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活力课堂教学研讨”听课反思 [复制链接]

1#

“活力课堂教学研讨”听课反思

    首先,今天听了四节“同课异构”的课程,感受很深,四节课都非常注重学生的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寓教于乐,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轻松学习。比如:在《相貌各异的我们》这一节教学中学习到了卷发与直发的区分、有耳垂和无耳垂的区分、性状的科学表达以及对于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在《人体的结构》一节教学中学习到了如何正确处理课堂生成,比如用气泡图来表现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用文字或者图片及时呈现学生的想法和结论,还学到了选择的学生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或者可以及时体验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总结。
    当然,每节课不可能完美,我认为有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改进,比如:在《相貌各异的我们》这一节教学中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人的身上有很多性状,即使通过统计的性状都一样,两个人是不一样的,再通过性状图谱的呈现,让学生感叹四十个性状就有一万亿的分类,所以不可能找到两个相同的人,推理到自然界,世界上同样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节课中两个统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最初的对于个人的性状统计中,单个性状相同的人数是很多的(以双眼皮为例),再通过寻找两个性状相同的人数变少了,再看看三个性状相同的人数,直至五个性状都相同的人数越来越少,通过对数据的纵向分析对比得出性状越多相同的人数会越来越少,然后再呈现性状分类数据图谱,最终得出“我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结论,让学生有自豪感。又如在《人体的结构》一节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用“看、摸、听、闻”的方法去探究身体内部有哪些器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不知道身体内部有什么器官,应该先方法指导,比如听应该怎么听,摸怎么摸,摸的部位学生自己决定,摸到了什么记录下来,听到了什么记录下来,等等,那么,你的猜测它是什么器官?汇总数据后,分析这个是不是心脏或者是不是胃,达成共识,我认为盲目的活动只能是活跃气氛,对于学生的思维成长无效。
    其次,下午听了一节陈老师(特级)老师关于《日食和月食》的一节课,我个人认为这节课上的太难了,只有少部分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生能够听懂,大部分同学都听不懂,但是这节课的思维含量非常高,对于学生的认识起点要求不高,每一个步骤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是一节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一节课。如果我们实际上课来用,思考的方向应该是如何降低难度,比如可以把日环食和日偏食去掉,降低学生的复杂信息处理过程,让学生直击问题的核心,月球挡住太阳,地球上的人才能看到日食,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月食如何形成,用实验强化,深刻理解日食与月食的成因,至于日环食和日偏食,以及月球绕地球轨道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
    最后,听了陈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
一、追求简约的课堂形态。包括教学环节简约、教学材料简约(教学材料要有自己的思想与   意图,要有结构,要有层次,做到简约而不简单)、板书简约。二、关注儿童已有的认知。
三、围绕核心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把核心问题做好研究,深入探讨,把核心问题作为学生思维成长的支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四、重视活动后的交流研讨。这个部分作为课程的核心部分,花15-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研讨、解释和论证,提供充足的时间,形成科学研究的意识和态度。
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学习后的反思。
                                                                                                             2015年11月15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0 21:38:2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写的不错

TOP
3#

分析得很透彻,给我们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TOP
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