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盘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3.29遂昌县全体四年级科学教师和各校教研组长共同探讨和分析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有幸能够在本次活动中获得一次展示课的机会,两天的准备时间确实是个挑战,有胆怯、有欣喜、有收获,当时只够做好ppt,教案就现在来复盘吧。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岩石和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他们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历史。

科学思维: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感悟学习岩石和土壤的意义与价值。

探究实践:观察岩石和土壤的特点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相联系,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获取岩石和土壤的故事,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历史。

态度责任:激发继续探究岩石和土壤的兴趣,培养珍惜资源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观察工具和观察方法了解岩石和土壤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和土壤的特点及相关视频,懂得岩石和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

三、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岩石和土壤的标本,放大镜,手电筒,魔鬼塔、蕨类植物、菊石化石的相关视屏,教学课件、活动记录单等。

学生:提前一天观察身边的岩石和土壤,寻找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拍照上传给老师。

四、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岩石和土壤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是什么。

2.出示图片,由教师说明“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3.你观察过岩石和土壤吗?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它们的什么特征?

(看、闻、摸、捏等方法观察颜色、光滑程度、气味等特征)

分享 转发
TOP
2#

二、探索
1.根据刚才说的观察方法和放大镜观察土壤。
教师出示观察土壤的记录表,五分钟后请学生将看、摸、捏、闻所观察到的土壤特征汇总在电脑屏幕上。

2.请学生说说“利用土壤的特点做。”
3.观察完土壤再来观察岩石。
出示岩石观察记录表,请学生们说说可以利用“看、摸、捏”观察哪些特点,补充观察反光和软硬的方法。
(反光情况即光泽,用手电筒照射岩石,左右翻转岩石观察反光情况,可以用强、较强、较弱、弱或有、无等描述。软硬就用指甲刻画的方法区分,留下白色指甲痕迹即为硬或较硬,没有留下痕迹的即为软或较软。在观察记录表后附上有小孔、有斑点、有条纹、有层次、颗粒细密、粗疏、粗大的彩色岩石图片供学生对比参考。因为后面的课程中会做更详细的介绍,所以在此就做比较粗浅的记录。)


4.汇报交流:邀请两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并针对某个特征推测出在生活中的用途,再请其他小组补充。
5.出示学生课前发现岩石和土壤用途的照片
提问:通过观察岩石和土壤的特点,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希望学生能说出岩石和土壤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TOP
3#

6.出示地质考察的照片说过度语:地质学家一直在做着地质考察工作,与岩石和土壤交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听听岩石和土壤的故事。
7.出示魔鬼塔、菊石化石、蕨类化石图片,先来听听岩石们和的故事吧!
  听完故事请学生说说故事内容,岩石告诉我们了什么?
8.出示土壤剖面图片,再来听听土壤的故事,听完故事请学生说说故事内容,土壤告诉我们了什么?9.老师小结:“ 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是地球的重要资源。”请学生来找出两个描述岩石和土壤的关键词“天然存在、重要资源”
10.提问:现在你知道人们为什么一直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研究了吗
(将聚焦中的问题放在最后作这节课的总结,让学生说说岩石和土壤的价值)
三、拓展
1.对于岩石和土壤你还想知道什么?
2.介绍本单元其他课程内容,推荐矿物与岩石视觉图鉴读物,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岩石和土壤的兴趣。
3.出示调查当地的岩石和土壤倡议。
TOP
4#

课后反思:
    两天时间里要备好课、准备好材料、做好ppt、试上一节课真的很匆忙,考虑备课时间短、准备材料时间不足等因素选一节相对实验少、材料可以重复使用的课。再根据自己的的学生经历这节课后观察岩石和土壤的兴趣很浓,为后续课程做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就定下这节课来做课堂展示。后来请教几个前辈这节课该怎样设计,他们都说这课没实验没研讨不好上,当我汇报给教研员的时候,蓝老师说:“没上过的课型也可以试试看,也是一种锻炼。”我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上完了这节课,下面说说自己的收获吧。长进:
1.揣摩作者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疑惑1:聚焦部分“知道人们为什么一直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研究吗?”对于没有观察过岩石和土壤的学生来说有点摸不着头脑,对老师也是如此,不知道要怎样回答。
疑惑2:探索第一点“观察并描述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在后面的课程中有更加详细的观察内容,在这里为什么要观察?需要学生观察获得什么?
疑惑3:探索第二点“说说我们可以从哪里找到岩石和土壤,他们都有什么用途。”在聚焦部分就告诉我们在陆地、海洋底部能找到岩石和土壤,这里想我们去哪里找呢?问它们的用途在这里有什么意义?与后面第三点的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没有联系,不知如何过度。
因为时间紧迫只是做好了ppt,有了大概的流程,在活动前一天的晚自习在自己班里试上了一次,原先设计让学生提前观察,并对观察内容做了详细的指导,在课内只做交流,上完课发现提早了13分钟就上完了。看来课内观察岩石和土壤的环节不能减量。
课后与前辈试着针对这三个疑惑进行讨论,观察岩石和土壤这个环节到底有何用意。我们从教学目标中寻找侧重点,发现“岩石和矿物是地球的重要资源”指向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活中的应用,一方面是了解地球的演变历史,便对该环节做了保留,做了重新设计。
2.导入简介明了:几年前去教了地段语文,给我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拖泥带水,现在每次备课都争取目标明确快速导入。这次沿用教材中的导入,前后增加了过渡语,做到了目标明确快速导入。
TOP
5#

3.学习前辈设计记录单方便研讨:
在去年的我县名师教学展示课活动中,雷宏华老师将所有记录单折叠、组合后可全部一同展示。于是我也利用这个方法设计记录单,尽量多的将学生的记录展示在黑板上,因为黑板大小优先、两人一组组数较多、记录单稍大,没有把所有的内容展示完全,动作慢的小组就没有机会展示了,看到他们的表情我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遗憾,下次还要继续改进,尽量让所有的成果都能展示出来,让学生的努力得到肯定。不足在于没来得及买黑色记号笔,导致字看不清。


4.延续之前的两个做法:
一是彩色打印记录单或是学习资料,彩色图片更能体现实验操作的方法,方便学生对比观察,可以省去很多文字的描述,一目了然。
二是四人小组变两人小组,四人小组总是会存在弊端,出现一到两个不动手不思考的学生,二人小组提高了实验的参与度,逼着这类学生动脑思考,推着他们上台展示。
不足:交流研讨时还是不够充分
现阶段最怕的是交流研讨时间,小组汇报后要组织学生研讨什么?要提哪些问题引导讨论?要抓取学生的哪些回答继续研讨?要研讨到什么层面停止研讨?
前辈们、小伙伴们都是怎样组织学生交流研讨的?
TOP
6#

TOP
7#

岩石这一单元真的很难把握,有好多岩石自己也不了解,需要不断学习。
TOP
8#

学习了,感谢分享!
TOP
9#

分组展示的表格效果不错!
TOP
10#

土壤这里可以用手持显微镜观察,这样观察到的,学生震撼到原来土壤是小小的岩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