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日记
小鸡即将出生
2010年10月18日、19日
按计划,孵小鸡时间21天,从9月27日开始到10月18日,已满21天。我早早地去看没有发现小鸡,也没有破壳。贴在耳朵上静听,没有感觉(听到)明显的动静,为什么呢?
没正常发育?中途是否坏死了?
时间没到?可能在下午或晚上才21周天?才会出来?
时间有误差?就像人一样有早产或晚产?早晚一两天出生就是胚胎发育的正常现象?
怀着忐忑的心情,期待着……
下午,仍不见有破壳。傍晚将放学时,又拿起来贴耳朵听。咦,有声音?真的有声音!有小鸡叫的声音!还会动!我立即叫来学生听,他们很兴奋,我也兴奋。晚上它应该会出来了吧?可是现在放学了,怎么办?如果出来,没人照看,孤零零的它会可怜吗?它能活下去吗?如果拿回家,怎么拿?把整个孵化器带回家不方便,只把这只即将破壳的鸡蛋带回家,它没有了合适的环境(温度),会在壳里死去吗?比较两种可能,结合孵化器的使用说明,如果室外温度低,可以让刚孵出的小鸡仔孵化器里继续呆一段时间。看来更合适的是让鸡蛋继续在孵化器里,保护它的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回家,晚上仍想着那只即将孵出来的小鸡。它今晚会出来吗?会在什么时候出来?出来的时候是怎样的?要吃东西吗?没给它食物,它这一夜会饿死吗?
第二天(19日),小鸡真的出来了,在孵化器的凹槽里,不能动弹。一位小朋友到门卫伯伯处借了一些米,小鸡没吃,另一位同学瓣了几粒煮熟的玉米,拿在手上递到它嘴边,它吃了。后来,我到操场边摘了几片嫩野菠菜的叶子,撕碎,小鸡也没吃,可能是没有发现,也可能是它不知道这也可以吃,或不喜欢吃,是不是它喜欢会动的食物?它还没有到处找食物的本领?只知道吃“饭来张口”的东西?
观察日记
9月27日,开始孵,4只,编了号。
10月2日,5天了,根据说明,第一次观察。1号中间部分不透明(附照片),转换一下上下位置,仔细静看,有胚及血丝在慢慢上升,有明显的胚点。2、3号看不清楚(壳硬),4号均匀,透明。
10月8日上午,1号不透明,看不清楚胚胎发育情况,气室部分透明,界限明显。2、3号透明、均匀,4号透明无胚。
11日,1号上午能看清气室,下午看时不清楚,可能是室内光线强了点。其他均透明。
16日,已孵化19天了,想看看有没有孵出来,未有缺口。贴耳朵听,好像会动,但不明显。几个一同来观察的学生提出研究山鸡卵孵化过程中质量会否发生变化,猜测:不会;理由:没有东西进去或出来。第一次用天平称57.2克。
20日,山鸡58.0克。初步推论:蛋孵化中质量会增加,出生时可能会更重。
问题:这些重量(质量)的增加来自哪里?
21日,观察第二批的6号,生说带来时被同学摇晃过,今天在灯下照,与第一批的已二十多天的无受精卵的现象相似,即上下倒置鸡蛋,有类似沉淀悬浮物,几乎透明。让该生带回家,她决定明天再换一个。
25日,山鸡50.4克。为什么又少了这么多?有以下两种外在可能:一是早上来检查孵化器里的水槽,发现水完全干了,是不是几天来没有了适当的水分提供给鸡蛋的生长发育?二是发现这个鸡蛋有几条不大却明显的裂缝,是不是流失了里面的营养或水分?这些裂开,是因为干燥还是有哪个小朋友不小心震裂或是即将破壳?不管是哪一个原因,这样的裂开,都可能会影响到它的生命!
马上灯下照看,气室大了,界限还是很清楚,贴在耳朵听,没能感觉到动静。
28日,山鸡46.4克。
看来这只鸡蛋在孵化过程中质量在减轻!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质量真的会减少?为了研究是不是质量要减少的正常现象,再研究比较另一些鸡蛋是否也有这种质量在减少的现象,因为只研究一个对象毕竟存在偶然性。
二是因为有裂缝而流失营养和水分?如果是这个原因,那问题就大了,会不会危及它的生命?贴在耳朵听,感觉不到什么动静;在灯光下照,能看到明显的气室空间很大,与胚体的界限很分明,这与其它的无受精卵的情况完全不同;比较各个蛋的体温,发现这个蛋的温度要稳定一些,拿出来一两分钟后这个蛋的温度明显要高一些。看来,初步判断它还是有生命的。虽然宽了一点心,但是这个担心还是要持续到11月3日。
山鸡质量变化统计如下:
日期 |
10月16日 |
20日 |
25日 |
28日 |
11月1日 |
质量(克) |
57.2 |
58.0 |
50.4 |
46.4 |
42.5 |
备注 |
|
|
水箱无水 |
|
|
无受精卵的鸡蛋在孵化器里怎样了?
放在孵化器里孵化了30天的4号鸡蛋,让生猜里面可能怎样?还是一个完整的蛋清和蛋黄或是混在一起变浑浊了?有生猜是完整的,有的猜已浑浊了。于是立即打开看,结果是蛋黄已散开,蛋清中有少量黄色,证明该蛋已没有生命,说明在这30天的高温(37.5摄氏度)下没能让鸡蛋的胚生存下去。
对部分鸡蛋气室是否增大的对比观察记录,较为零散,日期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