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导论》 新认识
萧山区义蓬三小 杨君
先说说这本书的由来。这是2012年暑假参加全国自制教具评比的时候买的。当时我看中的是《第七届全国自制教具获奖项目汇编》,旁边就放着一本《教具理论研究导论》。当时我就认为买本上一届的获奖教具就行了,理论的不想学。沈洋当时就在我边上,他说这本《导论》也买着好了,以后写论文好用的呀。反正买了一本也是报销一次,两本也是报销一次,不差那么一点了。
买了之后,我自己想买的那本早看完了,很多想法也记录了。而《导论》呢,由于最近一直没写关于教具的论文,就被搁浅在那。直到这次要交流了,逼着我去找一本还有点想看的书,就找到了这本《导论》。
看了之后,有一些简单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人类创造和传承文明靠教具,有教育就需要教具。
以前,我总是以为教具,即教学用具,是教学的时候才产生。但是看完之后才发现,教具其实时时刻刻都在被我们使用。教具不仅仅产生在我们课内,也可能产生在课外,即“大教具”概念。比如继续教学、终身教具所需的教学用具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收音机其实就是一个教具。如果我们听收音机,就会知道社会上很多的信息,比如说9月25日,央行发行了5元银币纪念币。而这已经是央行第二年发行的5元硬币。如果我早点知道,我就会早早得让在银行的同学帮我留几个,作为纪念,可惜我晚了一步。
二、认识了教具的发展过程。
以实物为主的直观教具。古代——教具即教材,教具教材合二为一。古代教授琴棋书画,琴、棋、笔、墨就是教具,也是他们的教材。
专门制造的教具。17世纪初,出现了可利用的材料,比如玻璃、金属、木材、纸等,于是开始有了化学仪器,生物切片,天文地理模型,显微镜等教具。
教具综合发展。20世纪,电子技术,半导体,激光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等。
信息化时代的教具。互联网教学——科学课小游戏,多媒体——短焦投影,虚拟实验室等。
三、真正意义的了解了教具的定义
1.从广义上将,不论什么物品,只要用于教育,进入教学过程,都可以看做是教具。
自然状态下许多物品都可以是教具,比如说一个破锁。当时我正在给学生复习,试卷中有一个判断题——“石头因为没有受到浮力,所以下沉了。”这题在最后复习的时候还有一个同学是错的。我当时就拎起身边的破锁,等会你拿着这个锁,放到水里试一试,到底放到水中有没有不一样,有没有受到浮力。一个下沉的物体就成了我上课的教具。
教具不仅在课内,也可能在课外,只要存在教育过程,就会用到教具。比如说我们考驾照,认识路边的各种交通标识,这些标识就成为了教具。
教具还会伴随人的一生。比如现在的电视机,收音机,我们获取知识就是学习的过程,这些也是教具的范畴。
2.从狭义上讲,教具就是学校或者教学机构使用的教学仪器。一般由三大来源:
(1)由研究机构或者工程专门制造的。比如说三球仪,人体骨骼模型等等。
(2)社会产品中选用的。比如说手电筒、电池、导线等等。
(3)自制教具。这是我最关心的一块内容,所以我重点记录了。
自制教具以特殊的作用成为教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顾明思议,自制教具是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员自己用手工作业的方式制作的教具。由于工业产品的加工技术、材料、质量、功能、造价等限制,满足不了教学要求,自制教具就成为解决教具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自制教具具有以下优点:
A.自制教具源于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师为了改善教学质量,施展其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意图,自然会萌发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的冲动。学生在学习中,特别是探究性的学习中,也会开动脑筋,搞一些别出心裁的教具。
B.自制教具的加工制作大都通过手工,在材料加工手段方面受到限制,制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是不规范的。但是它更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疑难费解的问题更加简洁易懂,使用起来效果更好一些。
C.教师自制教具是一种智慧、技能、能力以及创新与实践精神的历练。
D.学校和教育行政事业部门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的发明创造。就像我们萧山搞的自制教具,把自制教具的经验汇集起来,就会形成一股推动教学的一股风。自制教具已经成为萧山的一股风,去年11月的时候已经刮到了浙江小学科学的年会上。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文化,自制教具的文化。
3.教具的定义:
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教学、情景模拟、实验观察、信息交流、操作训练等方法时所用器材和装备的总和。
把教具的定义问题提出来,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产生一个科学的、有代表性的定义,一定要集中群众智慧,集思广益、深入探讨,才能逐步取得广泛共识。
四、现代信息技术对未来教学的影响
学习方式的改变。
1.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在如此发达的网络社会,如果不会利用,那将被社会淘汰。经常我们会看到有些老师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其实我想说,请先找度娘。网络能解决我们很多困惑,求人不如求网络。网上有很多资源,随时随地都能为我们解决问题。去年,我一直让学生进入科学课小游戏去答题学习。科学课小游戏是我们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管员桑建辉(网名爬爬虫)为我们组建的。利用这个平台好处太多了。学生在课外会主动答题,而且马上能知道答案的对错,还会把错题整理起来,下次可以看看错了哪些。而老师就能看见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包括做题数、做对数,做错数、正确率、以及哪些做错了。如果能每个学生一台电脑,我们可以完成网上考试,成绩马上就能出来,错题马上都能知道。非常省力,非常方便。
2.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
电子书包基于一个全新的产品组合概念,它包含阅读、学习等功能。可以涵盖学习阶段所有的课程。使用界面简单,无需说明即可操作。电子书包已经在嘉兴实验小学开展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电子书包虽小,但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不仅给教育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对社会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未来的学校可能因为电子书包而转型。如果电子书包能解决学习问题,那么未来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我真的不知道。
五、教具研究的理论基础
1.教育学。教具往往是以物化的形式存在于教育中,但同时它也蕴涵在教育现象和规律当中。从教育学的理论高度探索教具成长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教具能做到知识更加容易理解,且不易遗忘。
六、教具评价
1.教具对教学活动的支持程度
A.教具的教学内容指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B.教具的教学效果,包括演示效果、学生操作两方面。
C.教具适合的学习形式,是否适合班级活动,是否适合小组活动等。
2.教具的安全性
A.教具的使用安全指标。主要考虑使用者是否安全,会不会涉及伤害身体的事件。
B.教具本身的安全性。主要考虑教具的坚固程度,耐用程度,对错误操作的允许程度等。
3.教具的制作水平
A.教具使用舒适方便指标。教具的按钮、开关是否灵活,是否美观,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
B.教具制作技术指标。教具加工的技术水平、生产质量等。
C.教具运用技术水平指标。教具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设计是否科学等。
七、从自制教具走向教具文化
1.物质文财富的存在。很多学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制教具,并且会长期保存下去,就构成了教具文化的物质基础。
2.精神财富的存在
教具是知识的载体,自制教具的研究理念、设计思想等不断积累,这就是文化的积累,成为教具文化的有一个重要基础。
3.自制教具的普遍现象
每次上课,或多或少运用一些自制的材料,因此自制教具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是一种未被我们关注的文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0/8 21:56:3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