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6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火柴盒的花花世界——每周一花 [复制链接]

91#


病害虫防治

  蟹爪兰常发生炭疽病、腐烂病和叶枯病危害叶状茎,特别在高温高湿情况下,发病严重。发生严重的植株应拔除集中烧毁。病害发生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旬喷洒 1次,共喷3次。介壳虫危害严重时,叶状茎表面布满白色介壳,使植株生长衰弱,被害部呈黄白色。如被害植株较轻,可用竹片刮除,严重时用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喷杀。
TOP
92#

产后处理

  蟹爪兰无论盆栽或吊盆栽培,均适合窗台。门庭入口处和展览大厅装饰,顿时满室生辉,美胜锦帘。特别垂挂吊盆,反卷的花朵,鲜艳可爱,是极好的室内装饰植物。蟹爪兰作为商品盆栽花卉还是非常有开发价值。盆栽蟹爪兰是极好的元旦、春节用花,多彩的蟹爪兰,十分诱人,市场需求看好。只要品种搭配好,花期可从9月至翌年5月。通过短日照处理,花期能更长。
TOP
93#

蟹爪兰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8 16:51:38编辑过]

TOP
94#

蟹爪兰图片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8 16:58:24编辑过]

TOP
95#

第十六周:仙人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6 18:10:09编辑过]

TOP
96#

仙 人 球(ball cactus)
  (xian ren qiu)
  原产南美草原的仙人掌科(Cactaceae)Notocactus属植物,仙人球属(金琥属Echinocactus),有象牙金琥(E.grusonii)、大金琥(E.ingens)等25种。株形小,圆球状到圆柱状,常盆栽观赏。银球掌(N. scopa)及金球掌(N. leninghausii)是最常见种类,外被羊毛状茸毛。有毛仙人球类花较小,通常黄色或红色,有时直径只有1公分(0.5吋)。而无毛仙人球类群花较大,可达6公分。
  仙人球就其外观看,可分为绒类、疣类、宝类、毛柱类、强刺
   类、海胆类、顶花类等。仙人球的刺毛也有长、短、稀、密之分;颜毛有红、黄、金黄等。
  仙人球由于形态奇特,花色娇艳,容易栽培,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
TOP
97#

植物形态


   为仙人科多年生肉质多浆草本植物。茎呈球形或椭圆形,高可达25厘米,绿色,球体有纵棱若干条,棱上密生针刺,黄绿色,长短不一,作辐射状。花着生于纵棱刺丛中,银白色或粉红色,长喇叭形,长可达20厘米,喇叭外鳞片,鳞腑有长毛。仙人球开花一般在清晨或傍晚,持续时间几小时到一天。球体常侧生出许多小球,形态优美、雅致。

TOP
98#

特性


  仙人球是双子叶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仙人掌科。种类很多,约有40多个品种,球形各不相同,有茎球形、椭圆形,有纵棱,呈辐射状排列;刺毛长短、疏密也不一 样;花的颜色有金黄色、白色、红色等颜色。春夏季节,从球茎上开出大型长喇叭状花。球体上能长出小子球。


  仙人球故乡在南美洲,原产在高热、干燥、少雨的沙漠地带,形成了喜干、耐旱的特性。水浇多了会死。仙人球怕冷,喜欢生于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夏季是仙人球的生长期,也是开花期。
TOP
99#

分布


  仙人球故乡在南美洲,原产在高热、干燥、少雨的沙漠地带,形成了喜干、耐旱的特性。仙人球怕冷,喜欢生于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夏季是仙人球的生长期,也是盛花期。

TOP
100#

分类


  球体常侧生出许多小球,形态优美、雅致。 仙人球就其外观看,可分为绒类、疣类、宝类、毛柱类、强刺类、海胆类、顶花类等。仙人球的刺毛也有长、短、稀、密之分;颜毛有红、黄、金黄等。仙人球由于形态奇特,花色娇艳,容易栽培,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

TOP
101#

栽培


  1家庭种植仙人球一般都采用盆栽。栽培土采用腐殖土6份,加砂4份、砻糠灰2份,如果再加少许骨粉更好,搅拌均匀就可以种植。


  2春夏季节,仙人球生长开始,每半个月施1次肥,最好施氮磷钾混合肥料。另外,要适当遮阳,切勿烈日曝晒。
  3冬季,要把盆栽仙人球移入室内,室温在5℃以上就能安全越冬。这时,家庭盆栽的仙人球可以放在室内玻璃缸内保暖过冬,也可以用双层塑料袋套住保暖过冬。冬天,仙人球处于休眠期,盆土要相对偏干一些,否则容易烂根。
TOP
102#

扦插


  扦插或嫁接繁殖。生长季中,以4~5月份最宜,取茎节1~4节或具分枝的大枝扦插均可。扦插时伤口不沾水,在日光不直射处晾两三天,使伤口愈合,不易腐烂。插后生根前置阴凉处,少浇水,约20天即生根。仙人指生根虽容易,但根细弱,不耐水湿,生长较差,故常嫁接其他根系强壮的仙人掌类植物上,可加快生长。常用砧木有仙人掌,叶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等。扦插或嫁接苗一般两年即可开花。在短日照(每日光照8~12小时)条件下,2~3个月就能开花。在7月初进行遮光处理,9月底就能开花。仙人指生长期每2~3个星期施用一次稀薄有机液肥,也可少量施用复合化肥。花蕾形成后,盆土不能过干、过湿,以免花蕾脱芦苇了。


  扦插繁殖
  扦插基质: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在早春、或晚秋(中午气温最高不超过 28 ℃、夜晚最低不低于 15 ℃)生长旺季,剪下叶片或茎杆(要带 3 ~ 4 个叶节),待伤口晾干后插入基质中,把插穗和基质稍加喷湿,只要基质不过分干燥或水渍,就可很快长出根系和新芽。在晚春至早秋气温较高时,插穗极易腐烂,最好不进行扦插。
TOP
103#

嫁接繁殖

嫁接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插接,接后不易干枯脱落。插接法即“上”字型接法。
  1、选生长良好的叶仙人掌植株,先剪去尖端,再剥去外皮,剥皮长度为球苗高度的1/3。
  2、削去球苗底部,露出球芯。将芯处钻孔(孔径与枝条粗细相配合),深度为球高的1/3。 “上”字型接法的优点是:接触面积大、稳固、不易脱落、成活率高。 嫁接时间 4~5月最好。温度控制在20~25℃。

嫁接前的准备

  1、选择健壮无菌的球苗。
  2、选择生长良好的叶仙人掌植株做砧木。如作艺术造型时可选枝条较多的植株。
  3、工具必须消毒。
  4、操作者要无菌操作。
  5、环境要卫生或在无菌室操作。

接后管理

  小球、柱等嫁接完毕后,移至光照不强处。温度控制在20~25℃,使其组织细胞(伤口处)愈合,一般15~20天后基本完成。这时再逐渐移至光照好的地方养护。培养土要疏松透气,水质中性即可。
TOP
104#

栽培要点

前言

  仙人球是家庭花卉中的常见种类,只要养护得当不但生长快,而且球体亮丽,开花繁茂。

温度

  仙人球性喜高温、干燥环境,冬季室温白天要保持在20℃以上,夜间温度不低于5℃。温度过低容易造成根系腐烂。冬季北方温度低应该停止浇水,并放置于高于5℃的室内。

光照

  仙人球要求阳光充足,但在夏季不能强光暴晒,需要适当遮阴。室内栽培,可用灯光照射,使之健壮生长。

盆土

  盆栽仙人球用土要求排水、透气性良好、含石灰质的沙土(或沙壤土),可用壤土、腐叶土各2份,粗沙3份,另加石灰石砾或陈旧建筑物拆除时废弃的陈石灰墙屑1份混合配制而成,也可用壤土、粗沙各2份,碎砖、腐叶土及陈灰墙屑各l份混合配制而成。栽培时应在盆底部垫以少量碎砖石、瓦片 ,以使排水通畅。

栽植

  栽植上盆最好在早春进行,花盆不宜过大,以能容纳球体且略有缝隙为宜。花盆过大,浇足水后吸收不了,盆内空气不通,易使根系腐烂。少数直根性的种类和鸟羽玉、巨象球等要求用较深的筒子盆。银毛球、子孙球等根系较浅的种类,可用较浅的普通花盆。

换盆方法

  盆栽仙人掌类花卉,宜用透气性强的瓦盆,盆底垫碎砖块粒作排水层。掌类根丛较小,植盆不宜偏大,盆径应与株体直径相近,美观和谐。换盆时,应剪去一部分老根.晾4—5天后再上盆栽植,栽种不宜太深,以球体根颈处与土面持平为宜。为避免引起烂根,新栽植的仙人球不要浇水,只须每天喷雾 2—3次,半月后可少量浇水,一个月后新根长出才能逐渐增加浇水。

浇水

  浇水的时间夏天以清晨为好,冬天应在晴朗天气的午前进行,春秋则早晚均可。一般情况下不要从顶部淋水,否则时间一长球体上会有难看的斑点。一般情况下,浇水都必须浇足,为此必须经常松土,使盆土易均匀地吸足水。
  夏季是仙人球生长期,气温高,需水量大.必须充分浇水,宜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中午炎热,浇水易引起球体灼伤。在高温梅雨季节,也要适当节制浇水。对那些顶部凹陷的仙人球,注意不要将水浇进凹陷处,以免引起腐烂,傍晚浇水更应注意。
  冬季休眠期间应节制浇水,以保持盆土不过分干燥为宜,温度越低,越要保持盆土干燥。成年大球较之小苗更耐旱。冬季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随着气温的升高,植株将逐渐脱离休眠,浇水次数及浇水量才能随之逐渐增加。
  盆栽仙人球生长季节也可适当施肥,尤其是用三棱箭嫁接的,更应当重视施肥.肥料可用充分腐熟的稀薄液肥,每10—15天施用一次。入秋后注意控制肥水,一般每月施一次即可,至10月上旬停肥。如果不控制肥料.让仙人球继续生长,柔嫩的球体越冬时易受冻害。
  施肥时要注意不可沾到球上,如有沾上应极时用水喷洗。
  基肥宜于上盆或换盆前在培养土中适量掺入,如充分腐熟的油粕饼末、骨粉、鸡鸽粪等,堆置一段时间待肥与土充分融合。追肥应根据植株长势,可在春秋旺长时节,每两周追施充分腐熟的羽毛蹄角或油粕肥水一次。注意掌类花卉根系渗透压很低,肥水必须稀释淡薄,切忌浓重及生肥。也可与0.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交替施用,肥水浇量以覆盖盆土面为度。家庭莳养如盆土有机质含量高,可单施化肥保持环境清洁。高温酷暑及低温休眠期禁肥。
TOP
105#

繁殖

  仙人球的繁殖因品种而异,容易生子球的‘草球’、‘子孙球’、 ‘金星’等品种可在生长季摘取子球晾几天,等伤口干燥后扦插。不易生子球的‘大统领’、‘龙王球’、‘狮子王’等品种可用播种繁殖。长势较弱的‘白鸟’、‘白雪光’、‘精巧殿’、‘彩翁玉’、 ‘黑丽球’等品种多用嫁接繁殖。对于不易生子球,又采收不到种子的品种,可将长势健壮的植株顶部的生长点破坏,促发子球,等子球长到一定大小,取下扦插或嫁接。
TOP
106#

环保作用


(仙人球 - 抗辐射)



  栽一盆仙人球只吸收太阳紫外线, 它生长在 太阳紫外线辐射严重的沙漠地区 所以它为了适应旱井有一定的防紫外线辐射的本质 可是不是防电磁辐射



  。仙人球的呼吸孔在夜间打开,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能大量的放出氧气。使室内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增加,所以,在家庭中或办公室中的电器旁摆放这种植物。风水上也有一种说法,将大型的盆栽尖叶植物放在阳台上,可以趋吉避凶。



  (仙人球 - 天然氧吧 )



  大多数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间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有些植物则相反,如仙人掌就是白天释放二氧化碳,夜间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样晚上居室内放有仙人掌,就可补充氧气,利于睡眠,别小看仙人球,人家还是吸附灰尘的高手呢!在室内放置一个仙人球,特别是水培仙人球(因为水培仙人球更清洁环保),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TOP
107#

医用价值


  异名:仙人拳(《中国植物图鉴》),刺球、翅翅球、雪球(《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球的茎。
  动植物形态: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高约15cm。茎球形,椭圆形或倒卵形,绿色,肉质,有纵棱12-14条,棱上有丛生的针刺,通常每丛6-10枚,少数达15枚,长2-4cm,硬直,黄色或黄褐色,长短不一,辐射状,刺丛内着生密集的白绒毛。中细小,生于刺丛内,早落。花大形,侧生,着生于刺丛中,粉红色,夜间开放,长喇叭状,长15-20cm,花筒外被鳞片,鳞片腋部具长绵毛。浆果球
   形或卵形,无刺。种子细小,多数。花期5-6月。
  性味:甘淡,平。
  1、《福建民间草药》:“甘,寒。”
  2、《陆川本草》:“性寒,微酸”
  3、《湖南药物志》:“淡,平。”
  功用主治: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痈肿,汤火伤。
  1、《福建民间草药》:“滑肠,泻火,消痈。”
  2、《陆川本草》:“清心肺,止血。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
  3、《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2~3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选方:
  1、治汤火伤,蛇虫咬伤:仙人球全草,捣汁涂。(《湖南药物志》)
  2、治手掌生疮毒:仙人球全草,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3、治胃痛:仙人球(剥去外皮)三两,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福建民间草药》 )
  食用型仙人球
  食用仙人球属仙人掌科类肉质性植物,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它先起源于欧洲法国,十八世纪末曾流入越南,后经芒街传入我国北部湾沿海京族三岛及十万大山地区一带。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演变,现已形成了具有独特地方色彩的绿色保健食品——食用仙人球。在广东恩平当地人俗称:勒果。
  在广东恩平,酒店一般都有这道菜。食用仙人球肉质鲜嫰、甘淡无毒、无任何副作用,是一种风味独特、名副其实的新型药物蔬菜。据最新资料解释,食用仙人球是一种集食用、医药、保健、美容、观赏于一体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它对于人体的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肺结核、胃病、糖尿病、各种炎热症、妇科疾病等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它还可以有效解除人体中的烟毒、酒精毒、燃气毒、金属毒以及在吃蔬菜中残留下的农药毒素;弥补当今世界药用蔬菜史上这一空白。因而有着“菜中之王”、“药中之王”的美称。
  可食用仙人球和观赏仙人球的区别
  可食用仙人球,在广东恩平称为勒果,一个绿色的保健食品,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平常人家隔三差五都有会煲汤来吃。
  食店酒家也是常用菜之一。它也是药用仙人球.功能主治: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痈肿,汤火伤。①《福建民间草药》:滑肠,泻火,消痈。②《陆川本草》:清心肺,止血。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③《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
  可食用仙人球和观赏性仙人球的区别如下:
  1、可食用仙人球可以吃,观赏性仙人球不可以吃。
  2、可食用仙人球共为12-14辨,刺是硬而直。观赏性仙人球的辨可多可少,不定的。样子多种多样。刺
  偏软而有淡黄色。
  3、可食用仙人球色主要为墨绿色。全身散发着重重的仙人球味。呼吸起来就很绿色那种感觉。观赏性仙人球色为淡色。本身不会散发仙人球味。
TOP
108#

曾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小猫被老鼠药药着时就给小猫吃一些仙人球捣碎后的糊状物自能解毒。仙人球的解毒功效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6 18:09:18编辑过]

TOP
109#

第十七周:散尾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1 15:30:57编辑过]

TOP
110#

        散尾葵,又名黄椰子,为丛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茎干光滑,黄绿色,无毛刺,嫩时披蜡粉,上有明显叶痕,呈环纹状。叶面滑细长,羽状复叶,全裂,长40~150cm,叶柄稍弯曲,先端柔软;裂片条状披针形,左右两侧不对称,中部裂片长约50cm,顶部裂片仅10cm,端长渐尖,常为2短裂,背面主脉隆起;叶柄、叶轴、叶鞘均淡黄绿色;叶鞘圆筒形,包茎。肉穗花序圆锥状,生于叶鞘下,多分支,长约40cm,宽50cm;花小,金黄色,花期3~4月。果近圆形,长1.2cm,宽1.1cm,橙黄色。种子1~3枚,卵形至椭圆形。基部多分蘖,呈丛生状生长。

TOP
111#

科属  棕榈科 Palmaceae,散尾葵属 Chrysalidocarpus H. Wendl.

形态特征

  散尾葵为丛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茎干光滑,黄绿色,无毛刺,嫩时披蜡粉,上有明显叶 痕,呈环纹状。叶面滑细长,羽状复叶,全裂,长40~150 cm,叶柄稍弯曲,先端柔软;裂片条状披针形,左右两侧不对称,中部裂片长约50cm,顶部裂片仅10cm,端长渐尖,常为2短裂,背面主脉隆起;叶柄、叶轴、叶鞘均淡黄绿色;叶鞘圆筒形,包茎。肉穗花序圆锥状,生于叶鞘下,多分支,长约40cm,宽50cm;花小,金黄色,花期3~4月。果近圆形,长1.2cm,宽1.1cm,橙黄色。种子1~3枚,卵形至椭圆形。基部多分蘖,呈丛生状生长。
TOP
112#

生态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半阴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较耐阴,畏烈日,适宜生长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越冬最低温要在10℃以上。原产地可高达3~8m。生长季节必须保持盆土湿润和植株周围的空气湿度;散尾葵怕冷,耐寒力弱,在中国北方地区室外培养的一般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入室,须放在阳光充足处,越冬期室温白天23℃至25℃,夜间维持15℃,至少需保持8℃以上,否则会受冻害,造成冬春季死亡;在越冬期还须注意经常擦洗叶面或向叶面少量喷水,保持叶面清洁。 散尾葵为热带植物。喜温暖、潮湿、半荫环境。耐寒性不强,气温20℃以下叶子发黄,越冬最低温度需在10℃以上,5℃左右就会冻死。故中国华南地区尚可露地栽培,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均应入温室养护。苗期生长缓慢,以后生长迅速。适宜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枝叶茂密,四季常青,耐荫性强。幼树盆栽作室内装饰。


  适宜生长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越冬最低温要在10℃以上。茎干光滑无毛刺,上有明显叶痕,呈环纹状,基部多分蘖,呈丛生状生长。叶面滑细长,羽状复叶,亮绿色,长40~150 cm。小叶及叶柄稍弯曲,先端柔软。小羽片披针形,长20~25cm,左右两侧不对称,叶轴中部有背隆起。花小,金黄色,花期3~4月。
TOP
113#

分布状况  原产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世界各热带地区多有栽培。我国引种栽培广泛。
TOP
114#

繁    殖


  散尾葵可用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播种繁殖所用种子国内不宜采集到,多从国外进口。常规的多用分株,于4月左右,结合换盆进行,选基部分蘖多的植株,去掉部分旧盆土,以利刀从基部连接处将其分割成数丛。每丛不宜太小,须有2~3株 ,并保留好根系;否则分株后生长缓慢,且影响观赏。分栽后置于较高湿温度环境中,并经常喷水,以利恢复生长。


  散尾葵盆栽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加1/3河沙及部分基肥配制成培养土。它蘖芽生长比较 靠根茎上,盆栽时,因较原来栽的稍深些,让新芽更好地扎根。5~10月是其生长旺盛期,必须提供 比较充足的水肥条件。平时保持盆土经常湿润。夏秋高温期,还要经常保持植株周围有较高的空气湿度,但切忌盆土积水,以免引起烂根。一般每1~2周施一次腐熟液肥或复合肥,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叶色浓绿,秋冬季可少施肥或不施肥,同时保持盆土干湿状态。散尾葵喜温暖,冬季需做好保温防冻工作,一般10℃左右 可比较安全越冬,若温度太低,叶片会泛黄,叶尖干枯,并导致根部受损,影响来年的生长。它喜半阴,春、夏、秋三季应遮阴50%。在室内栽培观赏宜置于较强散射光处;它也能耐较阴暗环境,但要定期移至室外光线较好处养护,以利恢复,保持较高的观赏状态。如果环境干燥、通风不良,容易发生红蜘蛛和介壳虫,故应定期用800倍氧化乐果喷洒防治。
TOP
115#

装盆消毒

  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 1500 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分株后的管理: 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 3 ~ 4 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 3 ~ 4 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 1 ~ 3 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最好是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上盆或移栽

  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 1 ~ 2公分,再盖上一薄层基质,厚约 1 ~ 2 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用的基质 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 菜园土:炉渣 =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 =4:1: 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一周。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 4 ~ 6公分,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TOP
116#

湿度管理

  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 70 ~ 80% ,空气相对湿度过低,会使叶尖干枯。
TOP
117#

温度管理

  由于它原产于热带地区,喜欢高温环境,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低于 10 ℃时生长缓慢,开始进入半休眠或休眠状态;当 低于 5 ℃时就不能安全越冬;在夏季,当温度高达 35 ℃ 以上时也能忍受,但生长会暂时受到阻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18~30℃。
TOP
118#

光照管理

  对光线要求不严,喜欢阳光充足,也耐半荫,但光照充足时生长得更好。
TOP
119#

肥水管理

  对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时添加有机肥料外,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地肥水管理。
  春、夏、秋三季 这三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 1 ~ 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3 ~ 7 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对于地栽的植株,春夏两季根据干旱情况,施用 2 ~ 4 次肥水:先在根颈部以外 30 ~ 100分开一圈小沟(植株越大,则离根颈部越远),沟宽、深都为 20 公分。沟内撒进 25 ~ 50 斤有机肥,或者 1 ~ 5两颗粒复合肥(化肥),然后浇上透水。入冬以后开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浇水。
TOP
120#

修剪

  冬季修剪,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

转盆

  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生长。
  换盆用的培养土及组分比例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 菜园土:炉渣 =3 : 1 ;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 =4 : 1 : 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