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6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火柴盒的花花世界——每周一花 [复制链接]

331#

基本信息


        


拼音名:Luò Dì Shēng Gēn



  英文名:Herb of Air-plant,Herb of Life-plant, Herb of Floppers, Air Plant Herb



  拉丁名:Kalanchoe daigremontiana



  二法名:Bryophyllum pinnatum(L.F.)Okon[B.calycinum Salisb.;Kalanchoe pinnata(L.f.)Pers.]



  又名:花蝴蝶,倒吊莲,土三七、叶生根,番鬼牡丹,叶爆芽,天灯笼、枪刀草,厚面皮、著生药、伤药、打不死,晒不死,古仔灯、新娘灯,大疔黄、大还魂,复叶落地生根

TOP
332#

形态特征


            



  株高50-100cm,茎单生,直立,褐色。叶交互对生中,叶片肉质,长三角形,叶长15-20cm,宽2-3cm以上,具不规则的褐紫斑纹,边缘有粗齿,缺刻处长出不定芽。复聚伞花序、顶生,花钟形,橙色。 

TOP
333#

形态特征


           



  


在早春的时候,从植株中央会抽出一条坚硬的花茎,圆锥花序,项生,花大,两性,下垂;苞片两枚,叶片状;花导钟状,膜质,膨大,长2.5-4cm,淡绿色或黄白色;花冠管状,长3-4.5cm,淡红色或紫红色,基部膨大呈球形,中部收缩,先端4裂,裂片伸出萼管之外;雄蕊8,着生于花冠管基部,与花冠管合生,花丝长,花药紫色;心皮4;上部分离,基部连合,花柱细长,基部外侧有1鳞片,呈长方形。蓇葖果,包于花萼及花冠内。种子细小,多数,有条纹。花期3-5月,果期4-6月。

TOP
334#

  为 钝齿羽状叶,在每一个钝齿之间都可以产生新的根系,在合适的土壤或环境之下,立刻就会发展出一棵新的植株。叶对生,单叶或羽状复叶,复叶有小叶3-5片;叶两紫色,长2.5-5cm,基部宽扁,半抱茎;叶片肉质,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6-10cm,宽3-6cm,先端圆钝,边缘有圆齿,圆齿底部易生芽,落地即成一新植株。
TOP
335#

地理分布


            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地区,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山坡、沟边路旁湿润的草地上,各地温室和庭园常栽培。喜温暖及阳光充足,耐干旱,生长适温13-19℃,越冬温度7-10℃,要求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质壤土。

TOP
336#

生长特性


         在温度高、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下,生长迅速,容易倒伏,朝向地面一侧常密生白色气生根,遇到土壤能很快插入土中,不断增粗,成为吸收根。叶片肥厚而多汁,灰绿色、三角形,交错对生于茎上,一般成年植株叶片长达10~20厘米,宽2~5厘米。植株幼小时叶片较平展,长大后叶片容易弯曲翻卷,叶背面有不规则鱼鳞状紫色斑纹,叶缘锯齿较深,遇到干旱或不利于环境,锯齿中间靠近叶背一侧,能很快生出具有2~4片真叶的幼苗。排列整齐有序,轻触即落,遇到土壤很快生出白色须根,成为新的个体,这是它最基本的繁殖方式,其名也由此而来。

TOP
337#

栽培技术


            


繁殖


  


常用扦插、不定芽和播种繁殖。扦插,以5-6月最好,将健壮叶片平放在沙床上,与沙紧贴,保持湿度。插后1周即能从叶缘齿缺处长出小植株。长成后割切移入盆内。枝插,剪取顶端枝条8-10厘米长,稍干燥后插入沙床,1周后开始生根,2周后可盆栽。不定芽繁殖更为简便,将叶缘生长的较大不定芽剥下可直接上盆。播种,种子细小,播后不覆土,播后约12-15天发芽,发芽率高。

TOP
338#

栽培

  盆栽可用腐叶土和粗沙各半的混合土。生长期浇水稍多,保持盆土湿润 ,但不能积水。秋冬气温下降,应减少浇水。冬季开花,严格控制浇水,但不要忘记浇水。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茎叶生长过高时,应摘心压低株形,促其多生枝。每年春季更新换盆,保持优美株态。
  这种植物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粗放。盆栽时可用腐叶土3份和砂土1份混合作基质。对新上盆的小苗要及时摘心,促进分枝;对于较老的植株,其茎半木质化、脱脚且多弯曲不挺立,观赏价值降低,应予以短截,使其萌发新枝。平时浇水要待干透再浇,不必担心会干死,施肥不必过勤,否支造成旺长,并有可能造成植株腐烂,生长季每月施1-2次肥即可。盛夏要稍遮荫,其它季节都应有充足的光照,否则叶缘的色彩将消失。秋凉后要减少浇水,冬季入室后室温只要保持0℃以上就能越冬。但盆土家稍微保持湿润。
TOP
339#

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危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和蚜虫危害,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TOP
340#

园艺


       宽叶落地生根是最常见的多浆植物。其叶片肥厚多汁,边缘长出整齐美观的不定芽,形似一群小蝴蝶,飞落于地,立即扎根繁育子孙后代,颇有奇趣。用于盆栽,是窗台绿化的绿化的好材料,点缀书房和客室也具雅趣。   

TOP
341#

化学成份


             落地生根的叶子含顺式乌头酸(cisaconiticacid),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咖啡酸(coffe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nic acid)和其他有机酸,还含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3-二那阿拉伯糖甙(quercetin-3-diarabinoside),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18a-齐墩果烷(18a-oleanane),Ψ-蒲公英甾醇(Ψ-taraxasterol),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24-乙基-25-羟基胆甾醇(24-ethyl-25-hy-droxycholesterol),a、β-香树脂醇(a、β-amyrin),癸烯基菲(de-cenyl phenanthrene),十一碳烯基菲(undecenyl phenanthrene),落地生根甾醇(bryophyllol),落地生根酮(bryophyllone),落地生根烯酮(bryophyllenone),落地生根醇(bryophynol);全草还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槲皮素-3-鼠李糖-阿拉伯糖甙(quercetin-3-O-a-rhamnopyranosyl-a-L-arabinopyranoside,布沙迪甙元-3-乙酸酯(bersaldegenin-3-acetate),落地生根毒素(bryophyllin)A及B。

TOP
342#

药用价值


            


药用部分


  落地生根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多鲜用。


性味归经


  淡、微酸、涩,凉。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多鲜用。


药理作用


  落地生根Bryophyllum pinnatum Kurz的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非常显着的兴奋作用,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作用稍弱,但二者对离体兔十二指肠及大鼠子宫均无明显作用。煎剂对离体兔心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作用较弱,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水提取物无明显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0.1g生药/kg,煎剂及水提取液对血压均无明显影响;小鼠腹腔注射1g生药/kg,动物(每组2只)于24小时内均死亡。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叶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乳痈;乳岩;丹毒;溃疡;烫伤;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全草30-60g;根3-6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晒粉研粉撒;或捣汁含漱。


注意


  《泉州本草》:脾胃虚寒者忌用。


附方


  ①治创伤出血:落地生根鲜叶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②治疔疮,痈疽,无名肿毒: 落地生根鲜叶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饮服,渣敷患处。③治喉风肿痛:落地生根鲜叶五片至十片。绞汁,含漱。④治乳腺炎: 落地生根鲜叶一至二两。捣烂敷患处。(②方以下出《泉州本草》)⑤治溃疡: 叶爆芽一斤(生捣汁晒干,取粉用),梅片五分。共末粉,掺患处。(《陆川本草》)⑥治跌打损伤吐血: 落地生根鲜叶七片。捣烂绞汁, 调酒、赤砂糖,炖温服。⑦治热性胃痛: 落地生根鲜叶五片。捣烂绞汁调食欲少许服。⑧治关节肿痛 落地生根鲜全草一两。水煎服。⑨治急性中耳炎: 落地生根鲜叶,捣烂绞汁滴耳。(⑥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凉血,止吐血。



  2.《岭南采药录》:敷疮毒,能拔毒。



  3.《陆川本草》:止血,消炎,生肌。治刀伤出血,疮痈溃烂,烫伤,中耳炎。



  4.《南宁市药物志》:叶:消肿止痛。外用治跌打,刀伤,热疮红肿,热眼过膜(加冰片);根:内服治肺热咳嫩(煲猪肉)。摘录《中华本草》

TOP
343#

落地生根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 15:11:15编辑过]

TOP
344#

最后一幅是什么呀?请指教


 

TOP
345#

以下是引用快乐木偶在2011-11-3 21:19:00的发言:

最后一幅是什么呀?请指教


 


落地生根的花。

TOP
346#

第三十二周:佛肚树
TOP
347#

        佛肚树(Jatropha podagrica Hook.),梧桐科,疯树属的多肉落叶小灌木,原产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等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株高40—50cm,茎干粗壮,茎端两歧分叉,肉质,中部膨大,呈卵圆状棒形。茎皮粗糙,盾形叶6—8片簇生于枝顶,叶背粉绿色,叶面绿色。聚伞花序顶生,长约15cm,小枝红色,多分枝,似珊瑚一样,故又名珊瑚油桐、玉树珊瑚。花瓣矩圆状倒卵形,橘红色。蒴果椭圆形,种子黑褐色。

TOP
348#


      佛肚树(Jatropha podagrica Hook.),梧桐科,疯树属的多肉落叶小灌木,原产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等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株高40—50cm,茎干粗壮,茎端两歧分叉,肉质,中部膨大,呈卵圆状棒形。茎皮粗糙,盾形叶6—8片簇生于枝顶,叶背粉绿色,叶面绿色。聚伞花序顶生,长约15cm,小枝红色,多分枝,似珊瑚一样,故又名珊瑚油桐、玉树珊瑚。花瓣矩圆状倒卵形,橘红色。蒴果椭圆形,种子黑褐色。

TOP
349#

佛肚树,疯树属,大戟科
   佛肚树生性强健,株形奇特,一年四季开花不断,栽培容易,是优良的室内盆栽花卉,在南方温暖地区亦可室外栽培,要注意的是作为大戟科植物,其植株同样含有有毒的白色汁液。目前,华南植物园沙漠温室外景区种植了佛肚树。
TOP
350#

生长习性


          喜温暖干燥及充足的阳光,家庭栽培不能放在缺少阳光直射的地方,否则茎于细长失去佛肚般的特点。生长适温26~28℃,如低于10℃则易落叶但仍能开花。

TOP
351#

形态特征


             


肉质灌木,高40~50厘米,茎基部膨大呈卵圆状棒形,茎端两歧分叉。茎表皮灰色易脱落。叶6~8枚,簇生分枝顶端,具长柄,盾形,3浅裂,长和宽各15~18厘米,绿色,光滑又稍具蜡质白粉。托叶角质分叉,刺状,宿存于茎枝上很长时间。花序长15厘米,重复两歧分叉,花鲜红色,具长柄。



  佛肚树株形奇特,一年四季开花不断,是中国栽培已久的室内盆栽佳品。



  喜温暖干燥及充足的阳光,家庭栽培不能放在缺少阳光直射的地方,否则茎于细长失去佛肚般的特点。生长适温26~28℃,如低于10℃则易落叶但仍能开花。繁殖多用播种,一年生苗茎干即略膨大。也可以嫩枝扦插繁殖。

TOP
352#

园林用途


           生性强健,株形奇特,栽培容易,是室内盆栽的优良花卉。暖地亦可庭园栽培,也可做园景树、制工艺品。

TOP
353#

嫁接繁殖


           


(1)在春、秋季清晨或下午4:00以后,选带膨大球茎的佛肚树作为接穗,连根挖出,去掉部分叶,保留球茎下15~20厘米主根,其余剪除,冲冼净泥土,放在荫凉处风干水分;待其表面水份风干后,就可用来嫁接;



  (2)采用劈接法嫁接,以成活的高大膏桐为砧木,根据希望嫁接的位置、茎粗大小来选择接穗,选好砧木和接穗后,在适当的位置截干,沿中线纵劈开至恰当的深度,把接穗球茎下的主根削成契形,长为9~11 厘米,插入劈开的砧木,将形成层对齐,插紧;



  (3)用宽1.5~3厘米的塑料绑扎带扎结实,接穗和砧木紧紧连成一体,并注意接口防水;



  (4)待接口完全愈合自然增粗,约6个月后绑带影响到嫁接后的植株生长时再解出绑带,保证接口粘牢;



  (5)依上述步骤在膏桐的各枝上进行嫁接,这样膨大球茎就移到膏桐树上成为一棵新的植株共同生长。

TOP
354#

播种繁殖

  选种 
  播种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挑选,种子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播种能否成功。
  1、最好是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种子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发芽率越低。
  2、选用籽粒饱满、没有残缺或畸形的种子。
  3、选用没有病害的种子。
  消毒 
  消毒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指对种子进行消毒,另一个是指对播种用基质进行消毒。
  家庭对种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热浸种一刻钟。
  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催芽 
  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12~24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播种 
  把种子放到基质中进行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播种后的管理在季或冬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
  上盆
  
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 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 菜园土+炉渣=3份+1份 草炭+炉渣+陶粒=2份+2份+1份 锯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荫环境养护一周。 湿度管理 
  喜欢较干燥的空气环境,阴雨天持续的时间过长,易受病菌侵染。怕雨淋,晚上保持叶片干燥。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32℃,怕高温闷热,在夏季酷暑气温33℃以上时进入休眠状态。忌寒冷冻,越冬温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气温降到4℃以下也进入休眠状态,如果环境温度接近0℃时,会因冻伤而死亡。
  在夏季
  1、加强空气对流,以使其体内的温度能散发出去;
  2、放在半荫处,或给它遮荫50%;
  3、给它适当喷雾,每天2~3次。
  在冬季:
  1、搬到室内线明亮的地方养护;
  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
TOP
355#

光照管理
  在夏季放在半荫处养护,或者给它遮荫50%时,叶色会更加漂亮。在春、二季,由于温度不是很高,就要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以利于它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在冬季,放在室内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养护。
  平时放在室内养护的,要放在东南向的门窗附近,以能接收光线,并且每经过一个月或一个半月,要搬到室外养护二个月,否则叶片会长得薄、黄,新枝条或叶柄纤细、节间伸长,处于徒长状态。
TOP
356#

肥水管理
  它的耐旱能力很强,在干旱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生长,但这并不等于不给它浇水或浇肥;其根系怕水渍,如果花盆内积水,或者给它浇水浇肥过分频繁,就容易引起烂根。给它浇肥浇水的原则是“间干间湿,干要干透,不干不浇,浇就浇透”,浇肥浇水时昼避免把植株弄湿:
  春秋两季
  这两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室外养护的2~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放在室内养护的3~6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夏季 夏季高温期它往往进入休眠状态,对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室外养护的3~5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放在室内养护的4~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还要经常给植株喷雾。
  冬季 
  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7~10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TOP
357#

栽培要点


      


温度和光照


  佛肚树性喜阳光,最适宜在22℃-28℃的环境中生长。因此,整个生长期除炎适当遮阴外,都要满足其充足的光照。深秋入室后,要将其放在朝南的窗台,让其多接受光线,或利用灯光作辅助光源。只要室温保持在20℃以上,并满足其光照6小时左右,佛肚树即可开花不断。冬季室温最低不能低于10℃,即能安全越冬。


水分和肥料


  佛肚树性耐干旱,生长期浇水,应见干见湿,尤其是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时应减少浇水,盆土以稍干为宜。但夏季高温时节,水量不可缺少,除早晨浇足水外,傍晚还须观察盆土,若干即要补充水分,中午高温时,还须向佛肚树枝叶及地面喷些水,以起到防暑降温作用。佛肚树生长期,月施液肥1次-2次,肥料以磷钾为主,肥水比例20%-30%,若保持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叶片,其花开得最艳。冬季停止施肥。


换盆和土壤


  佛肚树第两年换盆一次,换盆时节应放在晚春前后。培养土应以腐叶土8成、肥沃的塘泥1.5成、河沙0.5成混匀即可。基肥应选用富含磷钾的马蹄片牛角骨粉等长效肥。 佛肚树


繁殖


  佛肚树的繁殖有播种和扦插二种。种子采收后,先贮藏于20℃-30℃下,夏季播种,播后3个月-6个月才能发芽。扦插可在5月-6月进行,择取顶端的分叉嫩枝长10厘米-15厘米,于节下0.5厘米处切下,置通风处2小时-3小时,待切后收口后插入清洁的渣中,并遮去阳光,保持煤渣温度22℃-25℃之间,约20天-30天生根,根须长至2厘米-3厘米时即可上盆。


病害


  佛肚树主要有吹绵介和溃疡病害。吹绵介主要寄生于佛肚树的花丛,可用氧化乐果2000倍杀灭,10分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喷药部,以免茎叶溃烂。发现佛肚树茎下有溃疡性创伤,即刻将佛肚树移至通风处,用利刀刮除腐坏组织后,涂上硫磺粉,并喷多菌灵一至二次,即可使伤口愈合。

TOP
358#

注意事项


           佛肚树系大戟科多肉植物。茎干矮肥,肉质,基部膨大,好似弥勒佛的肚子,而得名。掌状盾形3—5裂,叶痕大。花聚生于枝顶,橙红色,五瓣,花梗分枝似红珊瑚,故又有珊瑚花之称。由于它形态奇特,花色鲜艳,一年四季开花不断,因此受到人们青睐。要想养好佛肚树,在栽培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幼苗期应给予较多肥水,促使其迅速生长,也有利于茎干基部膨大,从而提高观赏价值。随着植株逐渐长大,肥水应逐渐减少,以防植株徒长。



  (2)盆土宜选用排水畅通的沙壤土。排水不良或浇水过多均易造成烂根,因此平时浇水要注意适量,以保持盆土略微偏干些为宜。冬季室温低时更要控制浇水。生长旺季可施2~3次稀薄液肥或复合化肥,以利促使花繁色艳。



  (3)佛肚树喜温暖,怕寒冷,生长适温约为25℃~28℃。冬季室温最低要保持在16℃以上,若低于10℃,则易引起落叶。


(4)佛肚树喜阳光,也能耐半阴。室内培养放在具有明亮散射光处即能生长良好。冬季最好放在朝南的窗台上,使其接受更多的光照,则生长健壮,花多色美。



  (5)繁殖佛肚树,多用播种法。播后待小苗长到约5厘米~6厘米高时即可移植上盆。

TOP
359#

医学功用


            


性味和功用


  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祛风痰,定惊,止痛.用于中风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痈肿,毒蛇咬伤,喉痹肿痛,血痹心痛.



  炮制方法:常用量3g~4.5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调敷,孕妇忌服。


附注


  佛杜树全草治毒蛇咬伤,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功用:归胃,肝经.祛风痰,定惊,止痛.用于中风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痈肿,毒蛇咬伤,喉痹肿痛,血痹心痛.炮制后用,常用量3g~4.5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调敷.孕妇忌服。

TOP
360#

佛肚树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5 17:27:26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