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关于核辐射,请了解些基本常识 [复制链接]

1#

[转帖]关于核辐射,请了解些基本常识

 

关于核辐射,用常识说两句
首先我们打开世界地图,看一下日本和中国的距离,再来说核电厂泄露,最严重的切尔诺贝利核爆炸放射尘埃的确扩散至了其方圆超过1200公里的欧洲大陆,但只有乌克兰本土的人们才受到了真正意义的伤害,因为扩散后的放射物其浓度已经大幅降低,至于今天距福岛超过2000公里的中国沿海居民已经处在危险之中,确实有些危言耸听。状态所说的这个范围,辐射能穿越日本海穿过朝鲜半岛,辐射到中国,那当年整个俄国应该已经都被遗弃了,而不是只遗弃核电站旁边的那座城市。纵观之前发生的事故,泄露的核电站对人体有明显伤害的半径只有20公里到100公里。另外说“最好别接触海水”,整个美国的所有核弹试验基本全是在海洋中进行的,那是不是几十年前就应该别接触海水了?虽然我不是学物理的,但我知道全世界的海水有13.86亿立方公里,就算把福岛发电厂的全部核燃料倾泻于海水中,也会被大海稀释成10的负24次方微克每吨海水的计量,那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海水中本身固有的核物质含量都要高于这个数值上万倍。

至于穿白色的衣服可以防辐射,这就更缺乏根据了。若一个发电厂都有这么大的威力,朝鲜也不用研究核弹了,中美朝一起研究发电厂就行了,这才是核制约,能辐射到2000公里外的中国,穿越高山和汪洋,可惜被你一件白衣服挡住了。很多说法提到吃碘,它的原理是核反应堆爆炸瞬间会产生放射性碘的尘埃,人体若吸入,则会被甲状腺吸收,人为吃碘会让甲状腺的碘含量处于过量状态,这样就不会吸收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碘了。不过这只有发电厂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居民才有这个必要,因为放射性碘尘埃扩散范围很有限,再远其浓度就会小到可以对人体不构成伤害;另外吃碘也阻挡不了铯的辐射。而让2000公里外的沿海人们一直处在碘过量状态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且碘过量本身就会致病。

再次打开地图=.=,这次用数学来分析,福岛核电站为圆心开始画同心圆…如果说在2000公里外国内沿海城市的人们都会因为辐射产生任何影响,那包括东京在内的几十个城市都在福岛为圆心200公里的半径,球的面积v=4πR3/3,浓度应当是我们这里的1000倍,而因为扩散原理,实际浓度要比1000倍还要高很多。如果我们沿海都受到一点点辐射影响,那大半个日本都要遭受几千倍的影响,而韩国也是我们的几十倍,所以,如果真如状态所说的咱现在都要戴口罩不接触海水了,那韩国昨天就应该弃国而逃了。

另外,值得欣慰的是,上述是理论上向四周的扩散,因为福岛电站在日本东侧,核物质尘埃恰会随着三月季风和洋流吹响太平洋,进一步降低了内陆的风险,并且我们和日本隔海相望,并不共享饮用水系统,所以各种担心目前来看都是多余的。

很多人说到了原子弹和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半衰期不同,因此不能拿来比较,我想他们一定是忽略了自然界的稀释作用。正好前一段时间看了《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这部科普片子,提到了这座叫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被遗弃的叫Pripyat的城市,相信在东欧留学的人一定都知道,因为事后对电厂本身的各种防护处理包括后来的密封整个反应堆,20多年后,城市里的辐射量以接近了正常,也有动植物繁衍生息,人可以不用任何防护的站在城市里,很多当年被迫疏散的人现在已经可以申请亲自返回故居观仰。相反广岛和长崎有记录是三十年后才恢复了正常。所以相比理论,事实更有说服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16 21:08:3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2#

好资料,用科学说话。也转载使用。
TOP
3#

核辐射那么可怕吗?


真的怕辐射,那我劝你关闭所有电源。


如果真的殃及中国大陆,那日本人还有生存希望吗?


日本才撤离了几十公里,会辐射到大陆,会影响健康?放一百个心好了,没事。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4#

教育我们的学生用点科学头脑做些实际思考,少些盲目和恐慌,真得很重要。
TOP
5#

说的有道理哦

TOP
6#

有道理,可以向学生宣讲这一方面的知识。
qq:903541642 我是一只狼,还是一只沉默的狼。 现在的沉默是为了以后的不沉默!
TOP
7#

好资料,值得推荐学习。
TOP
8#

想到那些疯狂买盐的人,真觉得可笑! 其中也不乏知识分子。

TOP
9#

回想人们当时抢盐如今又退盐的变化,我要说国家再强大国民素质不提高也不是什么强国。
TOP
10#

多学点相关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到用时方觉少。


 

追求工作室:http://www.zhuiqiu.name
《科学播客》:http://www.kxboke.com
科学教师之家:http://www.kxboke.com/kxjszj
科学维客:http://www.kxboke.com/kxwiki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