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杭州市2012年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参赛记 [复制链接]

1#

[原创]杭州市2012年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参赛记

   

杭州市2012年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参赛记



      11月27日——30日杭州市2012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下城区胜蓝实验学校(初中部)举行,活动主题是“简约课堂”。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与上一次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增加了书面的专业知识及理论素养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二是课堂教学,采用半封闭形式,提前24小时告之课题,同个半天3-4位老师同课异构,白天大家一起在学校备课,晚上统一住在宾馆,允许降年级在胜蓝学校试教一次。课堂教学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本次评比共有15位老师参加(14个县区各1人加东道主1人),最后根据总成绩评比出一等奖7人,二等奖8人。


      我很有幸代表滨江区参加了本次赛课活动。下面把参加活动的点点滴滴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127


      27日上午9:00——11:30是专业知识与理论素养的书面考试。本考试由于市教研员徐老师临时有事来不了,由下城区的小学科学教研员叶老师给我们监考。试题有足足的5页A4纸。试题分两部分,一是有关专业知识的,共25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目初中水平,做下来觉得还好,有2-3题不是很有把握。(中师毕业的我在这方面还是有点欠缺的。)二是有关教材教法的,5道辨析题,每题10分,共50分。题目给出有关案例,请我们根据要求进行分析,阐述理由。个别题目有些难度,不好回答。记得最后一题是考喻老师的“简约课堂”,让我们谈谈自己的理解。由于我考前重点学习过喻老师的这篇文章,因此答题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中午12:00,15位选手抽签(上课顺序),我抽到了7号(后来发现这是挺好的一个数字)。我和5、6、8号一起在29日上午上课,课题要到28日上午8:00告诉我们。1、2、3、4号还当场知道了上课课题六下《物质的变化》。我们也从登记表上知道我们上课的教材是五下的。于是下午又驱车回学校躲进了阅览室,一个人静静地翻看有关教学设计的资料,对有可能被选定的课进行重点准备。



      1128


      28日要去备课了,因为晚上要统一住宾馆,所以除带电脑外,还带上了行李箱,把两天需要穿的衣裤都准备了。28日是星期三,我的车是限行的,而胜蓝实验学校在限行区内,意味着我必须要在7:00前赶到学校。于是早上6:00起床,6:15分家里出发(三桥边上),原本想走环城东路、东新路,后来怕城区路堵,临时改走秋涛路。还好早上的秋涛路很通畅,上秋石高架、从德胜路下到东新路,6:45分就到学校附近。早饭没吃,先解决早餐,后6:57到学校。市教研员徐老师和两位老师已经在了,稍等又来一位,公布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因为这节课需要很多器材,大家马上先去器材室找材料,好在一些常规器材还是有的。这课最近上公开课的老师很多是用了变温油墨,萧山杨君老师的教具还获得全国一等奖。徐老师也说了,这个变温油墨是教具范畴,能搞到可以用于教学。于是大家开始各自为阵,进行忙碌紧张地备课。


      上午大家基本是备课写教案。午饭前和其他几个老师看了实验室的器材,知道铜棒有的,凡士林有的、酒精灯、铁架台有,但是蜡烛、火柴缺少。下午要试教,但是由于试教时间问题,造成器材有冲突。于是我们几个近的老师又通知下午来听课的老师带一些常规器材来,把学校器材留给外地的老师。临近中午还得到一个好消息,同事打电话告诉我能搞到变温油墨。我想温变油墨道理和蜡烛油差不多,但是操作方便,希望能给我的教学带来便利。


       午餐原本想在学校吃吃好了,但告之要回宾馆吃饭。饭后主要是准备材料了,没火柴、蜡烛,开车去了附近好几家小杂货店都没有。只要去附近的沃尔玛超市碰碰运气,结果火柴也没有,买了些大蜡烛、牙签等东西。路上想起省小学科学网上那个桐乡的“二姐梅”曾介绍过蜡烛环的做法,但我在网上找不到介绍。于是通过我区的“草帽呀呀”联系到了“二姐梅”,她给我介绍说,现在蜡烛环也不好,他们的同事用蜡烛棒,只要把蜡烛熔化后的蜡烛油倒入小试管,再插入铜棒就好了。当时也觉得这也是一个办法可以试试。(很感谢二姐梅的经验分享。)


      回到学校开始做蜡烛棒,还比较简单,试了试效果挺好的,于是决定不用火柴和凡士林。同时,下午来听课的同事给我带来了一些器材,有托盘、几盒火柴、温变油墨、圆铁片、铜棒等。


由于给我规定在3:10分试教,于是匆忙准备各种器材,打印教案、实验记录单,准备去试教。我的试教班级是403班(降年级试教),教室在三楼,提前把8个铁架台、酒精灯等器材带到教室外放着,等着他们下课。


      试教,也只能试一个大致的流程及了解学生对问题的一些反应情况。(后来上课后对比,五年级和四年级的孩子在热传递的认识中确实差异很大。试教中,有一个孩子的图示是把箭头画在长方形的上下两边,他的解释是热是沿着外面传过去的。我问那这端边上呢?它说边上也是沿外面传的,忘记画了。由此可见,这个学生认为热是沿着铜棒的外面传递的。后面的学习中,在做实验时,我让该学生把火柴棒插在铜棒的孔中,让他实验后分析认识到铜棒里面热也是传递的。课后我又问他现在你觉得热在铜棒里面能传递吗?他点点头。同时我又举例让他思考,我们蒸番薯,番薯里面是生的还是熟的。他说是熟的,那如果热不能在物体里面传递的话,里面能熟吗?他摇摇头。这里面学生的前概念是错误的,我首先通过实验让学生实验感知,同时又通过认知冲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已有的认识是错误的,从而纠正自己的前概念。)


       试教后整理好器材,继续改教案。晚饭时间到了,我们几个老师约好,先去吃饭,等会再来准备器材等。


      大家真的很用心,简单吃点饭就来了。大家一起准备器材时,我埋怨没有地方买火柴,其中一个老师说他买来了,还有多,我要就给我好了。真是不错,虽然我们是竞争者,但是在备课中我们大家很协作,互相帮忙,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回想中午大家一起组装铁架台、准备酒精灯、凡士林等等,真的很合作。(所以虽然赛课,但是我们老师间的氛围很好。)我们也约定了,明天上课时,铁架台、酒精灯大家一起用,上课时铁架台放在小组下的地面上,酒精灯、火柴放在桌面上。


      我把明天上课用的器材整理在一个纸箱中放好,大约9:00我离开学校,离开时还有两个老师继续在准备器材。回到宾馆继续修改教案。之间在规则允许范围内,我用QQ和学校的同事和我们的学科大组长进行了一些交流。于是,继续修改教案,反正后来睡觉很迟了。洗澡、洗头、吹干、刷牙,舒舒服服地倒在床上。在床上又把教案回顾了一边(这是我上公开课的一个习惯,睡觉前一定要把明天上的课在脑子里过一遍),最后在迷迷糊糊中睡着了。



      1129


      今天是正式上课的日子。


      6:00醒来了,又把教案思考一遍,觉得有个别地方需要调整,于是又简单地修改了教案与课件。


      8:00退房,吃完早饭去学校小学部,打印教案、记录单、制作蜡烛棒(昨晚没准备好,是因为最终要不要采用蜡烛棒当时还没有定。)带上整理好的器材驱车前往中学部,与学校的几个同事见面,告之他们等会小组器材如何摆放等问题。自己在等待中再熟悉一遍教学设计。这里遇到了我们市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共同体的老师——上届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江干的祝老师,祝老师给我带来了祝福。(其实他是为第四节来的,第四节课是江干老师上的,不过事后发现我沾了他的福气,感谢他!)



      9:45终于该我进场了,上课了。说紧张有点,但还好。调试话筒、拷贝好PPT、检查各组的器材是否都好了。


      课前我对学生使用酒精灯进行了复习,同时引出了蜡烛,让学生知道蜡烛遇热容易熔化。本想告诉学生如何制作小蜡烛,但是由于时间问题(上课哨子吹响了),我看了时间10:00,上课。(上课竟然忘记了师生问好,直接进入课堂学习。)



      由于没有录音、摄像,自己还没有教学实录(省小学科学论坛中已经有了)。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聚焦问题:


1、桌上的杯子中有一根铜棒,用手摸摸铜棒的上端有什么感觉?


2、如果往杯子倒入一些热水,你认为铜棒的上端会怎么样?


3、老师倒水,学生用手摸,说说感觉。(允许学生反复去摸,体会到热在慢慢地增加。)


4、铜棒上端怎么会变热的?(板书:热      传递)


5、热在铜棒中是怎样传递呢?小组交流,画一画。板书:热是怎样传递的


6、学生展示图画、交流。


 


        二、探究问题:


1、热在铜棒中会传递,我们能看到吗?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看到热传递的过程?


2、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看到热的传递。(提醒:如果给你们一根铜棒,和一个酒精灯,可以借助其他一些物体,想想有什么办法?)


(反思:课堂上学生想不到,在我提示蜡烛的时候,学生才领悟过来。其实我觉得可以直接让学生用酒精灯、铜棒和蜡烛来设计实验。这样学生更容易设计出实验,也节约时间,因为实验设计不是重点。)


3、反馈交流。引导猜想,如果加热蜡烛棒,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我们在蜡烛棒的什么位置加热?(可在任意位置,学生现场的回答是中间或一边)


4、说说实验要注意什么?PPT出示“温馨提醒”。


同时指出:如果想继续深入研究问题,还凭实验记录单来换取新的实验材料。


5、学生实验。(长时间探究)


6、学生汇报。边展示图,边介绍,说出热传递的方向。


 


        三、分析研讨:


1、呈现五种实验现象,找找热传递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反思:这个问题已经经过我的调整。原本我问了四个问题:如为什么在左边加热,热就向右边传递?在教学中这四个问题成为本课设计中最大的问题,问题问的深了、大了,学生答不上来。其实后来想想很简单,这个环节就是对现象的分析,找出热传递的规律。学生可能回答的是:热是从离热源近的地方传到离热源远的地方;热是从热的一边传递到冷的一边;热是从温度高的传到温度低的。)


2、根据两个实验现象:请分析热是怎么传递的。


PPT概念: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热是怎么传递的?(板书:热————冷)


3、如果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热会怎样传递?


热的传递,有时发生在两个物体间,热会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有时只发生在一个物体间,热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这样的传热方法,都叫做热传导。(板书:热传导)



       四、巩固运用


1、PPT:在M形的铁条上……(同作业本)


2、用手摸杯子中的铜条,现在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冷下去?


3、今天我们用铜棒、铁片进行了热传递的研究,铜棒、铁片都是固体,那么在空气中、液体中热又是怎样传递,课后也可以自己研究起来。



      课终于结束了,超过了2、3分钟,后面原本设计的内容也没有时间展开。


      出来时,爱门口碰到姜特来倒开水,他朝我说“不错”,后面补充说“就是后面不应该问为什么?一问为什么学生就难住了。”是呀,这是今天上课的最大问题。


      其实,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前面的实验设计,学生很难想到方法。二是分析研讨部分,问题太深,学生超出了学生的思维水准。如果第一部分直接点,第二部分把问题改一改,改成找出五种现象的共同规律,那么不仅可以顺利完成这两部分的任务,后面的内容还可以展开。这样本节课就会更更流畅与饱满。但是我看了徐老师的最后的总结点评后,我发现我们的设计还有许多问题,比如这节课的概念目标相对容易达成,那么新的生成点在哪里?是实验设计还是其他?我觉得这节课,很重要一点是引导学生对热传递现象的更多观察并通过详细地描述来表达出热是怎么传递的,也就是说不仅仅知道热是从温度高传到温度低,也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热传递的细节,比如说是慢慢地、逐渐地、不仅在表面而且内部也在传递的,热传到温度低的一端后,只要持续加热热还会再不断地传过去。如果我们的实验、我们的引导能让学生达成到这样的认识,那么本节课将更丰富、更高效。



      后来与同事、朋友交流,他们认为我的教学设计还是有点新意的,尤其是把教学环节进行了整合,促成了学生的长时探究,基本能体现出本次的活动主题,即喻老师常说的“简约课堂”理念。但我感觉,其他的问题确实很多,尤其是深度还不够。



      由于还在金华参加省培,为赶上下午的活动(最后两天,前面因为赛课已经请假耽搁了很多时间。)我一下课就赶往车站,前往金华。好在市教研员徐老师的理解,让我可以不参加后面的互动环节。不知道这个环节中,大家对我的这节课提出了哪些问题,也不能听到教研员及姜特的点评,确实有点遗憾。本来在现场的话,收获会更多。



      那天上好课出来时,竟然还看到一起省培的一个温州同学——芒芒在座位上听课,真是感动呀,如此的好学。



      后两天虽然在金华培训,但对杭州的活动一直牵挂。说实话结果没有出来前,心一直提着。我想争取好的奖项是每一个参赛老师的心愿,毕竟我们不仅仅代表自己,还代表着自己县区,后面有教研员、学校领导以及区内兄弟姐妹们的期待。等到30日中午11点多,同事和芒芒同学分别发来短信祝贺我获得一等奖。至此我这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我把好消息与身边一起培训的同学分享。(前段时间他们知道我要赛课,也给了我许多的鼓励与帮助)。



       现在回想这三天的教学评比活动,虽然短暂,但是却很充实、高效。我觉得经过这三天的磨练,收获还是很大的,当然这收获不是指获得了好的奖项。(不管获什么奖项,经过几天磨练,登上赛课的讲台本身就是成功的。)而是指通过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深入理解,至少对“简约课堂”有了重新的认识。


      另外课堂的高效更是建立在三天前的30天、300天、3000天的基础之上的。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理论素养才能达成高效的课堂,但这不是短时可以达成的。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更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丰厚自己的学科素养。其他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很感谢省培班兄弟姐妹们的关心与鼓励,感谢我们滨江区的兄弟姐妹们对我赛课提供的帮助,感谢区教研员俞老师给予我这次挑战自我的机会,也感谢市教研员徐老师给予我不断提升自我的机会(参加市小学科学青年教师共同体确实收获很大。)



      赛课结束了,省培也结束了,但明天我又将回到工作岗位,和我的孩子们一起继续在科学的园地里学习、探究……



                                                                                   杭州市闻涛小学 杨海庆


                                                                                       2012年12月2日晚

分享 转发
杭州市闻涛小学——杨海庆
TOP
2#

认真阅读了杨老师参赛记,这样的赛课很磨练人,对老师的提升也很有帮助!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3#

在战斗中进步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4#

祝贺羊肉老师!
TOP
5#

祝贺海庆,一次比赛,一次锻炼,几分收获。在培训、比赛之后,提高一定很多。
TOP
6#

套用科学中的一句话: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萧山区义蓬第一小学 杜志刚
TOP
7#

恭喜,一等奖,不容易啊!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8#

祝贺杨老师取得一等奖,在省培的忙碌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比赛,确实也比较辛苦。
杨老师参加比赛的历程和经验都将帮助我们更好的积累教学与比赛经验,沿着前人走过的路继续努力。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9#

参赛经历,多好的宝贵经验,向你学习
TOP
10#

磨课是让老师最快成长的不二法则!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