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成员随笔专贴 [复制链接]

1#

[推荐]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成员随笔专贴

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成员专贴


 


萧山区小学科学“教师联合发展协同体”研修考核说明


一、考勤制度:


教师的集中研修活动,均需参加,不得无故缺席,如遇特殊情况,需提前3天请假,一学期中请假次数超过2次,或无故旷缺1次者,视其自动放弃研修资格。


二、作业要求:


1.每年至少执教一节萧山区级(或以上)公开课;


2.每年至少撰写一个课题或一篇论文,或在萧山区(或以上)活动中做一个观点报告;


3.每月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随笔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发表于“萧山小学科学网”上;


4.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教育教学专著,做好读书摘记;


5.每年完成一篇研修总结材料和一份年度成绩汇总表。


三、其他说明:


1.小学科学“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和“教师联合发展协同体”三个组织的老师在外出学习,承担区级以上公开课、讲座、观点报告等机会优先。


2.积极申报参加各种活动、竞赛评优等。


3.严格执行出勤、考评制度。


4.请及时关注“萧山小学科学网”和QQ群的相关信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3 11:14:4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

 


关于“落叶——蚯蚓——小鸟”食物链的若干思考


汇宇小学 瞿梦溪


    思考一:落叶是不是生产者?


    五年级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中有关于生产者的定义: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维基百科中关于生产者的定义:自养生物,也称为生产者,在台湾称为自营生物,主要包括绿色植物和许多微生物,它们可以利用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物过程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能量。生产者的物质通过被消费者消耗,而被转移至消费者身上,同时一部份能量亦会一并转移。


落叶,属于植物的尸体,已经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不能利用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物过程制造有机物,因此应不属于生产者。


    思考二:蚯蚓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


    书本上对于消费者的定义是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根据书本上的定义,蚯蚓通过食用落叶,来获取自身所需的养分,应属于消费者。


但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将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所含的有机物质转换为简单的无机物的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小型无脊椎动物、异养生物。因蚯蚓食落叶,将落叶转化成无机物,因此将蚯蚓归为消费者。


从《普通生物学》中对蚯蚓的描述来看,蚯蚓应属于分解者。但由于小学科学中并未提及分解者的概念,学生普遍认为蚯蚓属于消费者。因此,如何把握此知识点,在教学上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思考三:“落叶——蚯蚓——小鸟”食物链成立吗?


    书本上对食物链的定义是: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网络中,人们普遍将食物链定义为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其中,腐蚀食物链是从死亡的有机体或腐屑开始的食物链。以动、植物的遗体为食物链的起点,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土壤或水体中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后者与前者是腐生性关系。由腐烂的动物尸体或植物体变成碎屑,才开始被微生物所利用.在生物群聚中,大部分净生产直到死亡后,才供其他生物消耗。


    根据以上说法,“落叶——蚯蚓——小鸟”食物链应该属于腐食食物链。但在初中、高中食物链的学习中,仅仅局限于捕食食物链。在小学出现腐食食物链,是将知识点模糊处理,还是向学生清楚解释,还有待思考。

做有意义的事!
TOP
3#

立足学生   追求本真 


萧山区湘师附小    许臻蔚


    这几天有幸到萧山特殊学校参加了城厢街道新教师的师德培训,面对这群特殊的学生感想颇多。特殊学校的教室不大,学生也不多,一个班大约只有8-10名学生,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很难集中注意且对老师将的内容并无直观感受。只有当老师出示实物以后,才能勉强听教师讲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讲解同样的内容。当遇到教师讲解的内容与学生平时生活中养成的语言习惯有冲突时,学生很难听从教师的指导,坚持己见。一堂课听下来,教师的讲课重点不超过三个,学生学会的生字也极为有限,但是这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面对这群特殊的学生,教师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循循善诱,一遍又一遍的教导学生。面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时,我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吗?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过程。科学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每每有老师谈论起科学课的时候,觉得每次考试科学课成绩还不如由班主任兼职的班级教的好,科学专职老师也就这点水准。听到这样的话,我也在反思,我能比别的老师多教给学生些什么呢?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当我用看待同一个人的眼光看待整班甚至整个年级的学生的时候,我就忽视了每一个学生的特性。在特殊学校听课的经历让我明白,其实科学课就是一门生活学科,只用让学生放手去做,放手去试,才能让学生领略到科学的魅力。我作为一名科学专职教师,能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内容,也不是每次考试前的那些复习要点。我要教会学生的是一种对事物的专研精神,对科学课程的热爱之心,和对一切未知之物的好奇心。

    科学课是一门动手的学科,我不能为了成绩捆绑住学生的双手。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知识,从生活中增长经验。同时自己也要做一名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导师,而不是一名放大学生缺点的教书匠。
做有意义的事!
TOP
4#

功在平时    贵在坚持 


萧山区新塘小学    富燕飞


    本学期广角新学员的第一次研讨昨天晚上如期拉开序幕,首先博士和大家聊聊参加广角这段时间以来的收获,然后对研讨的模式进行了改动,加入对试教视频的研讨。在这次研讨中,我也提出了自己对教学的疑惑:课堂交流。


    观摩着优秀老师的课堂,我总会感叹他们学生的学习习惯真好,包括倾听,交流,以及回答问题的严谨性。每学期开学,我总是很信心满满的想建立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是往往都是半途而废,因为要注意的方面太多了,过一段时间连发觉连自己都觉得太累了太烦了,自然而然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没有进行进一步强化,学生当然也就不会注意,所以期初的各种政策得不到落实。


最近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交流特别有感触,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虽然不少,但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太欠缺了,大部分情况都停留在我和学生交流的状态。在实验过程和作业的反馈中我发现其他同学根本没有吸收学生的回答。通过的交流,博士提到了现在其他老师采用的方法:后面一位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在说自己的想法之前要对前面一位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为什么赞成,为什么反对,哪里需要补充的。然后在和其他前辈老师交流过程中,也提到了其实交流、倾听这样的课堂常规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慢慢强化,但是对学生也不能要求太多,一下子全部做好,一个学期就主要培养一个学习习惯,否则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太累了,不能坚持下去。


    触动过后,化想法于行动,不断摸索,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做有意义的事!
TOP
5#

第一次接触三年级学生有感 


萧山区宁围一小    徐玉红


    第一次教三年级的小朋友,唧唧喳喳,有点像一群不懂事儿的麻雀,一点点小事儿就报告老师,刚开始有点讨厌;慢慢地,有点百感交集!


     一、孩子们有点词不达意


T: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S:落叶比较红。


T:你能把落叶与新鲜的叶的区别说完整吗?


S:新鲜的枫叶是绿色的,落叶是红色的。


T:所有种类的叶子变成落叶后都是红色的吗?


S:不是的,有的是黄的。


T:刚才的问题,怎么回答更准确呢?


S:新鲜的叶是绿色的,落叶有黄的也有红的,它们颜色不一样


     二、孩子们没办法区分科学与非科学


S:老师新鲜的叶好看,落叶不好看。


T:其它小朋友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摇头


T:有认为落叶好看的举手


没有一个举手


T:老师觉得落叶也很好看,比如到了秋天银杏树会变得金黄,金灿灿的很好看!


有的学生点头


T:所以“好看”,“不好看”大家都有不同的感觉,没办法判别,所以我们暂时不把它作为它们的区别,可以吗?


S:好


     三、孩子们年纪虽小,懂得生活常识不少!


    比如在306班的课上,老师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大树啊?


 学生S:听。


 T:听什么呢?


 S:听声音。


 T:你以前听见过怎样的声音吗?


 S:风吃过后,沙沙的声音。 


 T:你观察得真仔细,其它小朋友还有别的方法吗?


 S:尝。


 T:尝什么?


 S:果实。


 S:老师,有些果实不能吃的,会中毒的。


 T:你知道哪些能尝,哪些不能尝吗?


 S:那些我们吃过的水果能尝的。


 S:吃过的还用得着尝吗!


 S:老师可以发微博,知道的人就会告诉我。


 S:还可以直接在网上查。


   我完全被惊着了,寻求这种生活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对孩子们的思维与生活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决定就这样上下去!


     四、孩子们极易互相启发思维


S:可以找人来尝,像古代的皇帝那样,找下人来试毒!


S:我们这是在现代那!


S:你找的人死了怎么办?


S:可以找小动物来尝。


S:小动物也会死的。


S:老师,我以前看到有些人用小老鼠做实验!


   我又惊着了,小朋友们已经讨论到生物伦理上面来了,但是只能把见到的现象从记忆中检索出来,还不能进行辩证思考,所以小红老师没有过多干涉孩子们的思考,只是请孩子们继续思考相互启发这样的问题!


T:是不是可以找别人尝,是不是可以找小动物尝,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S:可以找机器人来尝。 (显然,孩子们的思维在不断碰撞,相互启发!)


S:老师,机器人是用电的,尝不出来的!


S:那就发明那种能尝的机器人嘛!


T:希望你以后能发明这种机器人!


S:有那种检测仪器,只要切片切一点点,就能分析出来有没有毒了!


T:你的课外知识真是丰富!


............



   三年级的孩子唧唧喳喳,但是做什么事情都积极踊跃;三年级的孩子打打闹闹,但是从不记恩仇;三年级的孩子思维简单,但是极易受影响;三年级的孩子判断能力极弱,所以依赖旁人对他们的评价!


    向孩子们学习,希望自己能很快融入三年级的教学中!

做有意义的事!
TOP
6#

参加萧山区“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的感想


萧山区湘湖师范实验小学    高春雅


    9月6日,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的研训活动在高桥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研训活动,听了张青青老师执教的《植物的叶》、沈辽老师关于“小学科学评价的题目设计”的观点报告,教研员杨老师关于本学期的教研布置,以及叶晓琳老师关于“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的讲座。本次研训活动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多多。


    张青青老师执教的《植物的叶》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课前到上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在课前张老师让学生找到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坐姿,小小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张老师的以生为本的思想。又比如,张老师让学生把课前捡来的叶子放在四人小组中间的篮子里,然后告诉学生从现在开始这是你们小组的叶子,这样在无声无息中培养着孩子的小组合作精神。张老师对教材也进行了一些处理,比如,教材中一开始涉及到个人统计自己带来的叶子数量和种类与小组总共的叶子数量与种类,然后引出不同的叶和相同的叶,但是张老师则在导入阶段出示一片虞美人的叶子,然后让学生找找自己带来的叶子中有没有和老师相同种类的,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区别是否为同种植物的叶的活动,与教材的设计意图是不谋而合,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在课堂上,张老师采用把树叶贴到纸上的方式,让学生把带来的树叶分为同种植物的叶和不同种植物的叶,然后把自己小组的分类结果挂到前面的墙上,这种展示方式很直观,便于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并为后面让学生到上面来指出叶子各部分结构奠定了基础。我觉得张老师的课堂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亮点,那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比如在比较同种叶和不同种叶的活动中,张老师让学生在分类完后,在小组内进行充分地讨论,然后让每一组结合自己小组的分类来说说自己的判断依据,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有些都超过了教师所预设的答案。又如,在观察常春藤这个环节,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进行长时观察和讨论,然后再进行全班汇报,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得出了“植物的叶有从生到死的过程”这个科学概念。


    在沈辽老师的观点报告中,使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科学评价的重要性和科学评价的真正实质。在沈老师的观点报告中,重点讲到了老师在设计试卷时应该考虑的众多因素,比如学生的年龄特点、试卷的难度系数、题型与分布情况等。我觉得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就是沈老师讲到的题型与分布情况这一点,以前自己也出过试卷,但是没有向沈老师所呈现的那张表格一样具体地考虑毎一课知识点在试卷中的均匀分布。沈老师的观点报告朴实又简洁,但都是出试卷时该注意的精华点。


    写课题论文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实在是一件令人头痛却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但是听了叶老师的讲座,感觉写论文虽然很难,但是也并非不能解决。论文选题是关键,它的来源很多,比如日常教学、外出活动、与同事交流、理论书籍、网络搜索等。论文的题目也是十分重要,文章题目的表述直接影响着审阅者对文章的理解,题目表述一定要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叶老师的讲座紧扣我们的课堂教学,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我深切体会到教师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精心钻研教材,做一个有心的人。

做有意义的事!
TOP
7#

教学随笔


萧山区红山农场学校    丁燕


    这学期开始教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每一课都有实验需要学生去动手实践体验,由于实验材料的限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好在过程还算顺利。


    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实验的过程已经较为熟练,预测,实验,记录,总结,这几环节都能一一完成,但是目前发现在记录这一环节部分同学做的不是很好,他们往往是根据看到的就直接记录,不考虑记录的数据是否合理,在记录时操作的方法是否正确,一味地为了记录而记录,导致最后得出结论就比较困难了。还有就是记录在课堂作业本的表格中涂、划较多,字迹不清,不整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实验记录表格由老师发放,从老师处领到记录表格学生会比较严肃对待,在实验结束后再对记录表格进行评比,表扬记录规整的,批评需要改进的,这样两次后,学生对记录时的要求也心中有数了,然后再回归课堂作业本上的记录表,每次实验后都对每组的记录情况进行点评,效果较为明显。


    我觉得做实验也要有始有终,认真对待实验记录环节,也能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从而培养他们对待科学的严肃认真情绪。

做有意义的事!
TOP
8#

脚踏实地,做一名好老师


萧山区新街三小    钱荷文


    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在今年的9月观摩了高桥小学张青青老师的课《植物的叶》,并聆听了沈辽老师《小学科学评价的题目设计》及区教研员杨春晖老师《评价活了学生乐了》的主题论坛。


    观摩课上的非常精彩,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聆听他们的主题论坛的时候,我又学习到了许多。对于这几位老师我真是既佩服又羡慕。


    张青青老师《植物的叶》这一课,对于重难点的把握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十分巧妙得将重难点解决。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并大胆得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合作中又能够把自己的观点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及提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种类植物的叶的组成、特征,也让学生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会了自己发现只是、梳理知识的方法,为今后学会学习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主题论坛环节更是精彩,两位老师自己梳理的一些教学方法特别是关于教学评价的理解让我们耳目一新,两位老师的讲解各有精彩,原因不是偶然。从他们的理解中,你会了解到背后的心酸与付出。


    教师成长共同体给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相信我们每位成员都能够很好得珍惜这个机会,更快地进步与成长,不断鞭策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老师。

做有意义的事!
TOP
9#

科学随笔 


萧山区高桥小学    洪笑


    00后出生的孩子,对于科学充满兴趣和好奇,不仅仅只满足与书本上的科学知识,我校的顾云涛老师在他的实验室里设置了一个书架,书架上放着许多科学的书籍。比如《可怕的科学》这套书共有五大类,经典科学,另类新知,自然探秘,经典数学,体验课堂,这套书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动物王国大探秘》共包括《听动物讲故事》、《听恐龙讲故事》、《听昆虫讲故事》和《听海洋生物讲故事》,讲述关于动物、恐龙、昆虫和海洋生物的相关知识,语言风趣俏皮,知识全面细致,图画精美逼真。对于这些书,孩子们非常喜欢,读得津津有味,通过阅读,掌握了更多的科学知识。


    我也在反思现在难道只教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吗,是否应该满足孩子对科学知识的强烈的渴求。这学期我在教学中,抽出时间让孩子来读读科普书,让他们来交流学到的科普知识,比如玩雪后手为什么会觉得热?下雪天为什么路面要撒盐?干冰是什么,为什么哈根达斯店里用干冰来保存冰淇淋?有些孩子对恐龙感兴趣,通过阅读,学到了恐龙生存的年代,它的种类,灭绝的猜测等知识。有些孩子通过阅读《一粒种子的旅行》,知道了老鹤草的种子利用“小勺子”来旅行;春天开花的紫花地丁、雪花莲、报春花,它们的种子上都有美味的含油附着物,这是蚂蚁的美食,喜欢乘“动物出租车”来旅行;草莓的种子直接附着在果实的表皮上,它还利用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孩子们现在利用休息时间,非常喜欢去阅读科普书,平时还会来和我讲讲学到的新知识,他们对科学更加感兴趣了。

做有意义的事!
TOP
10#

书的观察记录


萧山区南翔小学    顾婷婷


    在校园的树木这课中,活动记录是参照教科书第7页的形式,完成树的观察记录。在第一个任教的班中,直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在现场小组活动中,孩子们观察时很是兴奋,每个小组都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活动。但是写到这个活动记录一个个束手无策,交上来的观察记录很短,措辞笼统,条理不清晰、词不达意:果实圆的,树很高大,树枝很细像外星人,树叶是正方形的。与学生在作业后交流发现:他们确实是按照我们上课时讨论的顺序,用各种观察方法在认真观察。可是像书本上这样一段记录让其仿写,通过办公室语文老师的了解,对于三年级作文还只有刚刚起步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大部分孩子都有挫败感,对此在第二个班我对于活动记录进行小小的改动,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试图降低难度:


树的观察记录       时间:               地点:                    


1、树的高度差不多(      )楼高,在校园的(            ),树干(          ),我们测量它的周长是(       )cm


2、树皮是(       )色的,摸上去感觉(          )。(拓印见贴图)


3、树冠是(           )形的,树叶的颜色(             )树叶的形状(         )


                            果实的颜色(             )果实的形状(          )


                            花的颜色(              )花的形状(           )


4、这个树叫(              )


画图:1、树的整体形状           2、树叶的样子              3、拓印的树皮


 


 


 


 


     这个班的孩子们比较上一个班的孩子,在完成观察记录时,明显在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填写报告明显缩短了8分钟左右,但是新的问题也出现了:1、孩子们为了填满报告,捏造了观察现象。比如在观察桂花树上看到了绿色的圆形的果实,问其真的看到了么,他们脆生生回答:没有。写上去的原因只是因为想要填满这些空,既然我观察的没有果实,就把上节课观察的香樟树的果实写上。2、孩子们自己的观察在无形中被扼杀了。在第一个班中,观察记录虽然有些散,但是却一个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观察特色:有的运用用耳朵听,听到了树叶被风吹的哗哗声;有的运用拓印原理,拓印了树叶的样子;还有的则应用测量的手法,把树叶的长度和宽度都测量出来了。而第二个班的孩子,明显是完成填空就是万事大吉,没有了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记录,让我深深感觉到,这次改动的不足。虽然对于程度一般的孩子有个引导,但是太过定式,可能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会更加好,这是第三次的尝试,也希望各位老师指导,给我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希望在下次教学中能有更好的效果。


树的观察记录       时间:               地点:                    


1、树的高度?我在哪儿看到这棵树?


2、树干是怎么样的?(提示:各种观察方法,以及特殊的拓印方法)


3、树冠是怎么样的?树枝上有些什么?(提示各种观察方法)


4、这个树叫?


画 图:1、拓印的树皮              2、                         3、

做有意义的事!
TOP
11#

又感受到萧山小学科学团队的力量!


 


这个“新蕊”,能不能稍微注释一二?

TOP
12#

在反复中提升


萧山区靖江二小    高霞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有幸又接了四年级,对于第一个单元,我去年第一次教的时候由于对教材也不是很熟悉,就是直接按照教材的编排教教材,今年琢磨着做些新的尝试。一个月下来,第一单元也结束了,我总结了自己的几点改进。


    首先是教材内容的先后上的改进,以前也一直在矛盾,学生对天气的几个因素如何描述还不清楚,如何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就制作出比较科学的天气日历呢?这对学生明显是有难度的,学生在没有兴趣没有目的性的情况下更难以绘制出一个长期的天气月历。于是我参考了科学论坛上的建议把第二课挪到了第七课的前面,在学生掌握了气温、风速和风向、降水量、云量这四方面天气因素的测量后再让学生来制作完整的天气日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且也很有成就感。对于降水量这一课,我事先看好天气预报知道了中秋的三天假期里会有雨天,于是我把这一课在中秋放假前的那节课上了,并让学生带足了材料,每个四人小组都完成了一个比较牢固的雨量器,中秋的其中一项作业就是让学生测9月14号那一天的降水量,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这项作业。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有些小组还做了好几个去测量,拿出最精确的那个来参赛。


    其次,是对教学内容上的改进,“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第二阶段为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最后,是第三阶段即第二课和第七课,第二课让学生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周)内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进人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周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在第一课我们关心的天气的教学中,学生在以往的生活、学习中已建立相关的经验,除了常规教学,传授课本中讲到的内容外,我还充分利用好了网络资源。我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获取天气预报。虽然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不仅仅只有网络,但是网络能让我们快速地搜索到想知道的任何一个地方的天气预报。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城市的明天的天气预报,充分体验、感受到了网络的便捷。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观测动态云图。网络上的动态云图能清晰地呈现云层移动的方向,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来推测某地未来的天气情况,此时利用网络这个教学手段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在第三课温度和气温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温度计三年级接触过,比较熟悉。在本课中学生的技能掌握仍是关键,同时也很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测一测等方法掌握温度计的用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机会。通过测量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第四课风向和风速这课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生活常识,所以我有一定的课外拓展。主要是“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知识的拓展,另外我借助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接受抽象的大气运动,对风有更好的感知。对于课本中自制的风向标这一道具,演示效果很好,学生对风向掌握得较好。


    在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的教学中,主要是课内完成雨量器的制作,1号学生画刻度,2号学生裁减,3号学生粘贴,4号学生则带着雨量器展示并带到室外取雨来模拟降水,让学生学会读数。同时学会用柱状图来描述降水的多少。课后,即中秋放假的时候实地进行降水量的测量,更清楚雨量器的运用,学以致用,也用这样的方式对后面持续一周的天气周历中降水情况进行记录。


    在第六课云的观测的教学中,在第一个班级的教学中就“根据云量多少确定天气状况”这个讨论主题,学生在讨论中陷入了僵局。于是在第二个班级中我做了些改变,让根据出示的图片判断天气状况时,学生出现了猜测的现象。从“猜测”“各种类型的例图”到“今天天气的判断”,通过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讨论,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帮助学生理清了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条理化。


    在第二课天气日历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前面的关于天气的四个因素的测量,制作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考虑到小学生很多时候是三分钟热度,如果制作一个月,相信很多时候是无疾而终,于是我把时间缩短为一周,放在了这次的国庆放假里,让学生有一个体验自己制作日历的过程。

做有意义的事!
TOP
13#

让实验成为科学教学的常规


萧山区临江新城实验小学    陈亚飞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然而,农村教学条件有限,资金短缺,教学设施落后。。。。。。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为了我们一线科学教师的难题,所以我们会选择用理论来代替了课堂的实验,选择用课件播放来代替演示实验。


   今年的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因为我有了一个师傅,在师傅的循循善诱下,我懂了一些科学课的常规做法,特别是课堂实验,教师在上好课之外的时间,一定要想尽办法去给学生找材料,给他们动手实践的机会。


   九月份接到通知,我要上一节单元梳理课,在和师傅讨论之后,我把我把内容瞄向了第三单元《声音》,内容确定了,就要开始上课了,掐指一算,加上试教的时间,我得在两周半内把课上好,想想时间好紧啊,内容又不能少上,所以我把好些课堂实验都忽略了,整堂课下来,基本上就是我在讲,学生在下面云里雾里地听着,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最多就是看些演示实验,经过2周的奋战后,我终于把课上完了,要开始磨课了,第一堂课下来,我真的好恨自己啊,当初为什么要偷懒呢,因为没有自己动手实践过,都是听我讲讲的,遇到叫他们自己操作的时候,一点头绪也没,只是觉得这东西真好玩,全然不顾上面喊得起劲的你。课后师傅也给我讲了好多要注意的地方,还嘱咐了一些要我上课要再去补的实验。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常规,我们要发挥实验的优势,吸引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实验真正能走进我们的课堂。

做有意义的事!
TOP
14#

六上教材中值得商榷的地方


萧山区长山小学    瞿金虎   


    教科学还只有一年,可以说是一个新手,因此我看教材总是特别仔细,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而教错,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发现科学教材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于是就记录了下来。
    1、六年级上册第一课《使用工具》中有这样一句话——“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言下之意,机械的作用有两种,省力与方便,两者只能居其一。可是好多的机械是既省力又方便的,所以这样来概括机械的作用,觉得不太妥当。
    2、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8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我们使用的能量中------”,而且这句话在课文中多次出现。这里的“使用的能量”一词正确吗?能量该如何使用?应该是“使用的能源”。
    3、六年级上册《谁选择了它们》一课中,“选择”既包含自然的选择与人类的选择,可我觉得也应该有物种自身的选择,例如动物在选择配偶中,就会挑选美丽的、健壮的动物作为求偶对象,动物间还会因此进行激烈的角逐。还有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进化出了许多的本领,例如拟态、保护色。这里既有环境的选择,也有动物自身的选择。
    4、教材在编排中也存在问题,没有考虑到具体的时令,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应该放在第一单元,这时候正是昆虫非常活跃的季节,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比较容易。可是安排在第四单元,那时候校园里很少看到昆虫的踪影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这只是我的一些个人的观点。

做有意义的事!
TOP
15#

资料真全,顶一个
TOP
16#

美术与科学课堂有效结合


 萧山区鱼浦小学    方春波


    我们学校是新建造的,除了教学楼可以使用,其他都还在建设中;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我们的科学教学。我所教的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第二课《校园的树木》,由于学校还在建设,绿化都还没搞,可观察的树也没有;教室多媒体还没装,也不能图片展示;就一味的听老师讲,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真是太枯燥,马上就会对科学课失去兴趣。正当我犯难的时候,我发现小学生很喜欢美术课,喜欢画画;于是想到可以让学生画自己脑海里的树开展科学课。


    《校园的树木》中的观察树木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校园的树木,分别从树木整体形态,器官的角度来认识植物的结构。课堂上,首先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顺序是有远及近的。引导学生从远和近两方面来观察树木。先是远看,请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中远看的树;台下学生观察,需要补充的,自己上去完善,等学生完善好了,一幅很直观的树木图就在黑板上了,老师就结合学生所画的对树木进行了分析,得出:从远看的角度,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根、树干、树冠组成。接着是近看,让学生在原有所画的树上进行补充(开花,果实,鸟巢,小鸟等),等学生画全以后,老师结合学生的画很顺利的将树的器官得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通过画画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也将课堂需要的内容自然而然地画上去,由于都是学生自己画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课堂上学生格外积极,争着上台,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我后面的科学教学积累了一个不小的经验。

做有意义的事!
TOP
17#

参加“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有感 


 萧山区浦阳镇小    高莹燕


    2013年9月6日,我参加了本学期第一次小学科学研训活动,活动在高桥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安排了观摩课,观点报告,还有专家讲座。我有幸参加,全程参与,收获满满。


    先谈谈高桥小学张青青老师执教的《植物的叶》。上课伊始,张老师提醒孩子们用最舒服的姿势上课。接着拿出了虞美人的叶子,让孩子们找找与老师手中一样的叶子。不仅暴露孩子们的前概念,而且也换起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二汇报叶子的不同点时,我不得不佩服高桥小学的孩子,这是一群了不起的孩子,他们观察的非常细致:颜色、叶柄、边缘、形状、大小、粗糙、光滑、有无洞、斑点、毛、气味、叶脉、叶尖。对于孩子们汇报这些不同点,张老师都有很好的介入,如:你怎么知道粗糙的?根据什么判断?等。课的最后,孩子们总结出,叶子和人一样都有从生到死的过程。我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


    再是沈辽老师的观点报告《小学科学评价的题目设计》,沈老师认为,科学评价的实质,不是一张试卷,不是奖惩,而是寻找新起点。教研员杨老师从教坛新秀选拔讲起,指出了课改的方向,“吃透”教材,“看透”学生。


    下午是叶晓琳老师的讲座《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叶老师结合自己撰写论文的经历,从选题技巧、题目推敲、摘要的写法、提纲的架构、材料的删选、编辑的规范六个方面,毫无保留的为我们讲授了论文撰写的技巧。叶老师说,论文选材其实来自日常教学、外出活动等,选题是切口要小,表述要科学,而且有副标题时,不要忘记它的补充的作用。最后,叶老师还非常细致的为我们讲解了论文格式,大标题的字号,一般是三号、小二、二号,摘要用黑体,摘要内容用楷体,正文用小四宋体,附件仿宋五号等。


    一天的活动很快结束,知识量很强大,需要我慢慢消化。新学期得加油了。

做有意义的事!
TOP
18#

教学随笔 


萧山区楼塔镇小    华烨


    刚刚带出了一届6年级,这学期学校安排我去教3、4、5三个年级的科学,第一感觉,三个年级学生的差异应该很大的吧。


    三年级科学作为小学科学课的起始年级,学生们对这门课充满了好奇心。在我去上第一节课时,就充分感受到了学生的热情,一张小嘴说个不停,恨不能把他们说知道的全部告诉你,在教植物这一单元时,学生的兴致非常高,不停的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熟识的植物,带学生去校园观察时,更是兴奋,观察的时候别提有多认真了,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花的颜色,树杆的粗细甚至还用米尺去测量,快下课了,学生还是意犹未尽。


    四年级最先接触的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关于天气的内容,学生也是很热情的参与在课堂中,尤其在制作风向标时,个个跃跃欲试,所以我改变了一下教学进度,请学生准备好材料,专门花了大半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制作,组内同学也可以对其他同学做好的风向标提提意见。在完成了以后,刚好那天天气也比较配合,就带着学生去操场上,用自己所做的风向标去测今天的风向。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五年级的课堂相对三四年级而言,显得稍微沉默一点,积极发言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对于实验的兴趣却是有增无减。同桌合作探究绿豆发芽的条件,每位同学都自觉参与,那认真劲别提了,下课的时候经常拿出来看看又没有发芽,学生也经常来问我,怎么还没发芽啊,是不是不会发芽了。当班级第一粒种子发芽的时候,大家像是看什么稀有物体一样围上去观察,等到自己的种子发芽了,个个都拿出来炫耀,还问我是不是可以拿来吃。我都被他们逗笑了。


    无论在那个年级上,科学课作为一门实验课程,它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问题。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


而我们老师作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引导者,在课堂上应该尽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目标,通过引导、激励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进程,他们才能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去发现和领会科学的乐趣,


    我们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吧!

做有意义的事!
TOP
19#

照本宣克?还是照本宣科? 


萧山区戴村镇小    李佳瑜


    前几天,我试上了一节六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在讲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的时候,我也是按书本上的两个实验进行了验证性的教学,验证完了之后发现,这两个结论根本不能得出这种气体便是二氧化碳。可是如何才能更有利的来说明这是二氧化碳呢?我们是否能够找寻更多的方法来验证呢?我是不是可以在参考书本的基础让我的科学课堂更加严谨呢?


    一番思来想去,我还是不得解。后来,我终于在师父的提点下,想到了可否利用对比的方法来排出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气体,添加一些额外的验证实验,让这个二氧化碳的得出更具说明性。


这堂课后,我想到了我以前的科学课,好像基本上的课堂我都是按照书本知识讲解,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们真正学到科学知识,让我的课堂不再是“照本宣科”呢?作为新入门刚刚满一年的新手,我还是有点迷茫。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0#

教学随笔


萧山区金山小学    冯水金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更是种植希望的季节,伴随着暑假的结束,新学期又开始了。度过一个愉快暑假的师生们都来到学校,校园一下热闹了起来,各项开学准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校园里处处回荡着欢乐的笑声,那张张鲜花般绽放的笑脸,那个个忙碌轻快的身影,那阵阵清脆悦耳的欢笑声,整个校园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从朝晖到金山,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激动,这种心情充斥了我半个月。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加上一些身体上的原因,学校给我安排了四年级三个班的科学,还有五六年级的劳技跟品德,一个星期共12节课。科学课少了,其它课务增加了,难免有些不适应,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比如课堂的管理以及驾驭能力,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现在的学校比较小,今年又正逢扩班,学校把仅有的音乐教室,科学实验室都拿来做学生的教室了,以往的科学器材都被整理了,科学课最担心的就是没有实验器材,那怎么办呢?我也向学校领导反应过这事,他们说尽快会解决的,当务之急只能向兄弟学校借器材,克服一下眼前的困难。从开学到现在过去快一个月了,自己也适应了新的环境,新的课程,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相信会更好的!


    没有实验室没有器材的日子估计还得延续一段时间,我们只能克服困难,尽量想尽办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堂!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1#

教学叙事


萧山区朝晖小学    付丽英


    最近,给302班上科学课,突然发现有个女孩很喜欢举手,可是每次请她回答问题,回答的内容和我问的完全没联系,比如今天我问“你还知道哪些水生植物?”可是她却回答说那个是海里的(他前面有个学生回答说海星)。这样情况前几节也出现过。


对于这个女孩出现的这种情况,引发了我对她的关注,我发现在课堂中当大家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时,她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人也是侧着坐的,偶尔会听一下,偶尔会举手。在其它同学回答问题时也不能很好的倾听。


    课后,我深深的思考了下,我想可能这个女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窗外的鸟叫声。平时的学习习惯也不太好,上课听课不太认真,但是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却是比较高的,也比较有想法,也比较喜欢思考。比如每次虽然她回答的内容和我问的不一致,但是她讲的还是和科学有关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内容。当然这些原因还是我自己个人的猜测。


    为了更加深入的找到原因,寻求对策,我打算寻找机会和这名女生好好谈谈。了解她内心的想法。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2#

一个故事    一群天使


萧山区党湾一小    赵丽娜


    一个故事让我见到了一群天使。


    开学之初,接到一个新的年级。按照惯例,第一课便是始业教育。这一课,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我,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新的老师面对着新的学生,新的学生适应着新的老师。于是总有讲不完的条条框框,总有说不完的规规矩矩。等到课上完了,我也开始了满心欢喜的期望,期望着学生的遵守。可是事实总是没有预想的美好。


    比如科学课需要在实验室上,且实验室是公共教室,为了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卫生,我要求学生在上完课离开座位时摆放好自己的桌椅并带走自己的垃圾,同时留下2位同学最后进行协助整理。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还是有一些学生没有“保持人走整洁”的习惯,每次到最后只能由协助的同学帮助整理教室。看着这一切,我只能感叹一句:这是一群小魔鬼!每节课都强调的,怎么就记不住,是懒得整理故意的吧!


在多次强调无效的无奈之下,我只能改变策略。给这些孩子讲故事,一个我无意间看到的真实的故事,大致意思是:一般正确的处理口香糖并扔进垃圾桶只要1分钟;如果为了个人的方便,随意的往地上吐只要1秒钟;可环卫工人需要花15分钟才能清洁干净。数据之间产生的强烈的对比感让这些学生有点震惊,于是我把故事影射到教室整理上,告诉他们:每个同学“保持人走整洁”的习惯其实只是顺手的事情,为什么还要麻烦其它同学花下课的休息时间进行整理。这一点小小的挑明让学生似有领悟。之后的科学课后,教室的卫生一直保持的很好。


    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孩子只是带着魔鬼面具的天使!一个故事摘掉一群孩子的面具,露出一群可爱懂事的天使!这样的结果,让我也小有成就感,更让我坚信教育的力量!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3#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萧山区临江一小    於丹萍


《做一个生态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为了把这节课上好,课前我让每一小组的同学都回家准备各种各样的容器、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小鱼、螺丝、乌龟等他们尽可能想得到的生物,尽管材料准备的不像书本那么丰富,可看到孩子们那股学习的快乐的劲儿,我很知足了。       


这节课我是讲了4遍,可每讲一遍给我的感受却不同。反思一下自己的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深入研究,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鱼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


2.因为是实验课,所以学生的纪律难免不好。当然也与我的教学组织有关,比如小组在设计建造方案和制作生态瓶时,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忽视了评价的标准,只是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生态瓶,其实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在评价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生态瓶,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对他们这节课的总结,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收获了不少,让我对今后的实验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明确了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基本模式,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在实验室上好科学课?我想这将是我们所有科学老师今后都要思考的问题,值得探究。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想我们的科学课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4#

小杆秤点滴


萧山区党湾一小    杨望祥


    小杆秤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小制作,看着孩子们课间时不时地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看着他们脸上满意的笑容,我心里不禁想道,其实科学课只要教师自己重视,孩子们也会重视,甚至会喜欢(相对于语数英学科)。孩子们在制作小杆秤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1)提绳没有固定好,在杆秤上可以自由移动。


经统计,六成孩子做的小杆秤提绳只是系在秤杆上,没有设法固定。对此,我让孩子们相互借阅杆秤,看看别的孩子杆秤有什么优势。很多孩子都能意识到打洞,或者在秤杆上刻划凹槽以固定提绳。


2)秤杆或者秤砣过重,导致被测量的物体有质量要求,而且测量也不是很准确。


3)标刻度时,一般都是50g的倍数,因为实验室只提供了50g的钩码。(教师应该提前准备不同跨度的钩码或者砝码,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杆秤选择合适的钩码或者砝码来标刻度。)


4) 在吊秤盘时,由于吊秤盘的绳子没有对称或者绳子有长短,导致秤盘倾斜,放称量的物体时要十分小心,否则物体很容易倾倒出来。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5#

学以致用——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有感


萧山区新围小学    沈佳英


    新学期,新开始,新机遇,新收获。9月6日在高桥小学举行的“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作为其中一员,收获颇多。一天的活动,张青青老师的精彩课堂,沈辽老师的观点报告,教研员杨春辉老师的讲座,下午专家的指导,给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下面就针对张老师的课,以及我学“艺”后谈谈我的感受。


    张老师上的是《植物的叶》,因为我教的也是三年级,所以更加留意了张老师的课堂设计。首先值得我学习的是班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不仅能响亮大胆回答,才三年级的他们知识面很广泛。就从“观察叶子分类找依据”环节中,学生观察细致入微,所找出的证据非常到位,可以看出学生平时的观察习惯非常好。这是需要老师在平时课堂上循循善诱的。另外在观察常春藤环节时,真让人耳目一新,真佩服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活跃思维。学生把同一枝条上不同叶子的形态时期比作人的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更直观清晰地让学生理解了植物叶的生命过程,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实情,也体现了本课的核心概念。


为了学以致用,我也以这堂课在校上了公开课,在准备期间深刻体会到了张老师为这堂课所付出的努力。我在准备时预设了可能学生准备不到位,所以多收集了一些树叶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条件关系,不能让每组学生把分类贴图展示,所以我设计是老师自己准备四张贴图。(第一张是两片枫树叶,从形状上比较直观;第二张三片金边黄杨叶,从颜色上很清楚;第三张三片吉香叶,但颜色不一样,用于引出问题。第四张是几种不同种的树叶。)在课堂上让两组学生介绍他们的分类情况,但由于大部分同学对同种树叶概念不清,所以分类较难。所以我就展示了前三张贴图,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叶边缘等方面下手比较,通过这样的引导,在让学生对本组分来进行修正,巡视后学生能正确分好。幸好设计了贴图展示,学生看起来简单,可想而知张青青老师的板书展示是一大亮点。


中间我设计了落叶与新鲜叶的比较,学生能从颜色,软硬度来比较,但没有学生能提及有无生命,只能由老师直接叙述,幸好安排了此环节,才能引导到下一环节。


    我的课堂最后观察同一枝条上的叶子只用课件展示,学生观察到的东西比较少,片面。我想还是得想张老师那样让学生亲自接触,这样会发现更多,学到更多,而且印象更深刻。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让学生彻底体验到植物中的生命过程。


    最后在总结时再回过去看三片不同颜色的吉香叶,学生明白了其中原因,是同一种叶,只是不同生命时期,让课堂得到了升华。


    如此下来,我最深的体会是,不能光看而不做,要学以致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会有更多新发现。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6#

如何让孩子养成持久记录数据的习惯


萧山区临江一小    诸雅红


    这学期开始将近一个月了,去年一年都没有接触科学教学,这个学期开始,回归专职科学职位,内心按耐不住的开心,还有想要好好带孩子开心上课,想要让孩子真正爱上科学的想法一直扎根在心里。因此我花了几天来研究四年级第一章的内容。  


    感觉《天气》这一章看起来内容很少,但是要上好真的很难,拿《风向和风速》这一节来说,这节课从知识内容上说,分为两部分:风向,风速。从动手活动来说,又有两个活动,一是制作风向标,二是制作一面小风旗。在制作风向标的时候,有几个难点:(1)中间的吸管实在是难找,要够长才能转动起来,另一方面,学生拿捏不好到底应该多灵活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风向标。(2)学生对方向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还处在纸上谈兵阶段,实际生活中辨别方向的能力还很弱,因此在用风向标指示方向时,还要借助指南针,复习指南针的用法。这又占据了一部分时间。(3)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他们总是和“红旗飘动的方向和风向相反”混淆。作为教师也很难解释这里的原因,只能说:风向标是一种测风速的仪器,仪器指示的方向就是风向。或许拿一个真正的仪器去室外测测会更好吧!如此这般,这节课短短40分钟远远不够。如何精简课堂又突出重点,是我这学期将要好好思考的方向。


    这一章中,所有的数据,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以及云的观测都需要一个长期观察记录的过程,我虽然下发了表格,但是却很少有同学每天都在记录的,不记录,就难以找到天气的规律,也就失去了上这一章《天气》的意义,我想还是需要想一些办法,来保持学生观察记录的兴趣和和习惯吧!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7#

由学生实验想到


萧山区临江一小    黄盈


    今年我带的是五年级,开学一个月来,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在这一单元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实验,学生对于做实验充满了兴趣,但在实验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一、集体实验比个人实验有效果。


在种子发芽与生长的实验中,由于实验所需时间较长,学校场地有限,我让学生回家培养绿豆芽。结果一部分学生由于培养不当或者其他一些因素,致使实验失败;一部分学生实验虽然做了,但由于对改变的条件控制的不严谨,从而使得实验结果与事实相反了。如一位学生做了种子发芽与空气是否有关的实验,她在对照组中蒙上了保鲜膜,就认为此为无空气的条件,忘记考虑杯中原来就留有空气,故她的实验是失败的。另外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由于实验的时间较长,一部分学生的坚持性不够,实验的效果就没有四年级观察天气的效果好。四年级观察天气我是让学生在校分组观察记录并汇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高,互相之间监督持续性好,观察的结果经同学间相互探讨后,记录的也更清楚详细。如果种子的发芽与生长的实验在学校培养,我想学生实验会更认真,也能想到更多的办法来控制各个变量。


    二、基于现象提出新的问题。


中秋假期中,我让学生回家自己制作一个生态瓶,放假结束后,班上有十几个孩子将他们的生态瓶带来了。十几个生态瓶放在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一下课就围着生态瓶转。观察着各个生态瓶,学生也在发现它们的不同处,有的生态瓶中小鱼多,小鱼死的就快,有的水浑浊,小鱼生活的也不好,学生在观察中,对小鱼死亡就有了自己的见解,然后同学间开始激烈的讨论,讨论中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

    学生的思维有时候比我们还要开阔,他们有着各种奇思妙想,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8#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有感 


萧山区义蓬四小    赵燕娜


    上学期,参加了小学科学教师共同体的选拔。很荣幸的,成为了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一员。虽然没有进入“联合发展协同体”,但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自己各方面的实力真的还不够。并且对我这样的兼职科学老师来讲,能出来研训本身就是一次相当宝贵的经历和机会。因此,我也特别珍惜。


    9月6日上午,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怀着一份憧憬,带着一点儿小兴奋,我来到了萧山区高桥小学,参加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专题研训活动。走进阶梯教室,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盛大”。来自全区各小学的160余位科学教师齐聚一堂。当然,也遇见了以前的同学和久违的朋友,心情很是激动。


    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分为教研课、观点报告和专家讲座三个环节。


首先,是张青青老师执教的《观察、描述植物的叶》。张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让我这个没有听过教研课的科学兼职老师大吃一惊,原来科学课可以上得如此轻松和有效。张老师紧紧抓住植物的叶也是有生命的这条主线贯穿整堂课,主要以观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思考交流—拓展延伸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植物的叶所具有的生命特征。


    其次,是萧山区名师、云石小学沈辽老师的观点报告《小学科学评价的题目设计》,以及区教研室教研员杨春晖老师的观点报告《评价活了学生乐了》。两位老师告诉我们,科学评价的实质并不是一张试卷,也不是奖惩的手段,评价是为了寻找新的起点。杨老师告诉我们,对某节课教学难点的把握和处理,归根到底要回归课堂,吃透教材,看透学生。不管何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后,是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叶晓林老师做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的讲座。叶老师从选题的技巧、题目的推敲、摘要的写法、提纲的架构、材料的删选、编辑的规范6方面把论文的撰写技巧讲得清清楚楚,让我对论文的撰写有了更深的了解。


    总之,此次教研活动让我很兴奋,很激动,当然还有很多的收获!

做有意义的事!
TOP
29#

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之随想


萧山区益农镇中心小学    韩良


    课外活动,我认为一方面包括科学课上的课外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在课堂上无法正常开展的,比如组织三年级学生进行养蚕、种植凤仙花、四年级学生开展制作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五年级学生开展制作生态瓶、六年级学生开展搭一个西瓜拱活动等等;另外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科技社团的一些活动,比如对一次性物品进行调查研究、对乡村水污染久治无效的调查研究、对乡村农田杂草危害影响粮食安全的调查研究等等这些活动。这些活动相信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就是引导学生参与的兴趣,此外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开展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是科学课上的一个课外活动,只有自己感兴趣,才会自己愿意去实践。例如三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养蚕,但是现在周边桑树很少,一下子找不到桑叶,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桑叶,在学生养蚕的过程中,让学生坚持每天写养蚕日记,把学生每天养蚕的心得同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疑惑记录下来,到时和同学、老师交流,还可以用照片的形式,把养蚕的整个过程用照片的形式拍下来,这样配上日记就更加生动形象,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养蚕交流会,把每个学生的养殖经历和其他同学交流,在这期间,我觉得我们老师要定时地鼓励学生,询问学生活动开展情况,让学生重视课外活动同样跟课堂学习一样重要,而且更加有意义。最后,我们老师还可以把课外活动纳入科学学习评价中去,争取让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在参与的同时,把活动顺利开展好,我觉得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所以我认为老师可以和家长共同探讨,帮助鼓励我们的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好课外活动。


    关于如何指导学生写学科学小论文,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往往学生遇到一个比较疑惑、又感兴趣的问题,如果我们老师得以正确的引导,“如果你课外开展这个活动之后,就会明白的”,很显然这时候就激起了学生课外探究的欲望,他就会想让老师帮助如何有序开展这个活动,这时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让他自己带着疑问和信心去完成开外活动,并把学生开展活动的原因(遇到的疑惑)、如何开展活动(用照片记录下来),期间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又是怎样解决的(我得出的科学道理),这些用文字的形式把它完整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科学小论文,当然还没有成稿,这时,我们老师可以借助我们语文老师的力量把学生的小论文得以修改,让学生在修善自己的文章,把这些小论文发到小学科学网站上,同时也可以投稿给一些杂志参加评比,并在班级里进行评比表彰,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写好小论文的积极性。

做有意义的事!
TOP
30#

网络培训随记 


萧山区瓜沥二小    陈佳丹


    近日网上参加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受益匪浅。激发了我一些解决学习问题的思路,就是从理论高度引导教师学会分析和解决学习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有爱心、耐心、和认真的思考,就可找到一些探索学生学习问题的"药",掌握解决学习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书中指出比较常见学生的学习问题,有厌学问题、偏科问题、学习坚持性问题、粗心马虎问题、预习与复习问题、作业问题、时间管理问题、阅读问题以及合作学习问题等,作者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改进的具体策略,这正是我们老师应该认真学习的经验。小学生的学习问题有很多,结合现实教学工作和书中的知识,我浅谈一下自己对厌学问题的一点思考。


  现在学生的厌学症是目前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少年儿童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厌学症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 、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厌学的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和教师因素和自身因素:


一、社会与学校方面的因素


  应试压力下的学校教学造成了学生厌学:现在有很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只有学生的成绩,素质教育没有认真落实。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经常以增加作业量、延长教学时间等来换取成绩,从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到很厌恶。


  因厌其师而倦其道:记得我认识的一个学生在上初中的时候,非常厌恶他的英语教师,每当他上课的时候总是对他有很大的意见,因为他的存在他也就非常厌恶他的英语课,造成他的英语成绩非常的糟糕。可能是这位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到兴趣,这也是老师过分追求成绩所造成的极为不好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行为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反而给学生种下很不好的印象。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只看重学生的学习分数。学生放学后,学生除了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有些家长还会给学生留许多作业,望子成龙,期望过高。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过分地追求分数,反而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他们还会乐学吗?有少数家长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分数考的不好,就过分严厉地批评,不是打就是骂,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从而也导致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自身原因:


  学生存在着明显的智力发展不平衡,如,有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一学就通,但也有一些学生就是不入门,这就是智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产生偏科的严重现象。


  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没有确定"我为什么学"、"我学了有什么用"等,搞不清自己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倾向,没有奋斗目标,就没有学习动力。


  另外,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自觉性低,基础差,缺乏自信心,不能持之以恒,学不下去,认为自己什么什么也不行,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知道了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我们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鼓励,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有良好的学习倾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时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创设生活情境,寓知识于生活中,让学生愿意学。这样,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我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4、教师与家长双管双教。


  为彻底克服学生的厌学症,必须和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积极找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怀与期望,从而树立一种我要学习的内心驱动力,真正改变学习态度。


  书中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专心从事教育人的事业。

做有意义的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