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文章的题目是本次科学教学年会的主题,12月14、15两日上课的7位老师均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在课堂上充分体现的。参加本次的活动的有来自省内外总共600多名的专家以及小学科学老师,欣赏着7位男老师有条不紊地引领学生,听着老师们带点各地方言的普通话的评课交流,强烈的感觉到我们小学科学正朝着一个更高更强的目标蓬勃发展。
活动在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举行,这是一所极具特色的现代化公立学校,崭新的校舍,齐全的设备,优美的绿化……这一切令我们同行的老师都大开眼界,啧啧赞叹。在活动手册的扉页介绍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里闪光”是学校办学的终极目标。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是“人” 字的一撇一捺,银河,是科技的银河,人文的银河。”及至我们步入校园,才真正体会了“科技的银河,人文的银河”,七幢以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就让老师们觉察到了与众不同,大门口有一个大大的日晷石盘,传递着浓浓的科学文化味道。一路走向活动教室,墙上张贴着学校活动的照片,孔子的言论,最醒目的是一幅由朱永新亲笔挥就的书法作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呵,环境的布置往往能激发人内心的情感体验。
14日上午第一堂课是由银河实验小学夏志明老师上的《空气占据空间吗》,听下来,感觉器材准备十分充分,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探究时间也充分,课的最后,还留有思考的空间“如何让倒扣在水中的乒乓球停留在杯子的上中下三个地方。”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是反复提问较多,拖延时间稍长,其实在学生知道空杯子里有空气占据着,不必在这里多说,着重在让学生看到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上。第二堂课是由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丁建国老师上的《滑动与滚动》,这堂课能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一箱重物从教师一边转移到另一边,有什么办法),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事例支撑滚动比滑动省力),研究得出结论之后应用于实际(让学生从直接推箱子——装上轮子推——在轮子与轴之间装上滚珠轴承来推)的思路将本堂课整和起来,学生探究有目的性,研究深入有成效,相信走出课堂的孩子一定深深理解了滚动比滑动省力这个知识点。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堂精彩成功的课例,可是不知为何,在接下来的互动评课中,听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两堂课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批判”,呵呵,第一次参加科学教学年会,尽管我很欣赏大家各抒己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的探讨氛围,但是对过于苛刻的提法还是存自己想法,究竟是科学老师们的想法有点怪怪的呢还是我缺少敏锐的感知呢,总之,对有些钻牛角尖的措辞我觉得是在吹毛求疵(拘泥于接触面的大小是否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下午的三堂课,分别是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李建荣老师上的《导体和绝缘体》;常山县招贤小学朱灵老师上的《运动与摩擦力》;金东区东关小学朱小龙老师上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上得比较扎实,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前概念(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追问有效(生活中哪些是导体?铁钉是导体吗?如何证明?),吹哨让学生马上停下来很有意思,老师自身的电路知识很丰富。只是在让学生上来测试皮肤是否导电的时候,是否要说明一下,老师实验所用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千万不要用我们生活中的电做实验。后两堂课老师的语言都能注意科学的表示,而且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探究时间。评课中对老师提出的“长时间的探究为的是后面更精彩的交流”表示赞同,虽然给了很多学生探究的时间,但到后来时间不够,交流就草草了事,使得很多孩子没有能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
15日上午的两堂课分别由台州市临海小学黄申友老师上的《磁铁的两极》和缙云县紫薇小学马丽杰老师上的《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黄老师的课前小游戏很能让气氛活泼轻松,课堂的安排上可能是听了昨天老师们的意见,注重了板书,运用课本等方面,但是却显得顾此失彼,最终有些组学生实验都没有完成,就更谈不上交流了,有时候,还是得按原计划运作。马老师是个帅气的男老师,课堂语言亲切,也给了学生长时间的探究时间,不过马老师好象出现的口误比较多(不要碰那杯桌子;味道不是用来尝的。)问题指向不明确(拿着高锰酸钾溶液问学生,现在的颜色一样吗?学生都说不一样,学生是在与原先的水比较,而老师问的是高锰酸钾溶液各个地方颜色是否一致),导致学生无法回答到老师想要的答案上来。
呵呵,以上纯属个人感受,能站上省教学年会的讲台就是对上课老师一贯以来的科学教学的肯定,向致力于小学科学教学研究的老师们学习。
学习了积木的感悟,感受到了积木的用心!
真是佩服这么快就整理出来了。
我感受到了我们浙江科学人的执着和认真。
特别是昨天的现场交流,虽然有点尖锐有点激烈,但是我很感动大家这份情怀。
惭愧早上早点退场了。冒着大雪驱车狂赶,终于把大雪抛在身后。到家后一小时大雪也到了。
还好,否则今天困在萧山了。
杨君
火柴盒
喻老师是不会拒绝嘀,下次看到就不要放过喻老师了,多来几张,呵呵
你的点评很有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很中肯,从你的与会感悟中学到了很多。谢谢!
关于长时探究,我也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我想长时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成果共享时的交流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科学家般的探究过程,逐渐形成优良的科学素养。不能把长时探究简单地理解为学生长时间的活动,而应该是长时而高效的探究与螺旋上升的互动交流。只有长时高效的探究,才有交流互动时的精彩纷呈。要做到长时高效的探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认知,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操作性强的探究方案及实验记录单。同时,实验时教师的巡视指导和调控能力也是决定长时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邵惠英
在学习中感动,在感动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