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实录(执教:梁国华)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时间:2016年3月29日

地点:嘉善县惠民小学

执教:梁国华

活动:喻伯军名师网络工作室“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记录:陈梅娟

(教师演示:把热水倒在杯子中,杯子会变色)

水把热传给了杯子,里面的金属棒也会变热,用手摸也一样,热传到了手上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观察,热是什么传递的?

——……

(板书:热的物体→冷的物体)

有个疑问:金属棒的上端没有碰到热水,热是怎么传过来的?

——金属棒的底端

——热水

——热水把热传给杯子,再把热传给金属棒上端

今天就来研究:热在同一个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

(教师出示材料)

讨论:怎样观察热有没有传递?

——用温度计

——滴水看水蒸气

——放点冷水,看水热了没有

——用火柴

生活中没电的时候用什么?

——蜡烛

(出示图片:蜡烛圈)

(出示PPT

实验设计

用帮助我们“看“到热传递的过程

把这种材料放在什么位置?怎么放?

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

(指明两名学生在铜棒上放蜡环,评价选择其中较好的方法)

推测一下: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

——蜡环一个个掉下来

(出示实验提示)

实验提示:

不要触摸烧烫的金属棒

不要记者点火

认真观察、讨论、记录

听到音乐后整理材料,金属棒用试管夹取下。把铁架台放在桌上把其他材料收在盘子里,也放桌上

(学生活动)

(组织汇报)

——汇报:我们组发现蜡烛离火焰越近,越快掉下来

这说明,热在金属棒中是怎样传递的?

——热的到冷的

热的部分到冷的部分

假如再给你一个金属棒,在中间加热,会怎么传递?

(学生猜想,并板书)

如果把无数金属棒组合在一起,做成金属圆片,你认为会怎样传递?

——四周

(指明一个学生板书)

假如在边缘加热呢?

——向加热点的旁边

(指明一个学生板书)

想不想来验证一下

——想

用蜡环做实验,比较费时,我们改用能变色的材料

(出示材料,组织活动)

(汇报交流)

——(出示学生记录单)第一个在中间加热时,向两端传递,中间加热时……我们发现:热会从(火源)的部分传递到(四周)的部分

有补充吗?

——从(加热)的部分传递到(周围)的部分

也就是:从热的部分传递到冷的部分。

……叫热传导

(出示习题巩固:在M的金属棒上中间的下部加热,哪个位置先传到热)
分享 转发
TOP
2#

附: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湖州市双林庆同小学
梁国华

教材分析:

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即热现象。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对热现象认识的基础上,经历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觉察的变化,主要指热胀冷缩现象和热量传递的过程。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六课内容。这一课承接了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的内容,在第五课中经历酒精灯给金属物体加热时,学生已经初步感觉到了热量会传递的现象。同时,第七课《传热比赛》中又应用到了热传递的结论,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在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先通过学生感受到金属条中热量的传递,进而判断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在这个基础上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金属条中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目的是要用眼清楚地看到热传递的方向及过程。

第二个活动是: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这一教学环节希望学生能更深入地观察热传导现象。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往往会认为热传导是一个线行的过程,经过上面的实验观察活动,似乎更强化了他们的这种认识。热传导真是这样的吗?教科书设计了观察金属片中的热传递的活动,这项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探究思路,也会使学生对传导产生新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较低的地方。

从教材安排的来看,学生在经历第一个探究活动后就能准确地得出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第二个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的观察,使其对热传递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金属片上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是对第一个实验的拓展,从点到面,更加加深了学生对热传导的理解。

整节课让学生处于不断的猜想设计验证当中,思维不断地激活,过程不断地完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教学准备

变色杯、铁架台、金属棒、蜡环、酒精灯、火柴、金属圆片、温变油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变色杯小魔术,猜测原因。

2、利用杯中金属棒变热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

3、小结:热会从热的物体传递到冷的物体。(板书:热的物体→冷的物体)

4、利用没有浸入热水中的上面部分金属棒也会变热的现象,引导学生猜想:热从哪里传递过来的?

5、引出研究课题:热会在同一个物体(金属棒)中是否会传递?如果会?是怎么传递的?(板书:热是怎样传递的)

二、探究活动

(一)热在金属棒中从一端到另一端传递

1、依次出示酒精灯、铁架台、金属棒,用酒精灯在金属棒的一端加热。探讨实验中要解决的难题:看不到热传递的过程,怎么办?

2、全班交流讨论实验难点:能够看到热传递的方法?

3、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蜡烛环。

4、组织学生共同设计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记录。

6、汇报交流,其余学生补充。

7、小结:热在金属棒中是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

(二)热传递整合实验: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和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

1、提出问题:加热金属棒的中间,热是怎样传递的?

2、引导学生:如果无数的金属棒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张金属圆片,那么在圆片的中间与边缘加热,热又是怎样传递的?

3、教师出示涂有变色材料的铜棒与圆片,集体讨论交流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6、小结:热在金属棒中是从较热的部分(中间)传递到较冷的部分(两端)的。在金属圆片中,热会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

三、总结、拓展

1、教师提问:学了今天这次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讲解什么是热传导。(板书:热传导)

3、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传导          热的物体=>冷的物体



热的部分=>冷的部分

TOP
3#

看实录,还是很清晰的,现场效果一定更加好!学习了。
TOP
4#









TOP
5#

将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现象就是能力!这课应该说非常经典了。第一次听这课是海风上的。
TOP
6#

梁老师,两次机会都没能到现场,接下来一定看视频,肯定很精彩
TOP
7#


TOP
8#

看实录就觉得很好哦!从现象到本质哦!
TOP
9#

只看实录就很精彩,如果能有视频看就更好了!
TOP
10#

期待视频分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