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10号学员曹龙根研修专贴 [复制链接]

1#

丽水市小学科学研修班10号学员曹龙根研修专贴

学员简介



姓名:曹龙根

工作单位:龙泉市实验小学

邮政编码:323700

联系QQ:158343720

电子邮箱:lqcaolg@163.com

教学格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部分荣誉:先后被评为“龙泉市第七届教坛新秀”、“丽水市第一届教坛新秀”、“龙泉市优秀教师”、“龙泉市优秀班主任”、“龙泉市先进共产党员”等。
分享 转发
TOP
2#

个人研修目录:



(两年中自己的作业、新闻报道、论文反思、课题研究、上研究课、优秀教学设计和精彩主题贴等)

久经磨砺,方得玉成
——丽水市小学科学课堂评比听课体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2 9:48:13编辑过]

TOP
3#

2011年2月沙龙, 龙泉市10曹龙根、11郑凯峰负责。



主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课外观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2 9:47:57编辑过]

TOP
4#

久经磨砺,方得玉成
——丽水市小学科学课堂评比听课体会
龙泉市实验小学  曹龙根
2010年10月21日到10月22日,丽水市小学科学2010年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龙泉市实验小学举行。在两天的时间里,来自丽水市九个县、市、区的9位科学教师,通过自己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异彩丰呈的课堂教学艺术,向大家诠释着自己对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理解,使大家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科学课堂,什么样的科学课堂教学是有效的。之后,丽水市教研员杨宗亮老师结合这9节课,作了题为《我们在研究什么》专题讲座。两天的时间匆匆而过,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收获、反思,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程序大同小异,一般采用“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交流、验证假设”的教学思路。改善学习方式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上真正看到已经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学”的教学模式。使我真正认识到一个教师只有养成力图创新、锐意进取的性格,敢于冲破妨碍改革创新的清规戒律,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养成求异思维及人无我有、人有我鲜的意识,积极开展创造性工作。一个教师,如何挣脱旧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跟据实际恰当地选择、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就反应了一个教师的创造力。
二、追求课堂的扎实有效,突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育家第斯多得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加强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极力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然后将解决问题的过程用严谨、规范、完整的科学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将课堂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如蔡锋老师《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以国庆期间我国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升空的导入;几位上课老师都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用品引入课堂,使之成为课堂探究的材料;陈兴建老师在课的结尾时,以触目惊心的图片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
四、多媒体与科学课的有效整合,使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趣味化,形象化、生动化,把难以理解的科学现象化难为易。如:陈兴建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时,把看不到的空气运用多媒体课件进演示,使学生清楚的看到空气流出的过程,使学生知道2号杯的小球为什么会浮起来,从而深刻的理解空气占据空间;蔡锋老师使用课件演示的气体反冲现象等。
五、丽水市教研员杨宗亮老师结合这9节课,作的题为《我们在研究什么》专题讲座,既对这9节课进行了点评,同时结合这9节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对我们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当关注的重点、方向,对大家的困惑,以及今后小学科学教学应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观点,即发人深省,又给人启发。
留给我们的思考: 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TOP
5#

***2007学年第二学期小学科学*年级试卷
分 析 报 告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小学科学五年级试卷以 “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逐步完善我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精神为指导思想,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和现行教材为依据,从我市小学科学教学实际出发,适度体现新课程考试评价改革的趋势,切实发挥考试对小学科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试卷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注重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方面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生活经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科学素养的考查。
二、试卷质量分析
试题题量、试卷结构及试卷总分基本与2006年保持一致。第四、五大题的试题基本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现,使试题更加生活化、社会化,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一)试卷定性分析
1、注重基础知识科学概念考查,落实素质教育
重视基础知识、科学概念、基本技能考查,适度控制试题难度,让大多数学生考出水平、体验成功,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对考试提出的要求。今年试题难度在0.7以上的有10道共20分,占卷面分值的40%。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不回避常规题、传统题,有些题目仅凭生活经验就能解决,。整份试卷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做到既紧扣要求,又降低试题难度,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抑制“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和学生的过度学习,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和深化素质教育。
2、重视试题情景创设,关注生活实际
试卷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试题选用了大量真实的生活情景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背景,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贴近生活,学以致用,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3、突出科学探究测试,考查科学素养
整份卷子在考查有关概念、原理性知识的同时,有意注重考查提出问题、给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处理数据及事实材料、根据数据和事实材料推出结论、检验和评价及交流研究成果等探究的过程技能,以及科学的估计、初步的分析、对比、分类、综合、归纳、演绎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对图表信息的处理能力。
(二)试卷定量分析
     试卷定量分析数据来源于随机抽样了全市130位考生所得出的结果。
1、试题类型分布
试题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读图与操作题    探究题    结合生活所学题
分  值    15分    15分    10分    5分    5分
所占比例    30%    30%    20%    10%    10%
难度    0.62    0.67    0.48    0.74    0.49
2、试题难度分布
(1)试题难度分布图   

   (2)试题难度及区分度统计
题号    难度    区分度        题号    难度    区分度
1    0.83     0.20         15    0.56     0.46
2    0.87     0.17         16    0.80     0.42
3    0.80     0.17         17    0.58     0.76
4    0.55     0.06         18    0.72     0.37
5    0.68     0.31         19    0.74     0.53
6    0.90     0.26         20    0.75     0.52
7    0.29     0.00         21    0.47     0.59
8    0.68     0.51         22    0.52     0.45
9    0.38     0.06         23    0.41     0.31
10    0.90     0.14         24    0.51     0.21
11    0.66     0.40         25    0.74     0.48
12    0.58     0.63         26    0.36     0.55
13    0.27     0.26         27    0.68     0.58
14    0.40     0.51                 

(3)试题难度分类统计
试题难度 Pi    题     序    分值    比率
容易题 Pi>0.7    1——3、6、10、16、18——20、25    20    40%
稍难题0.4≤Pi≤0.7    4、5、8、11、12、14、15、17、21——24、27    24    48%
较难题Pi<0.4    7、9、13、26    6    12%
3、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
各分数段    46—50    41—45    36—40    31—35    26—30    21—25    16—20    11—15    6—10    0—5
人数    1    16    21    32    30    17    5    5    3    0
所占比例%    0.77%    12.31%    16.15%    24.62%    23.08%    13.08%    3.85%    3.85%    2.31%    0.00%

三、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与分析
1、填空题学生答题情况统计
题号    答案    选  答  率    缺答率
        A    B    C    D    
1    A    83.08%    13.85%    2.31%    0.77%    
2    D    5.38%    4.62%    3.08%    86.92%    
3    A    80.00%    4.62%    13.08%    2.31%    
4    C    7.69%    21.54%    55.38%    15.38%    
5    C    2.31%    23.08%    68.46%    6.15%    
6    B    3.85%    90.00%    1.54%    4.62%    
7    A    29.23%    66.92%    3.85%    0.00%    
8    D    6.92%    16.15%    8.46%    68.46%    
9    D    19.23%    36.92%    6.15%    37.69%    
10    A    90.00%    3.08%    3.08%    3.85%    
11    D    7.69%    11.54%    14.62%    66.15%    
12    B    18.46%    58.46%    16.92%    6.15%    
13    A    26.92%    46.92%    14.62%    11.54%    
14    D    4.62%    4.62%    50.77%    40.00%    
15    B    10.77%    56.15%    17.69%    15.38%    
2、学生答题中的典型错误分析
试题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沉浮条件的理解,知道相同重量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因此,改变物体的体积,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从本题的答题情况分析,有83.08%的同学正确,说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还是不错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还有13.85%的同学错误的选择了答案B。
试题4:考查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得分率较低,原因是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还不太熟悉。说明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没有观察的习惯。
试题5: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图的形式出现几种温度计使用过程在的典型错误,但得分率不高,有23.08%的同学错误的选择了答案B,原因是答案B的错误不太明显,说明学生答案的时候读题还不够仔细。
试题7:本题意在考察学生对物体热胀冷缩的理解。钢卷尺在火上烤完之后,由于受热膨胀,卷尺变长,相当于刻度也变大了,所以所测物体的读数要比实际读数小。这题本身的难度就较大,所以学生的得分率不高。66.92%的同学错误的选择了答案B,说明学生知道物体的热胀冷缩,但他们想到的是被测物体的热胀冷缩,而不是卷尺的热胀冷缩,这与题意不符。
试题9、11:这两道题都属于记忆性的题目,来自于教材。较多学生做错,说明学生对教材的熟悉不够。这也反映出目前科学课教学的老师,没有足够的重视教材的使用。像这样原本来自教材的题目,学生只要看过书,得分率都应该比较高。
试题1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的理解。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因此在地球上总是越靠东的地方越早迎来黎明。得分率不高,原因是学生对这几个城市不太熟悉,而大部分的学生(46.92%)错误的选择了答案B,原因是在以上几个城市中,只有一个北京是中国的,学生对这个城市熟悉,所以就选择了B。这说明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很多时候他们不是理性思维,更多的是感性思维。
试题14:考查的是地球自转知识,但题目要求选择自转叙述错误的是哪个。得分率不高的原因可能与此有关。说明了小学生审题习惯还不够认真仔细。
试题17:本题考查的是热的良导体及不良导体的概念,这也是教材要求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概念。从答题情况来看,得分率不是太高,58%的得分率。这也暴露出现在科学教学的一些偏差,重视科学课的探究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试题21:该题学生的失分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两空,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部分学生填为了日心说,而哥白尼的不朽名著,有较多的同学填为日心说理论。这说明学生对比较相似的内容,学生就比较容易混淆。第二空的失分,也是反映出学生的审题习惯的不认真,不仔细。
试题22:  本题考查的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计的读数写数。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分析,学生对温度计是根据什么性质制成的这一基本原理掌握的还不错。但对温度计的使用上,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尤其是测量的最低温度是主要失分点。学生对没有标识阿拉伯数字的刻度就没有注意。另外,学生对温度的读数和写数也相当的不规范。说明科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探究的过程,还要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
试题23:本题考查的是地球的公转知识,这也是这一册教材的一个难点内容。从试题本身的难度上来说,应该比试题22要难,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这题的得分率反而比试题22高。这反映出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难点,下足了功夫,但却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或者说是对基本的知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试题24:这题出自于学生的平时作业。是学生的作业本上的一道题,但得分率却并不高。
试题26: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地球公转知识的应用。前往南极考察,应该选择在什么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中,南极会出现什么现象。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考察活动,应该在白天比较方便,而南极有半年的时间是白天,有半年的时间是黑夜,所以前往南极考察,应该选择在北半球的冬季,这时南极会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工作的开展。而前往北极考察,时间正好相反。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导致答题偏差。这也说明今后的命题,应该尽量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紧扣主题的材料。
四、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若干建议    
考生的答题结果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结合这次中考的具体情况,对科学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既要注重探究活动的开展,也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课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但从这次考查反映出来的情况看,还有一小部分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开展活动,以至于学生没有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外另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了探究活动,但却没有很好的落实“双基”要求,课堂教学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结果学生却什么也没学到(在前面试卷的典型错误分析中,我已经多次提到)。这应引起我们科学教师的重视。科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2、理清教材脉络,领会编者意图。目前我们处于科学课程刚刚起步阶段,老师们应该对照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研究教材的活动内容,研究教材的活动内涵,研究教学活动之间的结构。教师师只有通过这样的研究,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手段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手段与目标达成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这次考查情况可以反映出部分教师在上课时没有很好的吃透教材,领会教材隐含的脉络结构,从而没有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如: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教材中虽没有明确的表述,但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从试卷中可以反映出,部分教师对此却没有落实。
3、加强科学教师的学科培训工作,提高科学教师的整体素质。现在学科学科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命科学等等知识,连高中教师都说难教,而大部分科学教师都是以前的中师毕业,在师范时,学校重视的也是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包括参加工作后的培训活动,也大部分是针对课堂教学的培训活动。因此我觉得更应该开展学科知识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试想,要是教师自己也不懂的内容,却要给学生进行授课,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TOP
6#

龙泉市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龙泉市实验小学   曹龙根
2004年秋季开始,我市小学新课程改革首次开始使用《科学》教材,小学科学至今已在我市实施整整五年。在这五年的新课程运行中,我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现状如何?在后续的新课程改革中本学科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带着这样的目的,对我市的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课程开设情况:
全市47所小学,均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开齐、开足科学课。三、四年级每周2课时,五、六年级3课时,部分学校的部分年级还开设科技兴趣活动课。
二、师资情况:
对全市174位科学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表1、                 科学老师性别结构统计(单位:人)
性别    男    女    总计
人数    93    81    174
比例    53.45%    46.55%    100%

表2、                  专兼职情况统计
    专职    兼职    总计
人数    77    97    174
比例    44.25%    55.75%    100%

表3      科学专职、兼职教师男女性别差异统计表(单位:人)
项   目    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    合计
性   别    男    女    男    女    
人   数    52    24    41    57    174
比   例    68.42%    31.58%    41.84%    58.16%    100%


表4            科学教师年龄结构统计表(单位:人)
项  目    30岁以下    31-40岁    41-50岁    51到60岁    合   计
人  数    28    63    56    27    174
比  例    16.09%    36.21%    32.18%    15.52%    100%

表5         科学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单位:人)
项 目    中   师    专   科    本   科    合   计
人 数    37    88    49    174
比 例    21.17%    50.57%    28.16%    100%

表6         科学老师任教科学(常识)学科年限统计表
项 目    1—2年    3—5年    6—10年    11—20年    20年以上
人 数    70    127    30    17    0
比 例    40.23%    72.99%    17.24%    9.77%    0.00%

表6科学专、兼职教师平均年龄、教龄和任教科学年限(单位:年)
项目    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
人数    76人    98人
年限    年龄    教龄    学科年限    年龄    教龄    学科年限
平均值    41.7    21.9    5.4    39.2    19.0    3.7

表6  科学专、兼职教师任教科学2年以下和5年以上统计表
项目    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
任教科学2年以下
人数、比例    21    27.63%    49    50.00%
任教科学5年以上
人数、比例    35    46.05%    28    28.57%


三、教学质量的统计
以09学年六年级教学质量监控成绩为样本,对全市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分城区学校、乡镇学校、完全小学等指标分别进行统计(试卷满分为50分)。
表1、                        平均分统计
项目    全市    城区学校    乡镇学校    片完小
学校数    47    6    22    19
平均分    
33.23    36.16    31.97    31.84
表2、               专、兼职老师教学质量统计
    全市    专职    兼职
班级数    83    55    28
平均分    33.23    34.67    31.79
表3、六年级教学质量监控试卷分析(见附件)。
四、对以上数据的分析
(一)师资力量分析
以上结果表明,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较合理、学历较高,且专业思想较为巩固的专兼职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他们平均担任科学教学工作4.5年,为我市科学教学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专职的少,兼职的多。在全市174名科学老师中,专职老师只有77名,占44.25%;而兼职老师97名,占了55.75%。并且专职科学老师大部分集中在城区学校。在对兼职老师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兼学校中层(包括校长)的占14.94%;兼语数的占了38.51%。兼学校中层的科学老师往往因为平时工作较忙,而忽略了科学的教学工作,尤其是课前的实验准备等无法落实。而兼语数的科学老师又因为语数教学压力更大,而将科学放在次要的位置,甚至在复习阶段将科学课挪用。
2、兼职老师变换频繁,在98名兼职科学老师中,任教科学学科2年以下的就有49位,占了50%;而任教5年以上的仅有28位,只占28.57%。说明兼职老师变换频繁,各别学校还存在着把科学课当成搭头课、福利课、剩闲课等现象。
3、在全市174名科学老师中,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达到137名,占78.73%,但专业背景不强,理科专业出身的几乎没有,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调查的174名科学老师中仅有1名龙泉市科学学科带头人,2名丽水市科学学科教坛新秀。
(二)、教学质量分析
1、科学教学质量城乡差别较大。城区六所学校与乡下学校的平均分在满分为50分的试卷中就相差4分多,这说明城乡教学质量相差较大;而乡镇学校与片完小的教学质量不相上下,基本持平。
2、专职老师任教班级质量明显高于兼职老师任教班级。
五、思考与建议
(一)对管理者的建议
1、要重视科学学科的教学管理。如建立独立的科学教研组,并开展教研活动;做好教科书的循环使用管理;教学常规的落实检查等等。
2、安排专职岗位,稳定科学教师队伍。上述数据表明,科学专职教师的职业稳定性大大高于兼职教师,并且专职教师更愿意在科学学科的教育教学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效果也更好,成果更显著。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安排出科学专职教师的岗位,实在有困难,也要相对集中地安排课务。只有这样,科学教师才能安心乐教,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质量。
3、加强对科学老师的培训工作,充实培训内容,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表明,小学科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与科学教学实际相脱离的情况意见比较大。因此,继续教育部门应及时了解掌握科学教师的真实需求,将最新颖实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用科学教师容易接受的方法介绍给他们,同时把教师们在工作中感到困惑和关心的问题进行筛选,作为继续教育的内容,以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对科学老师的建议
1、既要注重探究活动的开展,也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课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但从这次考查反映出来的情况看,还有一小部分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开展活动,以至于学生没有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外另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了探究活动,但却没有很好的落实“双基”要求,课堂教学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结果学生却什么也没学到(在前面试卷的典型错误分析中,我已经多次提到)。这应引起我们科学教师的重视。科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2、理清教材脉络,领会编者意图。目前我们处于科学课程刚刚起步阶段,老师们应该对照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研究教材的活动内容,研究教材的活动内涵,研究教学活动之间的结构。教师师只有通过这样的研究,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手段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手段与目标达成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这次考查情况可以反映出部分教师在上课时没有很好的吃透教材,领会教材隐含的脉络结构,从而没有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如: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教材中虽没有明确的表述,但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从试卷中可以反映出,部分教师对此却没有落实。
3、开展课题研究,争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提高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进行课题研究时,教师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带着任务开展实践。课题研究还可以带动参与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围绕同一问题展开研讨,课题组成员之间既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又成为友好的协作者,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集群体的智慧。课题研究能够快速的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
TOP
7#

四年级科学质量抽测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24小时的降雨量小于10毫米是…………………………………………………………………………(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2、我们在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2”表示的风力是……………………(    )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3、下面天气预报符号中,表示小雪的是……………………………………(    )
A、          B、             C、
4、下列四组物质中,都能溶解于水的是……………………………………(    )
A、冰糖    沙子       B、氧气  醋            C、食用油  高锰酸钾
5、一杯饱和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我们使杯底的食盐完全溶解的方法是………………………………………………………………………………(   )
A、过滤               B、蒸发                C、往杯子里加水
6、使用酒精灯时,下列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    B、用灯帽盖灭     C、用灯帽盖灭后,需掀开再重盖一次
7、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
   A、高                 B、低                  C、没有变化
8、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下列哪个器官振动产生的……………………………(   )
   A、嘴唇               B、喉咙                C、声带
9、当我们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铃声会……………(   )
   A、越来越轻           B、越来越响            C、不变
10、正常人在平静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大约是………………………………(   )
   A、8次                B、20次               C、60次
11、牙齿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是…………………………………………(   )
   A、咬碎食物           B、消化淀粉            C、搅拌食物
12、人体内共有多少块骨头……………………………………………………(   )
   A、206块             B、306块               C、606块
13、我们的身体从外形上看可以分为…………………………………………(   )
   A、头、胸、腹、脚    B、头、颈、躯干、四肢   C、头、躯干、手、脚
14、我们使劲举起哑铃时,前臂上的肌肉会…………………………………(   )
   A、变软             B、变硬               C、没变化
15、城市的许多街道都竖有右图的标志,这是为了减少…………………………………………………………………(   )
   A、交通事故         B、能源消耗           C、噪声污染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6、风向是指风          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17、酒精灯的火焰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焰的温度最高,所以我们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          焰进行加热。
18、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19、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
20、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          吸入,然后进入血液,再由           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排出               。
21、读右侧人体消化系统图,写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旅程”。食物→口腔→         →胃→         →大肠→肛门。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各小题4分,共12分。)
22、在下图中填出实验各部分的名称。








23、在一支试管中加一些水,轻轻敲击试管,试管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由试管玻璃振动产生的;对着试管口朝水平方向轻轻吹气,试管会发出“嗡嗡”的声音,这是由试管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在右图的四支试管中,敲击和吹气时,发出的声音会怎样变化(用“高 低”或“低 高”表示)。
(1)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是               ,这时因为敲击时是试管玻璃振动,水越多,振动的越         ,音高越          。
(2)吹气时,发出的声音是                 ,这时因为吹气时是空气振动,空气越少,振动的越          ,音高越         。

24、设计“怎样加快水果糖的溶解”实验。
(1)影响水果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个:
①是否搅拌  ②水果糖是否切碎  ③水的温度   ④水量的多少
(2)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因素来测试一下它对水果糖溶解速度是否有影响,并把设计方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我研究的内容是                    对水果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影响
我  的  猜  测    
实验需要的材料    
在实验中不能
改变的条件是    
在实验中必须
改变的条件是    
实验步骤    

四、结合生活与所学回答问题。(本题有一小题,8分)
25、以下是2009年11月23日,某市的天气预报。
     3。C——13。C
小明对当天的天气情况作了观察记录。情况如下:
①早上上学时,能见度很低,很多汽车都开着灯慢慢行驶。
②来到学校,发现操场上的红旗微微的向东南方向飘展。
③从中午的时候起,天空中出现了较多的云层,云层较高,看上去像棉花一样。
④小明测得了这一天各个时段的气温情况如下:
时间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8时
气温    3 。C    5 。C    8 。C    12 。C    13 。C    10 。C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天气预报,2009年11月23日某市的天气是          ,午后出现的云层属于         云,当天的风向是           。
(3分)
2、当天18时的气温如右图,请你读出当时的气温,并填入上表。(1分)
3、根据当日气温数据,画出气温变化曲线图。(2分)

4、你从气温变化曲线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至少写出2点)。(2分)
TOP
8#

食物中的营养
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执教:龙泉市实验小学  曹龙根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脂肪和淀粉。
    3、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同时能意识到自己的观点需要证据的支持。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各自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时间:1课时
   实验材料:
   科学书、食物卡片、补充资料、分类表格。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一小条)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碘酒、滴管、小盆、含有淀粉的食物(米饭、马铃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忆一下,你们昨天都吃哪些食物?谁想来说一说?为什么要吃这么多的东西?
   2、那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营养呢?(板书:食物中的营养)。
   二、探究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1、布置活动任务:
   探寻食物的营养成分
   1)说一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2)想一想:每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3)写一写:在食物卡片中写出每种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4)分一分:根据主要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卡片分类。
    2、学生根据要求,开展探究活动。
    3、交流汇报:
  我们从食物中,能获得哪些营养?(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
  根据分类结果,说说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哪些?脂肪呢?……
在我们吃的食物中,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说说每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什么作用?(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构成身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调节身体机能。)    
4、小结: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
   三、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呢?
   2、请大家翻开书本第46页,看看能用什么方法辨别食物中是不是含有脂肪和淀粉?
   3、教师讲解注意事项:花生米用用力地挤压;滴加碘酒的时候,滴管不能碰到食物。
   4、学生开展实验。
   5、交流汇报:在实验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6、那其他的一些营养成分,要用比较复杂的实验才能辨别,对我们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我们可以像刚才那样借助资料和食物标签的方法辨别。(实物投影一些食物的营养成分标签)。
   四、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并且知道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脂肪和糖类。
   2、完成《作业本》的作业。
   3、我们怎样吃才能获得必要的营养成分呢?
  

    曹龙根,男,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为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分会会员;丽水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分会会员。先后被评为“龙泉市第七届教坛新秀”、“丽水市第一届教坛新秀”、“龙泉市优秀教师”、“龙泉市优秀班主任”、“龙泉市先进共产党员”等。
TOP
9#

在这里向师傅问好啦!学习师傅的研修专贴!
永远不带假面具! 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活得很真实——想说就说; 在现实的生活中习惯过得较悲怜——自怨自艾。
TOP
10#



《食物中的营养》试教体会


《食物中的营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脂肪和淀粉。


 3、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同时能意识到自己的观点需要证据的支持。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各自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设计思路:


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一、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二、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三、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从回忆昨天一天吃的食物,引出我们要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那么我们到底能从食物中获得哪些营养呢?导入新课。


一、二两个活动,有其内在的联系,它们的指向非常明确,就是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因此,我把这两个活动进行了合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完成这样一个大的活动过程中,可以借助书本和资料,自学人体需要哪些营养,我们又能从食物中获取哪些营养,每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然后通过写一写一些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并且根据营养成分进行分类,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理解。在分类的过程中,利用学生产生的矛盾冲突,让学生明白,每种食物都包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包含所有的营养成分。


前面的活动使学生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但那是借助资料完成的,碰到一种食物,自己有没有办法辨别出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呢?接下来的活动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实验的方法,还有查资料,看标签的方法等。在课堂中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发现一些食物中含有脂肪,一些食物含有淀粉。更重要的是掌握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和淀粉。用实验的方法辨别其他的营养成分,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可以用查资料,看标签的方法辨别。


当学生知道我们人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能获得各种营养之后,自然会想到“我们从昨天吃的食物中获得了哪些营养呢?”“昨天吃的食物获得的营养是不是全面科学呢?怎样吃才是科学合理的呢?”等问题,教师再提供丰富的资料资源让学生进行后续的探究,也是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试教体会:


一、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学生会有更多的发现。在几次试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对食物卡片进行分类时,小组成员往往会对这张卡片到底分在哪组呢产生矛盾,这实际上指向了每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再比如说,学生在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时,有同学发现,面包滴上碘酒,颜色发黑了,因此推测面包中淀粉含量很高;肥肉擦过的纸留下的痕迹比花生米擦过留下的痕迹要明显,推测肥肉含有的脂肪比较多等。


二、前面两个环节的合并,使学生有更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本课的教学内容较多,如何在一节课内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又使学生有充足的活动时间,这就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一些取舍、合并。如前面两个教学环节的合并,就能够节省一定的教学时间。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的实验方法,我就直接呈现,教师讲解实验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没有让学生过多的讨论。在检测活动中,我认为检验哪种食物中是不是含有脂肪或淀粉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要让学生知道运用这种方法,因此,在上课时我只提供了两种食物让学生进行辨别。


三、重视学生的前概念,运用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教学。在几次试教过程中,在课的导入环节问学生能从食物中获取哪些营养时,学生会说出很多,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铁、钙……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很快发现,维生素A、维生素B等可以归为维生素类;铁、钙、磷等都可以归为矿物质一类,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修正,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提高完善的过程。


四、试教过程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合并教学环节后,由于活动任务较多,如何呈现任务,使学生能快速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值得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在几次试教过程中都发现,学生看到桌子上的资料了,就拿着资料看,谁也不愿意去看书了。还有,好多同学带到课堂上的资料一大堆,没有进行选择,回答问题时也是拿着资料在读。由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多,活动任务也多,在试教过程中我发现如何调控课堂,有效的组织教学还值得思考。

TOP
11#

《食物中的营养》试教体会


 


认真学习了!曹老师加油!预祝你取得好成绩!

TOP
12#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一、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二、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三、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会通过实验等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TOP
13#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脂肪和淀粉。


    3、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同时能意识到自己的观点需要证据的支持。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各自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时间:1课时


   实验材料:


   科学书、食物卡片、补充资料、分类表格。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一小条)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碘酒、滴管、小盆、含有淀粉的食物(米饭、马铃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忆一下,你们昨天都吃哪些食物?谁想来说一说?为什么要吃这么多的东西?


   2那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营养呢?


   (二)探究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1布置活动任务:探寻食物的营养成分


   2、学生根据要求,开展探究活动。


   3、交流汇报:


我们从食物中,能获得哪些营养?


根据分类结果,说说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哪些?脂肪呢?……


说说每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4、小结: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


   (三)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呢?


   2、辨别脂肪和淀粉的方法。


   3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4学生开展实验。


   5交流汇报:在实验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6那其他的一些营养成分的辨别方法。


   ()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


   2完成《作业本》的作业。


   3我们怎样吃才能获得必要的营养成分呢?

TOP
14#

三、课后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一、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二、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三、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一次试教时,我也是按照教材的安排,完成一个活动——汇报——再完成第二个活动——汇报。这样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下来,虽然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过程,但发现这个几个问题:?由于活动过多,环节过细,导致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减少,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完成第一个活动后,对食物中的营养的理解还是很模糊抽象的,所以在食物卡片上写出营养成分并分类时,学生显得很困难。?教学时间过紧,作业完成不了。


喻老师提出的简约、高效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我们小学科学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读了喻老师《追求简约的课堂》这篇文章,我就想是不是也能尝试对教材进行一些处理,合并一些环节?通过研读教材,我觉得1、2两项活动,有其内在的联系,它们的指向非常明确,就是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二个活动是建立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的,当学生们要在食物卡片上写出食物名称,并且分类的时候,必须很好的掌握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将两个活动合并以后,学生开始完成分类时,假如发现完成不了时,肯定会重新回过头来审视第一个活动的完成情况。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升巩固的过程。但合并教学环节后,由于活动任务较多,如何呈现任务,使学生能快速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值得思考,开始几次试教,学生根本不知道做什么。


如何将科学课常态化也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本课的材料选择上,我尽量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和老师容易准备的,分类的表格也是学生最容易操作的,本来食物卡片也应该用学生自己完成,但我这是借班上课,学生准备不了食物卡片;用好科学书,书是最好的学习资源,资料是有效的补充,在几次试教中,我发现我们的孩子拿到资料后,根本不看书,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先看书,然后再看资料,在前几次试教中,我还使用了一种食物卡片(我觉得很好),可学生拿到后,被画面吸引,大家都在抢卡片,最后只好忍痛割爱不用了;作业也是常态课应该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实验就直接记录在作业本上了。


四年级的学生如何指导实验也值得思考,在前面的几次教学中,四年级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后面两个实验进行了演示,而没有进行过多的讨论,这也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TOP
15#

科学课程真的是必须要考核才能被重视,但考核的形式和内容需要好好斟酌的,否则会误导教师和学生进入死记硬背的误区的。曹老师的分析很细致,学习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2 21:35:26编辑过]

TOP
16#

 

成长记录袋的使用说明


 


当学生开始科学学习时,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于是从三年级一开学就对学生讲了《拾鹅卵石》的故事,让学生学会像拾鹅卵石一样,把自己平时的学习资料、生活的点点滴滴,逐渐积累起来。以便展示和回顾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生活经历,成就与进步,描述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成长记录袋的使用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只成长记录袋,并用电脑打印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贴到成长记录袋的内侧。


2、分发档案袋封面:


(1)封面标题:迈好成长的第一步(我的小小鹅卵石)


(2)封面引言;当“拾鹅卵石”成为我们每一位同学的一种习惯时,日积月累,我们都会变得富有无比,这时我们会感受到惊喜和快乐,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生命就已经迈上了成长的第一步!


二、我和小树一起成长的评价流程:


1、“小树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及学习过程等进行的一种即时性的行为评价。


2、具体做法:


(1)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一棵用纸制作的“小树苗”,让学生在正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这是你认养的小树苗,你要通过平时的学习取得老师手上的’小苹果’,贴在小树苗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小树结满学习的小果子。”


(2)评比内容分成五块: “材料准备”、“课堂发言”、“课堂合作”、 “课堂倾听”、“课外实践”,学生达到相应标准,由教师奖给相应的学分卡。


1、“材料准备”


由小组长在每节科学课前检查小级成员的材料准备情况,对于材料准备齐全(按教师要求)的成员,发给10学分的“材料准备卡” ,在按教师要求准备的基础上,还有超额完成的,材料准备丰富,并且符合上课内容的,则发给20学分的“材料准备卡” 。


2、“课堂发言”


对课堂发言踊跃,经常有新的发现的学生,经过师生讨论决定,可以奖励一张,对平时发言很少的学生,如果有进步的,也可奖励。一般来说,一个班级,总有那么一批发言积极分子,也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经常不发言,有了“课堂发言”学分卡,对这些学生,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一般情况下,在下课前的一两分钟组织评选,一堂课只评两到三名同学发给相应的学分卡。


3、“课堂合作”


科学课的小组实验活动,需要大家围绕实验目标,分工合作,明确各自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巡视中要观察各个小组表现,在活动后的交流中师生要及时评价实验过程、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由教师组织评选、发放。


4、“课堂倾听”


上科学课,课堂纪律一直是令老师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实验课,学生一开始动了以后,就停不下来,课堂是热热闹闹,但结果是雾里看花,什么也不明白。我们设计的“课堂倾听卡”,由教师在每节课下课的时候组织评选,对上课认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同学,由科学实验小组提名,全体同学通过,发给相应的学分卡(与“课堂发言卡”同时组织评选)。


5、“课外实践”


许多探究活动,必须要拓展到课外,要让学生做长期的、持久的研究,比如对不同季节中动植物的观察,环境调查、利用家里的一些生活材料,在家中开展小型实验活动,比如做种子发芽实验等。还有如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创新方案设计等,只要学生有作品交给老师,老师就发放学分卡,并在全班表扬,对好的作品,请该学生在班中介绍。


三、小小科学家展示台使用方法:


在“期中”或“期末”时,根据每一位同学的表现,通过评议,认为在“材料准备”、“课堂发言”、“课堂合作”、 “课堂倾听”、“课外实践”等方面表现良好的同学分发 “小小科学家”卡片,并在要求获得者在卡片上贴上照片,然后在班级科学角展示。


四、成长记录袋收集整理工作:


1、每位学生根据平时的情况将自己的学习作品如:作业本、课外小制作、收集的科学资料、准备的实验材料、获得的各种学分卡、一些图片等,都一一记录到成长记录袋中。


2、期末时,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档案并分类存放。


3、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一项成绩,并附上文字说明,制成卡片交给老师,以便在全班展示。


五、展示评价过程:


下学期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教师将每一位学生的最满意成绩摊开放在桌子上,让每位学生观赏,认为很满意的,贴上老师发给的大苹果,想一想这学期“我该怎么做?”

TOP
17#

 

科学课学分卡的使用说明


 


   本学期,我们科学教研组实施了以“学分卡”为主要特征的评价方式。我们设计了五类学分卡,“材料准备卡”、“课堂发言卡”、“课堂合作卡”、 “课堂倾听卡”、“课外实践卡”。这些学分卡目前印制比较简单,每张学分卡为10学分和20学分两种。理想中的学分卡,应该是精美的,如名片大小,把他们设计成五种颜色,正面是学分卡种类及学分值,背面印有科学家的简单事迹(字数不超过100字),这些科学家的简单事迹,发动学生搜集,然后教师整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材料准备卡”


由小组长在每节科学课前检查小级成员的材料准备情况,对于材料准备齐全(按教师要求)的成员,发给10学分的“材料准备卡” ,在按教师要求准备的基础上,还有超额完成的,材料准备丰富,并且符合上课内容的,则发给20学分的“材料准备卡”


2、“课堂发言卡”


对课堂发言踊跃,经常有新的发现的学生,经过师生讨论决定,可以奖励一张,对平时发言很少的学生,如果有进步的,也可奖励。一般来说,一个班级,总有那么一批发言积极分子,也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经常不发言,有了“课堂发言”学分卡,对这些学生,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一般情况下,一堂课只评两到三名同学发给相应的学分卡。


3、“课堂合作卡”


科学课的小组实验活动,需要大家围绕实验目标,分工合作,明确各自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巡视中要观察各个小组表现,在活动后的交流中师生要及时评价实验过程、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由教师组织评选、发放。


4、“课堂倾听卡”


上科学课,课堂纪律一直是令老师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实验课,学生一开始动了以后,就停不下来,课堂是热热闹闹,但结果是雾里看花,什么也不明白。我们设计的“课堂倾听卡”,由教师在每节课下课的时候组织评选,对上课认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同学,由科学实验小组提名,全体同学通过,发给相应的学分卡。


5、“课外实践卡”


许多探究活动,必须要拓展到课外,要让学生做长期的、持久的研究,比如对不同季节中动植物的观察,环境调查、利用家里的一些生活材料,在家中开展小型实验活动,比如做种子发芽实验等。还有如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创新方案设计等,只要学生有作品交给老师,老师就发放学分卡,并在全班表扬,对好的作品,请该学生在班中介绍。


     学生获得的学分卡,就贴在科学课本的第一页,期末的时候按不同的学分卡,评出相应的奖项,并折合的一定的分数,计入科学成绩。

TOP
18#

以下是引用大山之子在2011-10-18 9:17:00的发言:
 

科学课学分卡的使用说明


 


  


很好的策略,理论上非常美好,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遇上一些教学内容比较多,时间比较紧的课堂,可能评价的时间就不够了。同时班上也总有那么几位学生是不在乎这些的,我们确实很头疼。

TOP
19#

 

小学科学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操作策略研究方案


龙泉市实验小学  曹龙根


一、课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课程结构、功能、资源、权利等各个方面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展开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实现课程变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模式。因此,课程评价改革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为此,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已经完全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教育的评价体系是为升学和考试所左右,造成教学评价影响着教学活动并取代了教学目的,形成往往是为评价而教学,把高分作为评价的教育目的的现象。这种评价体系同样影响着小学科学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由于追求升学率,人们对与升学无关的科学教育评价漠不关心,认为科学教育评价可有可无。 


2、评价方式单一。往往以纸笔测验为主,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 


3、评价内容狭窄。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能力的发展,情感、价值观等缺少关注,缺少评价,以几个片面评价结果作为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发展。 


4、没有形成学科评价统一的要求和标准,造成科学教育方式、手段随意性强,各施各法。要求也有高有底,水平参差不平。 


二、理论基础


1、国外有关同类问题研究


形成性评价是1967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斯克里芬(M. Scriven)在开发课程研究中提出的。布卢姆(B.S.Bloon)将其引入教学领域,提出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


国际上著名的研究形成性评价专家P. Black和D. William认为:广义上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所有能够收集学习信息的活动,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可以诊断性地用以调节教与学。《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一文中说:依据此定义,评价就包括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观察、教室讨论活动、学生学业分析(包括家庭作业和考试)等。如果这种评价引出的信息被用来调节教与学,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则评价就变成了形成性评价,它与终结性评价相对立。


2、教学理论依据


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做到四个“关注”和四个“有利于”。四个“关注”是:①关注评价的全程性。学业评价既要伴随着学生的探究过程,也要贯穿于形成科学素养的长期过程。②关注评价的自主性。重视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人,让其对自己的学习和表现负责。③关注评价的多维性。包括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如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是指学生、家长、教师、社区、有关专家共同参与对学生学业的评价。④关注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学习、科学探究,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四个“有利于”是: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开发其潜能;②有利于科学课程的实施,促使科学探究课内、课外结合,联系生活实践;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和自我认识;④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确,一个科学的学习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给予关注,尤其能在学生学习的方法及态度、情感、价值、信心等方面做出激励性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形成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通过评价小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具体目标:①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小学科学学习的评价方法及实施策略。②科学学习形成性评价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③收集科学学习评价方法成功实施的案例。


(二)研究内容


1、形成性评价的原则:①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原则。②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原则。③评价空间的广延性原则。④评价形式的激励性原则。


2、制实用可行的评价工具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实施。①设计“科学探究课形成性评价标准表”。坚持正面引导、注重过程、学会反思、追求体验、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设计以下“四维度十二阶梯对应星级”为主要内容的评价表。②实行“成长记录袋”评价。学生的学力发展而言,使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是非常有效的。它引导学生下意识收集各种有益的活动信息,并通过遴选、加工或转换成自己喜欢的其他作品,再分类收存。“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能有力促进学生活动自主性的提升,使教师的指导有的放矢。③其他评价工具。


3、探索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评的评价方法:①自我检索,个人自评。②优势互补,生生互评。通常情况下,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的,在各阶段活动期间,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在同组通过有目的的“一看、二听、三比、四议”等形式,对同伴进行“过程性的行为考察”,完成民主协商式的“生际相对评价”。其次,由小组长综合组员意见,依次在同伴的活动日记本上做出简明的活动定性描述,并贴上相应的小红星。


四、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1、本课题拟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3月~4月)寻求理论支持,建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明确人员分工。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方案阶段(2011年5月~2012年3月)根据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形成成果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总结研究过程,形成结题论文。


2、人员分工:




























人 员


分       工


单 位


曹龙根


课题负责人


龙泉市实验小学


陈伟敏


评价指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龙泉市实验小学


叶建青


评价指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龙泉市实验小学


周晓芬


评价指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龙泉市实验小学


林学旺


课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龙泉市实验小学


五、研究条件分析


1、单位领导重视本课题实验,在实验经费上给予支持,在技术上给予指导。


2、研究本课题的实验队伍有保障。课题组所有成员均在教育一线工作,而且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担任着科学教育工作,具有一线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六、预计研究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唐晓杰  《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   广西教育出版社;


3、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陶百强  《国外形成性评价相关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5年11期)


5、《福建教育》2005年第10期16页


TOP
20#

 

小梅镇小学教学调研报告


龙泉市实验小学  曹龙根


一、调研概况


2011年12月9日,跟随龙泉市教育局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老师一起前往小梅镇小学进行教学调研活动。


1、调研学校:小梅镇小学


2、调研时间:2011年12月9日


3、研内容:领导的管理理念以及师生的教、学状态。


4、研形式:观课评课、反馈交流、测试查看、召开学生座谈会。


二、课堂教学情况汇总


 












































































课堂教学情况(节数)


教学测试情况


 










语文


1


2


2


 


 


 


 


 


数学


2


3


 


 


70%-90%


10%—30%



英语


 


1


1


 


40%


40%


 


20%


科学


1


2


1


 


 


 


 


 


总计(16节)


4


8


4


 


 


 


 


 


占总听课的百分比


25%


50%


25%


 


 


 


 


 


 


三、调研情况分析


(一)主要工作与经验


1、校园文化建设。


(1)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领导身先士卒,以自身的廉洁公正以及人性化的管理营造了学校民主平等的气氛,以诚恳、透明和信誉,赢得了教师们的信任。


(2)纯朴热情、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小梅镇小校风纯正健康,校长平易近人,教师虚心好学,学生天真淳朴。


(3)勤学、善思、务实的工作作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统测成绩正接近或超过市平均,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和评比中,位居前列。 


2、校本研修工作


(1)学校在校本研修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全机构、制订规划、形成制度,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帮助教师制订个性学习计划,并把教师的学习纳入新型师德考核内容。


(2)搭建校本研修平台。学校领导确立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实行导师制和指导教师制,坚持做好师资培养工作。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分调动市、校两级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学校还专门开辟了校园网信息专栏,为教师建立学习、交流、研讨的研修平台。由点及面,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立足校本,聚焦课堂,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以学科组、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确立研究主题,有计划地开展集体备课、互动研讨等活动。通过学习二期课改理念,深入钻研教材,互相观课评课,人人撰写“实践反思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3、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语文学科


教研组活动,规范、扎实、有序。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带头上实践课,活动资料积累齐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每堂课都有语言设计训练点,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低年级的字词教学扎实有效,不仅方法多样,而且有选择,有侧重。王老师的课,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步骤清楚,操作性强,朗读有指导,效果好。作文数量适合,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写作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字词检测大部分同学组词能力较强。


数学学科


教师已基本具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有经常性的、具有真实感受的教学反思及教学重构意识,尤其是陈老师,能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对象,分析合理、定位正确,撰写的教学随笔颇有质量。学生作业规范清楚,正确率高,教师批改认真及时,作业量适中。测试结果:平均成绩91.68分,及格率93%,优秀率72%。绝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较好,计算既正确又熟练。


英语学科


学校领导重视教研组活动,教研组计划比较详细、具体,教研组活动比较规范扎实。课堂教学流程清晰,单词教学扎实,讲解透彻。作业批改及时、规范,能做到面批。测试情况良好,特别是学生应答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强。


科学学科


教研组有明确的抓线领导和小组长,教研计划制订较详细,每次活动有记录。教师都能做到课前备好课后进教室,特别是专职教师能从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备课,比较规范。在教学过程中能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四年级的汤老师备课认真到位,有学生情况分析和教后反思。


4、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1)以“班集体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制订了班集体评比细则,通过进行“优秀班集体”、“合格班集体”验收、召开学生座谈会、班主任例会等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


(2)以“今日行动”为契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制订了行动方案,立足课堂,常抓不懈:导护巡视,看学习习惯常态;人人讲普通话,不分课内与课外;口风琴进课堂,人人会一项乐器;写字比赛,“漂亮字”显身手;体育竞技,一展英姿;科技园里,长周期探究出成果……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教师之间和学科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大多数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能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由于教学思想还比较传统,在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比较欠缺;语、数、外学科的教研组普遍重视“校本研究”活动,在学科负责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带动下,认真开展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质量,但是小学科教研组只是开展了一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和论坛活动,教研活动不够扎实,教研质量不高。


语文学科


识字教学,正音训练不够到位;阅读教学,忽视整体性阅读,操作步骤不够清楚;思维训练缺少点拨,学生的思维表现出零碎、无序;少数作业字迹不够端正,课堂上的语言、思维训练在作业中没能体现,题型单一;作文两极分化严重,班与班之间不平衡;备课缺乏针对性和反思重构,网上下载痕迹明显。


数学学科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作业缺少分层练习,拓展不够。


英语学科


教研组活动,缺乏总结和思考;教案缺乏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缺乏针对性,问题设计缺乏适切性和合理性,部分教师有教后感,但反思缺乏深度;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学生书写习惯不够好;学生的口头回答能力两极分化严重。


综合学科


科学学科


由于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课没有开展。有部分老师课堂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科学大部分由语数老师兼课。


四、校本研修意见


1、进一步健全校本研修管理机制,依托校本研修博客网,为教师搭建自主进修、互动研讨、反思内化的平台,并以此作为抓手,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建议设立校本研修的专项基金,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把校本研修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2、加强备课研修,通过学习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行为,提倡集体备课和电子备课,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落实学情分析与教后反思等校本研修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专题研究。


4、加强学生训练的层次性设计研究,适量延伸拓展相关内容。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5、进一步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关注其业务水平的持续发展、二期课改理念的学习以及教学技巧的逐步构建。


6、低年级课程应安排专职或基本功较扎实的教师担任,加强基础培养。


7、进一步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研活动的时间,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8、加强综合学科的日常测试和评价研究,使测试的题型、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适合学生、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TOP
21#

一、沙龙时间: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晚上7点到8点30分


二、交流地点:丽水科学教师联盟群(群号1445794)


三、沙龙主题: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原因及对策


四、交流内容:


      1、树立问题意识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及成因。 


      3、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的方法策略。


五、负责片区:龙泉


六、会议主持:10曹龙根、11、郑凯峰

七、交流人员: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学员+嘉宾
TOP
22#



2012年2月份沙龙上的发言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04:00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08:10
提问是怀疑的外在表现,怀疑引起反思,反思导致探索,探索导致创造。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17:56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20:24
说的好,平时上课老是觉得学生死气沉沉的,估计这就是原因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26:10
刚才老师们都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树立问题意识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面请老师们结合实例谈谈、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及成因。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28:34

传统式教育是一种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离开教室。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30:37
而我们科学的教学,更应该重视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33:05
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1、无疑可问。
2、不敢问。
3、不知怎样问。
4、没有机会问。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33:48
课堂上大多数的教与学的行为均由教师或部分优等生包办代替了,其他层次的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
一个班近60个学生,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发言的机会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40:24
学生提高不出问题,是教师发现不了问题。
学生走进教室,脑子里往往充满了形形色色的问题,有的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由于他们自身分析问题浮于表面,教学以我为主、以教参为主、以标准答案为主,在自己设立的问题模式中,看不到学生的问题,抓不住学生问题的实质,当然也就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了。显然,要发现学生的问题,我们的教师就必须俯下身子,真正去研究学生的问题。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44:11
现状摆在这,老师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呢?下一个议题:
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的方法策略。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47:05
培养问题意识的可行性策略有:营造问题情况,引起认知冲突;实施课堂问题模式的多样性;强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训练;多元评价,重在激励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48:08
学生提不出问题,是教师不能善待学生问的问题。善待问,是对学生的最大鼓励,也是对学生的希望与信任,它更表明了一种态度,一种随时向学生开放的态度,也正是这种态度,为学生的提问提供了心里安全的可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58:31
我觉得客观的评价学生的问题,也能起到作用。
10龙泉曹龙根(158343720) 2012/02/21 19:58:45
比如:你的问题是通过你平时的仔细的观察后提出的,细心耐心使你得到更多的收获。”“你用了异中求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很科学。”“××同学相比,你用了同中求异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不轻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很有勇气。”“你的问题很有创意,但你更应尝试去解决,这才是科学探究的态度。

TOP
23#

 

科学课学分卡的使用说明


 


   本学期,我们科学教研组实施了以“学分卡”为主要特征的评价方式。我们设计了五类学分卡,“材料准备卡”、“课堂发言卡”、“课堂合作卡”、 “课堂倾听卡”、“课外实践卡”。这些学分卡目前印制比较简单,每张学分卡为10学分和20学分两种。理想中的学分卡,应该是精美的,如名片大小,把他们设计成五种颜色,正面是学分卡种类及学分值,背面印有科学家的简单事迹(字数不超过100字),这些科学家的简单事迹,发动学生搜集,然后教师整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材料准备卡”


由小组长在每节科学课前检查小级成员的材料准备情况,对于材料准备齐全(按教师要求)的成员,发给10学分的“材料准备卡” ,在按教师要求准备的基础上,还有超额完成的,材料准备丰富,并且符合上课内容的,则发给20学分的“材料准备卡” 。


2、“课堂发言卡”


对课堂发言踊跃,经常有新的发现的学生,经过师生讨论决定,可以奖励一张,对平时发言很少的学生,如果有进步的,也可奖励。一般来说,一个班级,总有那么一批发言积极分子,也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经常不发言,有了“课堂发言”学分卡,对这些学生,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一般情况下,一堂课只评两到三名同学发给相应的学分卡。


3、“课堂合作卡”


科学课的小组实验活动,需要大家围绕实验目标,分工合作,明确各自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巡视中要观察各个小组表现,在活动后的交流中师生要及时评价实验过程、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由教师组织评选、发放。


4、“课堂倾听卡”


上科学课,课堂纪律一直是令老师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实验课,学生一开始动了以后,就停不下来,课堂是热热闹闹,但结果是雾里看花,什么也不明白。我们设计的“课堂倾听卡”,由教师在每节课下课的时候组织评选,对上课认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同学,由科学实验小组提名,全体同学通过,发给相应的学分卡。


5、“课外实践卡”


许多探究活动,必须要拓展到课外,要让学生做长期的、持久的研究,比如对不同季节中动植物的观察,环境调查、利用家里的一些生活材料,在家中开展小型实验活动,比如做种子发芽实验等。还有如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创新方案设计等,只要学生有作品交给老师,老师就发放学分卡,并在全班表扬,对好的作品,请该学生在班中介绍。


     学生获得的学分卡,就贴在科学课本的第一页,期末的时候按不同的学分卡,评出相应的奖项,并折合的一定的分数,计入科学成绩。

TOP
24#

 

此帖收集至“个人(团队)成长贴、微博汇总”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3071&page=1&star=1


 

继续努力,加油!
TOP
25#

加强对科学老师的培训工作,充实培训内容,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表明,小学科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与科学教学实际相脱离的情况意见比较大。因此,继续教育部门应及时了解掌握科学教师的真实需求,将最新颖实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用科学教师容易接受的方法介绍给他们,同时把教师们在工作中感到困惑和关心的问题进行筛选,作为继续教育的内容,以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的确要加强对科学老师的培训工作,尤其是一些对课堂教学比较有实效性的培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