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听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 马新银
2011年4月5日,一个特殊的日子----清明节----我的生日----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几个学友一起在华东师大的秋林阁给我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
“楚天中小学校长教师卓越工程”培养项目之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97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文科大楼1009室聆听了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的学术讲座《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从“有效教学”谈起》,整整一个上午,足足三个小时。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看起来像个刚出校园不久的小伙子,他讲课的PPT很独特,别人是现成的,他的是却现场生成,边讲课,边输入关键词。李教授的语言诙谐幽默富有激情,旁征博引,妙语联珠,激起共鸣,让人感染,讲座内容详实、启发性大、操作性强,三个小时的讲座如和风阵阵,拂散陈腐乏味的迷雾团团,高山流水,兀自凸荣,更像课题中提到的那样充满着生长的气息萦绕心田,引人反思。
讲座回顾: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李政涛教授讲了以下四个观点:
(一)抓住一个关键字:“实”
李政涛先生是叶澜教授的学生,他首先阐述了叶澜教授的“五实”: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丰实”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4、“平实”——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真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未经过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有缺憾,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这“五实”不能逆推!
(二)理解一个关键词:“有效”
框架一、理解“三效”。一是“有效益,就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二是“有效果”,就是学生能够发展;三是“有效率”,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框架二、理解“八效”。一是“全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明星学生;二是“广效”,视野要宽广;三是“远效”,成效能持续长远;四是“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五是“强效”,关注兴趣和需要;六是“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七是“速效”,直接对准目标;八是“奇效”,能化腐朽为神奇。
(三)思考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1、教什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哪些可以教,哪些不可以教,做决定时要对照课标、对照学生发展的需要,回答“我为什么要教?学生为什么要学?什么内容可以不教”?
选择的原则有四:原则一是学生已会、已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原则二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原则三是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原则四是学生认为需要的,是重点要教的。学生发现不了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的应该提出来教。学生的立场和教师的立场两者要兼顾,不能偏重于任何一方。
2、怎么教?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要适合学科特点,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状况,适合教师特点
3、教到什么程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基于能级,确定教到什么程度。
(四)必须明确“五个点”。这“五个点”是: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习惯养成点,考试关注点。
二、应该建立怎样的“有效教学观”?
报告中,李政涛教授谈了自己的“有效教学观”。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诠释。
1、什么是好课?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一)教学设计
备课之前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挑战点是什么?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二是突破点是什么?难点和障碍点?三是提升点是什么?原有基础、水平?
(二)教学过程
1、开放的生长。一是底线是什么?二是开放什么?——时间、空间、权利(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
2、扎实的生长。扎实从何而来?一是扎实在于清晰:学生清晰、内容清晰、目标清晰、方法清晰、环节清晰(每个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困难和障是什么?不同环节间的衔接、转换、关联点是什么?)、指令和要求清晰。二是扎实在于细节,比如什么是有效的小组的合作?第一步,从同座两两合作开始,学习相互倾听、复述;第二步,小组合作,分好工,要求弱者先说,强者补充;第三步,小组代表发言(组内解决了什么,没有解决什么?);第四步,评价与反馈(检验小组合作质量);第五步,引发组际交流、互动(或补充、回答、质疑);第六步,全班交流,生成资源,相互补充。第七步,心中要有两套板书(捕捉资源,提供支架,动态生成)。三是扎实在于停顿,什么时候停顿呢?在教学亮点之处停顿、在教学错误之处停顿、在教学需要和困惑之处停顿。四是扎实在于运用,不要让学生的积累沉睡。五是扎实在于写练,如孙双金老师曾总结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
3、温暖的生长
课堂是一段温暖的旅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温暖的教育者,要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
聆听了讲座,如何让我的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也是我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要有学生立场。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立场意味着学生的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要认真解读课标和教材,认真解读学生,重心下移,要知道学生已经具有什么?目前学生还缺什么?学生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放手能让他们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交流,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别出心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其次是过去我们事的意识很强,但是人的意识很淡,很少思考事情成了,做事的人成了没有。在新基础教育改革中更应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来促成事。再次就是要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无论是知识、情感、思维、还是语言等等的育人价值,培育健康主动发展的人,也就是培育生命自觉。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对自我的生命自觉,即明自我;二是对他人的生命自觉,即明他人;三是对环境的生命自觉,即明环境。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咀嚼李政涛教授的教育箴言吧:“公开课最炼人,家常课最养人”,“教学起点,从学生不会不懂的地方开始!”“教学是停顿的艺术,是等待的艺术”,“每个教师都必须具备课感,即课堂的推进感和生长感!”“不要让学生的积累沉睡在笔记本上”,“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