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不做庸师做明师 [复制链接]

1#

[转帖]不做庸师做明师

不做庸师做明师




——杂说常作印与《不做庸师》        刘祥

    几年前,常作印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个“明师工作室”,我见了,便笑话他写错了最关键的一个字,把“名”偷换成了“明”。常作印颇有点严肃地告诉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他不期望自己成为世俗意义上的“名师”,但也绝不容忍荒废时光、虚掷生命。“所以,我要做一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的‘明师’。”
  现在,一千多个日子流淌而去。当我趁了暑假的闲暇,捧读常作印的第三本专著《不做庸师》时,我知道,他已不但实现了“明师”之梦,而且凭借了出类拔萃的教育教学业绩,完成了走向真正意义的“名师”的行程。这几年中,他拿下了全国大奖赛的一等奖,获得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成功当选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学语文十佳教改新星、中原课改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常作印不是中文科班出身,大学四年,他学习的是美术和音乐。1996年参加工作的他,早在2003年,就凭借了《炮轰中国教育学》等几篇宏文,给了中国教育的诸多病象好一通棒喝。之后,他开始把视线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既对教育教学领域的非理性现象展开尖锐地批判,又开始全方位探究疗救各种病症的良方。他把“既要诅咒黑暗,也要点亮蜡烛”作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把“以行进的方式活着!培养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现代公民”作为事业追求的崇高目标。他这样去想,也这样去做,他用自己的特立独行地行走,在应试潮流中搏杀出一条通往心灵花园的路径。尽管这道路依旧充满坎坷,依旧难免荆棘和凄风苦雨。
    我和常作印神交于2004年。其时,我为一家杂志做特约编辑,经常收到常作印的教育批判文章。其文字大多从宏观教育现象入手,针对当下教育中的种种非正常现象展开毫不留情地批评,其言辞的激烈和思想的敏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及至2007年,因为同时担任一家语文杂志的特约记者,我们才在笔会上真正相识。那时,我才发现,文笔犀利的常作印,生活中却是一个十分谦和朴实的河南汉子——不,应该是河南书生。后来,我因为主编《与优秀教师同行》而向他索要过一篇叙述成长经历的文字,而常作印也给我机会,让我为他的新诗集写过几篇诗评,我们的交往便逐渐增多起来,直至今年元旦,我们共同在洛阳参与一套丛书的策划与写作,直至《不做庸师》正式出版后,他在第一时间邮寄了样书给我阅读。
    捧读《不做庸师》时,我基本上能够从每个句子后面读出一个真实的常作印。作为一名读者,我一向很欣赏他的纵横捭阖与睿智锋利。也正因为如此,我很希望能从《不做庸师》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一种抨击时弊的快感,然而,岁月磨砺下的常作印,却已经把更多的关注留给了建设,这让我在略微失望的同时,又不得不多了更多的敬佩。作为读者,我向来明白一个浅易道理:打碎比建设容易得多,而对于教育,我们需要的,恰恰是更多的建设。
  《不做庸师》中,绝大多数时候,常作印是作为建设者的形象出现的。他倡导教育哲学的建立,倡导阅读与写作,倡导思考与诗性。他在倡导的同时,尽其所能地为读者寻找着理想的前进路线,帮助读者确立起必要的教育理想与教育情怀。
    常作印是大度的,他并不像传说中那些身怀绝技的高人那样挟技自珍,也不像某些专家学者那样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口吻训诫着作为读者的我们,而是将自己的成长秘笈毫不保留地都倾诉在《不做庸师》中。这部近二十万字的作品,他分四个专辑揭秘了自己“不做庸师”的全部“内功心得”。常作印认为,一名教师要想跳出平庸走向卓越,首先就必须“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人”,其次要始终保持“以思考的姿态前行”,第三要能够“在夹缝中追寻教学的诗意”,第四要实现“教并快乐着”的人生目标。他坚信,一个教师,无论当下处在什么样的专业水平,只要愿意行走,便一定能够超越当下;他更坚信,只要愿意持之以恒地行走下去,就总有最终接近甚至抵达目标的那一天。
    关于专业尊严,常作印是这样阐述的:“教师不是一个仅靠热情和勤奋就能干好的职业,它还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智慧。一个没有专业素养的老师,会把天才培养成庸才,而那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大犯罪。”“对一个教师的事业而言,最大的危机就是业不精专。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他认为,要避免此类状况形成,教师就必须在站好自己的讲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进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此外,还应学点管理学,掌握时间管理的艺术;学一些哲学,培养对于生活的审视的智慧。
    常作印的这份经验,或许会让许多渴望秘笈在手便天下无敌的人万分失望,因为他所说的,不过是一种成长常识,是任何成功人士都无法绕开的一段路程。可悲的是,现实给生命开出的最大玩笑,就是让无数人漠视了生活常识的存在,总幻想着寻找捷径和秘方。很多时候, “一叶障目”类的荒诞剧,便不断上演于生活的舞台之上。
    关于行走方式,常作印最看重的,是思考。常作印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很杂很超前,他不但关注现实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把孩子看做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发展资源;而且关注同期的国外教育现状,关注中外文化对比中国内教育的缺失与补救策略。他呼唤教育中的野性,呼唤必要的惩戒教育;反对教育媚雅,反对德育教育中的变味的“计划道德”现象。
    这诸多的思考,显然远远超越于一个初中语文教师的职责范围之外,然而,正是这样的思考,构建起了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的相对宽广的人文视野,使其能够将三尺讲台和学生的终身成长需要以及国家的长远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于是,我们便可以感受到,在常作印的语文课堂上,分数、名次等许多人趋之若鹜的东西,仅只成为了成长的附带产品。师生们共同关注的,更多是文学、文化、成长、生命等足以滋润生命滋养灵魂的精华养分。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学生在毕业若干年之后,仍充满深情地感谢常老师:“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如果有来生,我一万次愿做您的学生!”能让学生如此拥戴的教师,他的课堂,又岂能少了思考少了诗意?
    常作印在教学闲暇,酷爱诗歌创作。他的诗集《字缝里的风暴》曾给我带来极大的灵魂震撼。正是这份诗人的气质与诗人的理想追求,使得他在教育教学领域内,也始终以一颗敏感的诗心捕捉着教学的诗意。他反对迷信教参的行为,倡导“顾全大局”的战略性教学观;注重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强调个体成长中的差异性;主张让学生在有温度、广度、深度的课堂浸染中茁壮成长,突出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在思想的恣肆狂涛中体验生命顿悟的喜悦。更为难得的是,他清醒地意识到了喧嚣思潮中保持冷静的重要意义。
    凭借了这样的一份坚定、一份思考、一份诗意,他践行了自己的“不做庸师”的主张,把寻常的教育工作,经营成了“教并快乐着”的幸福生活。这在职业倦怠洪水般四处满溢的当下,着实有了某些让人仰视的成就感。需要明白的是,常作印的快乐是完全可以复制的,因为它的快乐,全部建立在阅读、思考、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而这,任何一个愿意并乐意于投身教育教学事业中的人,都可以照此模式自主发展起来。
    也正是在此意义上,《不做庸师》不仅是常作印的职场宣言,更是千万个愿意脱离平庸、走向卓越的教师的共同心声与共同路径。虽然我们说每一个成功者的身后,都留有各自不同的成长轨迹,但这些印痕中,总有一些因素,可以构成所有人共同向前的动力。这种足以滋养所有前行者的力量,我们可以将其简要归结为这样的几个关键词,那就是:阅读,思考,践行,持之以恒,永葆理想和诗心。
                                                                                            (《教师博览》原创版2010年第11期)
分享 转发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2#

首先就必须“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人”,其次要始终保持“以思考的姿态前行”,第三要能够“在夹缝中追寻教学的诗意”,第四要实现“教并快乐着”的人生目标。他坚信,一个教师,无论当下处在什么样的专业水平,只要愿意行走,便一定能够超越当下;他更坚信,只要愿意持之以恒地行走下去,就总有最终接近甚至抵达目标的那一天。


——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坚持!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3#

 牢记:“阅读,思考,践行,持之以恒,永葆理想和诗心。”
TOP
4#

道理很简单,做到却不易,这就是做人的差距。
TOP
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在科学中寻找快乐!
TOP
6#

“关于行走方式,常作印最看重的,是思考。常作印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很杂很超前,他不但关注现实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把孩子看做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发展资源;而且关注同期的国外教育现状,关注中外文化对比中国内教育的缺失与补救策略。他呼唤教育中的野性,呼唤必要的惩戒教育;反对教育媚雅,反对德育教育中的变味的“计划道德”现象。”


 


——需要思考那!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7#

是的,要做个明白人

TOP
8#

努力做个有幸福感的老师!
TOP
9#

现在应该说做个减负的老师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