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朝晖小学关于发动学生科技“三小”活动的班级倡议书
各位班主任:
在这潮起潮涌的时代里,社会对我们和我们的学生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要求,维系学生的生存发展成为现行教育改革的潮流。时代告诉我们,教育应该站在学生的现实长远发展的高度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具有主动探究能力的科学素养成为我们教育的重点。
科技“三小”活动,特指科技小论文、小制作和小发明,另外还配以科技实践活动。科技三小活动以学生的生活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手段,教师在其中担任一个引导员。学生进行查找资料或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将成果以电子文本、绘图或照片的形式进行成果呈现。整个过程,坚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线,教师将充分挖掘活动的内在价值,以期实现科技“三小”活动的最优效果。
为此,科学老师和班主任完全可以在其中有所作为。至于科学问题的来源问题,其实身边处处有科学,每一位学生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再加上每一位学生又有不同的观察思考角度,所以科学问题来源会非常丰富!只要学生敢参与,班主任教师敢鼓动,活动肯定能够开展起来!
开展科技“三小”活动的具体方式有:
1、科技小论文主要的内容是解答科学问题,探究的方式有查找资料和实验探究为主,最后以电子文本的形式进行呈现。科技小论文的三段式结构一般为:发现科学问题、探究科学问题、探究活动后的结论和感想。科技小论文坚持有趣、有理原则。
2、科技小制作主要是学生对课堂教学或生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模型原样进行模仿,也可以加入学生个人的创意,制作成一个个模型作品。呈现方式主要是将小制作作品进行照相机拍摄,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成果呈现,适当配以少量文字说明就可以进行网上发表。
3、科技小发明主要是学生针对生活中的小难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且利用个人或团队的创意思考,进行创新制作。呈现方式主要是将小发明作品进行照相机拍摄,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成果呈现,再配以创作过程文字描述就可以进行网上发表。
科技“三小”活动不仅可以梳理学生的科学思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到省市区科学网站发表,这样既为学生自己争光,也可以为班级、学校争光,而且经过这样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了鼓励班级参与,凡是在网站发表文章,在班级考核中都有奖励分值。
科技“三小”活动的开展年级扩大为小学四五六年级,非常欢迎各位语文老师的积极参与,四年级负责科学教师是冯水金老师,五六年级负责科学教师是金亚军老师。科技组教师将和各位班主任合作开展科技“三小”活动。
发表的网站有朝晖小学校园网、萧山区小学科学网、小学科学网(杭州市)和浙江小学科学网。各位班主任鼓励发动学生有空多到以上网站看一看,学一学!
五六年级撰写好的文章请发到朝晖小学P盘-交流区-科技中心-金亚军-科技小论文投稿文件内,待审核后由金亚军老师帮你们发表。
四年级撰写好的文章请发到朝晖小学P盘-交流区-科技中心-冯水金-科技小论文投稿文件内,待审核后由金亚军老师帮你们发表。
班主任如有疑问,可以直接和金亚军老师联系。
萧山区朝晖小学 科技中心
经手人:金亚军
2011年3月11日
以下附有三篇科技小论文仅供大家参考。
实验探究与网络查询类型:
探究盐水菠萝的对比实验
萧山区朝晖小学少年科学院 503班 朱菁彤 指导老师:金亚军 徐权
从前,妈妈总是跟我说:“切好的菠萝后一定要在盐水里泡一下才行。”这引起我的好奇心:菠萝泡盐水和不泡盐水真的会有区别吗?经过我的考虑,我决定来做一个对比实验。
好不容易,等来了星期天,妈妈出去了,我拿出叫妈妈买来的一个去皮菠萝。心想:我的实验该怎样进行呢?按照科学课中学到的实验方法来看,我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尽可能相同。又想:既然我要知道盐水泡与不泡,那就改变一个条件是否泡盐水。这样的话,我决定将菠萝切成两半,一半不泡盐水,一半泡盐水。其他不变的条件有,菠萝块的大小、室内温度与空气、等待时间。
万事俱备,只欠实验。说干就干,我把菠萝纵向切开成两半,在拿出两只碗。再将切好的两块菠萝进行横向切成大小适当的小块菠萝片,然后分别放到两只碗中。最后让一碗菠萝放在空气中,另一碗菠萝中放入适量的盐水。接下来,我决定等待20分钟,再来尝一尝各自的滋味。
没过多久时间到了,我先尝没泡过盐水的菠萝,等我将菠萝放入口中,一下就把我的口腔麻痹了,我连叫好酸呀!过了一会儿,我开始尝浸过盐水的菠萝。因为我有了刚才的经历,开始我一小口的吃,啊!真甜!我又开始大口大口地吃。吃好后,我在想:菠萝为什么会变甜?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去问爸爸爷爷妈妈,可是爸妈却一问三不知。我便去查电脑:菠萝的果肉除富含维生素c和糖分以外还含有不少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另外还含有一种“菠萝酶”这种酶能够分解蛋白质。食盐能抑制菠萝酶的活力。因此,当我们吃鲜菠萝时,最好先用盐水泡上一段时间,就可以抑制菠萝酶对我们口腔粘膜和嘴唇的刺激,同时也会感到菠萝更加香甜了。
原来生活处处有科学!菠萝变甜想不到也有一个大秘密呀!


网络资料查找型:
春节吃饺子的来历
萧山区朝晖小学少年科学院 504班 陈骏 指导老师:金亚军 黄柳英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张仲景奉献出来的特殊的药物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相传女娲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冻掉,于是女娲就在黄土人的耳朵上扎了一个小眼儿,用细线把耳朵栓住。将线的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就把黄土人的耳朵固定住了。老百姓为纪念女娲的成绩,就把面捏成人耳的形状,里面包上馅(线),用嘴咬着吃,这就是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而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之一,原因是:1.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2.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吉祥的东西包在里面,寄托新年的祈望。
包饺子时,人们把:糖、花生、枣等包在里面。有糖来年会甜美;有花生会健康;有枣会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的种类有很多,即使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有的人会和粉丝、肉汤中煮;有的人会和面条一起吃。
饺子给人带来了欢乐的同时,也已成为中华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实践活动后续成果交流型:
给水仙花种子做“开刀手术”
萧山区朝晖小学少年科学院 504班 缪浙棋 指导老师:金亚军 黄柳英
星期四的大课间,我高兴地来到了科技兴趣组。到了那里,金老师把准备的水仙花种子分给了我们,金老师说:“我们要个水仙花做一次开刀手术!”我问老师为什么要做“开刀手术”。老师说:“做完手术你们就知道了。”
我们跟着老师的指导,我们也一步一步地学着怎么做下去。开始了“手术”。我们先把水仙花种子外面的枯萎的叶子,然后从后面拿裁纸刀,小心翼翼地把水仙花的种子给割平了。接着一层一层,直到割出水仙花种子的“芽宝宝”为止。
手术一直有说有笑,很长时间后“手术”做完了,我们将水仙花种子的一面进行了有效切除。老师说:“你们今天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手术。你们想知道为什么要给水仙花种子做“手术”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知道。”老师说:“水仙花种子整个部分营养很充足,这样会导致它的枝叶越来越高,而且容易折腰。因此,如果把种子上面的‘壳’割掉一些,水仙花种子营养减少就会长得矮一点,这样不会让它‘弯下腰’。”
老师告诉大家:“现在动过手术的水仙花种子还不能马上栽种,因为还要给水仙花球的伤口进行消炎,只要同学们将水仙花球用盐水浸泡一晚上,第二天就可以栽种了。”
大家记住了吗?这是给水仙花做手术的全过程。到了明年春节时就能闻到清香了。来给水仙花做个 “手术”吧!不过需要耐心和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