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分站教学下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行动研究
(课题)
邓文娥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迎着世界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科学教育改革,其课程已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师生的生活。并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昭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支撑,而新的教育理念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必将彻底取代传统的、过时的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的科学教育主要还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没有从本质上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改革原先重知识、轻技能,重概念、轻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列为科学教育的重点,变单一的科学知识为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为引导学生走向自然、生活和社会,变教师为中心的训练为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探索过程。正如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到:“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或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实践活动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实践活动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非常重视让学生在老师正确地指引下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活动,并且自发地设计和组织活动。在这样的科学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到了科学方法,锻炼了实践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2002年,我校开展小班分站教学的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分站教学受到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欢迎。两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有了一定的收获和积累。在参与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尝试了选择一些紧贴社会、学生学习生活、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研究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实施分站教学,结果发现学生在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自主探究中,较好地掌握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树立科学探索精神,形成一种内在的素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科学意志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基于以上认识和准备,我们提出了小班分站教学下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试图通过行动研究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及课外教学活动的活动组织形式作一些探索,以期对小学科学教师在活动组织上提供可供借鉴和操作的思路和形式。
二、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小班分站教学下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是指教师依据课程计划的要求, 把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把握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活动,依据课程计划的要求,进行分层分类的加工,按一定的依据把学习材料分成不同的站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开放的现实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学生自主选择站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亲身经历进行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理论基础
1、我们把现代建构主义作为“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主要理论基础,现代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的结构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是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据。本课题“科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思路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相符合的,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3、我校的主课题《小班分站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经验是我们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参考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小班分站教学下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具体学习活动方式。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分站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让学生开展“分站”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站------合作完成学习内容------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等方面的锻炼,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探索”、“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班分站教学下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焕发出科学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学生整个分站学习的过程可表述为:
↓
↓
↓
(二)课题研究的策略
1、“提供菜单”——明确学习内容
①教师提供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方式阶段。
教师在提供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密切关注分站的主题,关注活动是否吸引学生,分站学习是否有实效,材料的准备和问题单的设计至关重要。
②明确学习内容阶段
在经历了教师提供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方式阶段后,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明确了学习内容。当然,有的孩子对学习内容还不够明确,这就需要教师的提示。
2、“合作交流”——自主选择学习站
①教师提供具体的学习站阶段。
教师依据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合的学习材料,进行分层分类的加工,按一定的依据把学习材料分成不同的站点。
②自主选择学习站阶段
老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推荐学习站,学生可以从中做出选择学习站的活动,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在选择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站的选择。
小组成员基本上采用自愿组合的形式,人数规定在3-6人为宜。
组织选择该学习站理由的交流会。
可以专门利用5-7分钟时间,举行选择学习站理由的交流。基本过程为:由各小组组长上台交流本组选择该学习站的理由,主要围绕“为什么选这一学习站”、“打算怎么做”、“困难预计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通过集体交流,可以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而且可以促使大家对其它学习站的关注。
3、“自主探究”——合作完成学习内容
这是小班分站教学下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核心阶段。学生操作学习站提供的学具,通过合作的方式去完成学习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分站探究活动。由于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方式不同、内容不同,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的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有的则要走访专家、开展问卷调查,有的还在实地测量、实验等。而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学生根据自由选择的学习站,根据小组的分工自己去完成的。因此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从问题出发,让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新过程的基础。小班分站教学下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都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设疑-析疑-解疑”的问题探究过程,让学生对来源于学校生活和社会、自然中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同时在不断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相关技能指导。学生在开展分站科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始时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收集资料不知从何处着手,测量一天的降雨量时不知用什么工具、怎么测等等。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加强相关技能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分站学习的实效。
4、“交流研讨、观点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每次小班分站教学下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都要进行一次成果展示交流会。其目的在于:在研讨中进行思维碰撞。分站下的科学实践活动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践与思维空间。在这里,学生通过自身的尝试与体验,不断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因此在此基础上举行交流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的活动不同,成果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如科学小论文(含调查报告)、科技作品、倡议书、小品、演讲、照片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四个阶段有时也可以互相交叉推进,实践过程中应不断调整。在这种特别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课堂里充分利用时间进行研究,也可以在课外进行课题研究,课堂的铃声并不是研究的起点或终点,因此能保证活动有充足的时间,活动的延续性更强,学生兴趣持续的时间更长久。而且活动注意到学生都有自己参与活动的一个舞台,并展示出自己的各种能力。我们尝试的小班分站教学下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的研究,其本质就是通过这一自主性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发现并尝试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经验、丰富认知结构,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在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与科学能力等方面获得发展。
(三)预期目标
l显性成果:
1、一系列可供推广的典型的小班分站下的科学实践活动案例。
2、小班分站下的科学教学课堂是一种有结构的活动课堂。(如通过论文、课堂实录来展现。)
3、学生能自主地选择学习站,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究活动。
l 隐性成果:
1、教师的科学教学方式更开放;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自主。
2、“小班分站教学下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3、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用于生活实践。
4、学生在“小班分站下的科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5、学生通过“小班分站下的科学实践活动”,意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交流的好处,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课题研究对象、方法、时间、步骤
(一)、确立研究对象:嘉绿苑小学三—五年级学生。
(二)、实验时间:2006年2月——2007年5月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辅之以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1、行动研究法:将研究内容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组织学科研究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归纳教学中开放的因素。
2、观察法:实验教师随时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
3、调查法:实验教师通过谈话、座谈、测查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行为事实、心理倾向,收集研究资料。
4、实验法:实验教师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措施的研究,来了解实验效果。
5、个案研究法: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
(四)、研究步骤:
本研究以2006年2月~2007年5月为一个周期。实验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6年2月~2006年3月)
(1)学习相关理论,积累资料,成立实验课题组班子,拟定实验方案。
(2)专题分工,编制教学实验研究工作计划。
2、实验阶段(2006年4月~2006年12月)
(1)2006年4月~2006年5月:了解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开展初步实验。
(2)2006年6月~2006年12月:开展深入实验,规范实验措施。
3、实验总结评估阶段(2007年1月~2007年3月)
(1)通过各种测量方法全面评价实验效果。
(2)总结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3)汇编实验研究成果。
4.验证阶段(2007年4月——2007年5月)
综合整理,对各种所需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基本思路,撰写研究报告这是一个确立结论、总结成果阶段。进行检验、评价,在新情景和取得共识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研究。通过在实验学校摸索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堂策略,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升华理论。
五、课题成果形式
录像课,教师论文集,学生科技论文、作品,科学探究活动录像专辑,科学探究案例选等。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2002年以来,在省教院专家吴卫东教授指导下,我们已经开展了分站教学的部分研究,小班教学研究有一定的基础。
2、学校承担的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培养》已结题,而且科学组各位教师均是该课题组成员。通过实验研究,在培养学生自主个性化发展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3、我组曾承担过校级课题《培养学生查找、分析、整理资料能力效果研究》,结题报告获得了区综合科研论文三等奖。
4、作为该课题的总指导课题《小班分站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已被立为省级课题。总课题能为该子课题提供及时的信息和经验。
5、本课题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有积极的创新实践意识,教育工作开展比较注重个性化。
付 盈:任教科学学科,曾参与省市区级多项课题研究。
余丽华:任教科学学科,是首届省级科学课标培训成员。
范广炼:任教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丰富。
邓文娥:任教科学学科,低段科学教学有特色。
6、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专门的课题领导小组,保证研究时间,保证实验课时,保证经费投入,保证人员调配。同时,领导小组还将协调好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偶发事件。
七、研究成员及分工
课题顾问:吴利坚(西湖区教研员) 主要负责承担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咨询。
课题组长:邓文娥 主要负
责课题设计与总结
其他人员:余丽华 主要负责收集数据统计分析
付 盈 主要负责具体实施阶段小结
范广炼 主要负责收集理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