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关注思维 外化引导 [复制链接]

1#

[原创]关注思维 外化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要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去,而应用到思考上去。” 科学课尤其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努力使其外化。儿童的思维是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组织有趣的活动,以引发其丰富的思维活动,并引导学生用语言和行为将自己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当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外化后,我们才有可能充分认识学生的思维水平,发现潜在发展力量,实施恰当的教学。

    在沉与浮单元教学时,当学生看到自制的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时,脑中的疑问也随着马铃薯浮起:为什么盐水能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在此情景下我又适时地在学生本已不平静的脑海中投下一块石头:

师:在水中放味精、糖或肥皂粉等,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吗?

生:可以!不可以!(争论声此起彼伏)

    于是,我随即在烧杯内倒入60毫升热水,请学生上来用糖进行试验。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两位学生幸运地受到了邀请,其它学生专注地看着实验过程。一位学生在烧杯内放入三勺糖,另一名学生开始搅拌。待糖溶解后学生用镊子取出一块马铃薯,准备放下去。

师:“是沉还是浮?”(事先的猜想使思维更兴奋,期望更迫切。)

生:沉!(浮!)(学生大声叫着自己预想的结果)

    我协助学生轻轻地将土豆放至烧杯底部,然后松手,马铃薯沉在了水底。部分学生为自己猜中结果而欢呼,大部分学生极不服气。

生:再放点糖试试!

    于是学生又加了两匙糖,待糖完全溶解后,再次小心翼翼地把马铃薯放到水底。松开镊子后,马铃薯慢慢地浮起了些,于是又有学生叫起来了“再放些糖试试”终于,在同学们的期盼下,马铃薯晃晃悠悠地浮到了水面上,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师:糖水、盐水都能让马铃薯浮起来,而清水却不能,这是什么道理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教师的提问催生了学生思维新的热点。)

生:我觉得盐水和糖水里放进去了盐和糖,都比水重,所以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生:我觉得是盐和糖里面有一种能够让土豆浮起来的东西。

生:盐能把土豆里的水分吸收,所以土豆里的水少了就变得轻了。

师:盐能把马铃薯里的水分吸收?也就是说你实验的这块马铃薯变轻了?

……

师:怎样证明盐水与清水相比,谁清谁重呢?

……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外化学生的思维,再有效地加以引导,引发了许多预期的及不期而至的精彩!

分享 转发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2#

姚老师能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发展,真是心细如发,精神可嘉!

这种精神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我更得好好学习学习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