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上了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蚯蚓》一课,上课前,我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条蚯蚓来。课始,我先让学生说说蚯蚓是在哪里找到的,然后让学生上讲台来画画看到的蚯蚓的样子,(如果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的话,环带是不太容易注意到的。)上来的四个学生都如我所愿,都在细细长长的蚯蚓身上还画了环带。随后我带着学生学习了环带的作用以及生长特点。还表扬了上台来画的同学平时注意观察。接着我就激励学生,你们想不想都把自己带来的蚯蚓画下来呀?学生马上说想。学生把他们带来的蚯蚓放在碟子里仔细观察,并开始画了。就在这时,两个声音分别从第4和
10小组传了过来:“老师,我的蚯蚓没有环带。”“你再仔细观察观察。”“老师,真的没有环带。”我想大概是蚯蚓没有成熟吧?事前曾经查过资料,资料显示蚯蚓没有出现性成熟的时候是没有环带的。我想:实物投影一展示或许学生会从中看出什么来。于是我先让学生说说可能是怎么回事,有的学生马上说:“他们没有仔细观察。”“我们很认真的。我们拿着放大镜观察呢。”
“把你们的蚯蚓带上来。”我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了这两条蚯蚓。看着这两条蚯蚓也把我给难住了。第
4小组的蚯蚓很小,第
10小组的蚯蚓很粗大,可是身体马上就要断裂,一小部分粘连在一起。学生能够说清楚这两条蚯蚓的特征。这是怎么回事啊?这小的这条可以解释,可是大的呢?何况这是两条形状特征完全不一样的蚯蚓啊。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学生,学生首先进行了猜想:小蚯蚓大概是刚刚生出来,所以没有环带。而那条大的,学生的猜想极为有趣:大概是公鸡把它的环带给啄掉了;大概是某同学的爸爸挖蚯蚓的时候把环带挖掉了。那位带蚯蚓的学生马上反驳到:“没有让公鸡啄过;爸爸昨天挖的蚯蚓,如果是挖到环带,那么环带也不会消失,不可能是一点都看不到。”……课堂越来越激烈,我让他们回家查阅资料,好好思考。第二天,学生带着查找的资料来了:只有性成熟的蚯蚓才有环带;有一些巨首蚓环带呈收缩状的,不太容易观察到。学生说:“第4小组的这条小的蚯蚓是因为没有成熟所以看不到蚯蚓的环带。”而那条的大的,到现在为止,我和学生也只能是猜想:我们猜测那条蚯蚓是巨首蚓,所以环带是不能轻易观察得到,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不能确认浙江是否有巨首蚓,所以不能最后下结论。希望路过的人能够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