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针菇是一种低温型菇类,能在其它食用菌停止生长的寒冬季节旺盛生长,它柄似金针,盖似白伞,外型婀娜多姿宛如鲜花怒放,是世界上名贵的食用菌之一,又是观赏性的真菌
通过栽培金针菇,可以了解菌类的栽培环境、生长变化,以及金针菇对环境的要求。可以研究和探讨环境中的空气、阳光、温度对于金针菇生长的影响,五年级的学生可以参考五上《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设计,来完成空气、阳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培养金针菇的影响。同时,通过完整的培养种植金针菇,可以让我们了解金针菇的一生,培养学生持续观察的能力和兴趣,培养种植的好的话还可以吃上自己栽培的新鲜的金针菇,获得丰收地喜悦。
1、观察金针菇的生长变化,每隔两天用尺子测量一次金针菇的生长情况,记录金针菇的生长数据,同时可以记录金针菇的其它一些情况,并及时拍照作为证据。利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金针菇的生长变化。
2、寒假期间,撰写金针菇的观察日记(至少3篇、字数不限、配上照片),日记可以记录金针菇生长情况,以及在观察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解决方法。(主要包括颜色、形状、高度、生长速度与温度等关键数据)
3、 如果是研究环境中某一因素(如温度、阳光)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一定要完整地呈现改变的方法和金针菇出现的不同情况(可以以文字和照片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以表格式来统计呈现。
4、寒假中,也可以做一些生活中的科学趣味实验,并进行记录,可以参考我的博客http://hi.baidu.com/caomaoyaya/上学生写得文章。
(红色字体是三年级学生的要求)
作业写完可以将文章发到我的邮箱jnsyzxb@163.com或者发到123368379@QQ.COM
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1、栽培环境:你收到菌袋后将它放置在能方便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的地方(阳台或有窗户的卫生间),不能有阳光直接照射(只需微弱的散射光即可),数量少可放在泡沫箱、塑料桶或合适的纸箱里(铺一层塑料薄膜,防止喷水时弄湿箱子),方便管理,也可直接放在地面。
2、搔菌(现在发出的这一步已处理好) 等菌丝长满整个培养料(未长满待长满后处理),打开并拉直袋口,将培养料表面的一层厚菌膜和残存的一部分老菌皮去掉,即为搔菌。可用小耙子或其它工具,将基料表面菌膜搔破,连同老菌皮和肿块一起清除,然后将料面稍整平,为防止杂菌侵染,工具在使用前应在火焰上进行消毒处理。(这一步
3、催蕾 将搔菌后的栽培袋用报纸覆盖,经常向空中、地面和报纸上喷水,提高环境湿度,保持覆盖物的湿润,并且每日通风2-3次,温度控制在12-15℃,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一般3-5天发生菇蕾。菇蕾形成后要经常掀动覆盖物,供给菇蕾新鲜氧气。
4、现蕾出菇后的管理 现蕾之后,要增加通风量降低室温,金针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18℃,所以室温不宜超过20℃,4℃以下又很难现蕾。这一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掌握在90%左右,喷水于报纸之上或地面四周空间喷雾,不可直接喷水于菇面上,切忌高温高湿,覆盖物应经常翻动,增加通风量,促进子实体生长。
5、采收 从菇蕾期到采收约2个星期左右,金针菇的主要食用部分是菇柄,菌柄长且嫩为质量好。采收标准为菌盖下部的菌膜破裂1/3,菌盖大小在1厘米之内,菌柄长度为13-15厘米。采收过早产量低,若采收过晚开伞过多,品质下降。采收时,一手抓住菌袋,一手把菇丛拔起。
6、采收后的管理 采摘后将菌丝体表面的小菇、菇脚除掉,表面清理干净,按每袋50克左右分几次向袋内喷干净的水,让培养料吸水,但袋内不可有积水,再按照上面的管理方法,8-10天左右就能长出第二批菇。 在收了2-3批菇后,培养料变干,这时可在料上打三个均匀的洞,深度为料的三分之二,大小直径2CM左右,不要打穿袋底,灌入200克左右的水,使培养料吸足水分,倒出多余的积水,按常规管理。正常管理可采收5批左右,但因培养料养分的降低,产量每批会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