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州吴兴区幼小衔接正在进行时……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p=null, 2, left] 2017年2月15,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从2017年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教育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小学一、二年级要按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p]

      科学课将成为小学阶段与语文、数学一样重要的科目。那么,吴兴区小学科学老师们是否准备好了?吴兴区教育局又做了哪些准备与引导呢?且让小编带着你一起去看看吧~


充分认识重要性

       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吴兴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将以课程为统领,切实加强小学科学教育。

强化优势  提前谋划
       早在2016年下半年,吴兴区教育局研训中心科学教研员朱颂伟老师就积极谋划,利用吴兴区幼儿科学教育的优势,在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杨伟萍老师的协作下联合申报、开展了课题研究:《幼小衔接视角下低段科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2017年2月27日下午,课题组来到了湖州实验幼儿园红丰校区,和幼儿园老师们交流探讨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常规要求。随后走进大(一)班和孩子们一起听了林老师的一堂观察春天主题的室外科学活动课。


最后编辑湖州熊二 最后编辑于 2017-03-07 10:11:32
分享 转发
TOP
2#

吴兴区教育局  研训中心   朱颂伟老师——

      像这样让小学科学老师走近幼儿园的科学活动课,及早了解幼儿园小朋友的科学活动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更多的关注和了解低年龄孩子的学习状态将成为本学期课题组的常态活动之一。
    接下来课题组将通过幼小衔接的形式,更多的开展教研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熟悉幼小阶段的课程构架,让小学科学老师在新课标实施之初就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和教学的方法
    可以确切地说,低段科学课将以小实验、小游戏体验为主,凸显活动式,内容上追求活泼生动,以“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目的。
最后编辑湖州熊二 最后编辑于 2017-03-06 15:51:23
TOP
3#

下阶段,将扩大辐射,积极、有序做好以下工作:

全面加强学习培训
        吴兴区教育局将全面做好课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纳入校长、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全员培训。结合地方教育实际特别是师资队伍情况等,整体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培训方式方法,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研修相结合,帮助校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提升教育水平。

确保落实规定课时
       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教育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原则上将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突出强化教学实践

       吴兴区教育局将引导教师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继续引导教师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TOP
4#

近年来,STEM教育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潮,STEM中的“S”、“T”、“E”和“M”分别代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科学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中小学将更多地肩负起着科学启蒙的责任:让学生体会“动手”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目前为止,各地都在加强统筹规划,教育改革也必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吴兴区教育局将加强课程实施的监测和督导,建立小学科学课程管理的反馈和改进机制,保证课程的全面落实。
TOP
5#

熊真抓紧,活动刚启幕,你已经做好主题帖了。我应该多上传几张那天的活动照片的噶。
TOP
6#

幼小衔接,科学课教学更顺畅!
TOP
7#

去了幼儿园听完课,你的感受是,面对一年级的娃娃,第一个月,我该怎么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和掌控一个四五十人的科学课堂常规呢。。虽然,若干年前,我有过一次给幼儿园大班孩子上过一节磁铁课,这是后话了。嗯,嗯,那是一次我飞升上神的一次劫。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8#

幼小衔接,已经开始动起来了,学习!有过去小班授课的经历,孩子们玩的可以,但学的如何,两者如何建立平衡,值得深思!
TOP
9#

另外,提醒:一楼卷首有一串代码,可能是修改过程中形成的。
TOP
10#

现在就搞幼小衔接是不是有点早?一二年级的课真正的开好再谈幼小衔接不迟吧!个人观点,不喜忽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