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 [复制链接]

1#

[原创]--

最近刚写了一段文字--<请注意:这不是“捣乱”!>


更多原创----  http://blog.kxsy.net/user1/514/archives/2007/8490.asp   (两个人的博客)

请注意:这不是“捣乱”!

浙江省上虞市实验小学——章兴波

邮编:312300

执笔于2007.5.24

案例(一):火柴用完了!

在上《混合身边的物质》时,有一个混合实验:先在一个杯子里放进“醋+小苏打”,观察其变化,然后把点燃的火柴伸进去,看看火柴会怎样?实验开始后,孩子们发现火柴突然熄灭了,非常的好奇!于是一根、两根、一次、两次、有的甚至五根一块来,看看还能不能熄灭?没一会工夫,有好几个小组就向老师告急了:“老师,火柴用完了!”老师一听,心想:一盒新火柴本还打算至少用上四个班呢,怎么一下就没了?一问原因,发现用完的小组是在几根几根的点火柴,立刻翻脸,勃然大怒!这还了得,明摆着存心捣乱嘛!

 

案例(二):他把玉米苗拔了!

在上《凤仙花》单元的时候,老师给每个小组配备了一个花盆,并发给他们一些凤仙花籽。由于怕孩子们的凤仙花长不出来,另外又配发了几颗玉米粒,让他们以防万一。半个月后,老师准备上一节凤仙花的观察课,让孩子们把小组的凤仙花花盆拿来,有的小组的花盆里凤仙花长的很好,有的只有玉米苗,有的既有凤仙花又有玉米苗。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的时候,有一个小组内部突然吵了起来。于是,老师立马火上心头,责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学生告状:“老师,他把玉米苗给拔了!”老师心想:居然还有这等事?好好的不观察,却搞破坏!明摆着存心捣乱嘛!

……

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可能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景!从表面上看,确实像孩子们故意在“捣乱”!如果身处当时的课堂环境,那就更加深信不疑了,因为“当局者迷”!为什么说是老师“当局者迷”呢?其实,细细一想你会发现自己错了,那根本不是孩子在故意“捣乱”!

 

案例(一)孩子行为的心理分析:

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浪费火柴?他真有这么大胆子吗?为什么其他使用火柴的实验他不这样做呢?想到这里,你应该发现孩子浪费火柴是有原因的!当他发现一根点燃的火柴在杯子里无缘无故的突然熄灭后,他内心非常的惊奇,这种好奇迫使他反复的去尝试,一次、两次、三次……当他发现一根火柴确实会熄灭之后,他想试试:两根火柴会不会也熄灭呢?直至后来发展到四根、五根……火柴用玩了!

 

案例(二)孩子行为的心理分析:

静下心来想一想,还是纳闷!孩子为什么要无缘无故的拔掉玉米苗呢?他为什么不好好观察,反而搞破坏呢?而且还有理由在课堂上跟小组里的同学闹矛盾呢?看来,这拔玉米苗的孩子也是有他的想法的。这是课后从小组成员了解到的:

“刚才我们在量花盆里的凤仙花有多高,结果发现它并没有长高,还是和以前差不多,我们还发现凤仙花的叶子有点发黄,好象比以前更憔悴了!我们在讨论为什么会这样的?其他小组的凤仙花越长越好,我们的会不会是生病了?可他们俩硬说是玉米苗的原因,说它把凤仙花的食物都抢走了,二话不说就把玉米苗给拔了!”

 

科学老师的心理分析:

老师为什么会勃然大怒?是因为当时的情境给了老师一个误导——“学生在捣乱”!而捣乱是无须解释的,所以老师容易一上来就是给所谓的“捣乱”学生一顿批评!一方面发泄了自己的不满,另一方面可以给其他学生以警示。

造成老师认为“学生在捣乱”的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老师本身的“想当然”习惯!例如在案例(一)中,老师给学生准备好了材料,“想当然”的认为是绝对充足的;当学生说“火柴用完了”时,又会“相当然”的认为学生在浪费!在案例(二)中,学生拔掉了辛苦种植出来的玉米苗,老师就“想当然”的认为那是在伤害植物,在搞破坏!与小组同学因此还闹矛盾,又“想当然”的认为肯定是拔“玉米苗”的同学错在先!正是这些“想当然”让老师“当局者迷”了。以至于在没有深入了解情况的前提下,“相当然”的批评了所谓的“捣乱”学生!

 

写在最后的话:

科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景,作为科学老师,我们应该有所准备!偶尔的误会学生还可以原谅,经常性的误会,那就要不得!因为这会深深的伤害到学生,影响到他的发展。案例(一)中的那些“捣乱”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原本是执着、坚韧、不断求真、较劲的体现,是应该受到重视和鼓励的行为。而且,这恰恰就是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科学态度培养和科学精神熏陶的绝佳时机。现在却因老师的误会,他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错误(我错了!不应该浪费火柴!……)案例(二)中那位“拔玉米苗”的学生,他的行为是经过深入思考的,是很有创造性的,也是具有实际价值的。现在却成了一个“破坏者”!长期以往,孩子的创造性必将在老师认为的“循规蹈矩”中泯灭!

科学老师,让我们少一些“想当然”,多一些对孩子内心的了解;少一些卤莽,多一些理性的分析,让这些原本被认为“捣乱”的孩子得到更健康的发展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6 15:42:33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案例中的教师有敏锐的眼睛,教师行为动机的分析够精彩!

TOP
3#

此案例告诉我们:教师在作任何一下判断时,都要问清由来,不能武断。

TOP
4#

当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时,首先反思的应该是教师自己,这样才会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TOP
5#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07-5-31 21:05:53的发言:
当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时,首先反思的应该是教师自己,这样才会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教育需要倾听!

孩子这样做肯定有他的理由,只是他来不及细细考虑!

正因为这样,他才需要我们教育!给孩子一个犯错的权利吧!呵呵!静下心来的时候我经常这样想,当时在当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要训斥几句!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6#

怎么样来处理这些问题,其实关系到教师的科学素养问题。只有具备了比较好的科学素养,才能将结果处理的比较好。
TOP
7#

老师可能在心疼他的火柴啊!

教师需要反思,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我们也一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