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寻同路人 [复制链接]

1#

探寻同路人

                                                     探寻同路人

“生成”是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一种教学机智,是值得推崇的随机应变。生成是精彩的,但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但要有精彩的生成,首先要有精心的预设。科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实际生成而对教案作出适当的调整,把教的方案向学的预案转变。这样,我们理智地放弃了预设,尊重了生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留给学生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创造、体味。很多优秀教师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生成资源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劲,其实又何尝不是潜心钻研的结果呢!
我的女儿也很喜欢看我的论文,一次,她在看完我的《灵动生成演绎精彩课堂》之后说:“爸爸你这八个例子倒很有趣嘛,很像《三十六计》,如果能编出一本《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成处理36计》,那一定很有用。”我也觉得这个点子不错。
不知各位老师有没有处理生成事件类似的生动例子,共同帮我完成我女儿的这份心愿,我们共同来编撰一本可资广大一线科学教师参考利用的小册子,内容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课堂实例片段,或是您所了解到的其他老师的生动教学情节,并配以一定的参考题目和理论思路,最好还能配以一定的图片,最后别忘了写上提供这个案例老师的学校老师的大名。
现在下方粘贴上我所已经整理好的两个案例可资借鉴,若想了解更多可以参阅本网站首页《灵动生成演绎精彩课堂》一文(因容量过大,文中已去掉了图片)。万望各位老师能不吝赐教和成全。
7、欲擒故纵    
    在中国历史上,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曾有过对敌将孟获七擒七纵的故事,诸葛亮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孟获输得心服口服,毫无怨言。在科学的课堂上,老师苦口婆心地对学生强调这强调那,其效果有时还不如欲擒故纵更能奏效。
“老师最准!”
在一次区科学领雁工程培训班开设的汇报课上,所前一小的娄洪乔老师执教了《我们的小缆车》,其间有要求学生利用秒表测试小车在一头挂有垫圈的细绳的拉力牵引下运动一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的环节,娄老师先要求学生学会怎样使用秒表,经过老师的一番介绍和演示之后,老师要求考验一下大家使用秒表的技能,在老师的一声令下之后大家一起按下了秒表,又一声“停!”之后孩子们再次按下了秒表,然后老师请大家汇报一下秒表上显示的时间。“2.36秒。”、“2.38秒。”、“2.35秒。”、“2.34秒。”、“2.39秒。”接连几个不同数据的汇报之后,老师故作姿态说:“我来看一下我测得的数据是多少,哦,是2.37秒。”许多学生现出了一脸惶恐和疑惑。
老师接着问:“我们测得的数据各不相同,到底谁测得的数据最准呢!”“老师最准!”几乎全体学生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老师不动声色地说:“真的吗?”这时马上有几个学生意识到了错误,纷纷举手:“老师,我现在认为并非一定老师最准,我们大家都正确,因为我们的数据相差得都很小,这是由于不同的人反应的快慢不同造成的。”“对了,科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误差,误差是科学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为了缩小误差,科学上采用重复测试多次,然后取某一个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数据进行记录……”老师娓娓而谈,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
[反思:如若教师对于误差问题由教师自己提出,我想学生都会一知半解,甚至不加重视,但经过娄老师如此一来,有了学生前面的判断出错和事后思想的过滤,他们就已经明白了误差的现象和处理的方式了,并且还能逐渐改变“教师就是权威”的错误观念。]
8、妙手回春
  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必然会产生一些偏差甚至错误的信息或行为,如果直接纠正或否决,也许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但我们如果抓住这些错误信息,加以巧妙的引导和利用,就会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动态生成资源。
漂亮的红蝴蝶
在我教学《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时,我利用手电筒进行一番演示,并通过课件展示光直线传播的图片,使学生初步懂得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但总觉得学生兴致不浓,可能手电筒的光比较弱,演示效果并不理想,也可能图片上的图景毕竟离他们的生活较为遥远,正在我踌躇无法时,在屏幕上多了几只红色的蝴蝶,还见几个学生在偷偷地笑,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调皮的学生在玩激光小手电,我正想发怒,但转念一想,我不是正愁实验效果不好吗?我何不利用一下他们的激光小手电呢?于是,我戏虐性地说:“今天,我们的课堂引来了几只漂亮的红蝴蝶,我想看看这几只蝴蝶能否停在老师的粉笔头上。”说着就举起一支粉笔,那几个学生马上意识到了老师的意图,都将自己的手电光照向粉笔,我见到了几束红光齐飒飒地直射过来,接着,我又对其余的学生说:“你们想不想看一看他们的蝴蝶是怎样飞到我的粉笔头上的,想看的同学马上站到老师旁边来。”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兴奋与激动,因为他们清晰地见到了他们自己创造的实验现象。
[评析: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贪玩易犯错误是常有的事,面对学生的过错,你是疾言厉色地予以训斥一番,还是不负责任地听之任之,抑或还会巧妙利用,春风化雨,妙手回春,这就得看你调控课堂的技巧如何了,如果能够巧妙利用,那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成事例了,学生也会在心底里佩服你的教学艺术,感激你的宽宏大度,同时还会马上知错就改的。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