不见、较抽象”的特点,可能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问题,给出了一个形象的学习支架——(如图),用微粒的形式代表空气,将其具象化。

针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这一抽象概念,通过观看青蛙在水面鸣叫的视频,具象展示声音的形式。

2.学生思维具体化

板书(如图)也是在帮助学生归纳梳理整节课的知识与内容,都是形象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还有记录单等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2.学以致用情境化

学习不仅需要达到理解层面,进一步还可以进行应用。何老师提供了一个实践支架—虚拟场景“假如你来到了一个没有空气的星球,如何进行交流”,以此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TOP
7#

学习了优秀课例,同时也学习了评课
TOP
8#

一堂好课的关键是课中包含的好的理念
TOP
9#

理念是一堂课的魂
TOP
10#

课堂评价语言一直是我欠缺的,摘录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