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知识难道不是科学素养的一种吗 [复制链接]

1#

  自2022版新课标出台以来,我在各大培训会场听到过有关“科学知识”的两种声音,或左或右。


  听到最多的当数科学知识无用论,每次一些专家总会说上一句,大致意思如下:科学知识不重要,关键是学生的素养目标有没有达成。这句话意味着将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对立起来,是属于两个阵营的。可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实践探究、态度责任。科学观念就是学生个人对科学知识进行消化后形成的观念,还是位居首位的呢!

说说也就罢了,更有人付诸行动,将科学知识无用论落实在课中。只求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发展,视教材的知识目标不顾。试问:没有完备科学知识何谈科学思维,如创新思维的实现就要利用科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发展,一个连科学知识基础都没掌握的人怎么会发展科学思维?还有科学方法是什么?它是程序性知识,是一套有系列、能行动的知识,这样不是又跟知识不重要的论点相悖了吗?


  其实,我也知识专家所说的“科学知识”不重要,指的是狭义的陈述性知识。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去重复记忆,更甚者实验都没有就直接背,觉得字面意思也不难么,背背无妨。这抹杀学生的兴趣不说,许多无意义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只是字认识,实践意义是什么并不清楚,背诵只是短时记忆,确实没什么用。个人认为,陈述性知识也应该为学生具象化,辅助学生理解与建构,赋予实践意义。比如:“水的蒸发,是液态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这样一类知识,教学时可以在黑板上用湿抹布写字,亲眼见证水迹变干的过程;再是观察水的沸腾冒大泡泡,水蒸气争先恐后地离开沸腾的水等现象来为学生建构“水的蒸发”,然后再是在案例分析中抽象化。


(我觉得这样读书的人,理解透彻又通透,也许不能马上发现他有多才华横溢,但绝对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总之,科学知识也是科学素养的一种,我们记得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同时,也要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支架,为学生感性初浅的认识升华成抽象认识做适当介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实践探究能力和态度责任等素养。

最后编辑陈芳芳 最后编辑于 2024-05-11 22:33:28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是我在会场不敢发表的言论
TOP
3#

科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一环。
TOP
4#

科学知识是基础
TOP
5#

连基础知识都无法掌握,谈何素养,素养应该是在基础知识之上的
TOP
6#

难道说现在信息化了,什么都靠ai了,就可以不用基础知识了吗,哎,,,
TOP
7#

  自2022版新课标出台以来,我在各大培训会场听到过有关“科学知识”的两种声音,或左或右。
[/f
陈芳芳 发表于 2024/5/11 22:30:17
非常同意!!!!
TOP
8#

知识是基础,就像造房子的砖块,地基稳了,高楼才能建起来而不倒
TOP
9#

科学知识是地基
TOP
10#

科学观念是基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