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复制链接]

1#

[原创]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记我的磨课感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这次研修班磨课给我留下的深厚感受。


研修班第二次培训结束时,得知自己是第一批磨课的上课教师,我的心里就像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4月底,我在县指导师占老师及同组学员和实验集团学校的同仁们的帮助下,试上了《水和水蒸气》这一课。在大家的点评后我又对教案进行了一番修改,正准备等待省里的指导师来给我们进一步诊断。眼见指导师到来的日期一天天临近,我们期待的心情也越来越强烈。但是,生活中往往你越是期待的事情,越是不能如期而至。还记得429日晚,杨老师在QQ上突然通知我,“上课的内容需要重新确定”时,我真的是有如跌入谷底的感觉,一点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后来,在杨老师、省指导师顾老师及同组学员们的鼓励下,我重新鼓起了再次进行磨课的勇气。430日,得知省指导师给我们确定了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时,我又一次陷入了迷茫,因为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二课,需要有第一课的知识作为铺垫;再加上这一内容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必须用五年级的学生。要上好这一课,难度可想而知。


从设计到试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我想得很多,感触也很多。


随着对教材理解的深入,我对教学的设计也进行了一次次的修改。从修改的历程中发现,我的教学设计由原先的粗浅变得繁重和细碎。课堂毕竟只有40分钟,想要面面俱到,想要追求十全十美,最终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匆匆而过,不可能做到深入而又浅出。想想课堂教学和读书还真有点相似,我确实把书给读厚了,这只是第二境界,还没有达到把书给读薄的第三境界。要想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第三境界,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重新审视我的这堂课。


一、        学会舍得


每次试教后都会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要割舍一些不恰当的教学环节真的很难,就有如舍不得丢下自己的孩子一样,而每当有新的想法却又会毫不犹豫的进行添加,这也许是我过于追求完美而不懂得变通的人格弱点所至吧。如:课前欣赏导入环节,自己也很清楚上海世博会的内容与本课联系不大,用之,只能使课堂显得花哨与拖沓,但却不舍得割舍。现在想想只有舍,才能有得,才有可能出现精彩。


二、        坚持自我,扬长避短


有些东西别人能运用自如,但是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只能成为一种多余的摆设甚至是拖累,可见模仿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功底上的。如:叶老师的课堂总是赋有情境,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于是也想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结果不但没有用好,反而分散了我的精力打乱了原有的教学顺序。顾老师说的好,要扬长避短,展现真实的自我,不要做别人,而要做自己。


三、        教学重点落实有偏差


我把教学重点定位为“自主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而在实际教学中变成了仅为让学生知道“改变薄型材料的形状能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形状不同抗弯曲能力不同。”这一知识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真正的成为主体,只是被教师牵着鼻子为达成这一目的走教学环节。听了顾老师的课和徐闻音老师的讲座让我有了新的思考:无论什么课程的教学都不仅是教会学生概念型的知识。我们的探究不是形式,应该有学生实实在在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思维发展过程中真正自主化的探究才是最有效的,才是我们教学需要完成的关键任务。


四、        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我的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高,显得有些沉闷。课后经大家指点,发现我每抛出一个问题后,总是急于想让学生回答,只要学生来到我预设的方向就马上结束了,很快地进入下一个环节。有时,许多期待的目光被我忽视了。有时学生经过稍微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我都自己回答了。那还有学生什么事呢?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需要及时把握好提问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思维应该有跳跃性,不应该是“站着摘桃子”。我们每个提问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达成教师的预设而设计,还要考虑启发学生较深层的思考。


五、        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整堂课中,导入和实验指导占用了17分钟的时间,实验和汇报用时13分钟,分析数据只用了3分不到的时间,研究瓦楞纸用时4分钟,课堂总结和课外延伸用时2分钟。从以上的时间分配,可见这堂课上的有多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只有2分多钟,用顾老师的话说“有点对不起前面的实验准备和操作了”。分析数据往往是科学课中的重头戏却被我这么轻描淡写的带过了,课后想想都觉得荒唐。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其实这也是我平时最忽视的地方。


六、        对细节的关注


细节往往能决定成败,通过这次上课后我发现自己对一些细节问题处理还不到位。如:我运用的“改变材料的厚度能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实验录像中放垫圈的动作和位置对学生有误导嫌疑。我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桥墩”太低,不利于学生观察。让学生控制架空的距离为20厘米时,发现有些学生带的是三角板,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并且浪费了时间。从课堂录像中,我发现自己很不安静,总是走来走去,可能也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以上种种也是我这堂课的败笔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真的要好好修炼,做一个用心教科学的老师。


看似简单的一课,但是在上课以后发现存在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什么呢?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教材、关注我们孩子的前概念、关注容易受忽略的实际问题,关注课堂达成的目的。课堂上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平时多花时间学习理论知识,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磨课的历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同事们的帮助,每一次讲课后,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交流中产生,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特别是诊断课后,省指导师顾老师的点评让大家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庐山的感觉,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我们与他们在教学理念上的差距所在。一堂课,即使你花再多的心思去准备,但是如果指导你的理念不正确,你就永远也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收获。顾老师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更高的理论平台上,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为我们拿出更好的提高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有了正确的引导方向,上提高课时,虽说还有一些瑕疵,但比起前面的几堂课应该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的。


回首磨课的过程,能使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原来每位教师都可以通过对自己一节课的反思、研究、改进,帮助自己学会判断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设计教学行为、从事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磨课的历程是痛苦的、同时也是甜蜜的。我非常感谢在我身边默默帮助我的每一个人,是你们让我充满信心的一路走来,是你们的鼓励让我比其他组的学员多了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是你们让我坚定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是你们让我看见了雨后光彩绚丽的彩虹。


 



                                                                             松阳县首届教坛新秀(苗)研修班学员:王海花
分享 转发
TOP
2#

好文,学习了。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3#

经历着往往是最美的。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4#

一堂好课的诞生真的不容易,如果没有各位的帮助,只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达成的。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实践指导师萧山高桥小学的顾云涛(水熊)老师。

TOP
5#

好体会!在“磨”中不断地成长!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6#

如琢如磨,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继续努力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7#

磨课是痛苦的,磨课又是美好的,教师在“磨”中不断地成长,在“磨”中使课完美!
TOP
8#

最重要的是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9#

真是羡慕楼主,恭喜你收获颇丰!你的业务水平又更精进了!我也很喜欢上课和磨课,但这样的机会对广大教师来说总是很少,遗憾啊!

TOP
10#

海儿老师这种经历很值得我们学习。磨课是精益求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