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我的水钟》一课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1#

对《我的水钟》一课的思考


  《我的水钟》一课时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第4课,本节课是在前面一课《用水测量时间》的基础上学习的。


   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知道,本节课分3个大环节,第一环节:设计“水钟”,第二环节:根据设计制作水钟,第三环节:检验水钟,并加以改进,让我的水钟计时更准确。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来上课,那么我觉得设计方案、制作水钟是炒了一遍第三课的“冷饭”。


   第三课《用水测量时间》,是让学生经历滴漏实验的过程,发现每300毫升水漏出100毫升,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让学生知道,水滴是可以计时的。同时又利用量筒接住漏下来的水,积聚到10毫升和50毫升水时,发现前10毫升和后5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并不成正比,不是倍数关系,随着水位的下降,水滴的速度会越变越慢。在这一节课里,学生应该已经能够发现,滴漏之所以计时不准确,是因为滴水的不同,更聪明的学生会发现,其实和瓶子里的水位高低有关系,水位高,滴水速度快,水位低,滴水速度慢。


   《我的水钟》一课,设计“水钟”的方案,目的是要解决如何控制滴水的速度和时间刻度的制作,师生通过研讨,将控制滴水速度的方法解决后,在根据自己的方案制作自己的水钟,这样做出来的水钟,相对而言,计时应该已经比较准确了。因为学生控制了匀速滴水的问题,又用秒表计时相同的时间,学生画时间刻度,如果有误差,应该也是比较小的。继续让学生改进自己的水钟,学生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


  教材中两个学生的问题,应该是在设计方案时就出现的,而不是放在最后的环节。

最后编辑上虞鹤小林泳桥 最后编辑于 2021-04-28 09:10:13
分享 转发
TOP
2#

上面的是我对《我的水钟》的一点思考,不知有否对教材理解的偏差,请论坛里的各位大咖帮忙指点。
TOP
3#

新教材新事物需要反复推敲反复改进
TOP
4#

对《我的水钟》一课的思考


  《我的水钟》一课时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第4课,本节课是在前面一课《用水测量时间》的基础上学习的。


[font=宋
上虞鹤小林泳桥 发表于 2021/4/28 9:09:06

林老师:我觉得第4节的新课内容包含了第3节课的内容,感觉是有重复的部分,所以我把2节新课内容融合在一起上的。
TOP
5#

对《我的水钟》一课的思考


  《我的水钟》一课时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第4课,本节课是在前面一课《用水测量时间》的基础上学习的。


[font=宋
上虞鹤小林泳桥 发表于 2021/4/28 9:09:06

行动派,其实更想看看这节课定位以后的故事,也就是说具体怎么上法。
吕坚
TOP
6#

[quote]

对《我的水钟》一课的思考


  《我的水钟》一课时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第4课,本节课是在前面一课《用水测量时间》的基础上学习的。



原来你也在这里 发表于 2021/4/28 15:24:51

应该说第3课的第二个活动启蒙了学生“水的流速不同是因为水位不同”。第4课时解决这个问题,如何保持水位得以控制滴速。
吕坚
TOP
7#

思考深入,这节课两个班上下来,总的感觉在水位和水流这些方面的引导比较难,现在教的学生很难向得这么深入。
TOP
8#

水钟教学我侧重原理的展开,其它不是重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