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24252627282930» / 6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火柴盒的花花世界——每周一花 [复制链接]

781#

植物资料


      名 称: 大岩桐



  学 名: Sinningia speciosa



  英文名:Gloxinia



  别 名: 落雪泥



  科 属: 苦苣苔科大岩桐属



  类 别: 多年生草本

TOP
782#

生长习性


         野生于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热带高原地区。大岩桐生长期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1~10月适宜温度在18~23℃,10月至翌年1月为10~12℃。夏季高温多湿,对植株生长不利,需适当遮荫。生长期要求空气湿度大,叶片生长繁茂葱绿。冬季休眠期保持干燥,如湿度过大,温度又低,块茎易腐烂。冬季温度不低于5℃。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质土壤。



  一、温度。大岩桐适宜的生长适温是10~25℃。不同的季节又有不同的要求,1~10月间为18~25℃;10月到第2年的1月10~12℃。适宜的温度,可使叶片生长繁茂、碧绿,花朵大而鲜艳。当植株枯萎休眠时,将球根取出,藏于微湿润沙中。



  二、光照。大岩桐为半阳性植物,平时要适当遮阴,避免强光直射


。冬季幼苗期应阳光充足,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夏季必须放在通风、具有散射光的荫棚里精心养护。生长期光照不能太强,否则会抑制生长。开花时宜适当延长遮阳时间,利于延长花期。



  三、浇水。大岩桐花、叶生有绒毛,一旦沾上水滴,极易腐烂,因此忌向花、叶上喷水。最好使用浸水法浇水。平时浇水要适量,过多极易造成块茎腐烂,叶片枯黄,甚至整株死亡。夏季高温阶段,每天浇水1~2次。空气干燥时要经常向植株周围喷水,增加环境的湿度。浇水要均匀,不可过干过湿,忽冷忽热。开花期间必须避免雨淋。冬季的盆土要干燥一点。



  四、施肥。大岩桐喜疏松、肥沃而又保水良好的腐殖质土壤。宜用富含腐殖质、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栽培。常用1份珍珠岩、1份河沙和3份腐叶土加少量腐熟、晒干的细碎家禽粪便配制。从展叶到开花前,每周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有机液肥,花芽形成后需增施磷肥。施肥时切不可沾污叶面。每次施肥后,要喷清水1次,保持叶面清洁。水滴不宜长时间滞留叶片,否则会使叶片腐烂。     

TOP
783#

大岩桐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7-2 8:20:16编辑过]

TOP
784#

五十四周:鹤望兰
TOP
785#

       鹤望兰,原产非洲南部。喜温暖湿润气候,怕霜雪。喜光植物,冬季需充足阳光,夏季强光时稍遮阴。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要好。冬季越冬温度为5℃。常用播种和分株繁殖。实生苗栽培4~5年后开花。叶大姿美,花形奇特。盆栽鹤望兰适用于会议室、厅堂环境布置,具清新、高雅之感。南方地栽庭院,颇增天然景趣。

TOP
786#

植物简介


              鹤望兰学名为Strelitzia reginae,它们学名是为纪念英王乔治三世王妃夏洛特皇后而取的。芭蕉科鹤望兰属观赏植物。鹤望兰属共有5种,原产非洲南部,是美国洛杉矶的市花。该属叶蓝绿色、挺立、革质、长圆形,下凹;中脉红色,高达1~1.5公尺(3~5呎),从地下茎发出。鹤望兰属的花大多具长梗,橙黄色或浅蓝色,有2枚直立而尖的花瓣,雄蕊5枚;外有一舟形佛焰苞,绿色,边绿红色。鹤望兰属有一黄花的变种。鹤望兰可以生长达2米高,有大而壮的叶子,长25~70厘米及阔10~30厘米,叶柄长达1米。叶子常绿及分成两排,呈扇形。花朵在长的茎端上长出。肉穗花序硬及像鸟喙,由于垂直于茎,仿佛一个鸟头。它足以支撑在花朵上吃花蜜的太阳鸟科。花朵有三块鲜艳橙色的萼片,及三块紫蓝色的瓣。其中两瓣是联合的,形成像箭的蜜管。当太阳鸟科坐在上面吃花蜜时,花瓣会张开,并将花粉盖在鸟脚上

TOP
787#

形态特征


            常绿宿根草本。高达1~2米,根粗壮肉质。茎不明显。叶对生,两侧排列,革质,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约40cm,宽15cm。叶柄比叶片长2~3倍,中央有纵槽沟。花梗与叶近等长。花序外有总佛焰苞片,长约15cm,绿色,边缘晕红,着花6~8朵,顺次开放。外花被片3个、橙黄色,内花被片3个、舌状、天蓝色。花形奇特,色彩夺目,宛如仙鹤翘首远望。秋冬开花,花期长达100天以上。

TOP
788#

常见品种:


         常见同属观赏种有白花天堂鸟(S.nicolai),大型盆栽植物,丛生状,叶大,叶柄长1.5米,叶片长1米、基部心脏形,6~7月开花,花大,花萼白色,花瓣淡蓝色。无叶鹤望兰(S.parvifolia),株高1米左右,叶呈棒状,花大,花萼橙红色,花瓣紫色。邱园鹤望兰(S.kewensis),是白色鹤望兰与鹤望兰的杂交种,株高1.5米,叶大、柄长,春夏开花,花大,花萼和花瓣均为淡黄色,具淡紫红色斑点。考德塔鹤望兰(S.candata),萼片粉红,花瓣白色。金色鹤望兰(S.golden),是1989年新发现的珍贵品种,株高1.8米,花大,花萼、花瓣均为黄色。 

TOP
789#

生态特征:


         鹤望兰喜温暖、湿润气候,怕霜雪。南方可露地栽培,长江流域作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生长适温,3月至10月为18~24℃,10月至翌年3月为13~18℃。白天20~22℃、晚间10~13℃,对生长更为


有利。冬季温度不低于5℃。鹤望兰是一种喜光植物。夏季强光时宜遮荫或放荫棚下生长。冬季需充足阳光,如生长过密或阳光不足,直接影响叶片生长和花朵色彩。每片单叶从萌发至发育成熟需40~45天。从出现花芽至形成花苞需30~35天。单花开花13~15天,整个花序可持续观赏21~25天。有一种生长在新几内亚和澳洲地区的鸟叫做“天堂鸟”,由于这种花与天堂鸟的羽毛相似,所以,鹤望兰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天堂鸟(Bird of Paradise Flower)。 橘色的花瓣、蓝色的雌蕊,组成了这种色彩瑰丽的花朵。花形呈锐角状。只要一朵天堂鸟,就足以使得整个花束显得栩栩如生了。 鹤望兰为典型的鸟媒植物,原产地靠体重仅2克的蜂鸟传粉,一般需人工授粉后才能正常结实。

TOP
790#

植物花语


  1.自由、幸福、潇洒、为恋爱打扮的男孩子


  2.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永远不要忘记你爱的人在等你
  3.能飞向天堂的鸟,能把各种情感、思恋带到天堂
  4.友谊
TOP
791#

播种育苗


  鹤望兰的种子可在任何季节播种,但从遗传特性来讲,种子的发芽率一般为50%左右,其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种子点播后,经20~25天开始长出胚根,再经35~40天,叶出土。

TOP
792#

第一阶段

  种子预处理。除去种子上的有色绒毛(以拇指指甲很容易去掉),温水浸泡种子1~2天,每天换两次水,以利发芽。

第二阶段

  播种。将湿润的介质铺在容器中。把种子按进容器约0.7cm深,中度覆盖,放在24~30℃的温暖地方。保持湿润,避免干透。容器必须用塑料布覆盖,有助于保持湿度。

第三阶段

  种子出苗后护理。保持足够的光照,避免浇水过度和强光。加强通风,尽量做到早上浇水,傍晚落干。在二叶期移植育苗,苗移栽到5cm泥炭穴盘中,当根长出孔外时移到10cm盘中。也可以种子直接播到穴盘,当植株根系充满穴盘时,移栽到较大的容器中。
TOP
793#

移植/上盆

  当苗高30~40cm,约有8片叶时可定植。移植时必须防止肉质根的损伤。栽植深度以根茎埋在土表以下2~3cm为度。栽植浅,易伤新芽;栽植过深影响芽的萌发与花芽分化。栽植后浇足水,以后连续两周左右,坚持每天叶面喷水以利植株恢复生长。
  盆栽用花园土、泥炭和沙子的混合土,要有好的排水效果,最好使用消过毒的混合土。无土介质也可以使用。
TOP
794#

光照调节

  鹤望兰每天要有不少于4小时的直接光照,最好是整天有亮光。阳光强烈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在冬季主要采花期,阳光充足有利于增加产花量。光照调节强调"冬不阴,夏不晒"的管理原则。植株在遮阴的情况下叶片的外观会更漂亮,只是花朵数目会比较少。
TOP
795#

温度控制

  鹤望兰的温度管理对产花有重大意义。通常鹤望兰在40℃以上生长受阻,0℃以下遭受冻害,在18~30℃范围内生长良好。最好保证晚上温度(13~18℃)和白天温度(31~35℃)。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鹤望兰的每片叶的叶腋都可形成花芽。因而控制好栽培温度是提高鹤望兰产量的关键。
TOP
796#

肥水管理

  保证充足的有规律的水分供应。除了9月~2月当植株需要保持干燥以外,其它时节应保持土壤经常湿润。采用排水良好的介质是栽培管理的关键。鹤望兰怕栽培地点渍水,因为它的肉质根可耐干旱,但怕水淹。
  鹤望兰的生长需要肥沃的微酸性土壤,需重肥。可种植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也可用粗砂、腐叶、泥炭、园土各一份混匀而成。假如土壤较贫瘠,种植时在坑中放入腐熟的肥料或缓释性的肥料。种植后7~10天追肥一次,每平方米用复合肥0.05kg,进入开花龄后,在产花季节的前2个月应每月补充1次0.02%磷酸二氢钾土施,或减半根外追肥
TOP
797#

播种繁殖

  鹤望兰的植株在原产地由体重仅2g的蜂鸟传粉,是典型的鸟媒植物。在我国一般栽培条件下,必须 人工辅助授粉,才能结种子。采种母株应选择株型直立、叶柄粗壮、叶尖圆钝、叶片阔厚的植株。当花开放时,用左手的中指托住合生花瓣的下方,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按压花瓣的两翼.使其从中央纵向分开,露出被包裹的花药和花粉,再用清洁的毛笔将花粉涂抹到先端的柱头上,整个柱头都必须涂抹到,而后将花瓣靠合以固定花柱。第1次授粉是成败的关键,如果柱头涂抹均匀.基本上可保证胚珠受精。但为了保证授粉质量,在柱头干燥前,再补充授粉1~2次。在一般情况下,授粉后约5天.这朵花就逐渐凋萎,同时同花序的第2朵花又挺起开放,可依照上述方法逐朵花依次进行授粉,直至整个花序所有的花都获得授粉为止。人工授粉,约3个月种子成熟,采收后应立即播种,否则种子极易丧失生命力。温度保持在25℃左右,约3~4周即可发芽。
  经人工授粉,需80~100天种子才能成熟。成熟种子应立即播种,发芽率高。播种前种子用温水浸种4~5天,再用5%的新洁尔敏1000倍液中消毒5分钟,发芽适温为25~30℃,播后15~20天发芽。若播种温度不稳定,会造成发芽不整齐或发芽后幼苗腐烂死亡。种子发芽后半年形成小苗,栽培4~5年、具9~10枚成熟叶片时才能开花。
TOP
798#

分株繁殖

  于早春换盆时进行。将植株从盆内托出,用利刀从根茎空隙处劈开,伤口涂以草木灰以防腐烂。用于盆栽每丛分株不少于8~10枚叶片。大棚或温室栽培,每丛分株叶不少于5~6枚,栽后放半阴处养护,当年秋冬就能开花。多萌发侧芽,有利于分株,栽种时应注意适当浅栽,让植株的根颈部略微高出盆土为好。这样每年均可有侧芽发生,让其长到不少于四片叶时,在高温高湿的六、七月份即可实行分株。分株时,将植株整体从盆中倒出以后,先用自来水冲去宿土,待能明显分清根系走向后再小心切割,每组肉质根上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和2~3个新芽,且使新株所带根系不少于三条。每株叶子不足四片的,可几株合切而不要单独切割成株,否则不容易成活。切割后的植株,无论是新株还是老株,上盆时如根系过长,可适当短截。剪口用草木灰或硫磺粉涂抹,在荫凉处晾放半天,然后直接栽人适合鹤望兰盆栽的“三合土”中,浇透水放半荫处。以后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约经45天后即可按正常情况进行肥水管理。按照此法分株,老株当年开花不受影响,新株次年即能开花。
  还可采用组织培养法繁殖。外植体用叶柄或短缩茎,用70%酒精漂洗5分钟,然后用0.3%氯化汞溶液中消毒15分钟,最后用无菌蒸馏水漂洗。培养基用MS液体培养液,添加吲哚丁酸2.5毫克/升、萘乙酸1.0毫克/升、激动素5毫克/升、2,4-D0.5毫克/升。外植体还可用顶芽。花序轴和茎节。
  鹤望兰为市场紧俏名贵切花。分株法是鹤望兰的最佳繁殖法。母株应选分蘖多、叶片整齐、无病虫害的健壮成年植株。用于整株挖起分株的母株一般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具有4个以上芽、总叶片数不少于16枚的植株。分株后用于盆栽的可选择有较多带根分蘖苗的植株。无论是栽植于大棚内的,还是大田苗用于盆栽的,适宜时间均为5~6月份。
  不保留母株分株法,即整株挖起分株。此法适用于地栽苗过密有间苗需要时。将植株整丛从土中挖起(尽量多带根系),待能明显分清根系及芽与芽间隙后,根据植株大小在保证每小丛分株苗有2~3个芽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切入口,用快刀从根茎的空隙处将母株分成2~3丛。切口应沾草木灰,并在通风处晾干3~5小时,过长的根可适当短截,即可种植。在分株过程中应注意新株根系不应少于3条,总叶数不少于8~10枚,一般需有2~3个芽。如果根系太小或侧芽太少,可几株合并种植。
  保留母株分株法。地栽苗中如生长过旺又无需间苗时,可不挖母株,直接在地里将母株侧面植株用快刀劈成几丛(方法同上)。如需盆栽应只从母株剥离少数生长良好的侧株种植。已盆栽茂盛的植株,可结合换盆进行分株繁殖。
TOP
799#

栽培管理  鹤望兰因其肉质根发达且长势快.所以培养土的配制非常重要,必须通透性良好,否则易烂根。培养土的配制可按如下方法:园土2份、泥炭土或腐叶土1份、粗沙1份混匀,或者园土1份,泥炭土2份、堆肥土3份、粗砂1份混匀。幼苗期宜每年换盆一次,开花成株视生长情况可2~3年换盆一次。生长期内以施有机液肥为主,同时辅以复合肥或磷酸二氢钾(0.2%浓度),至花蕾出现为止。花期停止施肥。所处位置宜通风良好,否则易滋生蚧壳虫。霜降前后,移入温室,室温宜控制在10~24℃。
  人工授粉后,子房膨大速度很快,受精良好的.每朵花都能形成一个果实,每枝花序均可形成多枚果实,每枚果实具有种子数个到数十个不等。发育良好、成熟的种子,大小如豌豆,种皮坚硬,亮黑褐色,饱满,脐毛金黄色。成熟的种子最好及时播种,出苗快而整齐。播种应选用素砂土或在素砂土中加入1/3的草炭土。将盆土用水浸透,待士面无水时,以2cm左右的距离把种子均匀地点播在浅盆内,然后覆土,覆土厚度以不超过种子的2倍为原则。将播种盆置于潮湿的半阴处,为保持土壤湿润,盆面可加盖玻璃片或塑料薄膜。温度以25℃为宜,一般30天左右即可出芽。幼苗出土后,将盆移至有光处,同时撤去覆盖物,以便幼苗接受光照,健壮生长。当苗长到5~7cm时,应进行分苗,以5cm的距离移栽另一盆内,长到10~15cm时,要一盆一株定植。一般播种苗栽培得法,3年就能开花。
  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对鹤望兰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关系。冬季温度要保持在10~25℃之间,不要低于8℃。8℃以下则停止生长,温度降至4℃以下,短期内植株虽也能忍耐,但所形成的花苞易枯死。一般在寒露节前移入温室,谷雨节后移入室外。对于湿度要求不苛。由于根部贮有一定量的水分,因此应随季节的变化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及土壤墒情来决定浇水量。光照对于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秋、冬、春需要充足的光照,而夏季则需遮荫。要求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和最佳的排水及保水性能,可以选用块状的草炭土.并注意及时施肥,防治病虫害
TOP
800#

基本要求:  
      水:要求空气湿润,土壤排水良好。
  肥:喜肥。生长期需15天施1次液肥。
  土:要求疏松、肥沃的壤土。
  温:喜温暖,不耐寒,冬季不可低于5℃。

  光:夏季畏强光曝晒,冬季则需阳光充足,空气通畅。


 


  盆栽鹤望兰,需用疏松肥沃的培养土、腐叶土加少量粗沙,盆底多垫粗瓦片、以利排水,有利于肉质根的生长发育。栽植时不宜过深,以不见肉质根为准,否则影响新芽萌发。夏季生长期和秋冬开花期需充足水分,早春开花后适当减少浇水量。生长期每半个月施肥1次,特别在长出新叶时要及时施肥,因为新叶多才会花枝多。当形成花茎至盛花期,施用2~3次磷肥。花谢后,如不需留种,花茎应立即剪除,以减少养分消耗。冬季要清除断叶和枯叶,这样可以每年花开不断。成型的鹤望兰每2~3年换盆一次。
TOP
801#

病虫害:鹤望兰易患根腐病灰霉病、细菌性立枯病,播种前需在温水中浸泡种子且消毒土壤。灰霉病防治方法是:尽量少给植株喷水,增施钾肥,保证通风环境良好;在发病初期每隔10天使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一次,共用药2~3次。细菌性立枯病的防治要重视土壤消毒,栽植时株距不宜太小,栽植不宜过深,及时剪除老叶,加强通风及营养管理,增加植株的生长势。发现病株后立即拔除,并进行土壤局部消毒。生长期定期喷洒井冈霉素达到及早防治的目的。
  易患虫害有粉虫、小红蜘蛛介壳虫,均可使用杀虫剂控制。必须非常小心的控制病虫害,否则叶片会变的粗糙而且看上去非常陈旧。
  大棚或室内栽培时,如空气不畅通,易发生介壳虫危害,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夏季高温,鹤望兰叶片边缘常出现枯黄现象,大多数是由于空气干燥原因所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少数是叶斑病危害,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防治。鹤望兰易罹根腐病,要注意土壤消毒和控制浇水,发病后应清除烂根并烧毁,在穴内撒上石灰消毒。鹤望兰出圃前应加强通风换气,使植株经受锻炼,以免产生盆花售后因环境不适应而影响生长开花,并摘去黄叶、病叶。其切花采收一般在第一朵小花含苞或者完全开放时剪切,进行贮藏运输的切花可在花蕾现色前采切。剪切的切花花梗要求达到70厘米以上。采后经水处理后在7~8℃条件下能干藏一个月。如需长途运输,切花浸水后应在保湿箱内干运温度为7~8℃,低于7℃易引起低温伤害。贮藏期切花对灰霉病敏感,在贮运前需要喷洒杀菌剂保护。
TOP
802#

应用价值


 


  鹤望兰,又称极乐鸟之花、天堂鸟之花,从这诗一般的名字中,不难想象它的高贵和典雅。鹤望兰原产于南非,1973年被介绍到英国,英国人一见鹤望兰就被其端庄大方、艳丽而又妩媚的姿态所吸引,称其为不可言喻之花卉。鹤望兰在我国也是稀有的名贵花卉,它的花极为娇艳,花蕊呈天蓝色,围在花蕊周围的花萼却是艳丽的橙黄色,而托在底部的包片又是镶有紫色花边的兰绿色,整个花形绽开在浓郁挺拔的绿叶中,颇似仙鹤昂首遥望之姿。


  鹤望兰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观赏花卉。盆栽鹤望兰摆放宾馆、接待大厅和大型会议,具清新、高雅之感。在南方可丛植院角,点缀花坛中心,同样景观效果极佳。亦为重要切花。
TOP
803#

相关问题


 


  鹤望兰种籽为何不易出苗 ?


  鹤望兰种籽不出苗,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种籽失去了萌芽力,或不成熟,或浸种水温过高,或播种后管理不当,造成种籽霉烂或十枯等情况。但是,鹤望兰的出苗很不整齐,有的种籽经过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仍能出苗,所以不要一见不出苗就给判死刑。从外面引进的种籽,一般失水比较严重,故在播种前最好用30~40℃水浸泡2~3天,中间换水1~2次,使种籽吸足水分,以利提高萌芽力。播种不宜用粘重土壤,应选用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如素沙土或在素沙土中加入三分之一的草炭土。先将盆土用水浸透后取出,待土面无水时,把种籽均匀地点播在“浅子盆”内,上面覆土以不超过种子体积的二倍为原则。种籽发芽前不喜强光,最好放在比较潮湿的半荫处。为保持土壤湿润,增加温度,可在播种盆上加盖玻璃片或塑料薄膜。温度以25℃左右为宜。发芽前见盆主干燥时,可用“浸水法”或细眼喷壶加水。一般30天左右即可陆续出苗。在种苗发芽过程中,发现根苗出土要及时埋入土里,否则,时间一久,容易枯死。2、如何繁殖鹤望兰 ?
  鹤望兰多用播种和分枝繁殖。其种子坚硬黑似碗豆,种尖附有橙红色绒毛。需浸水4~5天,水温15℃。充分吸水后播于瓦盆或硬塑盘中,基质温度达18~22℃为好。盛器用玻璃覆盖,以免鼠害。喷水保温,约20天左右出苗,要遮荫。当幼苗长到5~7厘米时,可移植泥盆内。以园田土4份、兰花泥3份,沙土2份,山泥1份混合为好。要浇透水,7月以后每半月施淡豆饼或1%营养液助长,也可施用磷酸二氢钾复合肥1:250液。9月开始控水,避免过湿。整个生长过程要避免阳光直射和过份干旱。当年能出叶4~5片,高20厘米左右。每年翻盆加土,长出12~14片叶时,由苗期转为花期。
TOP
804#

鹤望兰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7-23 20:32:04编辑过]

TOP
805#

喜爱花卉的人真的很多,真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吧!

TOP
806#

五十五周:龙吐珠
TOP
807#

    龙吐珠原产热带西非。1790年引种到英国,主要用于温室栽培观赏,并在欧洲各植物园中普遍栽培。目前,欧美用龙吐珠作盆栽观赏,点缀窗台和夏季小庭院。至今,以色列的亚格苗圃和澳大利亚的奥斯太平洋植物公司已开始产业化生产,供应国际市场。 龙吐珠在我国栽培的历史不长。20世纪初在南方的广州。厦门等城市有栽培。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植物园引种作温室栽培。目前,在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已有批量生产,各地花卉市场都能见到盆栽的龙吐珠,开始进入家庭盆栽观赏。

TOP
808#

概述


      夏日似乎成了白花的天下,朴实无华著称的龙吐珠,也是其中之一。



  作为南国奇葩的龙吐珠。其花皆属苞片组成的棱形花萼,活像一个个奶白色的“杨桃仔”,在它尖端的裂口间,吐出五根绛红的花儿,疏密匀称地布满在叶片之上。



  虽然并不像杜鹃花那般的厉害紫千红,也没有玫瑰那种妖艳的魅力,但它却顽强地抗御酷暑,把蕴藏生命之火的红珠,吐完一颗又一颗。这种花的祖家原在赤道非洲的西部。



  对其名称的来由曾有过一段趣闻:在十八世纪中叶,英旅行行家科斯·汤姆森去非洲游历,无意中看到许多黑肤姑娘,用龙吐珠花串成颈链,饰持胸前,一黑一白,反差强烈,引起莫大兴趣,于是采得种苗带回试种。当时植物学家认为他是第一个发现者,遂以他的名字命名。到十九世纪末期,马里开始经营这种花草,自行改名为“珍珠宝塔”,这比用人名确胜一筹。到了二十世纪初,龙吐珠进入荷兰的国际花市,初时销售量极少,有个华侨工人方福林针对花


客喜爱吉祥的心理,建议改用“龙吐珠”的花名来招徕顾客,立即受到老板的采纳。结果生意非常兴隆,几乎远销世界各地,他被提升为职员。此后,龙吐珠之名就流行全球了。



  龙吐珠属马鞭草科多年生植物。一般盆栽因受剪枝的限制,植株长得很矮。其实它用属半蔓性的藤本,枝条可以至一丈以上,可供公园或旅游基地砌作花篮、拱门、凉亭和各种图案等造型,为游客增添雅兴。这种花因较粗生易长,花量较多,病虫害又很少,最适宜家居栽种。若在夏季花谢之后及时修剪,到年底前还可望花开二度。

TOP
809#

产地分布


              原产非洲西部,现广为栽培,为盆栽攀援观花植物。喜温暖、半阴和湿润的环境。越冬温度应在15℃以上,长期低于10℃,可引起落叶至死亡。用播种或扦插法繁殖,种子寿命短,采后即播。

TOP
810#

形态特征


           龙吐珠,马鞭草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株高2~5米,茎四棱;叶对生,长圆形,长6~10厘米。聚伞形花序腋生;春夏开花,花甚美丽,萼白色较大、花冠上部深红色,花开时红色的花冠从白色的萼片中伸出,宛如龙吐珠,故名。柔弱的木质藤本植物,茎四棱。单叶对生,深绿色,卵状矩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浑圆,叶脉由基部三出,全缘,有短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呈疏散状,二歧分枝,花萼筒短,绿色,裂片白色,卵形,宿存,花冠筒圆柱形,柔弱,5裂片深红色,从花萼中抻出,雄蕊及花柱很长,突出花冠外,花期春夏 。果实肉质球形,蓝色,种子较大,长椭圆形,黑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