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钟燕:三年级的《蜗牛》课教学设计、实录与点评 [复制链接]

1#

钟燕:三年级的《蜗牛》课教学设计、实录与点评

活动所属:嘉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第七次研修活动http://www.zjxxkx.com/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4873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蜗牛 (一)

                    执教:平湖市艺术小学 钟燕


设计意图


本课是科学三上第二单元中观察蜗牛的第一课时,教材的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描述过程,学会按顺序观察、细节观察、动态观察,达到课程标准所制定的用感官直接感知小动物,借助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进行简单记录的要求。


对于蜗牛,三年级的孩子很感兴趣,并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同时在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方法,所以他们对本课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观察基础。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观察方法才刚刚建立,所以观察项目不宜过多,而应重在“少、实、深” 。本课将通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的过程,使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鉴于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对本课教学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整,以便更好地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


1、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对细节的观察是个难点,如果将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运动都作为观察活动的重点开展,时间不够,容易导致观察不细致,出现走过场的情况。我以观察蜗牛的“身体”为切入点,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观察、发现,引导学生尝试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利用放大镜进行细节的观察,期望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观察态度。对蜗牛运动的观察,则鼓励学生有效地利用前面学到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进行研究,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同时也便于将观察的训练做实做透。


2、增加了观察的时间,势必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合理把握教学的侧重点。本课我以训练学生科学的观察为重点,因此对于饲养蜗牛的环节弱化处理,只是在教学的最后简单讲述蜗牛饲养的方法,让学生课后尝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观察蜗牛的外形、运动、反应等。


【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记录的笔纸、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哪能找到蜗牛?捉到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


2、小结:雨后大多能找到蜗牛,蜗牛生活在墙角、树下,以及石头阴影处,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3、关于蜗牛,你们都了解些什么?


二、观察蜗牛结构


1、提出观察问题: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认真研究一下。


2、思考观察方法:


1)蜗牛的身体应该怎样观察?


2)在观察的过程中,你估计会遇到哪些困难?


3)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吗?


3、下面就请大家在不能打扰蜗牛的活动的情况下,认真仔细的按照观察顺序的使用放大镜的进行观察,要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好习惯哦!简单介绍记录单的填写,并把你实地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右边方框。
  4、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出示蜗牛结构图。


三、观察蜗牛运动


1、明确观察目的:蜗牛用身体的哪部分爬行?蜗牛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


2、思考观察方法:蜗牛的腹部老是贴着桌面看不出来,能不能想办法更清晰地看到蜗牛是怎样利用腹部爬行的?


 3、分组观察蜗牛在透明的物品上爬行


  4、学生观察后汇报。


5、观察蜗牛在其他物体上的爬行情况,进一步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运动。


 (分发棉线、吸管、树枝等,各组选择一种材料实验)


6、学生交流蜗牛在各种材料上爬行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五、饲养蜗牛


这些蜗牛怎么办?那怎么养呢?阅读书本26页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蜗牛》课堂实录


执教:平湖市艺术小学 钟燕


学生:平湖市艺术小学三年级学生


 


上课时间:08300910


 


一、导入


在哪里能找到蜗牛?


捉到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提点?


关于蜗牛,了解了些什么?


 


二、观察蜗牛结构


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我们来认真研究一下


(讨论观察蜗牛的方法:蜗牛的身体应该怎样观察?估计会遇到哪些困难?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0837学生分小组观察蜗牛)


小组汇报1


——眼睛长在触角上


有意见吗?


——(其他学生)眼睛是长在触角下面的


先搞清楚:哪一个是触角


(教师出示图片,指点触角并板书)


你们那个眼睛长在什么地方?


 


在前面的小组继续汇报:


——大便是在壳上的洞(学生在图上指示)


其他组有补充吗?


——有绿绿的大便


——在壳卷起来的地方


教师板书:肛门


 


小组汇报2


——蜗牛的头长、身体软、有四个触角,洞洞可以张开、合上


估计这是干什么的?


——大便的


两个肛门?好像不大可能


——呼吸的


其他组同意吗?(同意的学生举手)


 


小组汇报3


——口很小


——有无数颗尖锐的牙


你观察到了吗?


——书上看到的


实际观察非常重要


 


还有补充吗?


学生补充汇报:


——壳上有干纹


能听懂他的意思吗?(能)


——壳是一圈一圈的


教师出示图片,讲解顺时针、逆时针的,右旋与左旋


 


学生继续汇报


——爬的时候有一条白色的痕迹


——是粘液


—— 一动它的触角,会缩进去


 


补充汇报:


——蜗牛的身上有细质


听懂它的意思了吗?


——肉上有一粒粒的小东西


 


还有补充吗?


——腹足是……的


谁来解释一下 什么叫腹足?


——就是腹上的脚


教师:先找找腹部


 


三、观察蜗牛运动


腹足究竟是怎么爬的?


——像水一样流动


——很黏,黏一下动一下


——把它倒过来,不会掉下来(听懂他的意思了吗?就是把盘子倒过来观察,不会掉下来)


 


除了把盘子倒过来,老师还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习惯、树枝、小棒、线。看看能否用这些材料让蜗牛爬行


0900小组活动,0907汇报)


——腹足像波浪一样地


——放在线上,像……


——在线上爬起来很慢的


所以形容一个人慢,我们就说他像蜗牛一样的。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蜗牛的结构特点,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相当于我们人的脚


 


接下去,我们这些蜗牛怎么办呢?


——放回原位


——放生


如果我们下节课还要用呢?


——养养大再放生


怎么养呢?请看书本。


(学生看书)


请根据书上的介绍饲养蜗牛。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钟燕老师说课


重点是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


学生已经饲养一段时间的蜗牛了,前概念中暴露的错误较少。


关于学生的汇报:一个小组汇报时,确实互动少了一些。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5#

喻伯军老师点评


  优点:


目标很准;两个环节很好,是生活交流中非常注意信息的来源,非常关注学生能否听明白,比如:多次问“你听明白了吗?”;材料的选择很好。


建议:


1.         环节再大一些。观察结构和观察运动可以不分开,设置在一个活动里,用后续分发的材料(如 :筷子等)调控观察进程。


2.         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生自己选择材料环节,大部分学生都只是观察“蜗牛怎么在线上爬”,只是拿线,不理会其他材料。


3.         交流的方式可以再改进。比如:第一组学生刚汇报一句,教师就打断了。可以让他们先说完,不要每个发现你都打断。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

钱金明老师点评 


三年级的《蜗牛》课  (执教:钟燕)


环节一:回忆


“你们在哪里能找到蜗牛?”(了解学生对生活环境的掌握。)


 “你们还了解了蜗牛什么?”(了解前概念。)


思考: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即:负载的科学概念是什么?


点评第一点:能否把学生讲到的内容,展示出相应的照片来?


点评第二点:还可以深化,把学生说的内容板书出来,或者写在纸条上,展示出来,课的结束后对比一下,看一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建议:科学实验室的周围不要太干净,要把学生的研究成果、作品展示出来


 


环节二:指导


怎么观察?


你估计观察会遇到哪些困难?


观察整体的,还有一些细小的肉眼看不清楚的?


要有序观察,可以记下来或画下来。


思考:负载的科学概念是什么?


点评:大环节的观察活动,设计是可以的,上面两个问题可以提,但是不一定要让学生回答,因为花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还没有观察过。可以让学生尝试观察后停下来交流。


 


环节三:观察


环节四:交流


1组说出了眼睛、洞、头、身体、壳、嘴巴


2组说出了壳上有斑纹、一圈一圈的,爬时有痕迹,触角会缩进去


3组肉上有细刺、腹足


思考:这个环节的效果取决于什么?学生的交流告诉了老师什么?


点评:大环节,目标不明确,造成学生的发现很零散。交流的效率比较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30 22:26:52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

资料好丰富啊。
TOP
8#

厉害,记得这么细致。向您学习。
TOP
9#

记录很清楚,点评很有水平。学习后受益菲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