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刊登于《科学课》杂志2011第1期。
科学课阅读“三能”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毕家圈小学 王利江
邮编:063313 联系电话:15176694495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激发终身学习的愿望。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达成以上目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愈强的人,愈有能力收集、理解、判断资讯,达成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开发潜能。在科学课中的训练学生的阅读,可以使学生达到“三能”。
一、阅读,能拓宽视野。
随着时代的进步,书籍、网络已走进学生的视野,想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学生尽可以通过读课外书、读网络来获取。这种读,暂可以理解为 “自我阅读”。而科学课堂中,现行教科版教材每个单元后都配有“资料库”,这里是单元知识的引申与丰富,通过阅读“资料库”,学生可以提升科学知识的档次,总结、系统化单元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组织学生阅读。这种读,暂可以理解为“集体阅读”。这种读法,更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单元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形成更贴近教材的知识体系。
除了阅读资料库,其实每一课科学教材中都有可读之处,尤其是科学教材中涉及了许多科学概念,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必须通过阅读来理解、消化。比如对于“热传导”概念的理解学生在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后就需要通过阅读来回顾、印证什么是“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这样一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彻底明白了“热传导”这一科学概念。
二、阅读,能抓住科学试题的“题眼”。
所谓“题眼”即解答试题的关键和灵魂。要解答一道科学检测题,抓住了“题眼”,就会轻而易举的解答出来。比如五年级下册中就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同时沉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可供选择的答案有:A相同、B铁块大、C铜块大、D无法比较。学生遇到这一类型题目时,如果能够通过仔细阅读,找出“题眼”,解答题目就比较简单了。 “同体积、沉入”是此题的“题眼”,读出“题眼”后才能判断出体积相同,沉入水中时排开的水量相同,虽然同体积的铜块和铁块重量不同,但只要沉入水中时排水量相同即所受浮力就相同。因此,正确选择应是A。通过阅读,使学生抓住了“题眼”,就能尽快的正确做出科学判断。
三、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科学课堂上,对于一些较浅显的科学知识或实验流程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领会,以便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三年级《蜗牛》这一课时,我考虑到其实学生平时就经常遇见过、玩弄过这种小动物,在玩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自我发现,有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家长等途径更深层次的认识蜗牛。在教学这一课时,绝大部分内容学生只要一看书就立刻明白了。为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先仔细阅读书本中的有关蜗牛的探究知识,边阅读边思考教材中所设计到的问题,学生读后和平时玩这种小动物时的经验迅速联系起来,很快对蜗牛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对课本中专门要求同学们去探究的知识分解了,时间也省了不少。通过自学既获取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还发展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