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简约课堂”的实例反思
《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是通过对20件常见物品在电路检测器中逐个验证,按照是否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标准,将二十种物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导体,另一类是绝缘体,学生亲自经历了预测、检验、统计数量、得出结论等系列探究活动的概念构建过程。因此,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概念上,而是有了体验后的认知,这种体验是符合十岁左右孩子的认知特点。
本课的关键点是1、让学生有条有序地检验;2、学生实验活动大约30分钟时间。教师的作用是传递与协调,传递是少数小组材料缺了,教师及时补充,少数小组实验分工不和需要教师出来协调。
教师在指导学生中只说以下几句话:
第一句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是由哪些材料连接的?(目的是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句话: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20件物品,先要进行预测,预测完成之后,再来取被检测的材料。(目的是提醒学生实验之前先要预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第三句话:把二十件物品一一摆好,检测过的材料放到盒子里,一边放易使小灯泡亮的材料,另一边放不容易使小灯泡亮的材料。(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收集分类材料的习惯,而不是随意乱放乱扔。)
第四句话:我们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检测二十种物品的情况。(目的是小组汇报,其他学生注意倾听)
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首先要语言简约,少说废话,学生最期待的是老师把实验材料交给自己研究,教师以画龙点睛式的指导,留出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也是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之一。教学指导简洁而不简单,高效而要合理,体现探究式教学的真正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7 11:05:5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